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西征?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知了猴


蒙古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其中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世时发起的是第一次。

公元1219年,铁木真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

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首先,铁木真要一统蒙古草原,必须彻底消灭当初跟争雄的部落——铁木真属于乞颜部,他的敌人包括泰赤乌部、蔑儿乞部、塔塔儿部以及曾经和他联合的克烈部(首领王罕,铁木真义父)、札答阑部(首领扎木合,铁木真“安达”),还有就是乃蛮部。

铁木真在战争中取胜后,还要进一步追击那些不肯投降的部落残部,如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就逃亡投靠了西辽帝国古儿汗(《辽史》记作耶律直鲁古),后成为西辽驸马并篡夺了西辽皇位。铁木真为免除后患当然要灭掉西辽。

其次,在攻灭西辽的过程中,中亚强国花剌子模曾经插手,铁木真便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及使者为借口,进一步西征。

再次,在战争过程中,铁木真发现了以花剌子模为代表的一系列中亚国家,是比较富庶的农耕文明,却军事实力虚弱,通过消灭它们,取得极大经济回报,尤其是取得了稳定的铁器供应。

从而奠定了蒙古帝国征服天下的基础。


真正鳄鱼不哭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西征?出于什么考虑?

东方战神——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成吉思汗,运用着他各种千奇百怪的战略战术横扫西亚,征服了整个蒙古民族。

这一切宫成归于蒙古草原狼,不夸张地说狼才是成吉思汗的军师,蒙古民族学习狼的合围 ,隐忍,残酷,和顺应自然成就了成吉思汗军事思想。

当初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并非成吉思汗的本意,更不是由成吉思汗挑起的。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且想要同花剌子模沙拉和平相处,但是沙拉的一个都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拉,沙拉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害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压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进攻并摧毁了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派正使,要求严惩罪犯 并赔偿,在遭到拒绝后,花剌子模杀害前来的使节,这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决定发动战争,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蟹小鱼


成吉思汗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说到蒙古西征,还要看一下当时的形势。在其东边是辽国,国土广阔,西至中亚,1141年,耶律大石率领西辽大军在卡特万与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率领的十万穆斯林联军展开大战,耶律大石以寡击众,大败穆斯林联军,随后在中亚开疆拓土。在其东边是金国,金灭辽以后,金国则南下攻宋。夹在西辽与金国之间的大漠和草原就成了无主之地,默默无闻的蒙古人趁势崛起,狂扫亚欧大陆的蒙古旋风已初露狰狞。

在金国初期,国力强盛,还能摁住蒙古人。但没过几年,曾经“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勇士就腐化堕落了,在骁勇的蒙古军面前不堪一击。金国没办法,就筑金界壕防御蒙古骑兵,结束了对蒙古诸部松散统治。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推举铁木真蒙为首领,上尊号“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蒙古人由一盘散沙凝聚为一支血火洪流,开始吞噬四方。

1218年,成吉思汗令哲别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西辽灭亡,第二年,因花拉子模劫杀蒙古使节和商队,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西征,此为蒙古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蒙古军血腥屠城,将花拉子模彻底抹去,只有工匠和妇孺得以幸免。灭掉花拉子模后,就再也挡不住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的铁骑了。





近山话中国式企业管理


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一般都肯定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统一中国北方的斗争,但一提到西征不少人往往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两种意见,有人将成吉思汗西征看作是一场天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黄祸;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当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进行了西征。描写成吉思汗的历史人物传记,不反映西征,这与努尔哈赤、皇太极,与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领袖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也不是一种实事求是、求实务真的态度。我认为,作为一个史学家应该知难而上,应该敢于描写成吉思汗西征,应该正确分析西征的起因,如实地反映战争的过程,并用生动的事实说明成吉思汗胜利、其他民族失败的经验教训。  

