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王夫人是如何算计王熙凤的?

liyanpengjia


王夫人肯定算计了凤姐,这毋庸置疑,但是两人由亲至疏也有一个过程。

1.凤姐嫁入贾府是王夫人一手促成。贾珠死后,王夫人出于各种考虑——元春进宫、宝玉还小、自己精力不济,对李纨看不上眼等,必须要选一个精明强干,自己还能拿捏住的人来掌管荣国府。这个时候,自己的嫡亲侄女儿,从小充男儿养的王熙凤就成了首选,尤其是将凤姐嫁给贾琏,还能杀杀邢夫人的锐气,挑拨贾赦父子婆媳关系,一举多得,凤姐就这样嫁到贾府,这可以算是王夫人算计凤姐的第一招。

2.凤姐掌权是王夫人在背后操作。黛玉进贾府时,在众人叙亲情的当口儿,王夫人冷不丁问凤姐:“月钱放完了不曾”?很突兀,很上下级,可这就是姑侄两人的常态。凤姐在贾府中,充其量就是一个高级经理,重大决策上不了手,只能解决日常事务,这也为后来凤姐放贷、铁槛寺弄权埋了伏笔——累死累活图什么呀?凤姐毕竟身份尴尬,大权还在王夫人掌握之中,要收回一句话的事,何况,在凤姐管家的过程中,将李纨和邢夫人这两个本可能管家的人都得罪了。白跑腿不落油水,这是王夫人算计她的第二招。

3.大小事背锅是王夫人算计凤姐的第三招。动辄敲打,凡事请示,贾珍请凤姐料理丧事,王夫人不发话凤姐不敢接对牌,这也就算了, 王夫人坑凤姐最狠的,就是让凤姐背锅,取了经是唐僧的,闯了祸是孙悟空的,日常打压赵姨娘贾环母子,尤其是抄检大观园,哪一次都是凤姐当炮灰。

到后来贾母欣赏怜惜凤姐,惹王夫人不快,更是大大小小使绊子,甚至要分权,可怜王熙凤为了贾府,操碎了心,得罪了公婆,累得小产,疏远了丈夫,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嫡亲姑母也没有保她。





布妈生活魔方




养育了一个贵妃娘娘的亲生女儿、一个王妃的庶出女儿,一个含着宝玉出生的儿子,这样的母亲能是一个平庸的没头脑的小女人吗?那是不可能滴!你说呢?



表面上王熙凤歹毒狠辣,待人严苛,拜高踩低。请注意啊,这是表面上!



表面上王夫人吃斋念佛,宅心仁厚。请注意:这是表面上!

实际上呢?

实际上:王熙凤的泼辣、狠毒也都做在了表面上!她就是狠毒!不遮不掩!




实际上:王夫人比王熙凤的歹毒狠辣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更阴!她是阴着狠阴着毒辣!

一:宝玉调戏金钏,王夫人不斥责宝玉,反怪金钏勾引带坏宝玉,不管金钏侍候了她多少年,怎么苦苦哀求,毫不留情的赶了出去,导致金钏跳井自杀,宝玉也没为金钏求情辩解,当时就溜掉了。这是王夫人欠下的一条人命!这是这种显贵家族的虚伪与假仁假义!



二:听信谗言,中伤污蔑,直接撵走病重未愈的晴雯!导致晴雯气郁羞愧而亡!这是王夫人欠下的又一条人命!这是一个信佛、吃斋念佛之人该有的心肠和做为吗?



三:宝玉的婚事贾母其实属意黛玉,但王夫人觉得宝钗更适合做她的儿媳妇儿。袭人也是个表面老实,其实满肚子心眼儿的货!因为怕黛玉的性格,如果宝玉娶了黛玉,未必会同意纳她做小,而宝钗比较顾大局识大体,这方面应该不会难为她,为了确保能给宝玉做小,偷偷给王夫人出主意,让贵妃下旨赐婚宝玉和宝钗。和王夫人不谋而合、一拍即合!导致了黛玉刺激下提早离世!否则黛玉起码撑到宝玉回来见到宝玉。黛玉离世时、宝玉迎娶宝钗、王夫人喜迎儿媳妇儿时!呜呼哀哉!又一条人命!!!恨!!!



