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為什麼沒有投手?

陶然自得21116141


個人認為,中國男籃不是沒有投手,是大部分不敢投,遇到防守強度高的球隊就完全不敢投放不開,特別依賴本土明星球員,但是籃球講究的是團隊,靠一個人兩個人肯定不行的,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男籃基本功不紮實,球員自信心不足。作為一支同樣沒有一位現役在NBA效力的阿根廷男籃,今年籃球世界盃阿根廷表現非常好,顯然團隊合作能力和個人基本功很重要。球員信心足,全民皆兵,每個人都可以是投手,反之則反,謝謝!


睡姿決定髮型101010


中國男籃有投手,只是到了國際賽場就不頂用。

典型的代表,被稱為CBA水花兄弟的福建後場雙槍趙泰隆和陳林堅都曾入選過國家隊。廣廈的趙巖昊以及稠州銀行的吳前都短暫的入選過國家隊,但都沒有代表國家隊征戰國際級別的比賽。方碩是北京外線投手之一,本次世界盃也是自己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


這幾個本土球員的不同特點:

趙泰隆和陳林堅在聯賽中,三分球投射出色,是王哲林身邊最得力的國內球員。但是,到了國際賽場,稍微給予一定的身體對抗,投籃命中率就會急劇下滑。

趙巖昊和吳前被稱為CBA的庫裡。兩人的特點非常明顯,擅長外線投射,身材修長,力量不足,在比賽中容易被對手針對性的突擊。由於無法在防守端保證自己的效率,因此往往極少得到上場時間。

方碩,極其不穩定,但敢於出手,而且是越關鍵的比賽越有自信心。北京首鋼外線的投手眾多,方碩只是其中之一。但方碩在聯賽裡面往往扮演最後一投的角色,而且還能夠投進。因此,被球迷稱為“方超巨”。

這幾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在高強隊的對抗下,投籃非常不穩定。除了方碩以外,其餘幾個人在聯賽中很少承擔關鍵一投的角色,主教練給予的戰術佈置也十分有限。


為什麼中國男籃突然之間沒有了投手?

——缺乏自信心

投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有足夠的自信心。由於我們的聯賽關鍵時刻都是由外援來主宰,本土球員只需要配合跑位就行。因此他們在關鍵時刻很少獲得出手的機會,因此無法建立關鍵一投的自信心。

在國際賽場上,任何一次出手都有可能改變整個戰局。對於平時缺乏自信心建設的球員,在這種壓力之下就會顯得猶豫不決,甚至不敢出手的情況。

——缺乏高強度比賽下出手的穩定性

由於我們本土聯賽的水平整體不夠高,於是大家在平時的比賽中缺乏在高強度對抗下的投籃適應性。於是就出現了常規賽投射出色,季後賽碰到前三的球隊是就會熄火。

典型的像郭艾倫,在常規賽期間異常勇猛,在遇到新疆的高強度防守時,就無法打出自己的特點,外線投射更是直線下滑。

——教練的戰術思想過於死板

現代籃球講究的是高強度防守下帶來的極速攻防轉換,以及在進攻時的極致空間和投籃效率。

中國男籃做好了防守,也在進攻端拉開了空間,但卻遇到不會投籃的尷尬。導致在比賽過程中,中國男籃的外線球員拉開的空間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別人直接蹲在籃下圍剿中國男籃的內線球員。

中國男籃的得分方式一般是內線強打,後衛強突,鋒線空切,外線一頓瞎投。

有易建聯,內線就有輸出保證。外線丟掉投射技能後就只能依靠強突得分。遇到亞洲球隊,這一招還管用。遇到歐美級別的球隊。速度和爆發力沒有了優勢,就無法靠突破得分。

於是,中距離成為了中國男籃的能夠解燃眉之急的武器,可惜很少使用。在中國對陣波蘭時,郭艾倫在上半場被波蘭防死,導致他的突破大打折扣,而且還背上犯規的麻煩。下半場,郭艾倫沒有選擇強突上籃,因為經過上半場的碰壁後知道這招不管用。於是,下半場郭艾倫採取了突入對方油漆區後的中距離投籃。效果還不錯,可惜不常用,自己沒打幾分鐘後就犯滿離場。

所以,在中國男籃外線集體失準的情況下,中距離投籃應該成為後衛的常規得分武器。但現在,這門技術幾乎被拋棄了。


體育奇葩說


中國隊之前只有投手,後來逐漸的沒有投手了。

個人覺得是學NBA學的。

大家都看不到NBA的時候中國隊的特點就是不停傳球找半截籃(中投)的機會,完後穩準狠。

後來大家開始看到NBA了,所幸中國隊大部分球員都是長大了才常看,基本功都已經練好了,中投還是不錯的。

現在都是看著NBA長大的,就想著自己衝進去一個華麗的扣籃,或者一個超遠三分絕殺什麼的。

但是卻忽略了,在沒有身體優勢的情況下,控衛中投的機會是最容易出現的,也是最好的得分方式。

基本功差,戰術也有問題。

沒有了內線的優勢,中投又打不出來。唉,易建聯退役之後誰能站出來?

