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前言

從中學起,我們便開始學習英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對於這兩場革命我們並不陌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誌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而法國大革命常常被定義為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有力的推動了歐洲大陸的反封建鬥爭。這兩場革命雖然相隔了大約一個半世紀,但實際上雙方還是有"一定交集"的。

搞清這兩次革命的區別,對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英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內在規律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當然,英法兩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是異常複雜而曲折的。要想徹底弄清二者之間的區別並不容易。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描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繪畫

英法革命的相同點與聯繫

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都是基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封建專制統治者則不斷實行專制統治,剝削和壓迫成長起來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不滿足當前經濟實力與政治地位不相符,急需改變和反抗的現狀。這實質上是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一次對戰。雙方都是以推翻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為目標。根據《新端近代史》所寫的那樣:

"在這兩場革命中,資產階級憑藉其經濟實力、政治經驗和文化教養充當了革命的領導階級,他們打著自由、平等的口號,鼓動人民奮起反抗,向封建制度發起挑戰"。

兩次革命首先都是資產階級以議會為根據地發出政治要求—要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利,提高政治地位。然後由議會的鬥爭發展成暴力革命,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最終取得勝利,將政權從封建專制統治者手中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

掌握政權以後,資產階級都分化為不同的派別,如英國的長老派、獨立派、平等派,法國的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等。但這些不同派別的資產階級在掌握政權以後,運用政權的力量開始走向發展資本主義、建設國家的道路。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雅各賓派代表人物——羅伯斯庇爾

其次,這兩場革命都經歷了復辟與反覆闢的激烈鬥爭((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和法國波旁王朝的復辟),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不甘心自己的退出,公開或秘密地進行反革命(反動派總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總是首先挑起內戰來捍衛自身的利益),但最終都被資產階級推向斷頭臺。然後,兩國都出現過個人獨裁的現象,如英國克倫威爾和法國拿破崙的獨裁統治。

最後,在兩場革命中,廣大人民群眾都有所參與並且在革命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致使有著妥協性和懦弱性的資產階級實行了一些原來不曾打算施行的措施,使革命向深入發展。如英國革命中,由自耕農和手工業工人組成的"新模範軍"擊敗了英國王黨軍隊;而在法國革命中,由"無套褲漢"組成的革命軍隊,粉碎了法國國內外封建勢力的進攻和反撲。

兩場革命雖處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經濟、政治狀況,但是仍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可見,歷史是有一定規律的。開端不同,但過程卻是一樣的曲折。此外,法國革命發生在英國革命之後。從某種程度來說,法國大革命是受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定影響的,也可以說法國大革命借鑑和繼承了來自英國大革命的"遺產"。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描繪法國大革命的油畫

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區別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又各有各的不同。由於兩次革命前後相距一個半世紀,再加上一些歷史因素、地理條件和國際環境等等差異,使他們又帶有各自的特點。

首先,兩次革命所打的旗幟不相同。有的資產階級學者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清教徒革命。但實質上"宗教"只是作為英國資產階級在革命中用以戰勝國王和貴族的旗幟。即十七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宗教外衣的掩蓋下進行的。十七世紀的英國才剛剛開始脫離中世紀,資本主義還沒有充分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沒有從中世紀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就像《英法兩國資產階級的區別》一文所寫的那樣:

"群眾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食糧'來滋輔的,所以為了引起暴風般的運動,就必須使這些群眾的白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描繪清教徒生活的作品

因而,資產階級只得藉助宗教作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於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此發動了反對國教的清教運動,以加爾文教為自己的思想武器,宣揚工商業的活動是神聖的使命,發財致富是上帝選民的標誌等。清教體現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主張,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清教與國教的衝突,實質是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矛盾的反映。

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則是拋開宗教外衣,高舉理性大旗,向封建特權制度直接發起挑戰,宣揚人人平等,人的自由精神等。這是由於法國當時受到啟蒙思潮的影響且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經濟實力和思想武器,使得它不需要藉助外物便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

其次,不可避免的談及到兩場革命中資產階級同盟軍的不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主要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而法國卻是資產階級和下層人民的聯合。這主要是取決於雙方貴族的特權有所不同,在英國,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圈地運動的興起,使得一部分貴族通過圈佔土地,開辦農牧場或直接經營工商業,以資本主義剝削代替了封建剝削。他們表面上仍保留著貴族的頭銜,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化的貴族。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資產階級新貴族代表——克倫威爾