四:一直以来,表面上王夫人把权力交给王熙凤,好像是信任她,其实是利用!开始是拉拢壮大自己的实力、也离间了王熙凤和邢夫人的关系!让王熙凤做明面上的恶人,她幕后掌握实权、捞得真正的实惠又可粉饰宅心仁厚的假象。一旦有了自己的儿媳妇儿,就毫不掩饰的一脚把王熙凤踢开,权力收了回来!



只可惜彼时大观园已不同往昔了!衰败由里到外,如山洪暴发,一泻千里,止都止不住!昔日的贵族不复存在!

都因为―――算计的多了!真心的太少!

王熙凤与王夫人血缘上同属一脉!根儿上王熙凤的狠毒或许还是随了她姑王夫人呢!所以、王夫人‘狠毒’上怎么能输给侄女儿熙凤呢是吧?!

而且,虽是侄女儿,毕竟是别人家的儿媳,那个时代,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更何况是侄女儿!王夫人怎么可能永远把家交给一个严格意义上说算是外人的侄女儿呢!只不过彼时女儿入宫、庶女远嫁,宝玉还小,隐忍做长远打算而已,这不儿子成人娶妻后,立马卸磨杀驴!这才是一个真正阴险狡诈、却手持念珠阿弥陀佛的假善人!

所以说―――对王熙凤、王夫人一直在算计、利用!


(浅见陋识请勿见笑!不会太说敬请多多关注、留言发表不同或相同意见,别忘了点个赞哦!谢谢谢谢!


不会太说


王夫人算计王熙凤了吗?读过十几遍红楼,我并没有感觉出来。她们是嫡亲的姑侄,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凤姐能够嫁入贾府,能够来到荣国府当家,王夫人一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有了分歧和裂痕,关系变得有点微妙和复杂,但,也绝对谈不上谁故意算计谁。她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1、王夫人的心思与谋划

虽然贾母更喜欢小儿子贾政,但她似乎对儿媳王夫人不怎么感冒。

当然,王夫人不仅出身高贵,本人更是雍容稳重、大方得体,作为豪门少奶奶无可挑剔,贾母也不得不给予应有的尊重。然而彼此性情气质的巨大差异是无法弥合的,爱玩爱乐的贾母与木讷无趣的王夫人,实在是有点气场不和,多年相处下来,想来也很辛苦。

王夫人虽然寡言少语,但一点不笨,她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压抑,所以当下一代贾府少年长大议亲的时候,她将自己娘家的侄女——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的王熙凤推荐过来,贾母一见凤姐就喜欢不已,而且门当户对,婚事当然皆大欢喜。

凤姐果然凤姐不负期望,很快得到贾母的宠爱,成为她们婆媳之间的润滑剂,让王夫人十分满意。。

于是,她决定退居二线,躲开繁杂琐碎的家务管理,借口儿媳李纨是寡妇不方便管家,要凤姐前来当家。贾母喜欢凤姐,立刻欣然同意,于是贾琏两口子跑来荣国府管事,尽管贾赦邢夫人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是王夫人和凤姐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王夫人最舒服的日子。上得贾母的信任放权,下有凤姐在前冲锋陷阵,自己既可以悠闲地吃斋念佛,又在想出手时大权在握。

2、王熙凤的才干与得意

嫁入贾府、初掌大权的凤姐当然对姑妈王夫人忠心耿耿、一心一意,掌管家事更是尽心竭力,不惜自己得罪人,把好人都留给太太做。与此同时,凤姐更是以自己的聪慧善解人意,将贾母伺候得十分满意,得到了贾母特别的信任和宠爱。本身的才华能力加上两位领导的鼎力支持,让凤姐被贾府上下“人人称颂,”一时风头无两,把丈夫贾琏都盖过去了。