蒙古西征并非成吉思汗挑起的,花剌子模边将海儿汗杀死蒙古450人的商队,花剌子模国王又杀死了成吉思汗要求引渡罪犯的正使,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西征,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花剌子模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当然,本书也没有故意为西征辩护,我认为当时蒙古族正处于“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企图占领的领土,对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确是成吉思汗进行西征的终极原因。为此,本书专门描写了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为争夺汗位的一场“出师前的争吵”,而成吉思汗解决矛盾的法则是尽可能多地占领西方的领土。  

成吉思汗西征的对手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本身也是世界征服者,他经过多年战争已经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不少国家,并企图在征服伊斯兰教主哈里发之后,再出兵征服斡罗思并征服东方。他之所以敢于杀死成吉思汗的正使,也说明他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狂妄气焰。为了对付摩诃末,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曾经派出使者,希望东方的救世主“约翰长老”出兵相救。而他们所谓的“约翰长老”正是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不少历史著作反映了这一事实,本人认为这一事实是可能存在的,这不是替成吉思汗西征进行辩护,而只是说明成吉思汗西征事出有因,说明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也不是什么无辜的受害者。


唐王子安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草原后,开始大举南下,想一举灭掉金朝。但在灭金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却突然停下进攻金朝的步伐,只留下木华黎与金朝打,他则带领蒙古大军向西开始征伐。

关于成吉思汗先不灭金,进而灭宋,而是转身向西征伐,据史料记载是因成吉思汗听信了占卜之说,而停止向南转而向西。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西征是有原因的。

诡异西征

蒙古西征都不是有意而为,而都是南犯时所进行的西征,令人不解。比如蒙古第一西征时间是1219看至1224年,这期间蒙古还与其宗主国金朝进行大战,并且也与西夏有交锋。

虽然此时金朝已经衰弱,但金朝国力还在,同为北方游牧部落,金军的战斗力有所弱化,但与蒙军作战,双方胜负都有,但让蒙古很头疼。

后来成吉思汗派去花剌子模的使者和商队,被花剌子模杀死。成吉思汗此后再派使者去花剌子模,依旧被花剌子模杀死。成吉思汗大怒,这才决定西征。由此可以看来第一次西征全因花剌子模的挑衅所引起,并没有计划性。

蒙古第二次西征时,此时成吉思汗已经去世,是由他的儿子窝阔台发起的。蒙古已经灭亡西夏和金朝,还没有进攻南宋。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窝阔台当汗后,他在中原和中亚已经巩固了统治,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地还没有完全平定。如果不征服这些地区,也会威胁到第一次西征的结果,而此时的欧洲,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都些小公国,而且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霸主,而德、意、奥等国正忙于十字军东征,当时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很有利。可见第二次西征,蒙古的眼光并没有向南,依旧向西。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蒙古第三次西征发生于1252年一1260年,此时蒙哥是大汗,他派其弟旭烈兀率10万大军征伐波斯,此后西征很顺利,蒙古大军进入阿拉伯地区,并打到了叙利亚。而第三次西征只是旭烈兀完成的。如果蒙哥不死,或许旭烈兀能创造奇迹。

从蒙古三次西征来看,都没有任何的长远计划,第一次因气,第二次就是为征服,第三次实际上两线作战,蒙古已经开始伐宋,分出部分兵力征服阿拉伯地区,三次西征并任何章法。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先西后南

从历史上看,蒙古崛起后的实力,主要靠掠夺,即使蒙古西征也靠的是掠夺。但南方的金朝与宋朝都是富庶国家,为何蒙古放着很近的金宋,而费力去远征呢?