真的應該倒回去,打打當年劉玉棟、鞏曉彬、胡衛東等他們那時候的籃球,應該會有提高吧。



哐哐有態度


讓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這一代球迷熟悉的名字,劉玉棟,胡衛東,孫軍,鄭武,李楠,朱芳雨,王仕鵬等等已經退役的國手們。

環顧現在的國家隊,能比較讓人放心的只有易建聯。此外,現在的國家隊裡已經沒有投手了。可是在聯賽裡,我們卻又能看到很多穩定高效的投手。陳林堅,趙泰隆,阿布,可蘭,吳前,等等等等,一抓一大把。他們在各自的隊裡,都是球隊的中堅力量,穩定的得分能手。可是,沒有幾個能在國家隊裡打出成績來。阿布算一個,可是他在最近國家隊裡又沒有得到機會來證明自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就是基本功不紮實,對抗訓練強度不夠。投籃訓練的強度遠遠不夠,沒有形成肌肉記憶。一遇對抗,動作就變形。肌肉記憶的形成,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成千上萬次的訓練,而且必須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徒勞去羨慕劉玉棟庫裡們的精準。他們是犧牲了無數的休假日和無法累計的汗水,才有的成就。

也許現在的大多數的球員還缺少點什麼!

老謀不深算 歡迎評論關注


老謀不深算


朱八的三分其實在他退役前幾年就不是很靠譜了,牛八三分雨的名頭是在老三分線時打下的,新的三分線確定之後,包括朱八在內的很多同代中國球員,都很是花過功夫去苦練,但收效甚微,其中包括和朱八同期的大鵬和後一點的陳江華和周鵬。實際上受到新三分線影響的甚至包括更晚一些的郭艾倫這一代球員,小時候所受的訓練習慣,要重新調整過來,也許就是特別困難吧,當然10年之後,國內CBA聯賽外援的實力等級高了不少,國內遠投這塊實際上往往會交給外援去處理,這也是國內球員遠投不靠譜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外的大概只有賀天舉一人,這位號稱鵜鶘名宿的遼寧球員能攻善守,是直接對位把尚有餘勇的朱八打得攻防失措的猛人,另外還有的可能就是小丁,只可惜兩人都是因為傷病而實力大減,最無聊且可惜的是賀天舉,居然是因為給大侄子賀壽給摔折的,遼寧隊球員之缺乏個人職業素養由此可見一斑。

以中國隊目前的實力,單純投手的戰術意義並不大,朱八當年在國家隊能守穩主力位置,並不是只靠三分,以鐵血防守著稱朱芳雨,才是朱八在國家隊安身立命的資本。


金鎖橫江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中國很多球迷想問的問題,中國這麼多人就找不出幾個十分有威脅的投手嗎?

其實中國有投手,早前有朱芳雨,王仕鵬,現在有陳林堅,吳前,還有目前狀態不怎麼好的遼寧隊隊員賀天舉。

但是大家應該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球員,幾乎都是定點投籃,沒有防守者的投籃,無法進行高強度對抗以後再進行投籃。造成這種原因的有以下幾點:

  1. 不注重投籃。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一個現象,大家在網絡上看視頻的時候,幾乎看到的都是各種華麗的轉身,各種花式運球,幾乎很難看到三分,更別提超遠三分了。從這個程度上就能反映出國人更加熱衷於突破,而不是投籃。

  2. 高強度之後的投籃。其實中國籃球隊員中也有很多投籃非常準的球員,但是那都是在沒有防守者的情況下。一旦面前有防守者,或者是高強度對抗之後,投籃效率就會非常的低下。更有甚者投籃直接會出現三不沾的情況。

  3. 基本功還有待提高。我們在看CBA的時候,幾乎很少看見各種華麗的運球以及非常精準的三分,但是反觀NBA,基本上都是三分雨了。比較有名的勇士球隊,就是依靠庫里加湯普森的三分。

現在的籃球是小球體系之風盛行,如果一個籃球團隊中沒有中遠距離投籃,那麼幾乎無法在世界大賽上立足。

希望中國男籃在以後訓練的日子裡,更加註重投籃的質量以及高強度以後投籃的質量。

對此,你認為中國為什麼沒有一個像樣的投手呢?