凤姐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性格与贾母十分相似,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个人却深有知音之感。贾母对凤姐的关爱体谅甚至超越了姑妈王夫人,于是投桃报李,凤姐对老太太心尖上的人,当然也是格外关照。她不仅宝玉黛玉的生活经心在意,就连他们争吵怄气,凤姐都要出面来哄劝调解,以免贾母操心。

这也是凤姐最得意的时候,她不仅掌管着荣国府的大事小情,还曾“协理宁国府”。虽然工作十分辛苦劳累,但她的神态是飞扬的,她的声音是清脆的,她的笑声穿越书页,让隔着几百年时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她的意气风发,为她喝彩鼓掌。

3、“金玉良缘”让她们产生分歧与裂痕

随着薛家母女进入贾府,“金玉良缘”说法的出现,曾经亲密无间、互为依傍的姑侄俩开始出现了分歧与裂痕。

王夫人看中了宝钗。她开始和薛姨妈筹谋让宝钗嫁给宝玉,成为未来的宝二奶奶。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也是王熙凤的姑妈,她们是有着共同的血脉和利益诉求的,所以王夫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凤姐应该站在自己这边,促成这桩婚事。

然而,凤姐跟她想的不一样。

首先,凤姐感于贾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且比王夫人更有权势。她深知贾母是支持宝黛在一起的,所以她愿意努力成全贾母的心愿。

其次,相比颇有心机和府城的表妹宝钗,她更喜欢言辞爽利、与她气场相合的黛玉。整部书中,我们很少看到凤姐和宝钗互动,但却时常与黛玉有交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黛玉身体不好,又只在乎与宝玉的爱情,极少关注贾府的家务。而宝钗则不同,她的综合能力不输于凤姐,如果宝钗成为宝二奶奶,未来凤姐势必要交出荣国府的管家权,这对争强好胜的凤姐来说,真心不愿意。

综合这些因素,凤姐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王夫人的对立面,选择支持宝黛姻缘。

第25回,凤姐在怡红院自己当众跟黛玉开玩笑“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这话凤姐是当众说出的,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很不高兴。很快,就借着询问发放月钱的事,敲打王熙凤,让凤姐很是抱怨“太太把二百年的事都想起来问我”,她还以为是谁告密,其实不是的。

围绕着宝二奶奶的人选,曾经亲密无间的姑侄,已经有了明显的分歧和裂痕。

4、她们依旧客气体面,实际已经渐行渐远

因为宝玉年龄还小,也因为贾母和王夫人都坚持己见,不相上下,更因为大家族还需要和谐的氛围,所以宝玉婚姻暂时被搁置,但较量还在悄悄进行。

王熙凤不知道是不懂姑姑的心意,还是要贾母知道她的忠心,她依旧高调支持宝黛。

60回,贾琏的小厮兴儿与尤二姐尤三姐谈论贾府众女子,以肯定的语气说,宝玉将来的妻子,是已经定准了的林姑娘无疑。兴儿不过是一个很少进园的小厮,按理不可能这么了解上层领导的心思。他能够如此笃定,要么是凤姐经常与身边人谈起这个话题,要么是凤姐授意他们到处散布,以在贾府上下形成强大的舆论。

王夫人当然忍不住生气。到了八十回的后半部,王夫人对凤姐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在“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时,邢夫人公开向凤姐发难,她站在邢夫人一边,也跟着推波助澜,当众给凤姐难堪。随后,绣春囊出现,王夫人第一个怀疑凤姐,以少有的声色俱厉来责问凤姐;决定抄检大观园,更是听不进凤姐的任何意见,一意孤行。

虽然曾经亲密合作,虽然曾经互相支持提携,然而岁月悄悄改变着每一个人,当彼此有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她们的关系只能就渐行渐远。

当然,尽管已经有了深刻的隔阂,但她们还保持着基本的客气。抄检大观园后,凤姐生病,王夫人还是用心去寻找治病的人参……没到图穷匕见的时候,她们不会轻易翻脸,需要的时候还会杯酒言欢,把这份体面维持下去。尽管内里已经千疮百孔,互相猜忌提防了。

