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著名诗人多萝西·劳·诺尔蒂曾写过一首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如果孩子被公平对待,他们将学会正义;如果孩子被关心和体谅,他们将学会尊重。

有句话说的好,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看,孩子的未来与品格,就藏在父母的三观与言行所铸就的无形环境中。那么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呢?

在众所周知的富二代中,格力老总董明珠的儿子董东东算是一股清流。家庭殷实,却始终低调朴实,靠着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实现自身。而让他从小保持勤奋刻苦秉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母亲的三观。1984年,董明珠丈夫因病去世,儿子才2岁。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为撑起这个家,董明珠决定下海经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生活终于得到了改善,家庭也越来越殷实。一次,出差回来的董明珠开车路过儿子学校,正逢放学。

本想顺道接儿子回家,但一想自己开着豪车接儿子,或许会助长其炫富心理,于是她果断掉转车头回家。那一次,儿子比平时放学晚回家了半个小时,董明珠便问其原因。董东东说:“有空调的公交车要2元,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只要一元。我回来晚了是在等那辆一元钱的公交车。”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难以想象,这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家庭中的孩子,会持有的想法。转眼二十年过去,长大后的董东东,已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与坚韧勤奋的母亲并肩而立。媒体询问成功经验,他说:“我的妈妈是从零开始的,我是她的儿子,我也可以从零开始。”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想起主持人董卿曾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做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用来形容董明珠与儿子董东东,再合适不过了。父母真正应该带给孩子的,从来不是有限的物质,而是无限受益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传承,才是父母子女间所谱写的最美的家书。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却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并不出自高晓松,而是他的母亲教给他的。高晓松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曾对他说:“你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我们向往着的远方,却由于种种束缚被抛于脑后,而让这句话拨动众人心弦的高晓松,却真正自由达观地走遍远方。高晓松高考成绩过清华分数线60多分,父母希望他去清华,而他却喜欢江南。与众多家庭不一样,母亲并没有一味强制他听从“过来人的经验”,而是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东西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我们没有强迫你非要你读清华,我们只是想让你选一个道路,如果你喜欢东方道路,你读清华,一直读到博士都没问题;如果你选西方道路也没问题,但是自己选大学,就要自己打工养活自己。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这段话启发了许多父母:正是这种开明尊重三观正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才华出众自在随心的高晓松。后来的高晓松在大学里做起乐队,走南闯北、在厦门流浪了大半年,创造无数动人歌词。如今的他,更是堪称渊博。

莎士比亚曾说:“摇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三观正的父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让孩子拥有主见并学会对选择负责,而非强加干预。

真正优秀的父母,原来都是不动声色的摆渡人。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我们常听这样一句话:“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而所谓做榜样,便是说:在无形中使自己的三观与对待生活的态度,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参照物。父母的三观,便是孩子的精神环境。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告诉我们: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更有力量。拥有三观正的父母,便是子女成长之路上最有力的精神养分。


三观正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