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利益逐漸與資產階級趨於一致,使得雙方便在反封建鬥爭中結成了聯盟。但是法國不一樣。法國的貴族擁有著一定的特權,貴族在法國是統治階級。而真正有資產,有實力的資產階級是屬於第三階級,也就是被統治,且和農民和城市市民是同一階層。這樣看來,法國的貴族絕對不可能是放棄自己的特權和資產階級聯合的,只能是資產階級發揮第三階級的力量,即和下層人民的聯合。

兩者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

此外,兩者所處的環境也不盡相同: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時,外部世界忙於戰爭或者是發展沒有干涉英國,使得英國專心於內部的革命;而法國則遭受到來自內部的革命以及外部力量的干涉,使得法國的革命環境更為艱險,甚至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最重要的是,革命的徹底性的問題就像《論英法資產階級革命之不同》寫的那樣:

"有的學者說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不徹底的、保守的、漸進的,因為它未能完全擺脫封建主義,國王的存在就是一個鐵證。而法國是徹底的,因為它徹底的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勢力,通過血腥的暴力方式與過去完全割裂。但我覺得以革命徹底性並不能說明哪一方是成功的或者是失敗的。"

一個溫和,一個劇烈是由於當時的各種因素影響的。當時的英國有議會制約國王,限制國王權力的思想已經有了;而法國仍是王權至上,特別是在經歷英法百年戰爭以後使得法國的貴族和國王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此外國民性也有著差異,英國人保守、禮貌,而法國人激情、浪漫。兩種不同的氣質使他們對待問題而採取的措施也就不相同了。這是國情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同樣也是歷史的選擇,沒有徹底不徹底的差別,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差別。只有適合本國的國情,那才能走的更長遠。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英國議會開會的場景

兩者國內的封建勢力也不相同

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不像法國那樣強大。英國到革命時還保存著國會。國內上院是封建貴族的代表,而下院主要是中、小資產階級新貴族們代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下院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英國國王沒有常備軍,必須國會撥款才能建立僱傭軍。因此,新貴族可以利用國會對付國王。此外,英國地方自治機關很有勢力,這些機關也多半掌握在中、小新貴族與富商之手。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所說:

"英國的封建王權還不太集中,它較法國專制統治軟弱得多。"

在這種條件下害怕人民取得勝利的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更不想與群眾結合起來,而只利用人民群眾這一決定性的革命力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同時,十七世紀初,英國工人階級沒有成熟,城鄉勞動者的覺悟還很低,這也成為資產階級與新貴族能夠利用群眾運動、實現他們目的的原因。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而法國資產階級面臨的封建敵人是非常強大的。法國封建貴族與僧侶既然是封建專制統治的支柱,那麼法國國王的權力就易於集中。在中央有受國王統一指揮的官僚機關;在地方有國王派的總監代理國王進行統治;法國國王既有常備軍,也有不受任何牽制的獨斷獨行的最高權力。在法國沒有像英國那樣的國會,舊時代的三級會議從十七世紀初就沒有再召開過。

更重要的是革命前法國人民在啟蒙學派思想的影響下,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英國和取得勝利的北美獨立戰爭的影響下,具有了改變自己處境的決心和覺悟。因此,法國資產階級就不可能像英國革命時資產階級只利用人民群眾的革命力量,他們必須真正地解決那些勞苦大眾的要求,才可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從而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就是法國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和人民結成同盟的客觀條件與原因。

英國與法國都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法國啟蒙運動代表暢談的場景想象圖


結語

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雖有著一定的共同點,但卻走上不同的道路,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當時的社會狀況、國民性質、階級差異等因素造成。套用馬克思的一句話:"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英國與法國資產階級道路的差異不是偶然的,是他們不同的思想傳統,不同的君主與貴族的關係,不同的國民意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瞭解這些,才更有利於我們清晰的比較兩者革命道路的不同以及兩國曆史和文化的差異。



1. 《新端近代史》

2. 《英法兩國資產階級的區別》

3. 《論英法資產階級革命之不同》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