这,是小说,也是现实中的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无奈与无言。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王夫人其实从一开始就在算计王熙凤,这从王夫人的状况可以看出来。



王夫人嫁到荣国府后,生了两子一女,又因出身较高,顺利替代了长房邢夫人,掌管了荣国府后院的管理权,此后,大儿子贾珠娶妻,她在儿媳李纨的帮助下,管理荣国府应该顺风顺水,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贾珠死了,遗有一子,而王夫人却对二儿子贾宝玉爱重的很,为了能把荣国府顺利的交到二儿子手上,她说动老太太,让自己的侄女王熙凤管家,顺利的剥夺了邢夫人的管家权,而王熙凤也成了王夫人管理空窗期的过渡品。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姑姑,邢夫人是王熙凤婆婆,而王夫人与邢夫人是妯娌,并因为管家权有着不可调合的矛盾,这种情况下,王熙凤投靠了王夫人,替王夫人管家,其实是对邢夫人的一种背叛。女子出嫁从夫,王熙凤没有想过,王夫人有子有孙,在王夫人眼中,她王熙凤能不能够替代王夫人对子孙的疼爱,如果不能,她的归路在何方。

一开始,凤姐要展现自己才能,王夫人要展示自己的大度,王熙凤与王夫人之间还算融洽,但自从出现了宝黛姻嫁与金玉良缘,王熙凤终于意识到自己地位的不稳,开始下意识地为自己谋划,于是一改一切唯王夫人马首是瞻的作风,处处宣扬宝黛爱情,力图促进宝玉与黛玉,打破王夫人的布局。而王夫人也马上感觉到了王熙凤的渐变,从而进行敲打。而这种敲打也不只一次。



第三十五回,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月例发放情况,王夫人警告王熙凤及时发放,看似只是不了了之,其实在警告王熙凤,不要顺着性子来,贾府里一草一动她王夫人都知道,合我心意,我纵着你,但你也不必太过分。

王熙凤自然感受到了王夫人的不悦,做事更加努力,甚至为了操办过年的事情,累的小了产,这是王夫人让探春李纨和薛宝钗共同管理荣国府,本来探春李纨管理荣国府是理所应当,宝钗参与则有越俎代庖之嫌,这一突兀举动,却表明此时的王夫人已经有了让薛宝钗逐步替代王熙凤的打算。



接着发生的绣春囊事件,是王夫人对王熙凤的又一次算计,本来,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是绣春囊出现之后,王夫人不去问责当时的管理者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却问责王熙凤这个正在休养中的管理者,虽然王熙凤人很多的原因顺利洗白了自己,却仍然掩盖不了王夫人对王熙凤的不满与怀疑。



再后来,贾母寿诞,有玩忽职守的婆子顶撞来帮忙的东府的尤氏,王熙凤派人绑了婆子,让尤氏发落,这本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却让早就对王熙凤不满的邢夫人当众指责凤姐,认为她不顾贾府怜老恤贫的习惯,破坏寿诞气氛,是不孝。而王夫人也表示王熙凤应该马上放人。表面看是王夫人在迁就邢夫人,给邢夫人面子,事实上却是在打王熙凤的脸,坐实了王熙凤不孝的名头。也难怪王熙凤会心灰意冷流下泪来。



只到这时,王熙凤一定更加明白平儿曾经劝过她的一句话,因王熙凤平时太过狠辣,平儿劝王熙凤少操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并且说,纵在这屋早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而经历过王夫人的几次打压,王熙凤恐怕也心知肚明了。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中王夫人有时对王熙凤确实有一些不满,但是谈不上是算计,我觉得用提醒和敲打更合适。

王夫人和王熙凤同时出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王家,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从某种程度来说,王夫人和王熙凤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王熙凤的特征是年轻、聪明,有的时候难免锋芒太露,所以,王夫人经常提醒她,或者旁敲侧击她一下,这是在提醒王熙凤,要收敛一点自己的锋芒。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踹之,做人不能锋芒太露,这是王夫人为人处事的原则,她其实也在时不时的把这种原则传导给王熙凤。

