在《红楼梦》中本应树大根深的贾家,为什么会那么快消亡?

LUCK果


《红楼梦》里贾家的权势、财富、地位、名望在小说描写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排名居首。不过书中八十回后贾家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元妃的去世。贾元春是荣国府贾政之女,被封为贤德妃,她是贾家在朝中最重要的外援。元春的暴毙对贾家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灾难,她一死就如同一根支撑贾家的擎天大柱轰然倒掉,贾家也在其后快速地走向衰落。

其二,贾家的穷奢极欲。贾家不仅当主子的奢侈无度,就连丫头、老妈子的日常生活用度也远胜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这种现象在书里情节中随处可见,比如刘姥姥第一次与第二次进荣国府,以刘姥姥的视角将贾家的奢侈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其三,贾家的子弟不肖。先说贾宝玉,他是不喜世俗之人,一天到晚厮混于女人堆里,这样的子弟于贾家而言别说光耀门楣,就是守成也不行。再看其他的子弟,贾珍、贾琏、贾环、贾蔷等人更是不堪,全然是一窝败家子的行为。

最后不得不说,贾家的衰亡有其时代必然特征,非人力所能挽救。


六妙长春


赫赫扬扬的国公府之所以这么快就消亡,贾府里有一个人看得最清楚明白,她就是三小姐探春,而且这位才自清明志自高的三小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贾府败亡完全是自己折腾自己的结果,那么贾府是怎么自己折腾自己的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一、贾府穷奢极欲,死要面子

为了迎接大小姐元春元宵节回家省亲,贾府倾尽财力修建大观园,其豪奢程度连贾妃都看不惯,且说贾妃在轿内看到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一再嘱咐“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至极”。贾妃进宫后,能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并不仅仅是依仗母家的权势,她自己一定也是个很优秀很有见解的女子。从她回家省亲仅仅在家呆了六七个小时的表现来看,贾妃并不是个高调张扬之人,她俩次叹息自家太奢华,并特意叮嘱改正,而当她行至“天仙宝境”时,忙命把这四个字换成“省亲别墅”,这都是贾妃谨小慎微的表现。贾妃此时属于皇家,暂且不论她在皇宫是否受宠,对于皇家的场面她一定经历过不少,看到自己家排场如此巨大,不能不令她担忧。连贾妃都有这样的感觉,贾府的这次接待的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宁府长孙媳妇秦可卿死后,公公贾珍倾其所有为儿媳出了一个大殡,规模之大,耗费之多,令人咋舌。无价的棺木,长达四十九天的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多达三百多僧道的诵经队伍。这七七四十九天,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出殡这天,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宁国府的亲朋好友都来送殡,各色执事、陈设、百耍在路上摆了三四里远,如此大的排场世所罕见,仅仅是因为宁府的孙媳妇没了。

贾府的这一悲一喜俩大盛事,可以说是中饱了所有下人的私囊,却也耗尽了宁荣两府的家底,使本就支撑着个空架子的贾府雪上加霜,渐渐入不敷出。而这些,都是因为贾府死要面子的结果。

二、贾府对子孙教育缺失,致使后继无人

贾府不注重对后代子孙的教育,致使后代子孙贪图享乐,这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中,作为旁观者的冷子兴一语中的: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府虽有“义学”,后代却不好好管理,彻底违背了祖宗的初衷。祖宗立义学的初衷是怕族中子弟有贫穷的不能请师的也可以来上学,结果现在来上学的是鱼龙混杂。而且名义上来上学,实际上来混吃混喝的、来寻求安慰的,搞不正当关系的,什么样的都有。义学里的先生贾代儒年老有德不假,但是他有事不在时往往让他的孙子贾瑞来代替自己。贾瑞是个什么人,用平儿的话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胆大包天到想揩王熙凤油的人,而且贪图小便宜,时常勒索子弟们的钱财。这样的老师来教育这样一帮乌合之众的顽童,效果可想而知。

贾府不像先祖一样重视子孙的教育,贾府已退休的老嬷嬷赖嬷嬷也看出来了,而且还郑重的严词提醒过他们:

因又指着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哥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怎么怨的这些兄弟侄儿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虽然我们今天并不完全赞同赖嬷嬷的话,但是古人的教育理论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话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贾敬能考中进士并不是从小吃喝玩乐的结果,他的父亲教育他时像“审贼”一样,年轻时的他一定是认真苦读的。可惜二代宁公荣公严格教育子孙的传统消失了,才使得后代一辈不如一辈。

三、贾府缺少一位强有力的正能量管理者和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主子们。

宁荣两府的祖宗们当年兢兢业业,没想到有朝一日子孙们会背离他们的初衷,因此,早在立家之时,就没有订下一套正规严厉的法则来约束他们,致使他们无法无天。贾珍作为宁府当家人和族长,本身就不知自律,吃喝玩乐嫖赌样样齐全,儿子贾蓉跟样学样。假如有严厉的家法族规,我想他们爷俩不至于这样无法无天。

再看看荣府,贾政是唯一的正派人,可惜不够有力,虽然教育起儿子宝玉来颇有祖宗遗风,无奈掣肘者太多。假如他把打儿子宝玉的力量用在整治整个贾府的风气上,说不定贾府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年。再看看贾赦,为了夺取扇子,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为了逼娶鸳鸯,用尽各种手段威吓,逼得鸳鸯走投无路最后悬梁自尽。假如有严厉的家法,他还敢这样明目张胆吗?贾府里凡是能管点事儿的从上到下都想方设法揩油,凤姐儿不用说,一次就能赚到三千两银子,而那些稍差一点的主儿,比如贾蔷修建大观园时被委派了到姑苏去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治办乐器行头等事,向贾琏请命时就悄悄地问贾琏:“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贾蓉则问凤姐儿“要什么东西,开个帐让蔷兄弟带着,叫他按帐置办。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上到下都想从贾府这块大蛋糕上啃一口,久而久之,早晚有啃完的那一天,贾府焉能不倒?

由以上得出结论,贾府的灭亡,完全是子孙作孽,自己找死的结果。


石径斜


先说直接原因吧,这个出自贾赦身上,他涉及了两宗人命案。一是贾赦为谋玉扇坠,害死石呆子;二是贾赦对抗婚一事心存报复,逼死鸳鸯。元妃暴薨,贾家失势后,忠顺王等仇家就借这两宗人命案来弹劾贾家,而且还有窝藏金陵甄家财产、秦可卿金丝楠棺材“逾制”这些事,为贾家的消亡埋下祸根。

而且吧,贾家真的太过奢靡了。你看看那大观园的规模多大啊,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花掉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大观园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园里亭台轩馆,朱楼画栋,假山暗水,应有尽有。大家熟悉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紫菱洲、稻香村等,按照现在来看,就是一栋栋独立的小别墅啊,这么多别墅,贾家的财产都挥霍一空了吧。

而且贾家日常的吃穿用度也特别奢靡,整日的想着挥霍家产,铺张浪费,又没办法往回赚钱。而且到了贾宝玉这一辈的时候,贾家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做事的人了,贾家这些正值壮年的公子少爷整日的只知道吃喝玩乐。

最重点的原因来了,贾家都是世袭的爵位,并没有实权。贾宝玉的爷爷一辈是跟着先皇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而到了他父亲贾政一这代,除了贾政在朝廷有官职以外(官职不高,没啥实权),其他的似乎都没有官职,更是不肯读书,就连贾宝玉年纪轻轻也是不想走仕途,贾琏就更不用说了,整日的跟薛蟠一起败家。

一方面非常奢靡,另一方面子孙个个不思进取,个别还特别爱惹事。贾家的衰败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贾家本身。都说树倒猢狲散,大世家败落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柴柴吃小瓜


