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各位有什么感想?

丫丫恰恰


四十了,过年的记忆停留在了童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有小朋友玩,有爸爸妈妈做好吃的,还有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那时是无忧无虑的


云里暴风雪


年味越来越淡,是跟生活水平有关系的,在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大鱼大肉,才能买新衣服穿,可现在呢,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饭早已不成问题,只要肯干,鱼啊肉的,随时都可以吃饭,再说现在物流也发达了,无论是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想吃的总会买到!再说衣服,现在电商也极为方便,不用出门,在手机上就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衣服,即便是雪花飘飘,也能买来一条飘逸的雪纺裙,这在小时候的老家,集市上是根本买不到的!还有放炮的快乐,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体会不到了,真的,春节,只有炮声才能带来年的感觉!不过,我依然还是喜欢过年的,因为过年,可以无条件的吃吃睡睡,忙碌了一年了,就随心所欲地玩上几天吧!




冬儿123456


作为80后的我们已经长大了,年味我觉得不能再按照我们小时候的感受去评判了,时代在发展,我们现在是在给我们的小孩创造更多的过年回忆。现在的年味淡了,是因为干扰太多了,我觉得过年就应该1.戒掉手机,这是最重要的。2.戒掉七大姑八大姨的交流。3.戒掉同学朋友的聚会。春节就是陪父母的,应该就静静的陪伴父母,很多人过年了比平时还忙,各种聚会,唯独没有父母,这已失去了年味的本质。父母的地方才是家,过年了,应该让自己彻底放下所有,安静的像小时候一样粘在父母身边。80后的我们,春节了,陪在父母身边,猫在家和父母一起看电视,每顿饭必和父母一起吃,带父母来一场旅行,来一场交流,分享你的所有,这才是真正的年味,年味就是放弃喧哗,陪伴父母子女。[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房车老严


想到过年,我所期待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厨房热气缭绕中断断续续飘来浓浓的饭菜香、白白嫩嫩的馒头,包子在热气的围绕下慢悠悠的出炉、鱼香肉丝,清脆的笋拌肉丝在油锅里翻滚几分钟出锅之后令人口馋不已、上百个全肉馅的饺子整整齐齐的一起下到大锅里,把猪肉捣碎加上面粉捏成一个圆圆的球,放在油水里面过一遍变成金灿灿的肉丸子,这就是我一直所留恋的,虽然家常却又让我恋恋不忘。


范丽丽


作为70后的我对于春节来说。心里感触还是很深的,记得80年代的时候,每到过年那个热闹的气氛非得浓厚,很少看到大鱼大肉,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看到。到了90年代,大家生活都好起来了,像我们这一代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外打工度日,那时没有动车,只有绿皮。快过年的时候为了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是通宵达旦的排队够票。不感觉到累。因为回家的感觉太好!到如今快奔五的人哦,对于春节的临近没有兴奋,更没有喜悦,只有太多的回忆。


坐等这一天


年味越来越淡,真的跟生活水平有关,小时候生活困难,想吃肉都得好久才能吃一次,只有过年才有多一点的肉和糖果吃,过年才有新衣服穿,而现在的生活只要想吃肉和想穿新衣服都随时可以买,就没有那么盼望过年,还有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一到过年给双方父母,小孩子的各种红包,一年存到头的钱一到过年花个精光,所以很多人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盼着,过年就没有了以前的年味了。


颖286923197


是的,年味是越来越淡,过年不像过年,再也找不到儿时过年的感觉了。

反思为什么?社会发展了,经济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不需要一年大约要有300多天都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了。以现在的生活水准,普通百姓家庭都可以做到天天过年,顿顿吃肉,既然如此,人们对过年的渴望也就淡下去了,不再盼望只有过年才能敞开肚皮大吃大喝,大鱼大肉了。

另外,过年本来是过个热闹,过个阖家团圆,吉祥喜庆。但各地禁放烟花爆竹,把热闹消灭了。春节期间的踩街拜年、慰问茶话、舞龙舞狮活动也基本销声敛迹,吉祥喜庆也不复存在。阖家团圆也与过去的三代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几十个人口的团聚相去甚远,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三几个人守着年夜,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总之,有所得必有所失,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那种浓浓的年味,融融的亲情,只能停留在老一辈人的回忆中,固化在影视作品之中了。





朋友392650


三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一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平时吃的东西和过年也没什么两样。二是生活压力普遍加大,人们的心情根本没在过年上,应付而矣。三是现在的食物真不如原先的有滋味。

总之,现在过年愉乐形式多样,缺少过去春节的那种新鲜感。

谢谢。


银河系来者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感到年味越来越谈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因为啥呢?咱们不妨来捋一捋。

原先过年,杀年猪。 只有过年了,才能吃上猪肉,那是真香。 杀猪时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走时还能分块肉,人多热闹; 如今天天吃肉,猪肉吃够了再吃牛、羊肉,平时“大鱼大肉”都吃腻了,过年再吃也不觉得新鲜了。

原先过年,穿新衣服,要是再混双新鞋,绝对乐“颠馅儿”了; 如今满大街都是名牌,只要您兜里有钱,“阿迪”、“耐克”还算个事儿吗?

原先过年才能吃上饺子,虽然饺子馅没有啥变化,但是吃得香; 如今啥时候想吃饺子啥时候包,馅料丰富多彩,实在不愿意动手,那就饺子馆伺候,再不计还能叫“外卖”。

原先过年,年夜饭大家围坐一起边看《春晚》边唠嗑,谈天说地侃大山; 如今网络发达,平时家人们微信、视频随便聊,等到过年回到家,还有啥可聊的。即使有的家里人多,也是见过面寒喧几句,之后再瞧,清一色“低头族”,爸妈不张罗开饭,还都闷头玩手机。

原先过年盼着看《春晚》,尤其是“小品”,甭管谁演的,那真是逗,因为过年了嘛,大家都图个乐; 如今《春晚》好像喜悦气氛不怎么浓了。

原先过年贴对联,放鞭炮,基本上从小年儿开始,到正月十五,“大地红”,“麻雷子”,“二踢脚”……,整天价“噼噼啪啪”、“叮当、叮当”响声不断。一般年三十、正月初五、正月十五鞭炮放的最集中,那才真的感觉是过年的气氛; 如今为了保护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肯定显得冷清了。

原先过年是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如今过年是回家看看,陪爸妈吃饭,然后“滚蛋”,还要拼命工作……。

不比想不到,一比才知道。年味淡了,说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好了,过年的方式也变了。所以,咱们要与时俱进,跟上步伐,适应新形势。




祝福朋友们鼠年吉祥安康!生活越来越好!


龍之心7


我们小时候都盼着过年!过年了,可以吃一些平时捞不到吃饭的食物,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件新衣服或者是新鞋子、新帽子。过年的晚上农村家家户户都放下祝子,摆上各种供品,烧香烧纸磕头,贡奉自家的祖先,除夕夜吃了年夜饭后,大人小孩儿出门拜年,自己本家族的每家每户都要拜……现在年味儿淡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吃的太好,喝了不少,穿的太好,与过年没有什么区别。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了,不那么守旧,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很重视,对于春节的传统习俗删繁就简,年味儿也淡化了。三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多,城市人口扩大化,城市管理规矩多,比如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限制等;城市里都住楼房空间小,多数居民不能摆供贡奉祖先;城市里绝大多数人互不相识,无亲无故,过年时就少了农村家族式互相拜年磕头等活动……这些都使得年味儿淡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