一是传统所致

蒙古是草原崛起的部落,在蒙古心中,只要有草原和牧场,便是他们生存最佳去处。而蒙古崛起后往东往南都是金朝,他们草原习惯与农耕文明,显然不对路。因此对金与西夏,蒙古只是最初的掠夺,并没有打算占领而发展。南宋对蒙古来说更远了。

但蒙古人向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相似,既有草原与牧场,而且生活环境与之相近。成吉思汗崛起时,那些背叛他的人也选择向西逃走。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而且西方也是蒙古的“后花园”,此地不稳,蒙古就容易受损。因此,蒙古与金朝作战时,得知花剌子模挑衅,再加上旧仇,因此成吉思汗当机立断,率军西征。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不拖泥带水,既然南面一时打不下,莫不如西征巩固势力,扩大地盘。

二是战法受限

蒙古崛起的秘诀其实就是蒙古骑兵,以其强悍的冲击力,可以在草原甚至荒漠中横冲之撞,但蒙古骑兵与金、西夏和宋朝作战时,骑兵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面对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以及中原防御战术,让蒙古大军很难发挥作用。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还在于“以战养战”,在草原,兼并一个部族,得到人马及粮食。但在中原作战时,面对是攻防战术,四面无人,蒙古的“以战养战”就很无奈,人越打越少,后勤消耗增加,只得撤军。因此,这是蒙古大军无法一时灭掉金与西夏的原因。

单凭西夏就让蒙古很难受,蒙古在灭西夏的过程中,没想到西夏的战力如此强悍。即使蒙古攻下城池,西夏人也与蒙古人拼命。还有西夏独特的战术,如果西夏再继续抵抗下去,蒙古军还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蒙古帝国面对中原三个王朝,以他们目前的实力看,无法一时完成,莫不如先西后南。逐步完成。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三是找准秘诀

前文我们说了,蒙古的崛起得益于掠夺,而且通过大量的掠夺,蒙古帝国有了财富积累,虽然很简单很血腥,但来得快。蒙古在西征中,发现了一条致富之路,这条路是花剌子模给成吉思汗的。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时,发现了一条财路,这就是古丝绸之路。而这条路也是西部与中原的财路。蒙古基本上沿着这条路进行西征。打下一个国家,下一个依然在丝绸之路上。因此蒙古不断西征,正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不断向西拓展的。

蒙古掌控了丝绸之路,也就掌握了财路,断了中原财路。致使金朝与西夏更加衰弱。而当蒙古不断积累财富时,金夏宋却在衰弱,而且三个王朝之间的矛盾不断,这就给蒙古各个击破的机会。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此后蒙古西征后,集中精力南下攻宋后,蒙军无论是战争经验上还是实力上,都更胜一筹。不过灭宋的时间很长,南宋如果再强大些,或许蒙古不会实现这个愿望。但历史没有如果。

利益之战

蒙古三次西征,而后灭西夏灭金灭宋,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蒙古实现了愿望。无论是成吉思汗,还其孙子忽必烈,蒙古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掠夺财富。当忽必烈建立元朝有意汉化时,蒙古依然还保留着向外拓展的势头。

元朝征伐日本,虽然失败了。但忽必烈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占领岛国,打通海上之路。但很遗憾,忽必烈没有实现,其后代也固守陆地,没敢海战。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在蒙古征伐中,有利益地方,做出最大牺牲也要得到,没有利益的地区,蒙古不会选择。有人还对蒙古西征时为何不征印度?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印度那时只是一个蛮荒地区,并不是一个国家,而且也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国家,蒙古何必去印度这种蛮荒地方?





西路坝七杯茶


导读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自此蒙古草原上一个强大的马背上帝国诞生了。在蒙古帝国存续期间,先后有三次西征,1219年成吉思汗指挥第一次西征,在他去世后,窝阔台汗、蒙哥汗分别组织另外两次西征。

从蒙古帝国建国史来看,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一直持续在继承人内耗的斗争中,但无论谁上台,都会继承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略,可见如果不是成吉思汗的西征,给蒙古帝国带来的利益太大了,不会让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前仆后继执行西征计划。

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

  • 要灭南宋建立霸业,必须消灭马背上的所有对手,这些对手都在西边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他首先开始了对西夏的进攻,最后西夏王将女儿献给成吉思汗,对蒙古称臣。接着蒙古又对金朝用兵,将其打的奄奄一息,此时蒙古帝国东边已经没有任何对手,本该是南下灭宋的好时机。

