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蠻有理


我整理了下,將從如下3個部分,分享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理念

什麼是時間管理?

1、時間管理,就是要解決有限的時間與有效的事,這兩個問題;

2、時間管理的目標是掌握工作的重點,其本質是管理個人,是自我的一種管理

3、時間管理理論的發展

時間管理方法論和工具

1、計劃管理:待辦單、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

①待辦單:將你每日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單,排出優先次序,確認完成時間,以突出工作重點。避免遺忘、未完事項留待明日;②每年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規劃;每季季末作出下季末工作劃;每月月末作出下月工作計劃;每週週末五作出下週工作計劃;

2、時間“四象限”法: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

3、時間記錄法;

①管理自己的時間,設法減少非生產性工作的時間;②集中自己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為連續性的時間段;

4、時間ABC分類法:A(緊急、重要)、B(次要)、C(一般)三類;

①安排各項工作優先順序,粗略估計各項工作時間和佔用百分比;②在工作中記載實際耗用時間;③每日計劃時間安排與耗用時間對比,分析時間運用效率;④重新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更有效地工作;

5、二八原則:20%的關鍵努力產生80%的績效,有80%的工作時間付出是浪費的;

6、時間的統籌方法: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關鍵點是,把工序安排好;

7、考慮不確定性;

①第一是為每件計劃都留有多餘的預備時間;②第二是努力使自己在不留餘地,又飽受干擾的情況下,完成預計的工作;③第三是另準備一套應變計劃;


時間管理工具與技巧

1、日常時間管理工具的運用:紙筆、平板、手機、電腦、日程表等;

2、時間管理的小技巧:

  • 制定時間管理計劃
  • 養成快速的節奏感

  • 高效的會議技巧

  • 養成整潔的條理的習慣

  • 專心致志,有始有終

  • 簡化工作流程

  • 一次做好,次次做好

  • 克服拖延、現在就做

  • 當日事當日畢

  • 善用零散的時間

  • 用節省時間的工具

  • 高效的閱讀法

  • 高質高效的睡眠

  • 處理拖延的秘訣

  • 提升你的坦誠布公程度

  • 應對不速之客、等待時間、突發事件和干擾等浪費時間的因素

  • 管理你的電話時間

  • 養成清潔和整理的習慣

  • 時限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方法


這個問題,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就分享到這,希望能幫到你!


Excel大全


我整理了一些管理時間的小秘訣,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時間。


事分輕重緩急


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早上確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

建議每天對該做的事排好優先次序,並按照這個次序來做。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重要事”和“緊急事”的差別是人們浪費時間的最大理由之一。因為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這麼做會導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廢掉。

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建議大家把“必須做的事”和“儘量做的事”分開。必須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儘量做的事盡力而為即可。懂得用良好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接受那些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多關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此外,還要注意生物鐘的運行規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在學習時有最好的狀態。

“緊急事”和“重要事”的處理方法可參照下圖:

要保護自己的時間,尤其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做那些“重要事”。

潘正磊是微軟總部產品部門中以效率和執行能力著稱的總經理。她大學畢業後就加入微軟,是晉升最快的經理之一。這是她講的自己剛進入微軟時學習“保護時間”的故事:

“我剛加入微軟時,職位是軟件開發工程師。我所在的小組開發的產品成長很快,幾個月內就生成了三個版本,每個版本又需要支持六種語言。這18個組合的要求都略有不同,而且我還需要和很多其他不同的組打交道。每天,我辦公室裡總是人來人往,每個人都帶來不同的問題。他們一來,我總是停下我正在做的事,先解決他們的問題。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卻做得十分不開心。我覺得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卻沒有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沒有提高。在與我的老闆溝通後,我清楚地意識到我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我需要提高效率。

在老闆的指導和支持下,我先設置了‘回答問題時間’,其他人只有這時才能來找我,其餘時間我則可以專心編程。這樣一來,我就擁有整塊時間來有計劃地完成我想做和需要做的事。