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就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成?如果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格局来看,我们可以把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角色定义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角色,总经理负责日常的事务,董事长负责决策。作者在这里写上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方面是王夫人对王熙凤的提醒,另一方面作者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究竟谁在管家,谁在当权,让读者知道的同时也让初进贾府的黛玉有所了解。接下来,王夫人又说,该拿些缎子给你妹妹裁衣裳,这又表现了王夫人对初来乍到的外甥女林黛玉的体贴,而凤姐说自己先料着了,这同时在表明王熙凤办事的周到。

如果说到算计,就是指不当面指出来,而是背后捣鬼让你难堪。王夫人对王熙凤显然没有这样做,而且既没必要也不可能这样做。当王夫忽然发现府里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她都是当面问王熙凤,以很严肃的口吻直接问她。比如说,当王夫人从邢夫人那里接过绣春囊的时候,就是直接找到王熙凤那,眼里含着泪,从袖内掷出一个箱带子香袋子来,直接来质问王熙凤。因为王夫人疑心这个东西可能就是王熙凤的,府里就她一年轻媳妇,别人不是寡妇就是年轻姑娘。如果王夫人说要算计,那么应该把这个交给贾母,把事情闹大,王夫人当然不可能这么做,那是弱智才有的行为,也不符合王夫人贵族夫人的身份。

总之,荣国府里让王熙凤来管家,王夫人多数时候还是挺省心的。也正是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儿,所以当遇到有什么事的时候,王夫人跟王熙凤的讲话还是比较直接的,如果王熙凤不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儿,而是王夫人的儿媳妇,那王夫人跟他讲话就可能不会是这么直接,具体我们可以参照邢夫人跟王熙凤的关系,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说是他们姑侄两个用来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跟算计完全沾不上边。

都说人无完人,王熙凤再能干,也会百密一疏。一方面府里的事真的多,用平儿的话来说,一天大事一二十件,小事三五十件,另一方面她太年轻,总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王夫人及时敲打敲打她,提醒提醒她,不管是对王熙凤还是对王夫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这府里是她们两个人在张罗,出了问题,他们两个谁也跑不掉,这种相处模式我觉得没有问题,不要把王夫人想歪了,她也没有那么笨,算计王熙凤就等于算计她自己,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别忘了她俩是捆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苏小妮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姑,虽然王夫人让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大管家可是她对王熙凤很不信任,王熙凤做的事情不管大事小情她都要管,而且她还常常被王熙凤暗中使绊子。王夫人一直都是慈善人的代表,但是从她对王熙凤做的种种事情真看不出来她是一个好人,相反的能够看出她的心机颇深,且看她三次算计王熙凤。

第一,王夫人心里讨厌赵姨娘却让王熙凤去出面,所有的好人她来做

赵姨娘是贾政的爱妾,也是王夫人最讨厌的人,可是王夫人从来都在表面上做好人,就让王熙凤私底下去做坏人。赵姨娘按照道理是王熙凤的长辈,可是王熙凤和赵姨娘一向都不合拍,王熙凤没事就去找赵姨娘的茬儿。如果没有王夫人的默许和暗示,王熙凤何必对赵姨娘做这些事情,白白找来赵姨娘和探春私下的埋怨。

赵姨娘真的以为王熙凤针对她所以常常欺负她,可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都是王夫人 。可是王熙凤替王夫人做了事情,王夫人不仅不念她的好,很多时候还会怀疑王熙凤。

赵姨娘的丫头因为账房决定每个丫头的月例减半就少了一吊钱,她肯定向贾政抱怨了,所以王夫人不仅不支持王熙凤的决定,还说王熙凤故意办事不利,后来王熙凤解释了缘故,王夫人也没有说些什么。王熙凤就是王夫人的打手,办事办得好是本分,做不好就要受罚,这就是规则。

第二,王夫人不信任王熙凤,故意让王熙凤去抄件大观园

王夫人让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大管家,可是她从来没有从心里都要信任过她,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而且她对王熙凤的人品都不相信。