但成吉思汗的战略眼光很独到,翻看中原政权的统治危机,每一次朝代更迭都和北方游牧民族有关系,汉朝时候的匈奴,北宋时候的契丹。此时在蒙古帝国的西部还有蔑儿乞人、乃蛮人,他们都是马背上战争行家,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决定先把西边的同行们先解决了,再考虑灭掉南宋的计划。

  • 蒙古国的游牧生活方式,需要商贸流通维持生存,此时西去的商贸交通被堵塞了


成吉思汗要求他的子民世代要游牧为生,不能居住在城市中,以免被同化,丧失马背民族的战斗力。这就导致蒙古民众只能以畜牧为主,通过商贸流通,交换物资生活。

而原有的丝绸之路在唐末之后,因为战乱早就被破坏,中亚各地也是小国林立,设置各种卡口,这就让蒙古与中东之间商贸困难重重,而以利为生的中东商人们,面对这种情况,虽然对成吉思汗这个穆斯林异教徒不认可,但在利益驱使下开始游说成吉思汗,需要借助他的手将西去道路打通,这正好和成吉思汗维持蒙古游牧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 战争能让蒙古上层统治者获取巨大利益,而西征是百利无一害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实行是军政合一分封制,将疆域分给各个部落首领。在这种权力划分中,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将东部的疆域分封给成吉思汗的兄弟们,他的儿子们封地在西部。

成吉思汗正是以此笼络人心,但也使得蒙古帝国权力看似在其手上,但如果各贵族不支持他,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浮云了。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只有西征,获取更多的疆域,分封给他的儿子们,才能让他实力大增,不会出现颠覆政权的情况出现。

蒙古帝国的作战方式,每攻下一座城市,都会将城中金银财宝、珍贵物品搜刮殆尽,除了少部分奖励给攻城士兵外,其他的都分给蒙古各王公贵族了,这些财富成了蒙古统治者挥霍和享乐的重要来源。

  • 以花剌子模的挑衅为导火索,让成吉思汗决定必须西征

当成吉思汗在灭金、灭西夏打的不亦乐乎的,此时在中亚一个叫花剌子模的帝国也正在崛起中,它控制了中亚广大地区,并且和蒙古统治区域已经接壤了。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成吉思汗在认真分析形势后,认为还不是和花剌子模开战时机,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花剌子模的统治者摩诃末,只不过这封信写的很有问题。

“至高无上的天神将一个大帝国,包括从太阳升起之地直到你的国土临界之地的所有地方都授予了我。现在你应该承认作我的儿子,要识时务,小心从事,以使穆斯林们享受一种充分的安宁。

面对这种挑衅的信,摩诃末气的半死,作为一个占领大片区域的霸主,他十分恼怒。

“我之国大,汝所知也。顾乃敢谓我为子彼虏何物,兵力几何”。


好在有使者周旋,摩诃末才平息怒气,和蒙古缔结了友好盟约,于是成吉思汗觉得面子要到了,就派出使团去拜会摩诃末。此时猪一样的队友出场了,摩诃末的手下将成吉思汗的使团在讹打剌给杀了。

这让成吉思汗很愤怒,让摩诃末交出凶手,进行严惩,可惜对方更本无视这一诉求,让成吉思汗决定进行西征。

可以说,成吉思汗统治下蒙古帝国进行的第一次西征,是在突发事件巧合下,提前进行的。此时的蒙古帝国整体实力还不如花剌子模,但箭在弦上,让成吉思汗以后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理由进行西征,于是为了统治政治利益需要,成吉思汗仓促上马进行了这次西征。


小依说说


蒙古西征并非成吉思汗挑起的,花剌子模边将海儿汗杀死蒙古450人的商队,花剌子模国王又杀死了成吉思汗要求引渡罪犯的正使,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西征,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花剌子模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当时蒙古族正处于“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企图占领更多的领土,对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确是成吉思汗进行西征的终极原因。为此,本书专门描写了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为争夺汗位的一场“出师前的争吵”,而成吉思汗解决矛盾的办法则是尽可能多地占领西方的领土。