另外,我們設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讓其它組能自力更生,不能事事都來找我們。經過一段時間“授人以漁”的訓練,我終於能夠騰出時間去學習新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了。”

如果不是有這個經驗,潘正磊不但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而且可能還在同一間辦公室裡每天回答著各種問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列待辦或完成事項清單


管理時間也可以使用一些管理方法,比如,有名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法:

總結起來,管理時間的兩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列待辦事項清單和完成事項清單。

待辦事項清單用來提醒你做事情,完成事項清單用來審視你的時間安排。

待辦事項清單強調目標,而完成事項清單重在展現成就。

列待辦事項清單,你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這樣你做事就會更加有條不紊。而每日列完成事項清單時,你會看到自己一天做了什麼事情,哪些事情有必要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推後等等。此外,當看到一天完成的事項很多時,你的滿足感會提升,你就越有可能堅持下去。

關於怎麼列待辦事項清單,可以如前所述,每天把該做的事情列出來,並對該做的事排好優先次序。

那麼要怎麼列完成事項清單呢?

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第一組,認真回憶並記錄今天都做了什麼,並註明花費的時間。

第二組,先堅持一個星期,每晚記錄時間開銷,再往後堅持。

第三組,每週或每個月總結這段時間做了什麼,進行反思。

可以根據個人時間和需要選擇不同的記錄時間段。

在記錄過程中或記錄完之後,看著這些內容,你就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樣,你會知道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時間。

注重提升效率


當大腦疲於工作的時候,對著任務就開始犯困,於是拖拖拉拉地做著,也不一定做得了多少。這個時候反而不如放鬆或者稍微休息一下。可以參照番茄工作法進行調整:

想要有效率,可以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做好準備:

1. 提高體力

有沒有發現動腦子的時候餓的快?腦力工作也是相當耗體力的哦。所以體力是大腦與身體能持續高效工作多久的基礎。騰出時間,去健身房吧。運動運動,工作起來你會更有效率。

2. 做事專注

大多數人在專注時會把事情完成得更快更好,所以儘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可以設定一段時間,在該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大腦中冒出其他未盡事項或一些點子,不妨先寫到紙上,繼續專注做你手頭的事,做完後再找時間處理記錄下來的那些事項。

在工作,被電話、客戶、郵件、同事等打擾的情況非常多,這時可以採用記錄工作法,在被打擾後迅速回到工作狀態當中,具體措施如下:

1、如果手頭的工作任務重要而緊急時,可委婉說不:告知對方自己有重要而緊急的工作任務需要完成,完成後會過去找TA。

2、如果對方任務不緊急,而且只是短時間打擾你時,可以在交談之前先把正在進行的工作任務記錄到手邊的本子上,短時間交談後繼續回到當下任務,完成到一定階段後,再去完成同事交代的工作任務,並主動更新狀態給對方。

3、如果對方的工作確實比較緊急並且無法拒絕,可讓對方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把手頭上的工作和思路做個簡要的記錄,再馬上配合同事完成他的工作。回到位置後,查看之前記錄的工作進度,繼續完成。


利用高效時間


在時間管理中,必須學會運用80∶20法則,即讓20%的投入產生80%的效益。

也就是說,要把握一天中20%的精華時間(對有些人來說是早晨,對另一些人來說是下午或夜裡),將它們用於最為關鍵的思考、學習和工作。

每天的時間不可能安排得滿滿當當,其中一定會有許多空閒的時間碎片。無論是等車的時間、兩個會議之間多出的時間還是等電話的時間,都不可輕易浪費。你可以隨身帶一本你想讀的書,或者帶一張“To Do List(工作備忘)”或“To Think List(思考備忘)”,有時間時,就把它們拿出來。每天如果能擠出20分鐘,一年就有7300分鐘的多餘時間呀!