我把其原因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大兴土木耗资过巨

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那气派可不一般:“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建造这样的深宅大院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承受得了的。特别是到了后来,贾政长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为预备着元妃省亲又启动了一个浩大工程,那就是修建大观园。大观园的规模有有多大,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园里亭台轩馆,朱楼画栋,假山暗水,应有尽有。完工以后,贾政带了一帮人去看,转了半天才游了十之五六。里面设计住人的有大家熟悉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紫菱洲、稻香村等等,拿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建在一个大公园的一幢幢小别墅,还有那登高赏月的凸碧堂,依山傍水的凹晶馆等等不一而足。修大观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无法统计,但是我们看其中的一项花销,就可见一斑。第十六回,修大观园的同时,安排贾墻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贾琏问到这一项银子动用那一处的,贾墻道:“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账幔的使费。”我们可想而知修建整个大观园要耗费多少银两。

二、迎来送往强撑门面

贾府化巨资修建大观园其实已经虚空了家底,但是在接待及礼尚往来方面又不能将就省俭,仍然出手大方强撑门面。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因为手头紧对鸳鸯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已。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当然,在接待方面开销最大的还是接待元妃省亲,那个场面极尽奢华,盛况空前。为了接待元妃好看,在大观园里又是采购各种古董文玩来摆设,又是采办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类来饲养;又是彩排训练戏班准备唱戏。园子里面的美化亮化工程那也是做到及至:道路两边石栏上,都装点上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园里的柳杏诸树均用通草绸绫纸绢作成假花假叶粘于枝上,而且每一株悬灯数盏;水池中也用螺蚌羽毛做成许多荷叶水草及凫鹭野鸭。到了十五日,一担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可见接等元妃省亲一次要化多少银俩。所以有贾府超嬷嬷说起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

三、日用排场奢华糜费

平时贾府的吃穿用度是非常讲究的。我们先来看一看贾府女人的穿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风姐的闪亮登场“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拿现在的行情来说,这一身行头下来估计要以十万计。

吃的方面,既讲质量也讲排场。比如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贾母款留刘姥姥吃饭时,要凤姐挟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并经风姐的口介绍了它的做法:“先把茄子皮去了,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贾府除了吃得精细以外也很有排场,贾母用餐的时候,外面很多丫头婆子下人伺候,旁边又有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吃完饭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先漱口洗手,然后才换上喝的茶水。

另外,贾府的车辆轿马也不少,在第十四回,贾敬出葬时,女人们一路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这些吃穿用度方面的挥霍也是贾府官中银两不断亏空的原因之一。

四、人浮于事入不敷出

在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到底有多少人,难以准确统计。但是我们来看几件人事安排就可有个大概的印象。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可见贾府负责看门跑腿的就有十来个人。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丧事,按册点名分派工作,一口气就安排了134人,剩下的按房分开各司其职,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仅宁府家下人等就有两三百人。第三回,贾母见林黛玉从南边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叫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已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第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可见当初贾府的气派,十几二十个人服侍一个人。

五、财务混乱制度缺失

贾府的财务运行情况是这样的,以荣府为例,有一个集体财务,叫官中的钱,凡公共开支比如府中的工程建设、人员工资及以府上名义进行的礼尚往来等都是动用官中的钱。但是在公共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病。

首先,财务主管挪用公款违规取利。在荣府贾政是不理家务的,王夫人年龄大些以后也不管事,所以掌管贾府财务的实权人物就贾琏、王熙凤两夫妇,贾琏是个浪荡子弟,王熙凤又是个极喜贪财弄权的人物,谁要到贾府谋些工程事务都找王熙凤送钱送礼,特别是到了后来,王熙凤挪用官中的钱通过来旺私自到外面放高利贷,经常会拖欠下人的月例银子,搞得府中的人多有怨言。后来,锦衣军查抄贾府时:在风姐住所抄出的现银不下七八万金,同时还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敲诈勒索。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仓头上的头目戴良等人,常常借着别人支领钱物的机会敲诈勒索。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里说得很清楚。因为凤姐生病,探春出来帮着理家,探春就和宝钗商议着要承包经营大观园,在果林菜地等分派好以后,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了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账,他们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所以探春她们就商定大观园里的出息就留在园子里分了,免得被那些管钱管账的人又克扣一笔。还有第六十二回,厨房里管事的柳嫂因为宝玉房里的丫头芳官送了些玫瑰露给她女儿五儿,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是她们偷的,于是林之孝家的立即见缝插针,安排一个叫秦显家的接替柳嫂,这秦显家的一来就着手清查旧账,“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账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可见贾府层层克扣的现象比较严重。