傻姑在大观园捡到一个描述男欢女爱的香囊,邢夫人恰好经过就让人拿这个香囊向王夫人兴师问罪,说王夫人管理不力。王夫人脸就找王熙凤的麻烦,她直接就试探王熙凤说这个香囊就是王熙凤的,还好王熙凤应对得宜不然她就一定会被王夫人严厉制裁。

王夫人知道这个香囊不是王熙凤的,后来还让王熙凤去抄件大观园,那么所有人的矛头都是指向王熙凤,这下王熙凤得罪的人更多了,大家对她的怨恨更深了。管家本就讨嫌,现在王熙凤更是落得不仁不义的罪名。

第三,王夫人同邢夫人一起一唱一和为王熙凤难堪

王熙凤知道王夫人不信任她,可是因为大家是亲人,所以王熙凤从未想过有一天王夫人会和邢夫人一起来伤害她。

荣国府有两个老婆子得罪了尤氏,周瑞家的来向王熙凤告状,王熙凤只是让人教训一下可是周瑞家的私自让人把这两个老婆子绑了,可是谁知这两个人是邢夫人的亲戚,邢夫人就来向王熙凤要人,王夫人也在一旁不给王熙凤撑腰,反倒和邢夫人一同来给王熙凤难堪。

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

王熙凤被她们二人都气哭了,王熙凤很少哭,被亲人逼哭这是第一次。

王夫人从来都没有把王熙凤当做自己人,她很多方面都防着王熙凤就算了,关键时刻还会趁机踩上王熙凤一脚,这样的亲人实在心机很深。



小说红楼


本来王熙凤与王夫人并无矛盾,是同一战线,王夫人本来是应该管理荣国府的,但是她一心吃斋向佛,不想管琐事,就让王熙凤来管。但是王熙凤到荣国府后一门心思哄着贾母,毕竟贾母与王夫人是婆媳关系,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那么王夫人慢慢的就不满意了。

当时发生了绣春囊事件,书中写王夫人第一反应怀疑遗落园子里绣春囊是王熙凤的,去质问王熙凤,就反映了王夫人的内心对王熙凤行事不满。虽说王熙凤没有承认,但是王夫人让王熙凤严查这件事,抄检大观园,这不是什么好差使,是得罪人的事,其实也是算计了王熙凤一次。

还有一次,王熙凤病了,王夫人让贾探春、薛宝钗三人代她管理荣国府,其实也不怀好意,变相的削去她的权力。这也是一次算计。


松间清泉悟人生



王夫人不是算计凤姐,而是不停的敲打凤姐,提醒她不能站错队。

当自己精力不济,或者说是贾母嫌弃自己能力差时,王夫人开始确立凤姐管理荣国府内务,行使自己的职责。一是凤姐是自己的亲侄女,可信赖;二是凤姐性格开朗有潜力,能栽培。

但是不安分的凤姐显然不满意只取悦于王夫人,讨好贾府第一号人物贾母,才是她的终极目标!所以,渐渐的,凤姐与王夫人渐行渐远,而与贾母越走越近。

所以王夫人不动声色开始了对凤姐的敲打,乃至压制警告!



第一,压制凤姐的锐气。

凤姐天生要强,锐气外露。这与王夫人的内敛低调截然相反。

初出道,凤姐便有一种大显身手的冲动,在荣国府,上有老练的贾母,中间有王夫人,显然难以施展拳脚,所以在荣国府,虽有干练之名,其实并没有管理业绩。

凤姐协理宁国府,与其说是宝玉的推荐,不如说是她主动的承揽。

尤氏装病回避,秦氏丧事内务缺人督办,宝玉给贾珍力荐了凤姐,正中贾珍下怀。找到内室,别的媳妇纷纷躲避,独凤姐款款站起,知道贾珍的用意,并不推辞。

可是,王夫人这时却给凤姐泼了冷水:以凤姐能力不足,加以婉拒!虽然后来凤姐还是协理宁国府,但是,王夫人一开始的拒绝,明显是要杀杀凤姐锐气的!



