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

美言美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论语 为政第二》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们今天很难理解。读古文首先要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中有两个字是关键,即一个”周”字,一个”比”字,理解了周和比就全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周”就是周围,是比较大的概念;”比“,只要有二人就有可比性,是一个比较小的概念。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把这句话理解为:君子讲究大局大团结,小人讲究小我小集团,拉帮结派破坏大局,影响大团结。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论语 子路第十三》中还有一句话与这句话基本相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鄙人就不作解释了。不过鄙人认为“和而不同”是”周而不比”的最好注脚,请读者朋友查阅《论语》便知吾言不妄。(不好意思,画蛇添足了)

有关”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是孔夫子说的,是《论语》中无数经典名言中的一句。历经二千五百年至今,对我们当前的中国仍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区分什么样的是君子,什么样的是小人。我们要深入理解,深刻领会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朱友振


这句话出自《论语 为政》。

大概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有些不是很赞同,因为有些答案没有从文本出发,而是添加了诸如道器之类在原文里根本找不到的意思。

从两个角度来看吧。

一是从文字的角度。

王引之曾在其名著《经义述闻》里指出:“周、比,都训为亲、密、合。”这个意见是对的。周、比,两个字从本义来说,都是指亲密,意思差别不大,只是其源头略有区别。

先看周:

这是甲骨文的周,象形字,是一个“田”里加了四个点,很直观就知道,这是在田里种植的样子,而且种的比较稠,比较密。

这是金文的周,又加了个一个“口”,变成了会意字,所以段玉裁才会认为,“善用口而周密”。

所以,周,其本义是在田里种植比较密,引申为说话、做事、工作等周密、周到,像周密、周到这些现代汉语里‘周”的含义,都是引申出来的。

所以,有个答案说“周”是一群人围成“一周”,这个“周”的意思是从引申义上再引申,引申出“普遍’的意思。我估计这个意思可能很晚,孔子说“周比”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围成一周”这个义项。

再来看比。

上面是甲骨文的比

下面是金文的比。

可以看出,这也是象形字,比,就是两个人挨得很近,比肩而行。

从挨得很近的意思上,引申出靠近的意思,再引申,就会有勾结、结党等意思了。

所以,从本义上看,周比两个字,原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引申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区别。

二是从经学的角度

到了《论语》里,周、比,两个字的意思已经很不同了。

君子是周,周,在这里的意思是‘忠信”,也是从“周密”引申出来的,强调的是君子能“亲”人;

小人是比,比,在这里的意思是勾结、结党,也是从“靠近'引申出来的,强调的是小人因为利益而靠近。

大家会想,这两个字本义差不多,则么到了后来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了呢?

这应该是与语言的“约定俗成”的特点有关,不知道在怎样的契机里,同样表达“密’、“近”的意思,一个逐渐成了褒义词,一个则成了贬义词。

事实上,“比”,在经典里也有和“周”相似的时候,例如《国语》里有一段话:

籍偃问:君子有比乎?

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

在这里,“比”成了描述君子的褒义词,而“别',则成了贬义词。

所以,我们对待孔子的这句话,能够理解孔子在这里用“周”来形容君子能够彼此亲密,忠信,讲道德;而用“比”来形容小人因为利益而相互勾结,知道这两个字最初都有“稠密、靠近”的意思,只是引申的走向不同,这就可以了。但请不要随意增加概念,以免给人造成误解。


danyboy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论语》中的一句活,孔子说的。意思很简单,周是“周遍”,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全部包括就是周,近于“周围”之意。“比“的象形是两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有连结连络勾结之意,词语“比邻而居”“比翼双飞““朋比为奸“都是此意。全句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特点是能和周围所有人搞好关系,平等相待,而不仅仅和自己走的近的人结成朋党,相互照应。而小人的行为方式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是小部分人之间为了利益相互勾结在一起,拉邦结派,很难和大多数人普遍搞好关系。

今天我们说到君子和小人的时候,侧重于人格的评价。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是品格低下之人。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的思想,内德高尚的君子人格可以获得广泛的支持,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这就是内圣自然外王的道理。所以,君子的品格本质上就是领导者的品格。人道效法天地之道,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所以君子之道周而不比。