再次,下层的买办损公肥私。那些买办们也是个个抓住采购的机会捞取好处。比如府里的女人们每人每月有二两购买头油脂粉的定例开支,但是那些买办们常常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所以,姑娘小姐们只得另托自己信得过的人到外面重买。可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当中,个个都想着自己发财,又缺少监督,如何不会亏空垮台。

六、贪图享乐家风日下

在贾府上下,特别是在宁府,吃喝玩乐之风日盛。贾珍父子不但自己天天沉溺于喝酒赌博,而且常常借着练习谢箭为名呼朋唤友聚众赌博。而且贾珍父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两父子与两个小姨子(姨娘)关系暧昧。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敬修仙慕道吞丹死了,贾蓉跟着贾珍等在铁槛寺办丧事,一有机会回来就和两姨娘调情。众丫头看不过,都笑说:“热孝在身上,老娘才睡了觉,他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其实他父亲贾珍也是一样回来了就和两个小姨子鬼混。所以有一次,宁府的一位老家人焦大喝了酒不听调遣,并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在荣府贾母也是最会享受找乐子的,那些个婆子下人赌博之风也很严重,王夫也命人认真的查过几回,总是屡禁不止。合府上下隔三差五的吃酒听戏,那也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贾家子弟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大家都知道追求享乐,早把勤俭持家的祖训丢到九霄云外。

七、外祟勒索雪上加霜

贾府虽然有钱有势,但是也常会遭到一些外人的“惦记”和“索要”。例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蓉到礼部关领恩赏春祭银两,回来后贾珍问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就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到了光禄寺才领了来。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贾珍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还有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贾琏和凤姐正在商量着怎样筹集银子应付好几笔送礼的钱,这个时候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小太监进来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们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把这个小太监支走以后,贾琏出来笑着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对贾府来说,朝庭的各部衙门,经常要通过他们探听消息,经他们之口说好话,另外贾妃娘娘在宫中,更要依仗那些太监们的关照保护,所以不得不常常打点这些人。

八、得罪小人树敌过多

贾府仗着权势,平日里常常恃强凌弱。小说中受过贾府欺侮的小人物很多,比较明显的有三个:一个是叫石呆子的。贾敬看上了别人的几把古扇,出多少钱别人也不卖,于是通过贾雨村,捏造一个罪名把他抓了,最后把扇子霸占到手;一个叫张华。这个张华与尤二姐原是小时有婚约的,因为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也就娶不起了媳妇。贾琏为了把尤二姐娶到手,就逼他与二姐退婚,张华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府的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但是心中始终是不服的。还有一个是醉金刚倪二,有一天因为喝多了酒睡在大街上,又刚好碰到贾雨村路过,不让路还说:“我喝酒是自己的钱,醉了躺的是皇上的地,便是大人老爷也管不得。”于是贾雨村着人把他抓了起来,倪二的家人就托倪二曾经帮过忙的一个朋友叫贾芸的去贾府说情,但是去了几次没办成。倪二出来后很生气,对他老婆说,他在监里的时候认得了几个朋友,知道好些贾府的事,若说贾二这小子他忘恩负义,便和几个朋友说他家怎样仗势欺人,怎样盘剥小民,怎样强娶有男妇女,说了一大堆。贾府因为得罪了不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就经常有意无意的到外面传播一些对贾府不好的消息,有的也可能会直接到御史那儿去告状。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以后,许多亲友来看候,有的就说:“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不是珍老大得罪朋友,何至如此。”有的说:“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九、政治斗争引火上身