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最後期限

如果一個任務規定一個月完成,人們通常會等到月末才加班加點。如果一個任務沒有期限,人們往往會無限期地拖延,直到有一天這個任務確定了完成期限為止。因此,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最好能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略微緊迫的、可以刺激自己不斷努力的時間期限。

蘋果公司開發Mac OS 8操作系統時,本來計劃兩年內完成,但每次認為還差半年就可以完成時,總會有人發現新的問題,以至於這個項目看上去永遠都是半年以後的事情,結果,蘋果公司花了十年時間才真正完成該系統的開發。

在微軟,Windows 2000操作系統的研發起初也拖延了兩年多,直到微軟請布萊恩•瓦倫汀(Brian Valentine)來拯救項目為止。布萊恩•瓦倫汀一上任就制定了一個合理的最後期限,根據這個期限, Windows 2000的開發團隊砍掉了將近一半的功能特性(包括比爾•蓋茨最在乎的結合Windows 95和Windows NT的源代碼的計劃),然而產品卻及時推出了。

完成一項艱難任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從Deadline往前推-分解目標到每一天-每週一小節確保跟上時間進度-最終完成任務。從現在開始做第一步。

End~


李開復


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偽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平時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去管理時間,而是找盡各種方法和途徑,去殺死和消耗時間。

我畢業後在一家物流公司待過,剛進去的時候,是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操作員。我以為大學學的是什麼專業,出來之後,就一定得幹回本行,但只有自己進入這一行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對於物流,其實沒有那麼喜愛,甚至可以說有點厭煩。

那時候我下班後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讀書,也不是看TED,更不是去好好鍛鍊身體,而是看肥皂劇,一整晚呆在家裡,連朋友都懶得去見面,餓了就點外賣吃。

好不容易到了週末,可是週末的時間,我自己卻更加墮落,睡到天昏地暗,起來後又只是刷電視劇,連書都懶得去碰。

一個人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別說管理時間,別殺死時間就很不錯了。

所以,我覺得要想做好真正意義上的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一步是先找到自己的方向。

也就是說,只有當你喜歡現在手頭上的工作或者事情,你才會千方百計想著要去把它給做得更好,正是有「做得更好」的內部動力在,你才有可能想著:這裡的時間,我可以把它給利用起來學習;那裡的步驟,我可以做快一點,這樣我就有時間去學習。

經過兩三年的摸索,我現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目前的收入來看,只能慘淡地養活自己,有時候也有剩餘,但至少比剛剛畢業時的自己,多了許多淡定和從容,對於時間,想的不是怎麼去殺死它,而是覺得時間怎麼都不夠用,一星期嗖的一聲,就過去了。


曾少賢


從職場小白做到管理者的過程中,如果問我工作中有什麼好的工作習慣,我認為時間管理是一種人人都能掌握,並且可以產生巨大正向影響的工作技能。因為不管你同不同意——You Are Your Time. 你過去的每一分鐘所花費的時間都塑造了現在的你,所以,未來的你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成為了誰。

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有哪些我覺得還是一直好用的時間管理小貼士呢?

1. 讓定期審視自我成為習慣

生活中,總有一些Moment讓我們覺得感人至深,意義非凡,例如流星劃過,皓月當空;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例如跨生日,跨春節,跨新年……在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時刻,我們總是想要做一些充滿儀式感的事情,忍不住想要審視自己的過去,規劃未來的人生。然而過了一個季度看著尚未開始的新年計劃,我們不曾繼續當初的自我剖析,也自覺放棄了對未來的追趕,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日復一日又一季又一年。

聰明如我們,“日三省吾身”,其實精確地描述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問題的80%了,那麼讓自省的動作刻意為之,固定一個期限,比如每天、每週、每月,在對自己誠實的過程中對自己(包括自己的偏好)越來越瞭解,瞭解才會喜愛,喜愛才會珍惜。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買個漂亮的手帳本子(或者APP),堅持寫總結,這樣到年底不但收穫了不一樣的自己,總結能力也會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2. 合理分配工作內容,謹記要事第一原則

定期的、客觀的審視讓我們對自己有了足夠的瞭解、獨立的判斷。但不再人云亦云亦非特立獨行,而要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長,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或者有意義的事,定義自己的成功。

