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用戶58626656814


我是1957年入小學,一直到1963年畢業,沒有初小、高小的區別了(原來分初小高小,讀完6年有兩個畢業證,我哥哥就是)。但究竟那年廢止了原來作法我記不得。所以可以說六、七十年代就沒有高小畢業這說法了,應一律是小學畢業。說到學業水平,我根據回憶自己當年課本並看孫子現今的小學課本(主要指語文數學),認為當年水平沒有現在高,語文差不多,數學低於現在教材。但這只是根據教材深度來比較,不是學生綜合素質。供參考吧!


長金老者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對這問題的時間表述提下不同看法:題主提的六、七十年代過於攏統。這是因為從1966年5月起,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大約一個月後,從小學到大學陸續停課。1967年,雖然提出了“復課鬧革命”,但是復課是假的,鬧革命才是真的。我當時上大學,復課學毛主席詩詞,革命樣板戲,上不了專業課。小學就學毛主席語錄,老三篇。這種狀況直到文革結束。因此,六十年代的後半期,七十年代的前半期,高小就基本不存在。所以這個問題的時間段要麼是文革前,要麼是八、九十年代。

現在我按文革前的時間段來回答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的文盲率極高。我沒有掌握具體數據,但是以我的家鄉那個小鎮來說,幾千人口,識文斷字的超不過五十人。一個前清秀才,是鎮上文化最高的,因而也最受人尊敬。其餘多少認識點字的,都參加了工作,有的在政府,有的在供銷社,有的在糧倉庫或銀行營業所。他們都屬於鎮子裡有面子的人。

我1952年進小學。班上學生的年齡差距很大。我讀小學一年級時,班上後排就坐著幾個已經結婚、生養了孩子的同學。這是共和國為了儘快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大力動員大家讀書的結果。後來還有幾年,鎮上各居民小組都成立掃盲班,凡是不識字的青壯年都要進掃盲班學習。通過掃盲,不少人認識了一些常用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時候小學分初小和高小。初小是一至四年級。高小是五、六年級。有初小和高小的小學稱為完全小學。我家鄉的小學大門上就刻著《大同完全小學》幾個大字。初小課目為語文、算術、音樂。高小增加了歷史、地理、自然、美術,還學珠算,就是學打算盤。高小畢業,就算得上個小知識分子了,可以參加工作了。我姐姐同我一道高小畢業,因為家裡經濟困難,無力供養兩個中學生,我姐就讓我讀書,她參加了工作。

若論課程的深度,現在的小學超過我們那個時代很多。我曾經在城市裡帶過孫子讀小學,他的一些數學題我真做不出來。雖然我的數學丟了幾十年,但是我在中學前的數學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呀。據說,有的小學生數學題,連博士生都不會解。

不過,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都只知讀書,缺少社會經驗。小學畢業的孩子,還是爸爸媽媽羽翼保護下的小乖乖,不像我們那個時代,小學畢業就是半大人了,可以獨立工作了,這是綜合素質的差距。


直心1


本人76年高中畢業,小學在縣裡讀書,文化大革命結束,小學三年級,69年父親五七道路,全家隨下鄉,春天村小學四年級,小學畢業,到公社中學讀至高中,那時有運動是事實,但文化課還是按步就班的進行,並且我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北大畢業的,有正牌農大的,有大學教授的子女,具體什麼大學,不知道,都是響應號召,下放到農村的,由於自己淘氣,除班主任的課,任課老師的課都不上,逃課玩球去,所以,數理化沒學好,七七年報考沒敢去,後聽說一百多分上中專,後悔至及,早知分數這樣低,憑語文,歷史,政治,地理,數學也許也能蒙幾道題,也去考試了,也許能拿回箇中專文憑,雖然那時我功課不好,但那時的教育,和教師的水平,還是一流的,那時的高小與現在比,只能說學生和家長的素質比現在要好,一尊重老師,二聽父母話,三沒有家長為孩子受點委屈,就興師動眾,找老師麻煩。我是這樣認為的。


正必壓邪


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生,要分為兩個階段來回答,不能混為一談,才能說清楚根由:六十年代的高小畢業生,只能從上個世紀六零年至六六年這個階段畢業的高小學生才能稱之為六十年代高小畢業生。因為這個年代的高小,是延續了自解放以後五十年代;初小四年,高小兩年,初,高小合計六年的學制;初小一二年級課程設有語文,算朮,圖畫,音樂,體育和手工,三年級去掉手工,開始學作文,四年級增設珠算課程,四年初小期滿,要進行畢業考試,考試成績合格,發給初小畢業證。要想繼續就讀,就要進行升學考試,考試成績合格才能升學就讀高小。就讀兩年高小,經過畢業考試成績合格,發給高小畢業證書者方能稱之為六十年代的高小畢業生。六七,六八,六九,文化大革命時期,學校停課,這三年沒有高小畢業生。所以,六十年代高小畢業生,就只能特指六零至六六年這個時段的高小畢業生。在這個時段畢業的高小生,小學知識應當是紮實的。