第二,对凤姐拖发、扣发月例时刻保持关注。及时警示。

王夫人虽然授权凤姐管理内务,但是,对于自己这个贪财的侄女,她一直是保持着警惕的。她最关注的莫过于月钱的发放。

因为月钱的准时充足发放,不仅能够维持贾府上下人心的稳定,更是家族形象的体现。

然而,心眼多的凤姐偏偏打起了月钱的主意:用拖发月例,出去放高利贷,从中谋利!

王夫人是了解自己侄女的,所以,我们看到,在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她看到王夫人和凤姐的互动对答情节是:王夫人问凤姐的第一句话是:“月钱放过了不曾?”



赵姨娘抱怨凤姐少发了一吊钱,被王夫人知道后,向凤姐追责,凤姐一番解释后,方脱克扣之嫌疑!但之后的举动让人大跌眼睛:

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凤姐骂赵姨娘可谓霸气十足:什么抱怨给太太听我不怕,这是有恃无恐;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这是直接的鄙视;奴才辈也配使两三个Y头呀,这是蔑视!

从骂赵姨娘的霸气中,我们明白了:凤姐就是看不惯赵姨娘,泄私愤故意克扣了她的月钱。

而王夫人心知肚明,故意利用凤姐克扣赵姨娘一事,一是警告了她不要自作主张,徇私舞弊!二是利用她的怒火,狠狠地烧了赵姨娘一把。真的是一箭双雕啊。



第三,关键时刻王夫人没有力挺凤姐,让凤姐寒心。

尤氏被荣国府的两个老婆子怠慢了,但她识大局,为保证贾母生日喜庆,宁可自己受委屈,也没有兴师动众去深究。

后来周瑞家的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勾心斗角,假传凤姐的指令,连夜捆了邢夫人陪房费婆子的亲家。导致邢夫人当贾母的面,故意向凤姐求情放人,让做媳妇的凤姐难堪。



这个时候,王夫人居然站在邢夫人的立场上,责怪凤姐办事考虑不周,并当面让人放了那两个惹事的老婆子!

王夫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表达对凤姐的不满,因为,凤姐跟贾母走的太近了,只是一味的讨贾母欢喜,眼里不仅没有邢夫人,也没有她这个实际管家和姑妈了。

所以,王夫人借邢夫人之蛮力,狠狠的敲打了凤姐一下!

所以在豪门贵族之家,没有什么亲情,只有利益!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关注留言!谢谢您的转发!


每天读名著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 深得贾母的信任,是荣府的实际施政者。她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心狠手辣,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为什么王夫人会任用王熙凤当家呢?一来无人可用。自己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有心而无力;李执是个寡妇也不能当家。二来自己脱身,顺便借她的手收拾姨娘和庶子,将荣国府的烂摊子丢给贾琏夫妻,让他们担担子,得罪人。在管家过程中,凤姐得到了贾母的器重和喜爱。王熙凤心里的天平倾向于贾母,对此王夫人非常不满。王夫人下半辈子要依靠宝玉,她想让宝玉的媳妇管家。如果让凤姐管家,一旦宝玉结婚,王夫人就有理由收回凤姐的管家权利。所以后面宝玉和宝钗成亲之后,王夫人便让宝钗当家。

比较明显事件有:从一开始,黛玉初到贾府时,王夫人当着黛玉的面询问王熙凤府里月钱的发放问题,目的是让黛玉知道自己才是贾府有实权的主人,并不是王熙凤说了算;还有就是在绣春囊事件发生后,王夫首先责怪的人就是王熙凤,认定是王熙凤的东西,导致事件的发生;宝玉和宝钗成亲后,王夫人过河拆桥,立刻把管家的权利给了宝钗。王熙凤重病也没有表现出关心的样子。


冷夏77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姑,但在贾府里,王夫人又是王熙凤的婶婶。本来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理应在邢夫人的宁府,但王夫人推说自己身体不好,让王熙凤来荣府管事,表面上看是信任,是王夫人忠厚大度,其实是为了自己超脱琐事,只揽住大权。关键时候,她不顾王熙凤的脸面,还是要让阖府上下都知道她才是真正最后拍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