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亲身经历: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李盼盼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内科监护室的一名护士。

一线医护亲身经历: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1月23日,小年夜,晚上6点30分,她正在家里和父母吃晚饭。当收到护士长在群里发的支援武汉的消息时,她放下碗筷,看了看正在吃饭的父母,试探性地问:“老爸,我们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我能不能报名参加?”

她的父亲很坚定:“这个时候是国家困难的时候,你们去了武汉,就能给多少家庭带去生的希望啊!家中不用挂念,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等你光荣回家。”

此行,盼盼其实还有一个小满足,“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和我弟弟都还在中学读书,看到电视报纸上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前往一线救援的报道感动得流泪,所以我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弟弟当了一名军人。今天,我也有机会成为当年我敬仰的那些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物,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以下是李盼盼在医院前线发回来的日记:

一线医护亲身经历: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进入病区前,我们第三批上海医疗队的领队——陈尔真教授特地在我们每个人背上写下我们的医院和名字,为我们鼓劲儿、加油。

我知道,在身经百战的陈院长面前,我们都还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我能感到他的手透过厚厚的衣服传递给我的温暖,一笔一划,我的耳边除了自己的呼吸声,还可以听到落笔的刷刷声。进病区之前,我和同伴摆了一个“V”字的手势,互相鼓励!必胜!

是啊!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一线医护亲身经历: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我在重症监护病区,每4个小时轮班。我的最高纪录,是4个小时的班上抢救了3名患者!常常是还在交班,突然听到一声大喊“X床病人需要抢救!”大家就立刻非常默契的扑到床边开始帮忙抢救患者。

我们医疗组里,有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我们来了之后,他们纷纷选择留下来坚守在岗位上,介绍患者病情的时候如数家珍。

第一次听交班时,我鼻子酸酸的,突然想到,在这里躺着的每一位患者都仿佛是武汉同事们的至亲啊,在这一刻,是真正的性命相托!武汉同事们在跟患者介绍我们的时候,都说:“你们看,我们上海的亲人们来喽,来救治大家了哈!要继续坚持一下哈!”

前几天,一个重症患者突然病情恶化,在抢救时,我们都听到了病房外面患者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喊着:我要我的妈妈,救救我妈妈!当时大家眼睛都湿润了,我们唯有坚守使命,拼命抢救患者。我们站在病床两边,个子矮小的护士直接跪在床上,相互接着行CPR,不耽搁一分一秒,一起喊加油!就这样给患者进行CPR45分钟。

我们4人防护服内的工作服都已湿透,护目镜上已经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抢救结束时,我们和武汉当地的同事们都快要累瘫了,还不忘互相拍拍肩膀,说一句:加油!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一线医护亲身经历:必胜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勇气

封城不封心,隔离不隔爱!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不管在病房还是坐电梯,遇到当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她们都会很热情地问好,交谈时,她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是一家人了,你们就把这当自己家。”

为了工作方便,我们住在医院旁边宾馆。宾馆餐厅担心我们吃不好,早饭都会供应我们到九点半,都会让我们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感动之余和阿姨聊了几句,我问:现在正在过年,为啥还要上班,难道不害怕吗?

阿姨笑着对我说:有你们在,我们没什么好害怕的。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格外的暖。

每天都会有武汉当地人民前往宾馆自发给我们送物资,例如羽绒服、口罩、护手霜、水果、饮料、泡面等。坐班车从医院回宾馆的路上,会有武汉市民笑着对我们班车招手,顿时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爱,身上的汗水、脸上压力性损伤等一切都是不是问题。

武汉,加油啊!我爱你,有爱的城市,伟大的人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员

李盼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