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二本毕业生出来,靠什么和211、985的毕业生去竞争?

微笑职场


人生起点不重要,人生终点靠自己!大学只能代表你牛叉的过去,不能决定你未来,如果一切从考上大学那一刻就已经决定,那么人生也就太单调了,是吧?

马云和俞敏洪,都是高考的落榜者,都是复读了三年才考上大学的,不同的是马云考上了杭州师范的专科,而俞敏洪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本科,在这一刻,二人没有可比性。

而今天,俞敏洪却承认,他不如马云,阿里巴巴和新东方虽然都非常厉害,但是二者的市值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马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经历的失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马云大学毕业之后,也是开了一个培训班,但是失败了,而俞敏洪则一举成功了,所以马云经过4次失败之后,积累了经验,最后在第五次创业取得了成功,而俞敏洪则一直非常顺利,结果却是是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马云和俞敏洪的差距在哪里?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八个字:“越败越战、愈挫愈勇”。其实,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也是这样,很多时候,不逼你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strong>

想想当初我师范毕业的那些同学,那些一毕业就找到工作的,而且是到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当老师的同学,现在基本上是各个中学的骨干教师,而那些没有找到好工作的,有的被迫考研,读博,现在已经到了大学,成了副教授;那些考了乡镇学校或者乡镇公务员的同学,因为不满现状,奋发图强,现在很多也都考走了,有的还非常成功。

二本的大学生和211、985大学的学生,平台是不一样的,你也因此会失去很多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机会,如果你有幸和211、985的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时,你要有这种“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精神,你可能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没法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也不用妄自菲薄,社会是一个更大的大学,他是高分考进来的,谁能最后毕业,但是还不一定呢?你说是吧?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第一、靠习惯,靠毅力,靠实力,靠拼搏!

我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有考上985、211、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

一般说来考上985、211、一本的学生,他们当年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智商高、习惯好、学习能力强。

考上二本的学生一般说来当年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基础知识差一点、学习能力低一点、习惯差一点。

曾几何时,我对徒弟们说过:你们的习惯和意志力,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终身难受!

你不管读二本、一本、211、985,你只要努力4年,你就有实力,你就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你仍然不思上进,那么你毕业后就没有实力,那么真的就终身落后了。

送你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二、考研究生。

我的91年初中毕业的学生黄某贵,勉强考上普通高中,高中补习两年,考上一所普通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工作的地方很差,待遇很差。他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上硕士,后来考上博士。

我已经忘记那个当年初中、高中时,智力一般、学习一般的黄某贵的时候,他回来看我,说在某某研究机构工作!我真的震惊了!后来我一直教育学生向他学习!

🌻🌻🌻有目标、有理想、有壮志,心无旁骛、韬光养晦、努力奋斗,10年以后的你,完全有可能超过985、211!💪💪💪👍👍👍🙏🙏🙏


平淡是真oymlq


又到了毕业季,二本毕业生出来,想和985、211的毕业生同场竞争,应该说是好事,是有上进心的表现,值得鼓励;但同时,书生又有几分担忧,二本的毕业生,总想着和985、211的毕业生竞争,而且还想要取胜,是不是有点不自量力呢?

从总体上,书生是不建议二本毕业生和985、211毕业生去竞争的

在这里,书生觉得,总拿985、211、二本学校来进行比较,其实是在用学校的等级掩盖学生的真正实力差别;

就在本月一号,书生正好回答过一个关于一本二本有什么差别的问题,也正好收集了查看了一些去年河北一本、二本考生的数据,觉得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

去年河北理科一批线为511分,二批线为358分,二本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从这个区间被录取的,换算成百分制,二本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成绩在47.4分~68分之间;

而去年河北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最低分为707分,投档分最低的兰州大学,也要634分才能进校,而这个分数折合成百分制的话约等于85分,这应该是很多人在大学四年里都拿不到的一个分数了;而707分折合成百分是94分还要多一些,更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

只要人理智一点,就应该明白,一个考试平均60分的人,怎么可能拼得过考试成绩平均为90分的人呢?

而根据资料显示,去年河北的985录取率为1.48%,211的录取率为4.42%,合计为5.9%,去年河北的高考人数为48.64万人,那么985211录取的人数不到2.9万人;而截止到这个人数看,河北理科的成绩为589分,在此,书生不准备确定211学校的最低投档线到底是多少,但可以肯定,211院校招收的学生多数也是在600分以上!而就算是589分,折合成百分的话,也近似79分,而600分为百分制下的80分。

所以,书生在此,想提醒一下二本学校的毕业生,高考平均60分的学生,真的没必要和平均分为80分的学生较量!