法國作家格雷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成功的公分母》,裡面調研了各個領域中的數百位佼佼者,他發現促使大家成功的因素千差萬別,只有一條是相同的,既不是溝通,也不是戰略,而是“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成功的人都具有一項能力,那就是在各種壓力或放縱的狀況下,始終堅持優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更不是容易的事。而重要的標準就看它們是不是可以幫助你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或者可以讓你離目標更近一些。請注意,是你的目標而不是別人的。

3、生活工作難平衡?一份周計劃很有必要

當列出計劃時,需要立即把計劃的事情放入具體的日程表中。一個月的審視週期太長,不好調整;每天又太瑣碎,容易失去重點。所以我建議大家用周計劃的形式來記錄。

首先把每週大事件先在日曆中預留出時間,例如假期、家人生日、裝修的進度等等;然後是週期性事件,例如會議,電話,郵件,出差,聚會,鍛鍊等等;剩下的時間留作空白,以防突發事件發生可以及時解決,例如員工談話,客戶投訴等等。

強烈建議使用統一集成的周計劃,即工作和生活計劃每週放在一起進行規劃,因為畢竟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每週佔據的是共同的168小時。按照這個方式,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你可以更加理智地知道,由於項目或者排期的需要,你這周可能要工作60小時甚至更久;但也可以確定,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和家人、朋友的聚會不能錯過。

  • 圖來源於《精進》

4、高效的工作方式不是快,是一次就做對

很多人覺得高效就是同時做很多事情,身體上或腦子裡要多個任務並行處理,平常一點的就是鍛鍊身體時聽音頻,進階一點的就是和朋友吃飯時玩手機,玩命一點的就是開車路上回郵件……我把這種狀況稱之為“生活在別處”。

很多年前我也屬於這些號稱的高效率人士中的一員,直到發現鍛鍊時聽音頻並沒有學到知識、開車回郵件並沒有升職加薪……就知道自己陷入了“看起來很忙”的窘迫境地。要知道,勤不一定能補拙,勤只能讓拙的自己看起來不那麼淒涼。

於是,我開始每次只專注做一件事情,排除所有干擾,爭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好。這樣可以不返工,不重複,也不糾結。例如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會關掉所有的即時通訊,不吃零食,不收發郵件,讓自己完全處在思考和文字之中,直至完成當天計劃的任務。

當你完成了一項工作之後,不要再沉浸在上一件事裡,而是儘量迅速開始下一項任務,減少兩件事情之間的過渡和交接的時間,讓時間儘量緊湊。如果你需要休息調整(起床和睡覺的過渡浪費往往最明顯),那麼就選擇你認為最好的休息方式進行全身心的放鬆,不要在休息時還想著某一件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事。

5、拖延爽一時,早起益一生

無論是職業還是生活都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需要良好的體能和節奏感,因此長期的、可持續的計劃和鍛鍊遠比一時的好勇鬥狠有意義。夜晚固然令人沉醉,不過清晨更加生機勃勃;夜晚利於反思,而清晨有益規劃;在每一個運籌帷幄的清晨,可以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從容、更加熱情地開始這獨一無二的一天。

時間是稀缺的,卻是公平的,對於不能重來一次的事情不妨規劃一下,對於規劃好的重要的事情就優先執行,執行一次就做對往往要求以專注換高效,瞭解自己的能量場,早起更有利於吸收正能量。

——獵聘副總裁 邢子培

<strong>


獵聘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格拉德威爾《異類》


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個小時可以讓任何人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很多人質疑過這個定律,但我用親身經歷驗證了,所言不虛,並且五年縮短成三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在知乎寫些東西,慢慢就開始有人找我約稿,最開始千字50、千字200、千字500,再小的一個機會我都不會放過。


我每天最少找4-5個選題,每個都寫好寫作方向,然後在孩子睡覺後,從中選最有價值的3-4個寫,最後選一個最好的發出去,這樣的結果是,我在知乎得到一個口碑,霍爺出品,必屬精品。