小人之道,也就是相对于领导者的普通人之道。所以,在孔子这里,君子与小人只是人的品格的自然差异,并不包含道德歧视在内。也就是说,小人品格,也是合理的。“小人比而不周“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有亲疏之别的,情感上自然也会有差异。对家人和亲戚自然更好一些,这就是所谓的“比“。

周,也可以理解为“周到“,一个人办事能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就可以当领导了,也会是一个好领导。此之谓“周“。如果当领导的只关心自己的亲戚朋友,就是所谓的“比“了。此小人所为,非君子之品,久必失其位。

普通人在考虑问题之时自然会先考虑亲近的人。这是人情之常。对于亲近的人来说,这是小人的可爱处。可是,如果小人当了领导,必然偏心。于是,古人云:小人用事,必乱家国。原因也正在此,。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喻于利,小人常戚戚。


七月流火14040064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strong>这句话是孔子他老人家说的,也许是在他给自己的三千弟子讲课或者聊天时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却被他的弟子整理辑录在《论语》这本书中,流传千年。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51年,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在今天能够读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说话都这么言简意赅吗?

所谓“微言大义”,短短的十六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在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

“周”最初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辞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没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来,在四个空格中各加一点,表示 “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但是出现了“口”字后,“周”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表示田地里的庄稼茂密,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周密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

如果用“周”来组词,我们会说——圆周,周密,周长,都有一种环绕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周,就像一个圆圈一样,从圆心到各边界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孔子把“周”用来形容君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君子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偏不倚,不远不近,不亲不疏。君子就像是一个圆圈的圆心一样,他们对待人没有任何的偏袒,和所有人都保持相同的距离。

小人比的“比”什么意思?

“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象形字典》中对“比”的解释: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

所以“比”字,同样能够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但是更多了一层意思,表示两个关系亲密的人,连言行姿势都非常相似。

比,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排在第八卦,主要讲内外交往和相互团结。因此“比”,其实最初并非一个贬义词,和“周”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高下之别。但是到了孔子的这句话里面,“小人比而不周”,比字就成了贬义词,和小人的关系划上了等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 为政》。多数人翻译成:“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孔子其实想表达的是,君子能够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不刻意疏远一个人,也不刻意亲近一个人;小人呢?往往和一两个人走得很近,步调一致,因为这一两个人而疏远其他人。

为什么呢?君子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因为君子和光同尘,对别人没有所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不同,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他们和一两个人亲密,是因为他们交往的人,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用‘‘周’’字很形象,就像一个圆,君子在中间和所有人保持同样的距离,这距离不是现实的距离,而是‘‘原则’’的距离,与人交往,不论亲疏都坚守原则。

‘‘比’’呢,就像两个人步调一致,也很符合小人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的形象。

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孔子的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心中无私,小人结党营私。《论语》中还有一则可以当做‘‘周而不比’’的注解:‘‘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段话说的是,‘“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却难以让他高兴:不用合理的方式让他高兴,是不会让他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会量才设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却容易让他高兴;用不合理的方式让他高兴,他会兴致很高,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就会求全责备了。”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特别是在原则的坚守上,君子把原则看作比俸禄和生命都重要,小人则没什么原则,唯利是图。


南山刘向雄


想要清晰理解这句话,需要先定义什么是君子?何为小人;什么叫周?什么叫比?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君子”就是道德品行端正、人格高尚的人;“小人”就是人格卑劣,喜欢两面三刀,背地里害人的人。

其实“君子”在古代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对统治阶层的统称。而小人就是小民,也就是平头老百姓。

如果把这个解释引申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周就是一视同仁,对每个人都一样,不会特别对张三好、对李四不好,这就叫“周而不比”;比就是亲密,也就是对人区别对待,张三投自己的脾气,就和他多亲多近。相反看李四不顺眼,就对他不好疏远他,这就是“比而不周”。

假定:君子是统治阶层,小人是平头老百姓。

那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批判和指责的意思。相反,恰恰只是通过称述事实,来告诫君子(统治阶层)应该怎么做。

