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重男輕女是傳統習俗遺留下的陋習,但在很多父母心裡還是覺得兒子比女兒可靠,說什麼兒子可以養老,女兒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了,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大雪裡幾股陰風襲來,空氣裡好像瀰漫著一絲冷漠,遠處一大群人站在路邊,好像發生了爭吵......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走進一看才知道,是小區王大哥的老伴出殯,可是沒人願意為老人出安葬費用,葬禮那邊一遍遍打來催著的電話,老人也在一遍遍催著女兒,不料女兒竟然甩出這麼一句“ 咋不叫你的寶貝兒子出錢!”

此話一出,老人頓時啞口無言,親朋好友都站在路邊,都不知道該去勸誰。




其實,王大哥老兩口就有強烈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生個女兒好像就是意外,生兒子才是他們的目的,所以女兒自從出生起就沒被全家待見過。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小時候,女兒好像從未體會到公平對待的滋味

· 吃飯時,雞蛋、雞腿總是第一個夾在兒子碗裡,女兒永遠是在兒子後面吃的,要是碰到只有一個好吃的,那不用說,肯定是兒子的;

· 學校裡,新的參考書、筆記本只會出現在兒子手上,儘管女兒學習比兒子好的多,但也求不來一個參考資料,換來的只有父母的“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啥,到時候還不是要嫁人。”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剛好女兒是個比較強硬的性格,父母越是偏袒弟弟,她就越是要與父母爭辯:

“憑什麼,你兒子要什麼有什麼,他學習差,你們都願意給他請補習老,而我每次都考第一,你們卻連一本參考資料都不賣給我,到底我是不是你們親生的?”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我們都想好了,你讀完高中就來我們廠裡面上班。”

“憑什麼你們就隨便安排我的人生,憑什麼不讓我考大學,憑什麼你兒子就可以?”

.....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答案總是那麼幾句:什麼女孩子讀書沒用,遲早都是要嫁人的.....即便女兒再吵鬧,還是改變不了不公平的對待!


越長大,女兒越不被當成自家人


高中畢業後,女兒還是沒能拗得過父母,去父母的廠裡上班,最後和廠裡一個男孩子接了婚,但男孩家裡不是很富裕,所以日子過的比較清貧。

兒子則被父母寵的不成樣子,幹了好幾個工作都覺得不合適,最後乾脆在家啃老起來。

後來,老屋子被拆遷了,家裡分了好幾套房子,女兒帶著孩子回到家裡,想著父母都有錢了,是不是能夠幫自己一把,給自己一套房子,讓清貧的日子有點盼頭。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可是老兩口仍覺得女兒是人家兒媳婦了,不算自家人,就沒想著留給女兒一點財產,怕女兒賴著不走,竟然一下把房子全寫了兒子的名字......



自打這次為了拆遷回家後看到父母這麼偏心,女兒的心算是涼透了,再也沒對這個家抱有幻想,決定和老公一起下海闖蕩,為了讓這個小家生活上能富裕一點。

女兒也的確爭氣,憑著自己的能力,在縣城買了兩套房子,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可這時候兒子這邊卻過的越來越混沌,不僅出去亂吃亂造錢,還沾上了賭博,一下就輸進去了一百多萬,對老兩口也是愛答不理,整天就靠剩下那點拆遷款度日。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然而,前幾天,母親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可父親身上卻沒多少錢,連給老伴付安葬費都不夠,去問兒子要,兒子直接說沒有,老人沒辦法才堵著女兒,讓她給母親出安葬費,這才有了剛開始那一幕:

沒人願意為老人出安葬費用,葬禮那邊一遍遍打來催著的電話,老人也在一遍遍催著女兒,不料女兒竟然甩出這麼一句“ 咋不叫你的寶貝兒子出錢!”

當然,最後還是女兒付的錢,畢竟都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自己也於心不忍。所以,誰說女兒不如兒子呢!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都這個年代了,我們老人真得放下那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了:

· 首先,我們老人已經不需要誰來養活,我們老兩口老了再過回二人世界,拿著自己養老金過自己的生活,等到老的走不動了就去住養老院,這樣也不用看兒子、兒媳的臉色

· 再者,父母的重男輕女的不平衡對待,往往會給女兒心裡留下很大的創傷,嚴重的可能會伴隨女兒一輩子的。

· 當今社會都講究女強人、女漢子,幾乎沒幾個男人乾的工作是女人幹不了的,所以說女人能力一點也不比男人弱,有時候反倒更細膩、更有奮鬥精神,而且很多新聞報道很多家庭女人工資比男人高。所以社會都在肯定女人的實力,我們老人就別再拖社會主義後腿了

老人讓女兒出母親的安葬費,不料女兒說:咋不叫你寶貝兒子出錢

所以放下你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公平對待你的子女吧!

想想即便哪天兒子變成“白羊狼”了,至少你還有個“小棉襖”呢,不是嗎?

這裡是大叔、大媽的自習室,謝謝你的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