大家好,這裡是楊剛山體育,您的關注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楊剛山體育


今年世界盃中國男籃家門口慘敗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糟糕的表現被央視直接點名。雖然最終姚明將球隊失利的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但相信看了中國隊比賽的球迷都清楚,我們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從選人、球員、教練到技戰術我們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選人,在此次男籃世界盃開賽前中國男籃公佈了最終的12人大名單。這份名單一出,外界便議論紛紛,本屆比賽主帥李楠選擇了5名控衛、3中鋒、外加4鋒線的陣容,其中5名控衛也是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中少有的選擇。

我們來看這5名控衛:郭艾倫、趙繼偉、方碩、孫銘徽以及趙睿。郭艾倫擅長突破和攻堅戰,但沒藍且容易頭腦發熱;趙繼偉大局觀不錯,三分中等水平,但並非射手;方碩10場比賽會有1場表現不錯,但其餘9場都會夢遊;孫銘徽防守積極,但攻堅能力不足,三分中等水平,機會也不多;趙睿是最像投手的後衛,但整個世界盃狀態是最差的一個。


鋒線少了丁彥雨航和周鵬後,李楠只信任翟曉川,然而翟曉川整個世界盃除了拼勁外,幾乎沒任何表現。阿布都和可蘭兩名算得上投手的球員卻直接被李楠忽視。縱觀整個世界盃期間,中國男籃最像投手的恰恰是易建聯,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悲哀。

世界盃前,外界曾對李楠的選人有諸多質疑,而疑問最多便是李楠為何不帶投手?難道是聯賽沒有?當然不是,吳前、陳林堅、李根、西熱力江、顧全、趙泰隆都是不錯的投手,哪怕帶上一個,也不至於會有這樣的解決,當郭艾倫像無頭蒼蠅亂撞、趙睿瘋狂打鐵的情況下如果能有個射手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事已至此,說再多也無用,還是希望男籃可以認真總結,好好訓練,不要再讓喜歡他們的球迷失望。


迴環體育


對於此屆中國男籃來說,儘管是在沒有裁員和傷病的情況下,在二十人發名單中真正的三分投手也並不多見。

在之前中國男籃的二十人大名單中,在聯賽中被稱為投手的也僅有陳林堅、吳前、方碩三人。但是這三人到最後留下的也僅有方碩一人,在最終的十二人大名單中,三分球幾乎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是長項,儘管方碩有著一定的三分球能力,但是他呢表現並不是特別穩定,也常遭到外界的質疑。



陳林堅和吳前兩位球員在CBA聯賽中三分球還是投的比較不錯的,但是由於大賽經驗少,在進入國家隊身披國家隊的戰袍為國效力的時候難免會有所緊張,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陳林堅。陳林堅在被召進國家隊之後,在熱身賽中並沒有打出過太好的表現,三分球是他最拿手的,但是並沒有發揮出來,他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確實是心理方面有壓力。


吳前其實在這支國家隊中並沒有得到重用,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他也沒有將自己的特點打出來。我認為吳前更多的適合作為一名無球的投手,但是在這支國家隊中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持球進攻,運球的時候投三分並不是他的長項。

其實可蘭白克在國家隊中對三分球機會的把握能力還是挺強的,在關鍵時刻不手軟。但是儘管帶到了世界盃中,並沒有獲得太多上場的機會。


此屆中國男籃在世界盃的舞臺上,沒有了真正的三分投手之後,甚至出現過一場比賽只投進一記三分的情況,球員們在手感不好屢次不進的時候心態上也會受到一些影響,這也是他們三分球投不好的一些原因。


其實作為中國男籃的球員,有時候並不是沒有三分球的能力,他們更多的體現在不自信上,在聯賽中產生了對核心球員(外援)的依賴性,所以在關鍵時刻並不敢大膽的去出手。


Jorych體育


中國男籃不是沒有投手,而是沒有世界級的投手。至於原因就非常簡單了,你在中國哪個地方見到過身高2米以上(其實1米9以上的都基本上在內線了)的籃球愛好者在外線投三分的?都是在內線好不好?等他進俱樂部甚至國家隊再練,能比的上那些從小就練三分的天才嗎?現實的情況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了,不是嗎?身高2米以下的,先等他能進國家隊再說吧!


黃武海940


投手吳前,陳林堅被李楠只給很少的上場時間,找藉口擠走了!最多的時間都給了李方碩!李楠:誰說沒投手?李方碩就是最好的投手!什麼?他十投不中?十投不中都接著扔,還從不快攻和突破,這麼專注遠遠扔,不就是最好的投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