一个60分的人,总也不服考试成绩为90分的人,总想比个高低胜负,有意义吗?

这就像一个校队里的篮球运动员,总想要和姚明比试一下,总想着靠什么和姚明去竞争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和姚明去竞争呢?在自己的院校里,得到自己学校校花的尖叫声,不也一样过的很快乐吗?

书生觉得,找工作,其实和谈恋爱结婚成家是一个道理,同样要讲究个门当户对。

按照门当户对的思路,书生做为上面的这个图,需要说明的是,对应关系并不准确,只是为了说明学生在选择企业和地域的时候,需要认清身份,没必要都要奔着好城市和好企业而去。

只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做好职业定位,就一般不会存在和985211毕业生竞争的问题。

书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县办的普通企业里,跑去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应聘,完全可以认为他们是骗子!因为正常情况下,类似大学的毕业生,是不会去这样的企业找工作的。

而反过来也一样,为什么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一定要去大城市大企业找工作呢?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兵对兵,将对将“,如果兵一定要找将厮杀,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否则,自己是兵,还是最好找兵去打吧。

当然,书生不否认,二本三本甚至专科或者更低的层次的学校中,都是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

从个体的角度看,二本学校完全可以和985、211的毕业生同台竞争

刚才,书生从总体上是不赞成二本学生和985的学生竞争的,但如果某位同学实力不凡,却是完全可以和985同台竞技的。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进校分数就很高(一本退档),有的只是本次高考不理想,却又不想去复读;这样的同学,自身实力就是一本以上的水平,大学四年,卧薪尝胆,奋发努力,一举考取985的研究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而也就可以和985学生一决高下了。

而有的就算不考研,凭实力也可以说话,像学习软件工程的学生,只要编程水平高,就不用怕是一本还是二本,若干年前,书生也干过计算机培训,就有两个学生免费负责看机房,并负责日常维护,两个人一个吃苦耐劳,自觉性高,相对另一个就比较懒散;结果是毕业之后一个去中关村发展了,而另一个回他们县城去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不也在有的省份属于二本招生录取吗?还不一样出了风云人物马云。

而如果二本的同学在校期间能考取相关的证书,也一样可以去和985的学生竞争;像英语专业的学生,过了专四专八,就说明了英语具备一定的实力,因为就算是985的英语学生,也不是全都能通过考试的;而如果二本同学能拿出更多的证书,和985的同学去竞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书生综述:对多数同学来讲,二本学生最好不要专门去找985的毕业生竞争,因为双方不是同一量级的选手;对个别同学来讲,如果实力确实非凡,那就为名或为利,在大学里的认真努力,毕业之后去挑战985211的同学吧。

认清自己,奋发努力,毕业之时,才有资格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一介书生945


二本生毕业出来靠什么与211、985大学毕业生竞争?我的答案是靠明确的目标、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它是指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且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十多年前,我的高中同学小燕,是位刻苦学习的女孩,性格也活泼开朗,平时成绩不错,本以为可以考上不错的大学,将来成为律师。但是放榜那天,听到分数只考到专科线这个消息时,她嚎啕大哭,感觉上苍给她开了个无情的玩笑。但是哭归哭,前程的规划还是要的,于是她擦干眼泪,决定就读她考到的专科,只是倔强的她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她决定读完专科后再插本。三年后她如愿插本到了某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然后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证,通过多年的深耕,成了小有名气的律师,还成为所在城市的人大代表。在我们同学中,她成了佼佼者。

这是个励志的故事,小燕她连二本都没考到,但通过多年的深耕,她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成功的背后浸润着她多少艰辛的泪水和汗水!她的成功,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在失败中不气馁的勇气和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



案例二:而小辉是我的另一个高中同学,小辉人很聪明,高考考到一所985大学读金融专业,可是上大学时却天天打游戏,专业科老挂科,通过多次重修才勉强及格拿个毕业证书。毕业后找到一家银行工作,由于静不下心来工作,屡次参与赌博,业绩也不怎么样,最后在一次业绩考核中惨遭淘汰,快四十的人了,不得不天天在人才市场找工作。


以上两个案例可谓教科书式非黑即白的经典,但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边。虽然现实中的故事并不都按照这个剧本进行,但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是否成功起点很重要,而明确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并持之以恒付出努力更重要。平台可以决定你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人生的奋斗中明确目标、越挫越勇,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则能决定你可以走多远。



又是一年高考季,广大学子们终将通过高考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无论你考上二本还是985、211,都是命运对你努力拼搏的馈赠,请带着这份馈赠开启新的征程,只要努力拼搏,永不言弃,带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哪所学校都是你的发祥地!


