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卡點是“橋頭堡” ——以安徽壽縣“九有”卡點建設為例

連日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全國各地區陸續出臺有關人員管控相關辦法,在各級交通要口,設立監控卡點的現象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示意停車、詢問旅程、體溫檢測、信息登記、或是文明勸返,成為多數卡點工作的“標準”流程。這些屹立在路邊的“橋頭堡”,為減少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確保信息可溯,發揮出重要作用。


戰“疫”,卡點是“橋頭堡” ——以安徽壽縣“九有”卡點建設為例


在臨近湖北的中部人口大省安徽,援引省衛健委官網信息,截止2月4日24時,安徽省已累計確診感染病例510例,在全國所有省份中確診人數排名前六,對已公佈的確診人員信息進行進一步梳理,不難發現,在與省會合肥接壤的淮南市壽縣,尚無一例確診患者,成為周邊縣區紅白疫情分佈圖中少有的一抹“亮白”,而這其中,壽縣瓦東交通樞紐、人口大鎮小甸鎮更是通過不斷總結創新,出臺監控卡點“九有”工作措施,助力全鎮疫情防控阻擊戰。

所謂“九有”卡點,簡單的說,就是在一個監控卡點,配備帳篷、桌椅、防護用品、照明設備、疫情防控宣傳材料、人員登記簿、懸掛黨旗、監控卡點牌、有至少兩名執勤人員(其中至少一名黨員)等共計九項內容,可以說,“九有”措施從人員、物資方面,為監控卡點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理設置卡點規模、優化人資力量配備是當前執行卡點監控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廣袤的基層農村,轄區面積大、人員分佈散、進出道路多、工作人員少等客觀現實是疫情防控工作無法繞過的“天塹”。作為卡點,自然要有人員值守,倘若將有限的鎮村幹部力量,固定在這些數量眾多的點上,那麼在當前防控的千頭萬緒工作中,必然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其次,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日新月異,基層交通狀況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九曲通幽”,曲曲設卡,既無力量、也無必要;最後,千篇一律的“模具化”卡點,除了整齊劃一的美觀外,撇開背後可能存在的勞民傷財,龐大的卡點工作人員隊伍又能否按時保質完成卡點任務呢?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如何破解這一困局,當地黨委政府爭分奪秒,把人員管控工作前期安排部署做在了上級通告之前。作為面積超過180平方公里、人口7萬餘人、下轄16個村(街)的大鎮,當地在現有鎮村上百條進出口中,通過利用道路地圖、現場調查、數據分析等手段,本著因設盡設、避免交叉管理的基本出發點,選擇了大小54處道口設立卡點,從主動報名參與的普通黨員、退休(離任)鎮村幹部、先進貧困戶等群體中優中選優組建了120餘人的志願者隊伍。按照道路級別、人車流量等原則對卡點規模分級管理,因級設崗設時配資,儘可能將有限的人資在緊張嚴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到極致。

明確卡點工作職能,迅速調整監控重心是當前確保卡點充分發揮功效的基礎。疫情來勢洶湧,防控工作不斷升級。隨著近期各地疫情防控部門的不懈努力,目前來自湖北、特別是武漢的人員流動已經趨於停止,如若卡點的工作職能仍是主要集中在對這部分車輛人群的排查登記和勸返工作,那麼監控的實際功效必將大打折扣;此外,前期對人員車輛的信息登記管理較為鬆散,主要集中在車牌號、聯繫電話,漏記錯記情況時有發生。隨著管控措施的升級,在一般性人員流動大幅降低之後,對仍在流動的人員的信息登記內容必須更加細化;同時,一個卡點便是一座疫情防控的宣傳“舞臺,每位執勤人員都是宣傳“使者”,對來往人員的宣傳相比較廣撒網、地毯式宣傳更具有針對性,宣傳成效轉化率更高。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目前來看,當地政府在這些點上做的比較到位,各級卡點在迅速調整監控重心,將排查外省“隱患”往約束自身“毛病”傾斜。升級對外省人員車輛管控措施的同時,對來自本省其他地市的車輛也比照執行;本地車輛嚴控進出,除生病就醫、急需購買生活用品等情況,原則上不予外出;更加註重對人員車輛出行原因、出行時間、來去動向和同乘人員信息登記,明確告知登記人員需對所述真偽負責,所有登記信息交當事人簽字確認;對於出行後二次返回的,對照出行原因、外出時間,分析信息真偽,對於原因和時長存在較大差距的,進一步核實原由,對於無法給出信服理由的,堅決不予放行。

保障卡點後勤供應,建立輪換值守制度是當前穩定卡點持續高效運作的關鍵。在疫情防控的緊迫時期,在各級部門、專家呼籲人員不動、車輛不動的關鍵時期,每個卡點都是一處戰鬥堡壘,每位黨員志願者都是先鋒模範,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不顧自身安危,與全體鎮村幹部一起,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因此有必要也必須保障執勤人員的物資後勤供應。確保他們能夠正常開展執勤工作;能夠在執勤中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自己,能夠在崗位上感受到來自組織和人民的暖意。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為了讓每一位執勤人員能夠後顧無憂、安心工作,當地政府利用各種途徑尋找、採購物資, 1月25日以來,在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先後籌措到防護服、測溫槍、口罩、消毒液等物品3000餘件,按照分配計劃全部分發至一線防控人員手中;所有卡點全部建立輪班值守制度,除縣市等交界道口24小時值守外,其餘道口實行早七晚八工作時間制;執勤人員的飲食由卡點所在轄區村負責解決;第二批志願者隊伍也已經報名登記完畢,將對第一批志願者中年紀偏大、工作天數較長、夜班執勤的予以替崗;同時,對拒不配合,強行衝卡,傷害執勤人員的,報鎮派出所嚴肅處理,絕不讓志願者們傷“身”又傷“心”。

 用心關懷往來人員,合規合情提供幫助是當前發揮卡點積極正面作用的橋樑。人員往來流動,總有原由。特別是此次疫情爆發在春節時期,加劇了人員流動。卡點要卡住的是病毒的傳播,不是卡住某個地域標籤,卡住人民群眾,卡住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卡點執勤,要懷揣愛與包容,理解部分人員的些許衝動,對於他們來往進出的目的,在合規合情條件下及時伸出援手,讓自己多動手多動腿,讓潛在的病毒隱患少跑腿。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當地,每個卡點都有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每位黨員志願者都佩戴先鋒隊袖章,在重要卡點,執勤人員還為往來人員準備了紙巾,熱水,洗手液等;在部分狹窄道路,執勤人員平整土地,為司機創造調頭場地;在一些村級卡點,志願者自帶車輛,對於返村取物或送物的人員,義務提供幫助,確保來人車輛不入村也能辦好事,甚至有卡點附近的居民,免費為返程電量不足的電車提供充電幫助。

讓監控卡點成為戰“疫”“橋頭堡”,關鍵在於卡點背後的“人”;在於那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及的“人”;在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的根本宗旨。

(人民論壇網夏俊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