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小孩讲小学课本上的故事好吗?问题是听多了好多他背下来了?

清和2020


当然好,但我从不教他学校知识,我家小孩一岁多就会说唐诗三百首。我当时买了许多小歌谣,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教他会说话,别的不用教,当他问你一些问题,可先简单回答,根据他的理解度,由浅到深,还是让孩子上学去学好。


桂珍


【童话故事】

在一个星期六,小猴子跟着猴妈妈出去找食物,走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棵桃树。

小猴子开心地说:“妈妈,我要吃桃子。”

妈妈对小猴子说:“好啊,一天吃3个够不够?”

小猴子回答:“不够,都不够我塞牙缝呢!”

妈妈又一次对小猴子说:“3天吃9个够不够?”

小猴子开心地说:“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妈妈摸着小猴子的头,悄悄地说:“傻孩子!”

小猴子吃完3个桃子就和伙伴们高兴地出去玩了!

小猴子回到家,问妈妈:“我还有6个桃子呢?”

妈妈回答:“你不是已经吃了吗?”

小猴不解地说:你不是说1天吃9个吗?“

猴妈妈说:“是3天吃9个,不是1天吃9个呀!”

小猴抓抓脑袋说:“糟糕,上当了!”

这就是小猴子的故事!


国内外创业故事


可以,只要他喜欢听就行了。

我家宝宝目前3岁5个月,经常听我小时候课本里学的一些故事:猴子捞月、小马过河、司马光砸缸、狐狸和乌鸦、乌鸦喝水、小猫钓鱼等等,这些他都特别喜欢听。有时候我讲,有时候听网上讲,现在他能自己讲一些,并且语气也比较符合情景。有时候我们比赛讲,他讲,我当观众,我讲,他当观众,效果不错,借机也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

所以,你家宝宝都能背下来,非常厉害,如果他背下来后还喜欢听,你还是要坚持给他讲,你也可以鼓励他自己讲,有的时候小朋友讲的会笑点不断,也会让你意想不到。

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线老师的教书心得


3岁小孩听小学课本上的故事好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家小孙女2岁多她奶就有空给讲白话故事,或小童画书上的小故事,还有小动物,水果类画册,这样小孩喜欢上了听故事。小孩白天,晚上要多睡觉,可是这个孩子精力旺盛,就是不好好睡觉,他奶就拿画册小书给讲故事,唉这样一讲是睡着了,到后每当睡觉时,她就拿画书让她奶讲故事,这样养成了个习惯,睡起来总是看看画书,玩一下玩具,这样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等上学后肯定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小孩小时候辩别能力强,摸仿强,因此从小就要让小孩养成个好习惯。


4918读者


因为我也有孩子现在我的女儿也8岁了,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个人感觉小孩子吗尤其是2、3岁的小孩子没有必要给它灌输的太多,本来就是丫丫学语的年纪适当就好!快乐就好!这里指的快乐不是孩子单方面,是孩子和我们双方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你满意


许3哥


讲一个切身经历的故事:我一个朋友,小的时候读书那真的是倒背如流,什么《论语》,《春秋》这种一般人看都不会去看的东西他确实是随口都能说的出来,更别提是小学课本上的东西了。那个时候包括老师和父母在内大家都夸他聪明,小时候一起玩的时候经常飙出一些我们听都听不懂的句子,那个时候我们都取笑他书呆子,笑他读书读傻了。

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嗯,他成立了一个古文的辅导机构,专门教孩子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他本人,也是一个极有修养的人。

所以孩子喜欢讲小学课本上的东西,也正是他把课本上的内容吸收为己用的过程,在将来他的人生路上,必定成为他上升的阶梯和垫脚石,我们的国家把这些故事编辑进课本,不正是为了让这些内容被我们的孩子所吸收,让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修养,有贡献的良好公民,这也是所谓的情商和智商的双重养成,是好事!


爱吃串的老于


从题面上看是:给三岁孩子“讲”小学课本上的故事、孩子听多了好多他都能背下来,这样做法到底好不好呢?

在进行深入探讨前,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记性好”——记忆力强!

有一种说法:“记忆”这个词语的英文名“memory”,是起源于一位希腊记忆女神的名字——摩涅莫辛涅Mnemosyne。她和天神宙斯共生了九个孩子,也就是九位缪斯女神,她们长大后,分别掌管爱情诗、英雄史诗、颂歌、舞蹈、喜剧、悲剧、音乐、历史和天文。古希腊人认为:只要结合宙斯的能力和摩涅莫辛涅的记忆力,就会产生知识和创意(对应九位缪斯掌管的领域),而这也正与现今培训优秀记忆力的主流方法一致: 只要擅长运用记忆技巧,就能增强记忆力,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创意,更快的记住、学会新事物。

记忆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他能力发展成熟的前提,与人类生活、学习、创意等息息相关。婴儿出生几周后就具备了最初级的记忆能力,经过几次哺乳后就能快速找到母亲的乳头、判断母亲的体味、识别父母的声音等,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抬头,努力探寻周边的世界,这时父母的声音、动作及各种外界的感官刺激都在刺激着婴儿的大脑,都是对大脑记忆力的操练。随着大脑的发展,经验的增多以及语言的发展,人的记忆力逐渐发展起来,而优秀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而是后天经过科学地、系统地、及时训练而形成的。

