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病毒來襲,武漢“生病”了,很多城市都“生病”了。當大多數人都戴上口罩宅在家中時,有很多人正在逆行。他們奔赴一線去支援,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拼搏著。這些人中,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們用筆、用相機、用鏡頭,觀察記錄著這場戰役的過程。貴州廣播電視臺戰鬥在一線的記者們,將用採訪手記帶大家瞭解最真實的“戰疫”故事。第二期,為大家帶來手記的是貴州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的田園馳航。

在1月21號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上,為應對疫情發展,省委省政府決定在貴陽市建設“將軍山”定點救治醫院項目。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2月2日上午,來到了位於花溪大道邊的將軍山醫院建設工地。因為下了整晚的雨,剛走進工地就踩了一腳的泥。此時,我沒有辦法把注意力放在腳下,眼前的一切讓我震撼。一臺臺大型挖掘機、壓路機和運輸車轟轟隆隆地從我面前駛過,不僅腳下的土地在顫抖,我整個人也跟著顫抖起來。聽現場施工的負責人說,這裡5天前還是一所老舊的醫院,他們只花了23個小時就把3萬多平米的場地平整成為空地。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在我面前,200多名工人正在對地面作業。一層黑色的防滲膜,一層砂石濾水層、一層土工布,還要再上一層經過了防滲水處理的水泥層。一層又一層地覆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整個醫院和地表隔離開,防止醫院所產生的廢水,滲入到地表以下。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拍攝行動很快展開,但令我詫異的是,幾乎沒有工人注意到我們的攝像機。平日採訪,拍攝過程中總會有很多現場人員不習慣這突然對準自己的鏡頭,會不自然,會刻意調整自己的儀態,也有盯著鏡頭看的情況。但在今天,幾乎沒有出現過。所有人都完全專注在自己手上的工作,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現場就像螞蟻築巢——看似忙亂,但每個人各司其職、亂中有序。似乎這不僅僅是一項工程,更是一項事業。事業這個詞很重,但我覺得非常符合當時在場所有人的內心想法。施工方告訴我,從1月28號凌晨開始施工到現在,他們700多人的施工團隊分成了三個班,24小時不間斷地輪流施工。平時修建同規格的醫院,一般需要三個月時間,而這一次,他們只有13天——2月10號,醫院第一期病房就要投入使用。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隨著貴州省的確診病例增多,擁有這樣一個集中患者、集中治療的場所顯得愈加緊迫。

我清楚地記得施工方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堅定的眼神,他告訴我:“各單位都不計報酬,不管人員還是設備,能上多少上多少”。我彷彿已經看見按照戰地醫院標準打造的疫情救治醫院已經落成,而我面前,是一群正戰鬥在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的戰士。

戰“疫”採訪手記丨田園馳航:“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我在“將軍山”看到這樣一幕

採訪結束後驅車離開,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工地附近的小路邊停滿了各種車輛。同事感嘆了一句,“這小地方恐怕從來沒有停過那麼多車”,是啊,我想,這個小地方恐怕也從來沒有被寄託過那麼重的期望。

(動靜貴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