贾府的衰败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直接加速这幢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就是皇上下令抄家。为什么皇上会下决心对贾府动手,表面的原因是贾家平日的作派有风声传到御史那儿,御史诓了贾府的家人去问实了才派人来抄家查办的。实际上我们上面说的那一点小事不会引起皇上动怒并下决心对贾府下杀手的。有的红学家就分析实际上曹雪芹的原著本意是说贾元妃参与了皇宫里的权力斗争,引起皇上震怒,所以要对贾府进行打压。这个依据就是第五回宝玉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对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其中虎兕相逢就是指两派势力恶斗,预示着后来元妃卷入两派势力的政治斗争。

十、管教不严后继乏人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教育管理上是抓得不到位的。虽然有个私塾,但后辈中肯读书上进的没几个,宁府从贾敬到贾珍再到贾蓉没一个志于经济仕途的。荣府这边贾政对宝玉管得严一点,时时逼勒着他看书上进,无奈贾母王夫人等人又对宝玉溺爱有加。只有贾兰一个还行,只是年纪尚小,所以贾府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另外,贾府对家人也是管教不严。比如贾政放任江西粮道的时候,自己不敢收礼也协调不好关系,那些跟去的下人得不到好处,所以办事处处设阻碍,贾政没法,后来只好任由那些人去胡来。终究因为对下人管教不严被节度使参奏:“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着降三级,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因存在着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贾府这幢大厦的倒塌是早晚的事。


髙春超


就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最终也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可况贾家呢?至于为什么消亡得那么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继乏人,在朝堂上没有说得上话的子孙后代。

我们读《红楼梦》中宁荣二府一派富贵景象,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妃省亲更是贾家最后的荣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看出贾家的衰败之象。更是直言告诉读者贾家衰落的原因“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宁国府中,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袭了爵位的贾珍更是一个胡闹之人,关于他和秦可卿之间的隐秘传闻引得不少红学家和读者埋头研究。贾珍的儿子贾蓉更不用说,典型的纨绔子弟。

再说荣国府,贾代善袭了官,娶了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赦,次子名贾政。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好喜读书,本来要以科甲出身的,不料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体恤贾家,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许多年过去了贾政也只做到了员外郎,这和通过科举实打实考取功名的差距还是很大。后面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贾政的两个儿子。被寄予厚望的贾珠病死。二儿子宝玉是贾母史太君和王夫人的心头肉,无心于功名。贾家至此,并无实权人物,衰落在所难免。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榛果林


贾府历经百年,渐渐由盛转衰,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家族世袭爵位是逐级递减的。

贾府最早的宁国公和荣国公爵位是“公”,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三代的,但是每一次世袭爵位都会下降。

宁国公的爵位到了贾珍袭官的时候,就变成了“三品爵威烈将军”。荣国公的爵位到了贾赦袭官的时候,他就只是个“一等将军”了。爵位远远低于他的祖父荣国公。

这就是当时爵位世袭的规矩。正是因为爵位逐级递减,所以家族的地位和收入是一直在下降的。但是,贾府的主仆们依然按照以前的规矩和排场在生活。支出甚至要超过以前,收入又不如以前。所以家族慢慢地就不行了。


2、家族子弟大多数都不爱读书,不上进。

宁国府贾敬出家做道士,万事不管。独生子贾珍不学无术、为非作歹、骄奢淫逸、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上梁不正下梁歪,贾珍的儿子贾蓉也跟他爹学,一样的不学无术、无恶不作。整个宁国府风气败坏。干出了很多伤风败俗的事情。就像焦大骂道的那样: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贾珍甚至和自己的儿媳妇秦可卿发生了乱伦之情。最后导致秦可卿迫于舆论压力上吊自杀。贾珍、贾蓉父子二人还跟尤氏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不清不楚。后来尤三姐想嫁给柳湘莲,二人订婚后,柳湘莲知道尤三姐是宁国府的亲戚,要求退婚,尤三姐当场自刎而死。