“睡得比狗遲,起得比雞早”恐怕就是我的生活寫照。為了家庭,甘願在一個新領域攀爬,我想這大概就是“因愛偉大”吧。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後,一切事情都起了變化,中間經歷了自媒體的崛起,我成了還算有點名氣的自媒體大v,微信平臺粉絲突破了40萬。


很多人問我這三年來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我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在“堅持”。 事實上,寫作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習慣不需要堅持,到點了很自覺就開幹,吃飯睡覺也是這般,我甚至不覺得我在自律,不覺得我在進行時間管理,但我知道,我所做的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時間管理了。


時間真是個奇妙的東西。生命中做過的每件事,都會在未來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你。時間是普通人最重要的朋友,但多數人卻在浪費時間,不懂得時間管理。


想做時間的朋友,首先得懂選擇。其實並不存在做了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就會更忙碌。進行了科學的時間管理,越是做有價值的事,越是容易把生活安排的有條不紊。


都看到這裡了,不如關注下我的公眾號吧:霍老爺(ddz-233)


升值君


最近有很多人問我,應該怎麼管理時間。

我想起土豆老師說的,這是個偽命題。時間是不能被管理的,因為不論你管不管時間,一天24小時,1年365天都不會變多或者變少。

時間管理的課程、文章到處都是,我們一定不止一次去尋找如何更好地管理時間的答案。毫無疑問,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教你如何管理時間。所以,當我看到“時間是不能被管理的”這句話的時候,感覺眼前一亮。

後來,我又在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中,正式地見識到了這個理論。書中的原話是:“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

所以,我們根本管不了時間,能管的,只是我們做什麼事,並且在做事上花的時間。

我們之所以迫切想要尋找管理時間的辦法,因為大家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我們都還沒來得及做想做的事情,一天就這麼過去了,一年也就這麼過去了。

確實,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有太多的東西誘惑我們,每天一睜眼,手機上就有好多信息等著我們去看;每天閉眼前,也總是捨不得關掉手機,那裡有太多的信息,讓我們覺得不看就會落後。

一天一共也就24小時,在這方面花的時間多了,另一方面花的時間當然就會少去。

因此,我們做不好時間管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搞錯了重點。簡單來說,重點不在於怎麼做,而在於為什麼做。你為什麼要做時間管理?是不是因為覺得想做什麼事情,卻總擠不出時間來?是不是想好了做什麼事情,卻總是忙著忙著就顧不上了?

當你想清楚了這一點,那接下來就好辦多了。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記任務筆記,從目的著手,規劃每天的時間。

第一步,我們先明確一個大的計劃。比如,我想從現在起學鋼琴,在1個月內看完一本書,在3個月內完成一個項目任務。

第二步,把大計劃拆解到每天的任務中,學鋼琴,每天就要練琴30分鐘~1個小時;1個月內看完一本書,每天也得看30分鐘以上(堅持了這一點,我能保證你1個月不止看1本書);3個月內完成一個項目任務,那得先拆分月階段任務,再拆分到周階段,再拆分到每天。

第三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羅列下來,編上編號,記在本子上。注意,一定要記在本子上。喜歡記手機的人,你仔細想想會不會本來想記任務,結果一打開手機就去幹別的了?如果沒有,你儘管記手機,如果有,乖乖手寫記本子上。

第四步,每做完一件事,就在本子上那件事情的後面,記錄下你花了多少時間。如果願意,你可以記錄從幾點做到幾點,但為了簡便易堅持,你也可以只寫上花了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

第五步,堅持下去,每天都做。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筆記本要儘量小,可以隨身攜帶,這樣你無論在哪裡都可以記,也方便養成習慣。

這個方法是不是很簡單?

