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人民醫院改造工程交付使用, 晝夜奮戰創造“瀋陽新速度”


市第六人民醫院改造工程交付使用, 晝夜奮戰創造“瀋陽新速度”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月3日晚23時,經過參建各方8天的晝夜奮戰,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觀察病房和醫護人員休養區建設完工並交付使用,其中隔離觀察病房比原計劃提早了3天完工。在這場與疫情和時間賽跑的戰鬥中創造了“瀋陽速度”,為我市打贏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這場戰役贏得了寶貴時間。

奮戰8天創造“瀋陽新速度”

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改造建設內容包括改造負壓病房、建設隔離觀察病房、建設醫護人員休養區三項工程。1月27日上午,施工單位進場施工。經過各方積極努力、全力推進,歷經8晝夜的不間斷奮戰,2月3日23時,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新建50間隔離病房、66間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終於可以投入使用,抗擊疫情的“瀋陽新速度”令人矚目。4號樓同步進行負壓病房改造,計劃2月10日完成。

此次交付的隔離病房位於3號病房樓和4號病房樓之間的空地,佔地總面積2200平方米;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位於醫院的東停車場,總面積4150平方米,能夠容納200多名醫護人員休息和生活。

隔離觀察病房交付使用後,將集中收治疑似病患和需要隔離觀察的病患,有效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醫護人員休養區的交付使用將能夠使醫務人員得到充分休息,以更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投入救治工作中。兩項工程的完工交付使用將大大提升市六院應對這次疫情的接診能力,為瀋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贏得主動。

收治沈、鞍、撫等6市確診患者

今年1月31日起,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掛牌“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瀋陽)”,集中收治瀋陽市內及遼寧省中部地區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盤錦等6個城市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患者。隨著疫情的進展,目前醫院已有100名醫護人員加入到應急救治工作一線。

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王磊石表示:“兩個項目的及時建成,解決了市六院疫情防控救治的燃眉之急,極大程度提升了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接診能力,使醫院能夠應對有可能到來的更加複雜的疫情。為我院在這次戰役中控制疫情蔓延,保護沈城人民健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市第六人民醫院改造工程交付使用, 晝夜奮戰創造“瀋陽新速度”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各單位全力配合晝夜開工

1月26日晚,瀋陽市城鄉建設局會同市衛健委、市六院確定了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隊伍,全面啟動改造建設工作。市城鄉建設局調集了3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工程建設,大家不分晝夜,隨時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種問題。

中建東北院和瀋陽公用建築設計院承擔本次改造建設工程的設計工作,接到任務後立即組織專業人員開展施工圖設計。中建東北院僅用7小時就完成了建設方案初稿和設備採購清單,用24小時完成了第一套施工圖。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雙興建設集團是承擔改造建設任務的施工單位。兩家單位連夜調集人員。有人外地自駕車不遠千里回沈,施工單位甚至派車把返鄉的工人從家裡接來。1月27日開工時,已有100餘人進場施工,8天時間現場工人最多達800多人。

正值春節放假,企業停產關門,市城鄉建設局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一起發動各種資源,一家家問、一家家找,開工時,板房、鋼材、水泥、砂子等材料就陸續到位,其他材料設備也以最快速度完成採購、運抵現場。

施工期間,我市持續低溫,最冷時接近-20℃,但參建人員為了加快建設,仍然堅守崗位、堅持作業。

同舟共濟提前完工交付

在疫情面前,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參建企業都展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同舟共濟的擔當。

為支持項目建設,“美的集團”贈送了172臺空調單機和30臺空氣源熱泵,總價值300多萬元。供電公司加班加點,僅用30多個小時完成了箱式變壓器的安裝,併成功送電,為項目建設和投入使用提供電力保障。為保證板房第一時間進場,海納百川模塊房屋建築公司在未簽署協議、沒有預付款的情況下,開工當天將所需板房材料及時運送到現場,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交通部門積極協調,確保到外地接工人和運材料設備的車輛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現場。交警部門積極協調項目院內、院外交通,保障進場順暢。消防部門安排了2輛消防車24小時駐守現場,確保現場消防安全。有關部門的積極參與,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下一步,市城鄉建設局將繼續駐守現場,積極配合市六醫對已交付使用的工程做好移交和後期使用的有關工作,加緊推進4號樓負壓病房改造工程,力爭提前完工交付。

本文來源: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唐子勻 王禹哲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攝影記者 李 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