“小人比而不周”,平头老百姓当然可以谁跟我好我就跟谁亲近,谁跟我尿不到一壶我就疏远他不搭理他,这很正常也没什么错。可君子就不能这样做了。比如一个县令,因为看城东的百姓顺眼,就把各种好处各种福利都给城东的百姓,不管城西南北的百姓。这当然是不对的,而是应该一视同仁,只要是自己治下的百姓都要一样对待,这就是“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

我是索彦,喜欢写作、诗词,偶尔清谈,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聊诗说词


越是经典越不能引经据典的解释。否则,更让人糊糊。

“周”,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是相合、相同的意思。

“比”,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是朋比为奸,结党营私的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理想追求相同,但不结党营私。

“小人比而不周”,卑劣的人为了私利狼狈为奸,但是各怀鬼胎。


老鲁在新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朋比为奸”。

什么叫朋比为奸呢?

我们看“朋”这个字,是两个“月”并列,再看“比”字,是两个“匕”并列。实际上,这两个字,都代表着“呼朋唤友”“勾肩搭背”。这是中国汉字的象形大法,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字是怎么一回事。

图:“比”字的甲骨文

而“周”字,原先是象征着圈地画线,围绕整整一周的意思,里头的点,象征着庄稼,外头的匡,象征着田园。田园里的庄稼,是密集的周遍均有,后来引申为“一圈”和“周密”两层含义,《説文解字》解释说:周,密也。

既然知道“比”是“朋比”“勾肩搭背”的意思,而“周”是“周密”的意思。那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很好理解了:君子团结紧密而不朋比为奸,小人勾肩搭背而不团结紧密。

进一步理解,则可知,君子处事为公,在这件事上看起来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他们即便有意见的不同,也不会相互攻讦;意见一致,也不会朋比为奸。小人一心谋私,故而私下勾结、走动,却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不是可靠的联盟。

<strong>


豆子人民艺术家


孔子的这两句话,按南怀瑾的解释是: 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君子),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这就是"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就是只能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够普遍。他的这种说法不正确。



一、我的理解是: 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类似现在我们所讲的集体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为政》这篇文章孔子讲的是: 统治者如何进行统治,管理和教化民众等问题。不是在讨论个人品质道德的问题。 君子也好(贤明国君),小人也罢(昏庸国君),都是指统治阶级而言。

像孙中山那样天下为公;毛主席那样大公无私,为天下苍生谋求幸福的人,就是君子周而不比。

像慈禧太后这种只为自己权位享乐作想;蒋介石这种只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谋荣华富贵为念之辈,就是小人比而不周。

周: 是指普遍的意思,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集体主义)。

比: 则是指勾结,结成党朋。只关心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漠视或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即本位主义)。

"周、比"二字的实质就是公、私之分。君子与小人之别在于为公还是为私。君子做事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谋,不会为了私利与人勾结在一起。而小人做事是汲汲于名利,为私利而与他人结为党朋狼狈为奸。君子心怀所有人,往往是志同道合而聚集;而小人则是为了私利互相勾结。


二、周与比的历史案例(故事)

①《毓老师讲孙子兵法》中说到: 左宗棠与曾国藩两人争斗一生,常互相攻击而不和。左宗棠远征新疆时,后备物资全由内陆往外运送,当时曾左两人政见不合,举国人人皆知,就连慈禧太后也深知。但当左宗棠为征新疆大元帅时,曾国藩却自告奋做左的运输官。因此收复新疆取得成功,国人皆归功于曾国藩,因为后勤接济最为重要,必须用之得人。

曾左两人在公事上,能放下私人恩怨和成见,以国家大事为重,通力合作,这就是: 周而不比。这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行为,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学习的。


②慈禧一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惜阻扰当时落后的中国变法图强。后来慈禧在颐和园为自己筹办六十大寿时,因花费巨大而缺少钱,竟然将北洋海军的军费挪用了。这笔款项原本是用来改善北洋舰队装备,和购买西方新式军舰的费用。

根据《清史稿》档案文献资料,慈禧六十大寿花费白银总数额: 颐和园工程经费总计为814万两,其中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万两,总理衙门经费77万两。其中属于挪用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 3965两,加上挪用海防专款数额约66 8265两。

慈禧六十岁生日是1894年(甲午年十月初十),而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在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距离她60大寿不过几十天之前。因武器军舰的陈旧落后,北洋舰队被日本舰队全歼,大清王朝彻底丧失了主要的海防力量,沦落为任由列强瓜分蚕食的蛋糕。

