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的樹獺

樹懶(學名:Folivora):是哺乳綱披毛目下樹懶亞目動物的通稱,哺乳動物,共有2科2屬6種。形狀略似猴,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小時不移動,故稱之為樹懶。樹懶是身上長有藻類、地衣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分佈於南美洲。毛被蓬鬆長厚;頭短圓,耳小並隱於毛內;尾短;前肢3指,後肢3趾,均有可屈曲的銳爪,前肢長於後肢;上顎有齒5對,下顎4對,共18枚;胃分數室;頸椎9節,為哺乳動物中最多者;全身毛色灰褐因身上毛被附著有藻類植物,外表呈現綠色。

終年棲居樹上,用爪鉤住樹枝倒掛身軀,並在樹上移行,可防備食肉獸的襲擊,天敵為蟒蛇和猛禽。嗅覺靈敏,視覺和聽覺不很發達。夜行性,以樹葉、果實為食。多數種類春季繁殖,妊娠期隨種類而異,4-6個月或9個月。每胎1仔。產於熱帶森林中,分佈於南美洲。


慢吞吞的樹獺

樹懶的適應範圍與同屬貧齒目的食蟻獸十分不同,它是嚴格的樹棲者和單純的植食者。

它的頭骨短而高,鼻吻顯著縮短,顴弓強但不完全。科頸椎數偏離一般哺乳動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樹懶為6-7個,三趾樹懶有9個。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種間,甚至同種不同個體之間的頸椎數也不同。外表能見的趾不超過3個,並趾足。三趾樹懶三趾等長,跤骨基部及附骨癒合,爪強而成鉤狀,體型較小,體重4-7千克,體毛長而粗,毛被為藻類提供了生存條件,雨季時,藻類在毛表的凹陷處生長,使淺色毛皮變成綠色。

樹懶已高度特化成樹棲生活,而喪失了地面活動的能力。平時倒掛在樹枝上,毛髮蓬鬆而擬向生長,毛上附有藻類而呈綠色,在森林中難以發現。三趾樹懶分佈較廣,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樹懶分佈略狹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

這些嚴格的植食者主要吃樹葉、嫩芽和果實。難得下地,靠抱著樹枝,豎著身體向上爬行,或倒掛其體,靠四肢交替向前移動。它們能長時間倒掛,甚至睡覺也是這種姿勢。前肢增大,明顯長於後肢。在地上時,四肢斜向外側,不能支持身體,只得靠前肢爬,拖著身體前進。在熱帶盆地,雨季地面氾濫時,樹懶能游泳轉移。

樹懶棲息的熱帶環境,那裡溫度比較穩定。樹懶的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全,靜止時體溫變幅在28~35℃之間。當環境溫度降至27℃時,便有發抖現象,可見它適應溫度的範圍是有限的。

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所以它要移動2公里的距離,需要用時1個月。儘管如此,在水裡它卻是游泳健將,對於樹懶來說最好的食物是低熱量的樹葉,吃上一點要用好幾個小時來消化。 人們往往把行動緩慢比喻成烏龜爬,其實樹懶比烏龜爬得還要慢。樹懶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熱帶森林中,一生不見陽光,從不下樹,以樹葉、嫩芽和果實為食,吃飽了就倒吊在樹枝上睡懶覺,可以說是以樹為家。

樹懶是一種懶得出奇的哺乳動物,什麼事都懶得做,甚至懶得去吃,懶得去玩耍,能耐飢一個月以上,非得活動不可時,動作也是懶洋洋的極其遲緩。就連被人追趕、捕捉時,也好像若無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這樣,面臨危險的時刻,其逃跑的速度還超不過0.2米/秒。


慢吞吞的樹獺

樹獺個別種類3-4月繁殖,其餘的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為120-180天,雌獸在懷孕期間暫時具有比較有效的體溫調節能力。每窩產1仔,幼仔在2個月時就能自己吃樹葉了,先從雌獸的嘴裡舔葉子的碎片,開始學習和繼承雌獸對某種樹葉偏愛,獲得專門消化這種樹葉的特有的腸道微生物。但在1歲之前,幼仔一直呆在雌獸的身邊,當頑皮地爬在雌獸的背上時,就如同一個逗人喜愛的絨毛娃娃,這樣既安全又暖和,時時置於雌獸的保護之下,還可以隨時摘到可口的樹葉。它的壽命接近12年。


慢吞吞的樹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