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游的没有农民,或很少看到农民?

平常之心160


我是农民,首先很感谢今日头条这个平台来讨论农村农民。关于农民很少去旅游的问题原因很多,首先经济不宽松算是首位。其次农民常年忙于农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偶尔有点时间也想在家好好休息。再说山山水水吧,农民常年与此为伴。所以少去旅游也不奇怪。今天借此机会说说农的酸甜苦辣。也许大家没注意粮食几十年没涨价了。国家把粮食作为公共资源普汇民生。农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农民的收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紧密相关。在农村人口中素质掺杂不齐,和城市中有不少人渣一样。就像什么一路风一路尖的满口吐泡泡。留在农村的有着种种原因,他们经历了许多的无奈和满身伤痕累累。心灵上的创伤更无于言表。不要再贬低农民。就象有人说农民就是愚民。相信大家一看便知谁才是愚民。


阳子805


我以为农民不去旅游的原因:

1.做不完的农活,像我老家所在的农村,果树地里的农活从年头就能忙到年尾,还不说多种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我以为在绝大多数农村都是这样,一年四季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农活都不断头

2.农民手里可能真的没有闲钱,老是紧巴巴的

3.农民消费观念与工人、商人不一样,农民有钱是存起来,一是穷怕了二是听老人说以前挨饿受冻多靠老天吃饭


努力了就会有


为什么旅游的没有农民,或很少看到农民?大家好,我是城市问答专家@北京范儿。

这是一个老观念,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一看到农民两个字和旅游放到一起,就会认为不可能。农民嘛,一个是挣得少,一个是没有时间,每天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哪里有时间和闲钱去旅游呢?我要告诉您,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不了解农村的人,用老印象凭空想象出来的。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看看新时代的农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他们的变化,也省的我们凭空猜测:

第一个变化,就是工作。

很多人都还认为农民就是要种地。其实这早已经是错误的认识了。就拿北京来说,北京郊区的农村,一般老百姓根本就不种地了,而是交给大公司来统一打理。农民本身的耕地交给这些大公司,或买断,或承包。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合同。而农民个人也是可以在这个大公司里上班的。

而且,现在的农村还有很多的就业机会,比如一些大的科技公司都搬到了农村,还有一些大工厂,大医院,包括大学。。还有农村开发的大型住宅区,这里的物业,超市。都在给农民提供着就业的机会。所以,他们每天也是在上班,而不是在种地。

第二个变化,吃穿住行。

现在北京正在致力于城市化建设。也就是说,北京的农村越来越城市化了。比如惠民的村村通政策,我理解,就是村村通公路,村村通信号,信号包括电视和宽带。而且,就算是偏远的山区农村,也有公交。所以,农民进城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城市化让他们的家门口就有超市,您说,这样有工作,生活便利的农村跟城市有什么区别呢?

从我们农村的亲戚的变化来看就更立体。他们在我小时候,也就是90年代,给我的印象就是土,说话土,穿的也土。长辈们有很多年就是穿军大衣或者蓝棉袄。这是北京人七八十年代的标配。可他们90年代还在穿。这么算他们就是落后十年。可现在呢,人家穿的衣服特时髦,特贵,好多牌子都是我舍不得买的。因为他们经常去欧洲旅游。好羡慕。

所以,知道了这些变化,我们说回来旅游。其实如果您有旅行社的朋友您就知道了。他们虽然很多总部在市区,可目前都是在大力开发城乡结合部的市场。从他们的数据里,城里的客源正在从数量上减少,而农村的客源正在程几何状增加。

咱们就说这春节长假吧,我们住市区的习惯了定年夜饭了。我承认,这是一个全家团聚的好办法。可一旦形成了固定模式就讨厌啦。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亲戚聚起来要三桌。连续好几年都是吃完这顿就把明年的定下来了。有意思吗?没意思。可这形成了习惯呀,可是,连着两年了,我农村的姑姑都缺席了,因为人家去年到三亚过年去了,今年去泰国。好不潇洒。让我是羡慕嫉妒恨啊。

这就是一个反差。其实以前农村的年夜饭更加的讲究,一个大家族一定要聚到长辈的家里吃一顿团圆饭。那时候的城市里呢,因为饭店都不开门,家里又都面积小,没有吃年夜饭的条件。现在城市有了条件,因为饭店春节都不休息了。反而人家农村不再基于形式了,人家就可以在春节的时候去旅游。您说气人不?

我看呀,为什么您在旅游的时候看不到农民呢?开个玩笑说吧,可能您作为一个城市人,更加的精打细算,经常报一些低价团吧。而我认识的农民呢,人家却说,打死不报低价团。因为受不住人家导游那么低声下气的说,万一把不住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大家报的团总是有区别,您自然就看不到农民了呗!


北京范儿


这是拿咱穷庄稼汉开心,谁不想游山逛景?没钱啊!年轻的在外打工,以养家湖口,上年纪的老人干不动了,只能守个家,又没退休金,病都看不了起啊!


龙凤1818


农民,天下最穷苦的一种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对黄土背朝天是他们的形象代名词。可以说他们是看天吃饭,经济来源毫不稳定,谈何旅游?理由已经成为他们奢侈的梦想了。


NK阿强


没钱啊?



用户77864730718


先来谈谈农民。农民是个啥概念?

我所生活的地区,是河北省廊坊市,位于河北中部、京津之间,地理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达。

我这里的农村人,具有农业户籍、居住在村里、以种地为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纯粹的农民已经少之又少,且大部分都已是上了年纪。

大部分具有农业户籍也居住在农村的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再以种地为生。大多中青年人都在市区或家门口附近办厂、开店、打工,很多人还在城里购买了房子。

更有部分人因为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缘由,拿到了拆迁款,分到了房改房,直接转化为城里的农村人。

再来谈旅游。农民去旅游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吃饱喝足了,也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所接触的农民当中,怀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的旅行社在农村大一点的村街设立了代办点,招收代理人,农民参加旅游在家门口就可以报名、坐车,非常方便。周边北京天津一日游、两日游报名相当火爆,甚至可以单独发车,独立成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农村旅游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云南、桂林、华东、厦门、九寨沟,贵州,这些大众常规旅游路线,单从报名人员的身份信息来看,来自农村的不在少数。

更有一些农村人三三两两结伴泰国、韩国、迪拜游,也是平常事。


黑马在路上


旅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时间,农民没有他们年龄再大,家里也得养个鸡鸭狗猫什么的,地里也得种点五谷杂粮蔬菜等,出去了谁管?二,得有钱,并且是闲钱。国家给的每月一百零三元可以旅游吗?就算儿女孝顺给钱他们也不会去旅游,他们会心疼,这就是原因。


野老82021684


为什么没农民,现实来讲,种地收入不高,养家费用不购发,只能过平静生话,身体好地,在当地干点杂活,每天增几十元钱,可以补贴一家生活费用。在也没有过的享受外面的风光。


余学臣


主体错了,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楼主说的农民是什么?百度上说农民就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往上追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部分人祖父或父亲一代都是农民,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只是他们走亲戚和过会卖一些农产品的地方,八十年代后,农民走进城市,上学,打工,就业,移民进去城市,很多除了拥有农业户口和农忙时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纯粹以土地为生的基本不存在,可以说农民的身份差别已经很小了,那么在旅游人群中如何去界定真正的农民,其次什么是旅游,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旅游就是从自己厌烦的地方到别人厌烦的地方去玩,感觉有些道理,既然身份已没有明确概念,目的地也很模糊,那么谈什么没有农民去旅游的话题?相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旅游人群中身份的界定更是难以区别,所以楼主这个错误的问题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