慈禧挪用军费的行为就是: 比而不周。典型的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和行为。

三、集体主义与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 就是为自己或所在的小团体利益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集体主义)的思想作风或行为。其根本点在于: 主张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高于社会集体利益。

【本位主义的特点】本位主义者考虑问题时,往往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无论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的立场上,为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漠视集体利益,甚至不惜损害集体利益而换取部分人的私利。这是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的表现,所以孔子此言要为政者引起重视,深以为戒。

【本位主义的弊端】人类社会是个群居的群体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群体之内。如果每个人都以自我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中心,那就将会出现"万人万心",社会公德被忽略,人们的行为相互冲突,社会秩序失衡…等局面。

比如: 在一家之中,家庭成员搞本位主义,那么家庭就容易闹矛盾、出现不和睦;又如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行使个人本位主义,那么朋友、同事间就会意见分歧、关系疏远,甚至相骂打架。 由此可见,本位主义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取的,必须要摈弃!

【集体利益为重】唯物主义史观告诉我们: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我们要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方法论。 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论语》、《清史稿》、《论语别裁》、《毓老师讲孙子兵法》、《毛泽东选集》。


步雲御風


👊第一 集体主义和山头主义的区别!

👉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的解释倒是没有人抹黑,理解上的偏差也不会太大,估计理解成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应该是比较主流的思想。再深入就是君子比较开房和包容,小人比较封闭和斥外;君子为集体谋利益,小人为自己和小团伙谋利益。其实就是集体主义和山头主义的区别。

👉2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常见的山头主义。从大里说,历史上的牛李之争,阉宦之争,明珠和索额图之斗,都算是典型的大型山头主义,派系少,但派里的人数多,他们结党营私,祸国殃民。从小里说,偷奸耍滑者总是躲在角落里叽叽歪歪,黑恶势力总是一撮撮地盘踞在民间,拐卖妇幼的犯罪分子总是活跃在大街小巷,这些都是典型的小型山头主义,虽然每个派的人数少,但这样的派却遍及全国。比如国家有了专项的打黑除恶运动,就是一场全国性的运动。

👊第二 正确看待圈子文化的周和比。

👉1 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圈子文化,最起码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都一棒子打死。从狭义上来说,从今天来讲,圈子可以分为山头,社会利益组织,志同道合的兴趣体,其他互助体等。下边我简单说说,这几种圈子是否具有合法合理性。

👉2 山头,比如某些腐败团伙,他们组成金钱,利益结合体,大搞裙带关系,依附关系,严重败坏了d的威望和建设。最终被一窝端,连根拔起,完全是咎由自取,也昭示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3 社会利益组织。比如黑恶势力,网络公知等颜色运动的马前卒们,诈骗团伙,拐卖人口团伙,贩毒团伙等犯罪团伙,这些都是社会的毒瘤,都是罪大恶极的违法分子,他们的圈子就是一个个犯罪分子组成的。

👉4 志同道合的兴趣体。比如因为爱好相同组建的驴友组织,各种健身俱乐部,文学团体,武术团体,网上论坛,朋友圈等圈子,这些都是应该支持和提倡的。这些圈子都是以健康,娱乐,交流,为目的的正能量圈子。

👉5 其他互助团体。比如大学里的老乡会,外国的华裔组织,养老互助组织等,这些都是互助式的团体,也会有为了自己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进行的维权活动,但只要不是违法和违背基本道德的,也都是需要支持个提倡的。

👉6 圈子是否合理合法,最主要的区别是不是群而不党,是不是党同伐异,是不是违背法律和道德!

👊第三 乡村里的比和周,必须重视日益家族式选ju趋势。

👉1 现在乡村选ju,第一个乱象是村里姓氏越多,选ju越混乱。每一个姓氏都想推选自己家族的人,于是不可避免出现了贿xuan,拼斗现象,甚至出现了人命案都不稀奇。近几年,随着国家的控制和打击,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

👉2 尤其是小姓氏普通村民,往往是选择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甚至收到打击报复,痛苦不堪!

👉3 我的建议:从根本上改变本村任职制度,大力提倡大学生村官,或者村官非本村化任职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