這個方法是一位蘇聯昆蟲學家,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獨創的,名叫“時間統計法”。

在《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裡面,李笑來老師介紹了這個方法,他同時介紹道,他是通過閱讀《奇特的一生》,才知道這個方法的。《奇特的一生》講的是柳比歇夫的真實事蹟。

我第一次聽到“柳比歇夫”這個名字,是在李源說書裡面的第5堂講時間規劃的課裡聽到的,這堂課名稱是:柳比歇夫/怎樣有效地規劃自己的時間?

當時,聽到柳比歇夫的事蹟非常震驚。為什麼震驚?

因為柳比歇夫雖然好像沒什麼名氣,但其實他著作等身,非常厲害!什麼叫做著作等身呢?就是把他寫的書堆起來跟人一樣高,關鍵,事實上,他還是著作二倍的等身。並且,他涉獵的學科範圍廣到令人咂舌,他在最艱難的環境之下的工作效率也是世界無敵。

但這些都不是讓我最震驚的,最讓我震驚的是,他一天要睡9個小時!

沒錯,他一天睡9個小時,卻能做出如此多的成績。

想想看,你是不是看過太多的文章說要勤奮,問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有太多的大咖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拼命。簡直讓我們這些小嘍囉都沒法活!

然後,我們逐漸留下的印象就是,人家那麼成功那麼優秀都是少睡熬出來的。可是,柳比歇夫的事蹟卻告訴我們,保證一天睡9小時也能變得超級優秀!

聽到這個消息,我突然感覺到了人生的希望。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像我這種每天要睡八九個小時的人沒救了,因為我再怎麼努力都拼不過那些只睡五六個小時的人啊。

就這樣,我牢牢記住了柳比歇夫這個名字,他的傳奇的一生,和他規劃時間的辦法。

事實上,在這之前,我已經在做簡單的手賬,是從17年11月底開始記起的。用的方法跟這個規劃時間的方法非常類似,就是記錄當天做的事情和花的時間,只不過還會再加上一點簡單的手繪的裝飾排版。

因為當時這個課程聽的是音頻,所以我感覺自己做的記錄大致和他方法一樣之後沒有去仔細研究,最近看到李笑來老師的書,看了關於這個方法的詳細介紹之後,我發現了一些區別。我的記錄太粗略,沒有柳比歇夫的那麼細。而且,我竟然沒有完全堅持,這個月就有了好幾天的空白!

但是,不得不說,看著快用完的本子,看著從去年11月底開始到現在半年的記錄,還是有滿滿的成就感的,並且,這樣記錄的最大好處是,你知道自己把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

另外,有了這套記錄,我們隨時可以覆盤自己在什麼地方多花了時間,什麼地方少花了時間;還能對自己能堅持這一點產生很強的信心。這讓我想起了記賬,我發現記賬和記時間賬本是一樣的原理,不論是金錢還是時間,我們記下它們的開銷,慢慢地就對自己的金錢狀況和時間狀況非常清晰有把握。

儘管記賬並不能使錢多起來,但隨著記賬養成習慣,我的財富確實能有效增長,我清楚自己每一筆收入和支出,以及存款的漲勢。已經從記賬上獲得益處的我,十分相信時間記賬同樣能獲得益處。

所以,當我重新學習了這個方法之後,我決定好好堅持下去,也想把這套方法介紹給大家。

如果你不會畫畫,那就不要畫,重要的是記時間帳。在記賬的過程中,你自然而然會發現有些事你不知不覺就完成了,有些浪費時間的事情,你慢慢地就不會去做了。

我們一起加油吧~


貝妮雙子


有人問我:“你每天要做家務、帶娃、閱讀、學習、寫作、運動。”時間不夠用怎麼辦?