成吉思汗西征的对手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本身也是世界征服者,他经过多年战争已经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不少国家,并企图在征服伊斯兰教主哈里发之后,再出兵征服斡罗思并征服东方。他之所以敢于杀死成吉思汗的正使,也说明他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狂妄气焰。为了对付摩诃末,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曾经派出使者,希望东方的救世主“约翰长老”出兵相救。而他们所谓的“约翰长老”正是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不少历史著作反映了这一事实,本人认为这一事实是可能存在的,这不是替成吉思汗西征进行辩护,而只是说明成吉思汗西征事出有因,说明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也不是什么无辜的受害者。


澄澄看世界


成吉思汗年轻时遇到太多欺凌,可能养成了他除了蒙克腾格里(永恒的苍天——长生天)以外都不怕的性格。

他像蓝天上的猛隼一样能扑到地上饥渴的撕开他的食物,他像大地上的头狼用巧妙的计策围住他们的猎物。他,就是有仇必报;他,就是锱铢必较。

强大的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杀害了他派出的商人,他悲愤交加。打算征服中亚帝国的一草一木。他的孙子,察合台的儿子也死在了攻城的战役中。当然,城破之日乃屠城之时。

成吉思汗并未西征至欧洲。他的两个将领为了追捕(忘记了谁,好像是花剌子模的吧)一批人,这才洗劫了高加索地区的铁门关,知道黑海北面的克里米亚,也算是征入欧洲了吧。

真正西征的是他的孩子们。巨大的诱惑刺激了这一群战略战术天才们。最远到达了波兰德国捷克的边境的西里西亚,在那个地方的东部爆发了列格尼茨战役。可以维基之


格物书画


成吉思汗为什么西征?我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与蒙古族的游牧性质有关。当时蒙古族打仗时用的都是骑兵。他们的每一个骑兵都配备一两匹马。为什么要配两匹马呢?是为了能长途奔袭。一匹马跑累了,他们就换乘另外一匹马,让马能歇一歇, 这样换来换去。马儿就不怎么会疲倦。始终保持冲锋陷阵的活力。

他们每当占领一个地方。不是想拥有它经营它。而是杀光他们的青壮年男子。掠走财富妇女儿童。财富用于挥霍积累。妇女用来奸淫。儿童用来作为后备军。

他们西征的同时其实也在南下。但南方的宋朝,城池多与防御为主,城坚墙厚,护城河宽阔。不利于骑兵发挥。进攻暂时受到了挫折。所以他们才往西方广褒的大地上征战过去,

而西方由于沙漠地区居多。风沙大雨水少。城堡由于风沙的侵蚀,并不是很坚固。守城的人员又少。又没有护城河,蒙古的骑兵又快。基本上是所向披靡,无可匹敌呀!

他们尝到甜头之后,就骄兵直入更加西进。他们是一直打到黑海边上无法渡海的时候才回头的。

他们征战时,杀光了能抵抗的男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前方又有女人和财富在召唤。怎么可能使他们放下贪婪的脚步?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西征?因为在西方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因为贪得无厌。


善者天佑勇者无敌


我不想从战略和地理位置上回答此问题,因为历史学者回答的可能更为专业。我只想说说成吉思汗的雄心:一代天骄,岂是只识弯弓射大雕之辈?天朝从古至今版图面积最大记录的保持仅在蒙元一朝,从一个快要灭亡的蒙古族小部落发展至几乎横跨亚欧的帝国仅靠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雄心伴随着他热爱的蒙古马和弯刀所向披靡,蒙古人的血性和勇猛让世界震惊……两军开战时,蒙古人一般会高喊:让敌人的妻子流泪;杀光敌人,牛羊就是我们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