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算来自我隔离的日子已经有11天了,年前回去的一部分也有15-20的,好似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也许没有更多安静的时间来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甚至和死亡的关系。当一切都过去时我们又慌忙跳进热闹之中,过着重复的生活,经历了这场灾难后对人生还要有所启发吧。

人是群居动物没错,社会需要发展,需要配合分工协作,人也离不开群体。在这个看不见的硝烟的战争里,每个人都在作战。有人在一线与病毒作战,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争夺更多的生命;有人在路上,冒着传染几率更高的危险将物资和你需要的东西送到手中;媒体传播在此时随时将一线数据传送到手机;作为大部分的我们来说好好待在家里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而此时的我们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度过这段跨历史的时段。

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显然,即便在这个信息传输如此快捷的年代,很多东西都会被人遗忘,这段历史也不会被忘记。在前所未有的安静中我们需要对抗的是内心的恐慌和无秩序。看过哲学的书多了以后想问题常常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很多事与我有关又好似与我无关。有时候就在想,如果这件事情没有一个终结点,这样一直下去,人们会变成怎么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想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说人人有动物性、人性、神性。动物性满足生理欲望,就是满足皮囊的需求,《瑜伽经》里也说水、空气、性、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四样,这些东西都是满足了作为人的“动物性”那部分。不管吃喝了多么好多么贵重的各样食物,都是为了满足口欲;穿什么样的衣服,世界中眼花缭乱想要配在身上的东西,都是为了满足“眼目的情欲”(出自圣经),衣服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遮羞,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们对性的欲望和对水和食物的欲望是一样的,只不过作为“人性”的一部分不能为所欲为,要不然和大自然的动物无区别了。

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人性中包含了区别于动物的感动、善良、丑恶、真理、正义、自由等。人的认知越往上层就能辨别并了解人性,这时就会对人类有了包容和怜悯之心,对人们的有些行为就不会单一的只用善恶好坏来定义了,人性中都是两面性的,人人如此。特别明显的善恶都表现在特别的时刻,就像这次国难时期,有没有人发国难财?出于人性的欲望应该理解这种行为没有错,无可厚非。人性在最极端紧急的情形下表现得才最明显。也有不为挣钱只为出一份自己的爱心的人大有人在,哪怕自己的捐赠无所知去向,单单这个行为就能看出人性中的闪光点。所以有句话说不要考验人性,人性总会让你失望。

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神性,拥有宗教信仰的人本身拥有的神性成分就多于其他人。有人说我是无神论者,只信自己,只信真理,或者说只信money那也不能说什么。人们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为什么说人类是有灵魂的?一首歌、一幅画、一段文字为什么可以让人感动落泪?不就是为了满足灵魂的需求吗?物质需求满足了还要有精神追求。有段时间对自己食物欲望不加克制,对精神的追求就降低了,肚子越撑心灵越空虚,就是没有对欲望加以克制,或者说没有平衡好,导致心中自我的秩序也乱了。拥有神性的人对生死、欲望、人生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对这些都会看淡。就现在的韩红来说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还有很多做慈善的,不管是捐钱还是捐爱心,这份爱都是出自于对更多人的爱,这种爱就显现出人类身上的“神性”,为了他人奉献自己让更多人感受到爱,行为背后就是对人类的怜悯之心,虽然有时候他本人感受不到,但看透人性的人知道他心灵深处是出于更大更深的爱。

真正有良知有美德有人性的人,即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会把自己的良心放在公平正义的称上称一称,圣经中说即便动了念头不去做这事也是犯罪了,要在神面前去忏悔。人的任何想法是出于什么目的,不要让别人知道,只要问问自己,再拿到心灵的公平称上称一称,才能真正的深刻的了解自己。

疫情自我隔离期,在哲学中寻找自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最后以一句世界名言结束文章:

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以进取却故作谦卑;它在空虚时用爱欲填充;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容易;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它自由软弱却把他认为生命的坚韧;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他侧身于生活的污泥,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