還有小夥伴問我要一天的作息時間表,想看看我的時間安排。早上起來都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其實,我每天的時間並不是完全固定的。開始我聽了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冊》我也嘗試著做了幾天。但是我發現,有寶寶我的時間完全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比如,計劃從四點到七點是要看書學習的,結果寶寶5點就醒了,完全打亂了我的計劃。可謂計劃不如變化快。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1,“大石頭理論”

後來在《與時間有約:全方位資源管理》一書中我聽到了一個“大石頭理論”。就是如果你想把更多大石頭、小石頭、細沙放進桶裡,應該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後放細沙。也就是說,時間管理上,應該用整段時間優先處理“大石頭”,再用零碎時間安排“小石頭和細沙”。

對我而言,比如每天的輸入與輸出是我的大石頭。可是要知道閱讀分精讀和泛讀;寫作也不是坐下來馬上就能寫出來的,需要選題,構思框架,收集素材,就算寫好了還要修改才算完稿。於是我就用完全可以專注地時間,那就是寶寶睡覺的時間精讀做筆記、寫文;做家務的時候,比如掃地、拖地、洗碗的時候聽我需要泛讀的書籍;陪寶寶散步,或者帶寶寶出去玩的時候,我覺得就是我收集素材最好的時間,很多靈感會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的冒出來。也許這就是作家和畫家要外出寫生的原因吧。



2,要事優先

時間管理著名理論“要事優先”是很多成功人士們的法寶。將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先處理掉,這一點我絲毫不懷疑。但是在我踐行的過程當中,我卻發現了,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情也會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比如今天我要處理三件事:A是緊急且重要的(我約了客戶談很重要的一筆生意,但是對方只有下午有時間);B是不緊急但是重要的(看書、學習。短期看不到效果,但是很重要,而且要堅持),C是緊急但是不重要的(女兒的紙尿褲沒有了)。

按照要事優先的原則我是應該先做A,在我看來這樣就浪費了我一天的大好時光。我的做法是這樣的:早起後,趁著女兒還在熟睡,先做B;等她醒了網購紙尿褲,或者實在不夠用了帶她一起去賣一包;在帶寶寶的過程中構思我的商業談判,下午去見客戶做到有的放矢。



3,記錄的原則

做著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突然冒出另外一件事,或者突然想起來還有什麼事要做,亦或者有了個靈感,再有散步的時候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做我寫作方面的素材。於是,我就身邊經常放一個本,不用很重的筆記本,這樣就不會形成負擔。我會將他們統統用關鍵詞的方法記錄下來,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就好了。等到一有空就翻開看看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的,完成的事情就打鉤。每次看到整頁都畫滿了鉤,就有一種成就感。

24小時對於每個人都一樣,長度變不了,但是我們可以提高它的密度。我想這也就是萌姐說的單位時間裡,你的價值是多少吧。


糖果成長營


我和你一樣,每到年終,我都會問自己,我這一年都做了點什麼?我這一年過的怎麼樣?過得是否開心?是否有意義?我這一年時間都去哪裡了?任憑我怎麼回憶,腦中空蕩蕩一片,好像這一年與自己毫無關係,只有一些零碎的無意義的片段。一年一年過去,我收穫的只是年齡這個數字的增長,卻沒有獲得真正成長。



由於我時常擔心自己虛度時光,但又沒有采取切實的行動,所以常常處在焦慮之中,就像一位同事所說,“我一眼望到了死!”今後的人生路就這樣日復一日了嗎?

直到我看到《時間管理》這本書,我方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人生要規劃,就是時間要管理,要科學的管理,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時間管理:如何利用好你的24小時》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吉姆蘭德爾,他是一名律師兼企業家,30年來一直致力於理財能力和個人成長方面的研究。他的這本書採用漫畫形式,生動有趣的介紹了時間管理的意義,方法。

首先,每個人都需要時間管理。我們渴望成功,我們渴望做生活的主人,我們不想任由生活擺佈,不想戴著眼罩,盲目的毫無方向的走向人生終點。書中告訴我們“通過有意識的選擇,在當下的滿足與犧牲之間,你可以規劃你的人生。而如果你不做出選擇,你就只能任由其他力量主宰你。”“成功的秘訣:學會如何利用痛苦和快樂。而不是讓痛苦和快樂利用你。做到這一點,你就控制了人生,做不到,生活就控制了你。”