贾珍整天带着一帮狐朋狗友聚众吃喝赌博,花天酒地。靠着祖宗积累下来的基业,坐吃山空,丝毫不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荣国府看起来比宁国府好一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荣国府长子贾赦跟贾珍是半斤八两。贾赦是个贪财好色的人。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一群小老婆在家里喝酒。再不就是要自己的儿子去抢人家石呆子的名贵扇子。总之正事一个不干。贾赦的儿子贾琏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好色之徒。甚至比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

次子贾政相比贾赦要好很多。爱读书,做官也做得比贾赦用心。贾政品行不算坏。但是贾政的儿子贾宝玉、贾环二人都不喜欢读书。尤其是贾宝玉,最讨厌读书考功名。贾环心胸狭窄、品性卑劣,将来也是个败家子。

总结一下贾府子孙辈的特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爱读书!这也看出贾府在教育子弟方面出了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第一条我已经说了,贾府世袭的爵位是逐级递减的,而且世袭三代,第四代酒不能再继续世袭了。第四代就没有任何爵位,只是一介平民了。那怎么办?只有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家族继续繁荣富贵,否则很快就沦为贫民。

就像林如海一样。书中这样写道——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林如海祖上也是靠世袭爵位的。本来到了林如海父亲已经是第四代了,不能袭官了,皇上开恩多袭了一代,但是到了林如海,就再不能继续开恩了。所以林如海没有资格袭官,只能走科举考试这条路。不过林如海很争气,一下就考中了探花,全国第三名,很厉害,所以后来官至兰台寺大夫。就这样才能够把这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给继续延续下去。

而贾府的子孙,除了贾政是个爱读书的,其他的几乎都不爱读书。贾赦、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贾蓉都不爱读书。这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直接结果就是家族会迅速衰亡。因为贾珍世袭已经是最后一代了。贾赦的官海可以给贾琏再世袭一代,再下一代就不能世袭了。而贾宝玉、贾环都没有世袭的资格,只能走科举考试这条路。这也是为什么贾政一直逼着贾宝玉、贾环读书的原因。因为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别无选择!


3、贾府的贵族们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虽然世袭的爵位逐级递减,贾府的收入相比以前并没有增加。贾府的收入除了男人们做官的俸禄,贾府各个庄头收的田租,再就是贵妃的赏赐,也没有别的太大的收入项目了。但是贾府的开支比以前还要多很多。

一个是家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主子人口增加,相应的伺候的丫鬟婆子小厮也要增加。按照贾府的惯例,一个贾府小姐的丫鬟婆子都要十几个人,一个宝玉伺候他的丫鬟、婆子、小厮都超过二十个了。所以,随着小主子的降生,贾府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增加。

这些人每个月要发放月钱,还有吃穿用度。贾府的丫鬟吃的和穿的跟别人家的小姐差不多。可想而知这一大笔开销是个很庞大的数字。

贾府的贵族们穿金戴银,吃香喝辣。一个茄子要用十来只鸡来配。一顿螃蟹宴吃掉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了。贾府的每个主子过生日都要摆宴席、唱戏。逢年过节家族都要举行大型宴会。比如春节、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等等,每次宴会又是喝酒、吃饭、看戏……

为了贵妃省亲特意建造的大观园,这一个项目就花了两三百万银子。还有贵妃省亲那一次就不知道花了多少两,总之是把银子当水一样花。


4、风气败坏、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贾府利用自己的权势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当初薛蟠委了得到香菱,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巴结贾府,徇私枉法,胡乱判案,让薛蟠这个杀人真凶逍遥法外。

贾赦想要得到几把扇子,贾雨村就污蔑石呆子拖欠关银,没收了石呆子的家产,把扇子送到了贾赦的手里。石呆子也不知死活。

贾珍跟秦可卿乱伦,事情败露,秦可卿走投无路上吊自杀。

王熙凤利用贾府的权势,威逼原任长安守备退婚。后来导致张财主的女儿和守备的公子双双殉情自杀。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

王熙凤还经常拿大家的月钱去放高利贷。自己得利息。

尤二姐生病后,凤姐请来医生以治病为幌子,把尤二姐已成型的男胎打下来了。尤二姐万念俱灰,吞金而死。

这样类似的事情,贾府的人干了很多。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伤天害理的事情做得多了,必然会有恶果。