至於七十年代,因為改為小學五年制,去掉初,高小分段和初,高小畢業和升學考試。開始了學工,學農,學軍等社會活動,所以七十年代的小學畢業生,文化功底如何的確就不好說了。這也是七十年代小學畢業生,沒法與六十年代高小畢業生相提並論的根由所在,更不能將六十年代高小畢業生與七十年代的小學生混為一談的根本原因 。

見於上述兩個時期的高小畢業生和小學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識水平,那就更沒有可比性了。沒法比。


紫水金龍浩淼


我讀五六年級的時候,全鄉有五年級兩個班,六年級兩個班,班裡有兩個女同學(這兩個女同學的父親都是有工作單位的),課本有語文、數學、自然、地理、化學共五門課程,老師管得很嚴,上課時不許講話或做小動作,如被老師發現,一是罰站,二是戒尺打手掌心,午休不睡講話者到側所旁罰站兩小時,星期六背不出老師規定的課文,不能回家。語文課裡面有寫毛筆字的課,數學裡面還珠算課,還有截斤兩公式(因為那時的一兩等於現在的0,625兩)。六六年以前的小學應是實實在在的讀到了小學的文化,加之學了些實用的,進入社會的鍛鍊,都能信任工作。從我看現在的五六年級的知識面及難度,比我讀書時複雜得多。


春天84155764


我是五一年出生,六三年高小畢業,在那時代的農村算是有點文化的人,我當過亦腳醫生,當過區企業組的統計,會計,後來讀了三年函授中專,考過助理統計師職稱,助理會計職稱,經濟管理師職稱,從事過辦公室作,工作總結,報告書,合同’文書等都是自己寫,現在退休在家,回想那時讀書,小學就語文,數學,歷史,地理,幾種課,老師教的非常認真,學公生也學的認真,基本沒有多少作業,但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實在而且實用,你看現在的學生,作業堆成山,還有各種校內校外的補習班,一個小學畢業生,你叫他寫個正規請假條或者留言條之類的東西,卻寫的東倒西歪,文不成句,反而,一個小學生每年要消費一萬多至幾萬元,就這樣家長難予支付,小孩還累的行,希望儘快改變這種狀況!


用戶4228705816872


應當分開說,六十年代的高小生在農村是個文化人,七十年代無高小。小學五年一慣制,不分初小高小。村村辦高中甚至大學 。反正什麼也不學,除了打倒xxx就是學工學農學軍。

本人六六年初三上完文革開始。七三年興工農兵上大學,推薦。本人報了名。公社讓公社高中出題考一下。結果,全公社報名24人,除我是初中畢業生,其他人都是“五.七高中”畢業生,他們的分數遠遠低於我(當然,被推薦上大學的卻不是我)

假如七十年代有高小,你說他們的水平相當於今天的什麼?文盲加流氓。


冬雪5175


狗日的東西,彎曲歷史。我就讀過毛主席語錄與老三篇,那就是緊緊很短的時間沒教材,大慨就一個學期,也不像那個狗東西說的那樣,中國最強大就是那十多年,大家可以看看國際國內的歷史,中國真正的站起來是什麼時間,要是沒那段強大,這些王八蛋行嗎,能有說話的地方嗎,現在建立一個無人道的黑社會能說好嗎,沒有毛那有現在的安寧,新的八國聯軍早進了北京。


用戶5157101984683


我是1949年生的,1960年9月上高小,高小就是小學五、六年級。當時,每個村一個初小,一個公社一所完小。當時,只有一到四年級的小學叫做初級小學,簡稱初小;只有五、六年級的小學叫高級小學,簡稱高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俱全的小學叫完全小學,簡稱完小。我們那個時代,一個公社一所完小,一所完小兩個班。初小升高小,成績好的進甲班(可考工辦中學),成績差的進乙班(只能考農辦中學)。我們五個公社五所完小五個甲班,考同一所中學,只招一個班50人。你可能想,能進這個班的都是佼佼者,其實不然,當時吃都吃不飽,很多很多孩子都無緣讀書,難道這些孩子中沒有聰明的?沒有天才?

那時候六年級與現在的六年級怎麼比較呢?各有所長,但總的來說,現在學的知識面廣,內容深奧一些,蘊涵的科學技能技巧量,那就多多了。


Nicetomeetyo57564418


老朽是50年上小學的,54年初小畢業,當時的區公所駐地辦有小學校。周圍多個村辦有村小學校,統一召考後,祿取高級小學生一個班,近四十名同學。時至今日六十多年了,依然清楚記得教室內座次。當時都是學生自帶課桌凳子。當年生活之艱辛,買張白紙自用針線訂成作業本,破碗底研墨水,有的是硯臺,當時幾百元(改幣後的幾分錢)一支毛筆。赤腳,雨天無有雨具。扯遠了。社會經歷了幾十年,與他人接觸言談後外人眼中愚人被視為有些知識吧,曾常有與大學生接觸交往,多有尊為老師之惶恐。捫心自問,愚人文學根底知識之淵博,古今中外之認知。現大學畢業生實有差之。但年輕人的數理化還是超越吾輩也!世界是年輕人的!後來者居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