又据,脑科学家还计算出,人类平均使用大脑的记忆力功能还不到1%。没错,1%都不到!想想看,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还有99%的被闲置了!记忆力就像肌肉,锻炼的次数越多,就会变得越强大,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就更能记住越来越多的事务。3个月的BB都可以增强记忆了,3岁的大宝宝你还担心什么呢?你就想象孩子的大脑就是一座巨型图书馆,你能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多的把各种书装进去!阅读可以改变大脑,拥有广泛的阅读,就能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为将来综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回到题面的“讲”,三岁孩子的文字识别量还不足以读懂小学课本,这个时候父母如何“讲故事”就很有讲究了。在此重点提示家长要重点把握好神奇记忆力中的“左膀右臂”,它们是:

1、想象力

2、联想力

父母在陪伴孩子读课本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只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要充分运用感官刺激,比如绘声绘色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情,根据故事情节,引导、激发孩子主动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联想就是将以往讲过的故事、或孩子所知道的事物通通串联起来,把之前一直储存在孩子脑子的记忆再一次重复触发,让孩子根据他自己掌握的比如颜色、符号、数字等再分类整理自己的思维,尝试让孩子自己再来复述故事内容。由此反复实践,将能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希望以上说法对你有所帮助,有关记忆力训练问题我们可以留意交流。


新资优教育CEO吴新


不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讲小学课本上的故事。

第一,当今中国的教育偏向于应试化。教书育人的宗旨被忽略,教书的目的常常变成了应付升学考试。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小学化,小学的课本中学化。小学生往往都很难理解的内容,5岁以下的幼儿是无法理解的。

第二、给三岁的幼儿讲小学课本上的故事,无异于拔苗助长。三岁孩子会背课本上的很多内容,会让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们高兴的忘乎所以。殊不知记忆本就是儿童的强项。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再去接触那些课本上相同的内容,常常会使儿童产生厌学的心理。

第三、低龄儿童真正需要的是认知和思考的能力。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把过多的课本知识灌输给低龄儿童,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思考难度,对低龄儿童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毕竟,神童只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仔细想一想,给你灌输一大堆你所不知道的知识,你是乐于接受呢?还是脑袋嗡嗡作响,不知所云?你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将那些书本扔进垃圾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那是三岁的儿童,是你自己的孩子。

你是他的衣食来源,他没有能力拒绝你。你的喜好强加在他的身上,他只能选择接受,即便心里不喜欢,也会努力的阿谀奉承你。

不要给天真无邪的儿童,套上枷锁。即便你是用黄金钻石打造的,依然是锁链。


宁远智慧


给3岁小孩讲课本上的故事,很好。他能背下来就更好。这是我十几年利用业余时间公益辅导孩子们的一点点经验所得,现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首先,大家都知道熟能生巧,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真理。世界上所有的竞技类项目,基本上都是比了一个“熟”字!包括篮球、舞蹈、唱歌、钢琴、书法、跆拳道等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有竞技类因素。让孩子们从3岁就开始熟悉课本上的故事,听多了好多他能背下来,对于“熟练”来说,是好事。再加上课本上的故事,大都是精挑细选而来。更何况提前熟悉也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信心。

第二,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张纸还有正反面,父母不能以此逞工炫巧。学过《伤仲永》的人都知道,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父母不能拿孩子会背多少课文去炫耀。正如柳宗元《逐毕方文》所言:“汝虽赤其文,只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

第三,更上一层楼,引导孩子们在“巧”字上下功夫。我们从小到大,学习了很多知识,但真正能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是少之又少。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后,让孩子们也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问问他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么做。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有学了知识不仅要会思考,还能会发散思维,直至会用。只有孩子们不断的超越我们,社会才能进步。我们一定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培养好孩子们,让他们一辈更比一辈强。我们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以上论述,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共同研讨。


小记者团团长西蒙


首先这是个儿童教育的问题

你告诉他什么叫做坚韧不拔?他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你给他讲一个,《西游记》的故事。或许他就能够明白什么叫做坚韧不拔。

故事的本质就是经验,三岁的小孩。讲故事给他讲故事是很好的。最好的是你跟他讲完之后,能够让他跟别人讲。这样会极大地调动他的积极性和满足感。而且课本上面的故事应该都是积极正面的。可以给孩子塑造好的价值观。

背的话应该视情况而定,绝对不要强迫孩子背东西。如果这个东西她们喜欢的话,她们自然会被的会记下来的,但是如果你强迫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你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对这个的喜爱。我们说我们读过《红楼梦》,难道是因为我们背过《红楼梦》吗?不是,我们提到某个故事,生活情节的时候,我们忽然想起来了《红楼梦》里有相似的情形。

你问这问题的原因

你肯定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我这下面是一段美国学者对孩子的研究。她曾发起3000万词汇倡议,或许能帮助你。

“3000万词汇倡议”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

靠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1251个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是2153个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仅听到的单词数量少,而且会接收到很多消极的单词和粗鄙的俚语。在出生的头几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包含积极、正面意义的单词数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万个。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美国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社会所谓的学前教育期,在时间上实际已经晚了。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教育是一项光荣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耐心,耐心,知识,知识,知识

我们取得成就不是因为我们背了多少。而是我们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为人父母的话,那么你的责任很艰巨,你要尽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为你的孩子是你的复印件。

有一些书或许能帮助你

《养育男孩》《养育女孩》

《正面管教》《父母的语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管教的勇气》

看到这里你应该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希望你为你的孩子变得更有耐心一点。因为教他们真的需要耐心和知识。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你正在塑造国家的未来。塑造未来不能没有知识,我只能说到这了,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