由于以上四种原因,贾府渐渐由兴盛走向衰败和消亡。


青青果果


我觉得衰败的原因是里子撑不起面子,实力与地位不相匹配。最终,地位跌落到实力所对应的层次上。其实这里面存在了一个关键性人物:王子腾。这人是“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里职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人物。京营节度使,后升任九省都检点,可谓权势滔天。他又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兄长,这其中的裙带关系不用我解释吧?任谁想动这四家都得要思索一下他的态度。后来他一死,贾府以及其他三家自然而然地土崩瓦解,所以这是关键之一。

第二,贾府里面贾母这一人物是曹寅之妻,而曹寅是谁呢?他可是康熙的宠臣啊!贾府的荣华富贵,可以说是皆来自于曹寅,后来曹寅去世,没多久其儿子也无子而逝。康熙为了照顾曹寅之妻,才从其子侄中挑选一位过继给贾母,被挑选者就是红楼梦中的贾政。因此卡以看出,贾母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贾府的核心问题是,除了贾母和后来入宫的元春,贾府就没人在上层社会有政治影响力的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贾家从勋贵向科举转型失败的后遗症,随着时间推移,贾家最终将淡出上流社会的圈子。因为上流社会的家族无非就是钱、社会地位和面子。官宦人家的社会地位等同于官位,而那个社会背景,钱和地位往往只是官位的附属品。

从《红楼梦》开始时,就可以看出,所谓贾家的门面,其实就剩下贾母的面子了,就算多了个入宫的元春,也不过是烈火烹油罢了。这两者毕竟是女性,不好抛头露面,更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影响力。

第三,细看贾府中的形式,钱财越来越入不敷出,人脉越来越稀薄,这也是贾府从勋贵向科举转型失败的后遗症。官帽子越戴越小,就算平常结交的大多是显贵,但很明显地看出来,其中如北静王等上流人物,大多只是和贾母有接触然后再捎带搭理一下贾政,与贾府其余二代三代根本不屑一顾。所以说贾府能有现在的人脉关系,全靠祖上的庇护。所以从这看到,贾母一死,就很少有提的上台面的大人物迈进贾府。而且就贾政这个相对而言的小官,只不过是皇帝赏赐的而不是通过科举考出来的。所以,不管他们如何操作,都注定了他们的前途。

再说到下一代,本来贾宝玉是贾府重点培养对象,家族未来希望,可惜早夭。而其他几个兄弟又实在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在贾宝玉后来放弃科举这一条路,基本上注定了贾府走向衰败。

贾府也尝试过其他手段,就是“嫁女儿”,通过联姻来联络那些科场新秀,然后再凭借自己家族的资源助其上位,从而达到为贾府提供帮助的目的。在贾政一辈人中,就相中了黛玉的父亲。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同样是勋贵出生家世显赫,转型科举成功,任职履历,先中央后地方,可谓前途光明,尚书保底,宰相有望,更难得的是和黛玉的母亲伉俪情深,而且家族人丁单薄,将来发达后不可避免要依靠妻族势力帮扶。并且黛玉和贾宝玉年龄一样,若再来个亲上加亲,那两家就彻底绑在一起了。无奈的是,这位也命不长久,计划的一切最终都成泡沫。

所以说,有时候真的是看命,即使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这老天爷偏偏不给你东风,那也没办法!