想要怒放的生命ing


无需因为二本而自卑。

这个世界是由伟大人物创造的,却是由众多小人物支撑起来的。地不长无名之草,天不生无用之人,一草一木尚能装扮这个世界使她缤纷,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更何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呢?

在我们生活中出生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超越那些出生高贵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比比皆是。中国有多少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不要说是二本,由的就是大专、高中,他们依然能够创造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为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社会精英或许离我们太过遥远,我就分享我身边的例子给题主听一听,也许能够鼓起你的勇气,提振你的信心。

第一个例子,是我的学生。当年也是一个二本,并且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院校。进学校之后,他积极规划自己大学生涯,结合自己擅长计算机的爱好,自学编程。后来受聘于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现在已成为公司副总,全款为自己在上海黄金地段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另一个例子,是我同事家孩子,省属二本院校会计专业。毕业之后,受聘于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应聘时“无领导小组辩论会”中表现出色,超过了许多985、211大学毕业的学生,也胜过了许多硕士、博士毕业的学生,还有许多国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学生。

有人说,清华北大是软卧,重点大学是硬卧,普通大学本科什么的就是硬座,专科职校的就是站票。等火车一到站,所有人都要下车。那时候就看自己本事了,谁会看你什么票啊!

综上所述,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作为二本院校的学生就是要努力地发现它,挖掘它,使其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你在某一细分领域特长越具有竞争力,你立足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青衫李探花


我想说 的是学历是就业初期的一个平台,但不是唯一,不决定人能走到的高度和所走的速度。

马云专科,英语老师。

北大陆步轩,猪肉卖了好多年,才创业成功。

这样的例子身边比比皆是,博士不就业,啃老也不罕见。

你的理想,你的斗志,你目标,你的努力,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考学考不过985,不代表创业你不如他,和他比学历你没有资本,就认输,只能说找理由。

社会平台,道路多,为啥非要比学历,做事业,照样可以弯道超车。

有草根明星,也有农民企业家,有学霸平庸,也有农民科学家。有北大才子范跑跑,也有90岁老人上985,有北大清华学霸退学,也有保安门卫考进北大。


bingdaobaihe


学历vs能力

龟兔赛跑的童话在现实生活里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龟有龟的活法,兔有兔的生存之道,大学生压根不用等到毕业再考虑竞争,不同学习能力的生源,不同的培养环境,真要讨论竞争的话题,当踏入不同学校大门的那刻起,资源的配置已然不同。

观察同一地区某985和某普二本有段时间了,该985经常晒领域突破性成果,说明学校科研力量从物力到人力都在全力以赴,那所普二本偶尔出项成果远无法与同地区985的光华争辉,资源配置差距本来就存在,学历含金量的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倘若只讲学历不论其他,普二本的毕业生肯定竞争不过985、211的毕业生。



但学历是死的,人是活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世界这么大,没必要打破脑袋往一个地方挤。前几天有热心读者回复我“拿过了国奖,毕业了还不是一样在工地搬砖”,我的想法是“国奖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当成天花板和当成起跑线决定了人未来的走向”。

同样道理,学历是起跑线还是天花板也分人怎么看,人生是长跑,学历是开启下一段行程的敲门砖,敲开了门,考验能力的时候也就到了,在新环境里,学历的光环只能锦上添花,绝不可能雪中送炭,能力是虚实兼顾的综合实力,正如我们常看到的一些吐槽,一个985毕业,一个普二本毕业,同时录用,一段时间后被提拔的是普二本学历的,不足为奇,谁也不能躺在曾经的辉煌里靠吃老本儿过一辈子。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普二本毕业生怎么和985、211毕业生竞争?学,不停地学,多学本领,做个斜杠青年,都说人生象长跑,跑步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跑步的真谛在于坚持,而坚持很难。人生犹如长跑,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你人生中的挑战,每一次挫折都是在锻炼你的意志,当你发现生活上的每一个挫折,都比跑步要困难时,跑步就变成一块糖,给你坚持的信念。 ——查理·恩格 《奔跑的查理》


阿娥你好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也正好证实了生涯教育的可贵。

如果你有系统的看过我的文章、问答,这些问题都是那么的显而易见,但是我知道你可能是不会有那个时间的,我们还是来一起思考一次吧!


二本的学生靠什么竞争?当然是智慧!

