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殲滅最後的貧困堡壘——2019年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汕尾日報記者 鄧良瓊

2019年年初我市還剩1.6萬貧困人口未脫貧, 2019年底,全市相對貧困人口123081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這份沉甸甸的成果,凝聚了全市上下同欲的願望和扶貧幹部一路風雨走來的汗水。

去年,我巿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按照中央、省的決策部署,與中直省直、深圳對口幫扶單位一起,鏗鏘豪邁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堅決殲滅最後的貧困堡壘。

此前統計顯示,全省脫貧任務最重的10個縣我市佔2個,任務最重的10個鎮我市佔4個,任務最重的10個村都在我市。面對艱鉅的任務,全市扶貧幹部仍堅定信心,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盡銳出戰,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至2019年12月31日,我市137個省定貧困村均達到脫貧標準,有勞動力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445.93元,123081名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這些貧困群眾,將和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這場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歸結於全市堅定信心,靶心一致,精準發力。去年,我市堅持壓實“四個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全力推動決勝決戰攻克最後堡壘收官工作。市委、市政府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更加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遍訪脫貧任務重的鄉鎮和開展專題調研,為脫貧工作開方把脈,為各級黨政作出示範。去年12月份,扶貧工作分管領導集中利用半個月時間深入縣、鎮、村、戶調研,與各縣(市、區)面對面共商攻克最後堡壘問題,查找短板,研究解決辦法,推動工作落實。

一年來,我市集中兵力,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的鎮、村進行大排查,把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10個鎮和10個村排查作為硬仗中的硬仗來打,採取“一村一策、一鎮一方案”方式分類推進。特別是針對陸豐市的脫貧攻堅問題,專門在“三甲”地區組織召開全市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今年1月10日開始,市委、市政府抽調扶貧辦、教育、民政、人社和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導部人員,整合工作組、督導組成員,組成兩個指導組對各縣(市、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指導,督導各地各單位查漏補缺,解決了一些難點、重點問題。針對陸豐市“三甲”地區還有部分貧困戶飲水不安全情況,督促陸豐市投入近3000萬元解決“三甲”地區飲水安全問題。

在扶貧過程中,我市把“三保障”政策落實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措施,圍繞民生兜底工作,全面落實教育、醫療、住房和低保五保救助政策,補齊“三保障”短板。同時積極探索推行商業保險助推扶貧工作,築好鞏固脫貧成效防線,探索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海豐縣投入236萬元推行試點扶貧救助保險,由該縣扶貧辦與市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為海豐縣貧困戶全員購買救助保險,為解決貧困戶因病及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致貧返貧等問題提供保障。陸河縣投入93萬元,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政府扶貧救助保險,把因災、因意外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教育資助列為重點內容,為困難群眾多系一條“保險帶”。

此外,我市始終堅持把“兩業(產業、就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著力提升產業扶貧的帶貧益貧能力。建設一批具有長效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基地,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2019年全市共建設海豐蔬菜、陸豐蘿蔔、城區水產、陸河青梅、陸豐甘薯等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海豐特色水果、陸豐荔枝、陸河茶葉等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各縣(市、區)立足資源優勢,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海豐縣創建了“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幫扶品牌,帶動貧困戶800戶3000人。城區捷勝鎮南門外村的太空蓮藕每年總共收益可達20萬元。全市共建立鎮級統籌建設產業項目24個,共投入資金9051.189萬元,帶動貧困戶12800戶,戶均增收838.125元。建立村級產業項目203個,投入資金19191.08萬元,帶動貧困戶15753戶,戶均增收3038.65元。用於貧困戶產業和就業“以獎代補”資金27878.18萬元。

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市各地各出奇招,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海豐縣新山村利用紅色資源,去年底已獲得超4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貧困戶戶均收入從四年前不足3500元提高到1.3萬元,全村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陸河縣北中村採取支部引領、黨員帶頭、能人領辦等舉措,建成了全省首個“不忘初心”主題公園,實現了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家門口就業。陸河縣新田鎮聯安村打造千畝櫻花種植基地和十里櫻花長廊,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陸河縣大新村按“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統籌61戶有勞動力貧困戶將88萬元“獎補”資金投入蜜柚基地,利用蜜柚的銷售收入和基地觀光旅遊等收入進行固定分紅,按約定未來十年將每年向貧困戶分配超過5萬元收益。

除了“兩業扶貧”,我市還大力實施消費扶貧。積極搭建廣州、深圳線下銷售平臺,聯合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在深圳市南山區農產品批發市場打造“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扶貧產品展銷中心”,組織銷售汕尾貧困村及汕尾名特優新農產品,充分利用當前陸豐市(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海豐縣(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的農村電商資源,建立電商平臺、網上扶貧專賣店,推動我市扶貧產品“走出去”。併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帶銷功能,促使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形成互利共贏的長期合作關係。

基層黨支部雖小,帶領群眾致富的作用卻不小。我市堅持黨建引領,鞏固陣地堡壘。聚焦基層黨建2019年“組織力提升”主題,以“紅色村”建設為切入口,把“三個堅持”貫穿省定貧困村同步推進“兩個示範”各環節全過程,建強村級黨組織,把8個省定“紅色村”作為“兩個示範”樣本率先啟動建設,探索“紅色+黨建示範村”“紅色+美麗鄉村精品村”“紅色+移風易俗文明村”等發展模式和“三明三定”、“一核雙帶”等黨建思路,打造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相促範本。

去年,我市組織開展“兩個100%”專題調研,對全市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住房保障、產業發展、貧困戶人均收入情況及貧困村出列情況進行抽樣調研,為實現“兩個100%”目標任務提供充分依據和有力支撐。嚴格貧困人口、貧困村退出工作程序,經各縣(市、區)審定,達退出標準貧困人口35689戶123081人;組織人員和聘請第三方對相對貧困村退出進行審定,經審定137個相對貧困村達退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