其次,如何行之有效的進行時間管理。書中告訴了我們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

第一你可以創造出時間。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時長也都一樣,怎麼能創造出時間呢?這裡是說把沒有成效的時間變得富有成效,即創造。比如對賴床的時間,刷娛樂新聞的時間好好利用,這就是創造出了時間;把自己的有效時間和有效精力匹配,提高效率做事,這就是創造出了時間;把等車的時間加以利用,變非生產時間為生產時間,這就是創造出了時間。

第二克服拖延。拖延是人生的大敵,是夢想的殺手。“總有一天”從未變成“今天”。拖延傷害的只能是自己,沒有人會在乎你的人生是怎麼度過的。若想自己人生增彩,必須停止為自己找藉口。

第三時間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1.這裡提到清理頭腦和生活的雜波。
2.做好時間規劃。頭天確定計劃清單,確定事項的優先次序,然後第二天集中精力去完成。偉大的運動員動作都非常流暢,他們很少浪費動作或能量。這也是偉大時間管理者的特徵,他們集中精力,專注的去完成任務,絕不浪費時間去做無效的事情。




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時間掌控能力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什麼我會產生時間去哪了的疑問?為什麼我時常產生忙忙碌碌,可又一無所獲的感覺?書中告訴了我答案,其原因就是我沒有很好的人生規劃,具體說就是沒有進行好時間管理。同時書中也對症的指明瞭方法,這是最重要的。謝謝這本書,更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讓我可以站在一個高度去俯視自己,為自己的人生把脈!也希望你看到這本書,幫助你採取行動改變現狀!

雲影雨心


作為一個正在努力做好時間管理的人來回答:

今天是週五晚上11點45分,我正在趕一個報告,但是還是來回答問題,就是我時間管理沒做好,所以我決定答完這個題就趕緊做工作。

想做好時間管理,其實就是時間在你手中被大量的浪費,時間管理等於是工作效率管理。

而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高低,工作熟悉度和自制力有關係。做好工作規劃,提高工作技能,提高自制力從而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做好時間管理。

首先我們要做好的一點就是“四象限分發”,把所有事情分為既重要又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重要也不緊急四種類別,根據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先做你認為最緊急又重要的事情,比如現在,我覺得那個報告是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我應該全副精力的做報告!

排好序之後就要開始做每個事情,每件事情都要控制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的領導曾經訓練我,一件事情首次做看需要多久,比如是10分鐘做完,那麼下次就要求自己在8分鐘之內做完,然後再,突破,再突破,直到極限。這個時候就是時間利用最有效的,就是你的效率最高的,就是你的時間管理做的最好!

有了規劃,有了時間控制,還有一點就是要心無旁礙,要控制自己不能被外界打擾,就是要注意力集中,要對自己的行為要控制!比如剛才,我明明是正在趕報告,可是看到這個題目,我手癢就來答題,就是自制力弱的一個表現!嗯,下不為例!

好,就寫到這裡,我繼續寫報告去!


笨鳥人力資源官



我們每個人對時間多多少少都會有管理,只是有的更系統化,而有的就比較籠統。

比如有的家長會對今天一天的規劃,有的對假期的規劃。對孩子學習時間的規劃等等。

那我是怎樣來規劃我的時間的呢?因為比較喜歡寫作,我會對時間做一些系統的規劃,把我和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分開。以前我把早起的時間定在了五點鐘,早早的起來看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看的書。晚上在孩子睡覺以後,再開始寫東西。因為比較安靜,寫起來也得心應手。這個時間的規劃大概是半年。接著我又調整了一些時間,因為對於一個上班族的媽媽,這樣容易過度疲勞,身體透支。現在我是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準時睡覺,把寫作的時間安排在中午的下班時間。閱讀基本上就是孩子寫完作業以後,我們在一起看看 書,聊聊天就休息了。一天的時間充實也不是太累。




對於時間。我還是建議我們多做眼前的規劃,少做長遠的規劃。短的規劃能讓我們很快看到效果,不適合也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我的建議就是如此,希望回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