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都是在沿海?

一一1810861


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经常会听到有台风过境的消息,很多人不仅会有疑问为何台风频繁侵扰我国沿海省份,但是内陆地区却几乎没有台风的影响,如果台风带来的降雨量下到内陆省份该有多好。



台风形成于气旋

要了解为什么台风在沿海地区,首先就要了解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的形成过程最初是以气旋形式存在,比如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或者卫星云图时,经常会看到一团成旋转状态的云层,那便是气旋。而气旋形成的地区,肯定是要位于大洋上空水汽充足的地方,水汽与热带海洋上空的高压共同形成气旋,气旋在经过一系列作用下不断壮大便发展为台风,只不过当前气旋的形成原理机制还没有研究透彻。


我国南部沿海台风更多

另外,越是靠近赤道30度之间的区域,发生台风的概率就越高,这与地球自转有很大关系。而我国从南部海南广东一直延伸到浙江,甚至江苏南部基本都处在最近高发区域之内。其实不但是我国,在太平洋东部的美国、墨西哥沿海地区也是台风的高发区域,只不过不同的国家对台风的命名有区别,美国更多称之为飓风,而我国称之为台风。

台风移动路径必须有海洋属性加持

最后之所以台风一直沿着海岸线移动,在我国还经常呈现出转折路线,而一旦向北过了江苏境内,或者向西过了沿海省份,台风的威力就开始降低,甚至消散。因为台风从最初的形成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大洋上空的热带海洋气候加持,一旦失去了热带海洋属性,就像是失去了能量载体,不久就会消散。这也是我国内陆地区几乎不发生台风的根本原因。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Weather情报局


<strong>

台风形成的原因

在热带海洋上,海水受到太阳直射后极易蒸发成水汽,因此,相对陆地,海洋上方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大很多,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且空气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向气压较低处流动,从而形成风。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分明的四季与白天黑夜,台风的形成也与之有关。随着地球的转动,太阳的直射点在夏季时经过赤道移向北半球,这时,南半球海洋上的东南信风也会跃过赤道,变成北半球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本来就活动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时,就会使空气对流增加,造成波动和漩涡。

当空气中的对流作用越来越强,旋涡不断加深,四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也就会越来越大,当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台风就形成了。

台风从海上到陆地,一定要经过沿海的。这就是所说的“登陆”。 其实,从“登陆”本身的词义就可以看明白。登陆就是登上陆地。登的意义指从较低处到较高处。地球上大致可以分为海陆空三个界。比大陆低的当然只有海洋,所以从台风从海洋到陆地,即“登陆”。当然必须经过沿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