南方仙菇


《红楼梦》描写的时长为十年左右,对贾母来说是她七十岁到八十多岁;对黛玉来说是她六七岁到贾府到十多岁夭亡;贾府第一代荣国公和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他们俩是开国功臣,皇上恩典第一代封为国公,福祉已经绵延近百年。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只看见了表面,没有看见本质。到了贾政这一代,正是走向衰落的时候,它的消亡不能用快来形容。

(1)

清朝是随代降等,从宁国公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大将军,到进士贾敬,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自荣国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由长子贾赦袭官,贾政由皇帝赐了一官半职,仅是员外郎。

降等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不仅在政治地位,还有经济收入。等级不同,收入当然不同,封地等也不同。贾府虽然军功发家,但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定,功绩也被淡化。

贾府是皇室的包衣,也即是奴仆。贾府后期还能维持表面的繁荣,是靠着元妃的裙带关系。

(2)

贾琏从苏州回来,王熙凤拔冗接待,两人喝着惠泉酒,聊元春省亲的家事。席间赵嬷嬷道:“......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

接驾一次费用像海水一样淌,也不敢向皇上申请费用,因为皇上每次都声明不要铺张浪费。皇上会给一部分补贴,但补贴微不足道。这是贾府败落的又一个原因。

(3)

孝道自古排在第一位,妃嫔长期呆在宫中,很少回家。皇上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度,同意妃嫔回家省亲,并且每个月家人可以到宫里相聚一次。

元春省亲盖大观园,花了一年时间,三五万两银子,这几万两银子的出处说是江南甄家收着贾府五万辆银子。先支了三万两来建造大观园。这不确定是不是借甄家的。

所以,元春省亲是给本不宽裕的贾府雪山加霜,一家子还硬撑着排场。

(4)

那贾府何必要撑门面呢?这是他们家的礼教决定的。还是孝道,孝敬长辈,维持长辈的日常开销是必不可少的。后来王夫人都说,保证贾母的供给,她自己可以节约着过。贾母的每一次活动,耗费都很大。就说清虚观打樵,外人听说贾母打樵,都争着给贾母送礼,贾母头两天兴趣很大,每个礼物都打开看看,新鲜劲儿过了,连拆都不想拆。这些都是要回礼的,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贾母过生日的时候,王夫人没钱,把大铜锡当了换了三四百两银子才应了急。直至后来,贾琏向鸳鸯借当,周转。说是地租房租都没有到期。

冷子兴是做古董贸易,就是个典当的。骨富人家往外卖东西的时候,就是穷了;穷人家开始收藏古玩字画的时候,就是富了。所以,《红楼梦》从一开始贾府就已经到了那下世的光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贾府也没有逃过这个魔咒。


红楼小谈


首先这个情况是具有普遍性的

君子之泽 三世而斩

其次要考虑贾府的具体情况

考虑贾府就要参考作为原型的曹家

曹家祖上功业和女儿嫁入王府都是促成“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因素

后来九龙夺嫡事件中有心或无奈的站队

站错队的后果很严重

一朝天子一朝臣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大家都懂得[可爱]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害羞]配个太原大雪图片



梦蝶也逍遥


贾府的败落有外部原因,但更有其内部原因。

就内部原因,引用探春的一句话 :

″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这应该是对贾府衰败原因的真知灼见。

作为贾府堪称贵族是名至实归的,然而到了贾宝玉这一代,”贵″字却丢失了。什么是贵?就是作为贵族积极的向上的、不屈不挠的、持之以恒的、勤俭持家的不断努力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贾家还能找到吗?

1 . 贾府的男性

贾府的大家长贾敬炼丹去了,贾珍爱女人去了;荣国府贾赦更是爱女人,贾政呢?还算是正直,但是只书生气十足。你太难从贾府哪个男人身上找到贵族之气。

贾宝玉呢?在林黛玉告知他贾府“进的少、出的多”的时候,他竟然说有咱俩的就可以了。多么天真,多么幼稚!

2 . 贾府的内部

焦大说他们 : “扒灰、养小叔子。”这是一种典型的败德行为。一旦传出去,是被其他贵族所不耻的。

赌博盗窃成灾,甚至林黛玉还体谅他们,平儿为他们蛮赃。

贾府大部分人都是个人利益的捍卫者,不惜牺牲集体利益,司棋不是砸了厨房吗?

内部秩序混乱,小红可以进到宝玉的屋子,婆子也更是理直气壮的进到宝玉的屋子。

而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是贾府失去了管理的能力,更失去了治家的能力,甚至就没有提升家族整体素质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