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作為庚子鼠年,鼠作為十二生肖之首,歷來被賦予機靈、敏捷、興旺的代名詞。在藝術創作領域,小老鼠們甚至藉由諸多經典作品,成為市場熱門IP,比如米奇、米妮、傑瑞,還有小老鼠嫁女等。

而放眼中國美術史,愛畫小老鼠的大家也不勝枚舉,前有八大山人、明宣宗朱贍基; 現有張大千、黃永玉等,小老鼠都曾是他們筆墨丹青下的靈趣小可愛。

這些名家中,有一位近現代大咖,他不僅超愛畫鼠,一生留下萌鼠無數,一隻只呆萌有趣,甚是可愛。

這位“畫鼠專業戶”,就是齊白石老人。那麼,白石老人為何情有所“鼠”,他筆下的小老鼠又何以如此出彩呢?鼠年說鼠,今天我們就從白石老爺子說起吧。

白石老人生肖屬鼠。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白石老人出生於1864年,屬鼠。所以,對於和自己有關係的這個小生靈,老人情有獨鍾,百畫不厭。在他筆下,有的活潑機靈,有的狡猾取巧,有的貪婪可笑,還有的以鼠喻人,總之個個生動鮮活,令人捧腹不已,廣受喜愛,也因此得了個“鼠畫家”的戲稱。

一片赤子之心 。

另外,齊白石出生於湖南湘潭農村,早年當過農民,做過木匠,他的畫如他的人般真實而有趣,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氣,生活氣息滿滿,他曾說:“說話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見過的東西。”正因如此,他的畫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純真生動的感覺。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反映在畫中,就和老人筆下那些蟲魚蝦蟹一般,那些小老鼠們個個也是根源於生活,極富情趣,尤其是老人最喜歡的《小老鼠上燈臺》的題材,大師不厭其煩,將一燭一鼠寫到傳神之境。以至於只要看到相關畫面,就不自覺想起那首遙遠的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 嘰裡咕嚕,滾下來。。大師的不凡之處,透過這一片鄉心、童心表露無遺。

以詼諧調侃鼠輩。

齊白石畫鼠不僅僅只是為了好玩,也常常題詩畫上,帶著些許調侃,筆墨裡既透著風趣幽默,又有著警醒世人的意味,令人深思、耐人尋味。他曾在《畫鼠》中畫了一隻老鼠作奔跑狀,好像去做什麼不光彩的事,題款:“汝足不長,偏能快行。目光不遠,前頭路須看分明。”尖銳有趣的話,正是對那些投機鑽營、鼠目寸光、自以為是的小人物的警示,發人深省。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齊白石還畫了一幅題為《自稱》的畫,如上圖,畫上面有一長秤桿,一端垂一鐵秤砣,一端系一秤鉤,一隻碩肥的鼠攀在秤鉤上,得意洋洋地自稱。大概就是諷刺那些自我膨脹,卻不懂“天外有天”的人吧。

抗戰時期諷刺日偽。

齊白石剛到北京時,窮困潦倒,為了生存,不得不賣畫度日。但“七七事變”後,齊白石閉門謝客,拒絕日偽頭目索畫,也不賣畫,寧可捱餓,也不喪失氣節,一幅錚錚鐵骨。

據說他曾在門上貼出13個大字:“白石老人心臟病發作,停止見客”。後來因為經濟困難,齊白石不得不重新賣畫刻印,但為了不被日偽利用,又在大門上貼出一張告示:“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待。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他還創作了《群鼠圖》來影射嘲諷日偽漢奸。並在畫上寓意深長地寫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齧我果,又剝我黍。燭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在齊白石的筆下,這些表面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其實就是一群色厲內荏不能見光的老鼠。


豐年畫鼠求怡然之樂。

齊白石91歲高齡時還應親友之邀畫了一幅《雙鼠覓食圖》,此畫堪稱是鼠畫中的精品。畫面上兩隻老鼠,一座燭臺,外加兩隻紅蘿蔔,尤其是毛茸茸的兩隻老鼠,一前一後,追逐覓食,活靈活現,生活的怡然之趣躍然紙上。

但齊白石意猶未盡,揀舊句題於畫上:“

燭火光明如白晝,不愁人見豈為偷?”署款更是特別,猶如一封家書娓娓道來:“佛遜賢侄孫如見,九十一白石老人寄自北京白石畫屋,交汝大兒手親交上。”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原來齊白石在晚年時期,向其索畫者甚多,但畢竟年事已高,且珍惜自己的作品,因而求得一張畫並不容易,連親戚也是如此。所以他在畫上特別交待,這幅畫可是他親手交的啊!這段題跋把老人的仔細與“吝嗇”展現在世人面前,此事也成了畫壇一段趣事。

庚子之年,“鼠”它走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綜上,我們說,小老鼠作為一隻普通小生靈,甚至在有些人那裡都不受待見,卻在白石老人傳神筆墨裡,處處透露出純真、質樸、詼諧和旺盛的生命力,贏得拍場內外讚譽無數,這是一位“人民藝術家”的感染力所在,也是藝術的終極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