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如何评级?

余世铖


现在好像不论学什么,都是要考个级的。不然就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了。这是我们现在的评测方式,那么古时候,人们怎么评价书法的好坏呢?

我们经常会看到对王羲之的书法评价:妙入神品。或是夸某人的书法“几入化境”等等。这个化境当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境界,我们就不去较真儿了。但“神品”,就有点说法了。我们先说说魏晋时期的官员的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然后,大概就知道书法评价的方式了。

《迈世之风》在介绍王羲之仕途生涯的部分,说到了人物的评价问题。品第人物就是给某人做鉴定。东汉末年直到魏晋时期很盛行。比如说对曹操的评价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个评语也许是后来帝王神话的产物,是曹操称雄的谶语。

从重量级人物那里获得一个好的评语,以利于仕途的升迁,当时很重要的一个事情。这是由于当时的官僚选拔制度造成的。在两汉时候,官员选拔是察举制、举孝廉。那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大孝子”,魏晋时候改成了九品中正制,隋唐后则是科举制。对自己的评价,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大家都非常在意。

说一下九品中正制。九品是九个级别,中正是考评的官员叫中正官。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电视剧《知否知否》能看出来仕宦家族的婚姻都很看重彼此的门第,也很在意个人和家族的名声。因为都于个人的仕途升迁密切相关。这里对王羲之的评语,经常见到的就是“贵鉴”、“清贵”,总是带着一个“贵”字儿,这表示出他门阀大家的出身,“鉴”是鉴别的鉴,是说王羲之有很强的识人能力。

3、定品:就是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具体怎么个九品呢?这个好说了:先分三大档,上中下;然后在每个档位中,细分三小档,上中下;这样整体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级别。

在当时的书法中也就有书法评论家,自任书法中正,把书法作品分了个三六九等。南朝的梁朝,庾肩吾《书品》就最先以级评书,采用的类似九品中正制的方式。将书作分成上中下三等,三等中又各有上中下三级,共计三等九级。王羲之的作品,在他的分级中,并不都是上上之品。庾老先生分的还是挺细的,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排名。也可见王羲之当时虽然很被认可,但还没有到被神话的程度。王羲之这尊神,是唐朝太宗造就的。

书法的评级,后来有了些浪漫的色彩。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书品分成"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和"佳品"。这五品中除神品外,其余都有上下之分,共计五品九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碑刻,分了类似的六品十一等,即:神、妙、高、精、逸、能。





写写画画胖墩羊


书法考级最高最权威级别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的专业3级(也就是10级),6级以上证书是逐级给你的。难度相当大,,举例:专业1级(相当于8级),必须有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证才可以直接报考。其它所谓什么级别都靠边站。硬笔字一样。书法最权威最高奖是书法的兰亭奖,因为参赛的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其以上,而且好多书法家还不敢投稿。关于是否要写繁体字,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此的文章(启功著),应该是根据个人喜好,当然一般繁体字笔画会多点,所以还是写繁体的比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