但智慧是建立在熟知真相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先梳理一下真相。

1.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它告诉我们211、985也有很多一般的学生不见得我们都正视过。也就是说二本最优的学生,和211、985的差学生相比大概率是更优的。

2.211、985的教学器材可能更好,院士、教授的水平可能更高,参与的教学项目可能更新,但是由于知识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互联网化,高校大门并没有对知识限制、隔绝,只要你有心,是不影响你学习世界最优秀的知识。更何况本科阶段所有高校的知识并没有太多区别,通过互联网,你可以学习哈佛、剑桥的知识,你也可以选择考研、读博,让自己有机会学习前沿的研究。

3.211、985学校的教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如果你更适合技术运用,成为一个技术达人,不是也很好吗?要知道,科学研究是很苦的,也不见得那么容易出成果。而作为二本类的院校,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而且一般情况下综合能力更强,在组织中做做综合管理也不见得比做研究员差。毕竟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一样,干嘛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呢?

4.好的企业确实更愿意去好的学校招聘,因为一般情况,那里的学生质量更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你的能力水平就比那些学生更差,你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能力证明,获得企业的认可。虽然,这可能更麻烦一些,但是为了未来,值得。

5.有太多的案例证明选择企业的重要性,如果有兴趣,去读读赵正宝老师的《趋势的力量》,或者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关于行业选择的文章,你会发现,即使是专科生选择企业正确了的回报也是不可限量的。虽然华为的员工工资平均为70万+,但是依然有很多优秀的二本生、三本生、专科生的收入远超华为水平。可以说,真正决定差距的时刻,往往开始于工作,而不是学校。

6.普通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才思考工作的事情,而优秀的学生一开学就已经有了既定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智慧的学生早已分析清楚未来的就业方向,确定了目标行业,研究了典型企业的痛点。一般人大学4年是在学知识,而智慧的学生是在解决典型企业问题。你就说说,当你带着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去企业谈合作时,企业会拒绝吗?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胜负永远都是阶段性的,生涯就是这样。承认阶段性的落后是实现强行超车的基本心理条件,只有当我们冷静客观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赢得竞争!

篇幅有限,就不做更多展开,希望了解更多,可以查阅我之前的文章、问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是爱拓生涯,让我们一起发现快速成长的规律!

你的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谢谢!

欢迎交流,接受吐槽!


爱拓生涯


既然学历竞争不过,只能靠自己的个人能力提升来竞争了。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如果有幸进入同一家企业,不一定就是211、985的毕业生站上风,二本逆袭的也是大有人在。

我们学历与他们拼不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如何增长自己的个人能力了,我们更应该放低姿态,也许只要给了我们机会,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就如乌龟与野兔赛跑的故事,野兔总会觉得自己会赢,感觉有点飘飘然了,结果疏忽大意,乌龟战胜。多么简单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会成功。尽管他们在应聘上站有优势,但这不能就说明,我们一点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种低姿态,谦虚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可以是任何的领域与行业,只要你将它做精,做顶端。一样可以和他们竞争,那个时候你们是同一个起跑线,谁跑得快,那就看动力如何了。

还记得我在大学期间参加的航模比赛,因为机会难得,我们奋斗了三个月。调试、试飞、失败、补休。我不知道飞了多少次,也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晚。最后比赛之时,拿到了三等奖,与清华学生并列。而我的学校只是一个普通本科。所以我觉得,虽然我们学历不同,但是我的能力却不是最后,我一样可以和你竞争。我也一样能达到优秀水平。我们都看过“我爱发明”节目。那里的发明家不是什么重点毕业生,也不是专业搞科研的研究人员,就是普通人,可是他们一样可以申请专利,一样给社会带来创新。这就是我说的,我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学历,但是我们有拼搏精神、有持之以恒的自信。

所以不要觉得他们有高的学历,我们就是弱者,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不是这样的,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没有认输,奇迹就会出现。

现在的你,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努力提高自己,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将它做精,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也许,我们就是那只胜利的乌龟,尽管我们只是慢慢的爬着走。


强子书屋


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你想和211 、985院校的毕业生去竞争,那么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到本科毕业时,才想着我应该做点什么事情,才能和名校的毕业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虽然高考成绩不能够代表一切,但是别人能够考上211、985院校,而自己只考了一个普通的本科,那就证明自己在学习能力,或者学习品质方面和别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既然你发觉你在学习能力上和别人有一定的差距,那么这时候你要么扬长避短,要么奋力直追,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1.第一种办法就是奋力直追

奋力直追,并不是说你要在学历方面和211、985院校PK。

除非你在大学期间,退学之后再次参加高考,不然从你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刻起,二本学历已经成为了事实,这个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很多人在考研和找工作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条件。

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觉有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遭受歧视的案例。比如有应聘者吐槽说“自己10个证书比不上一个985学历”,还有些已经读到博士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因为第一学历是专科而被应聘单位拒绝。再比如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面试环节,有些考生因为本科毕业于非211、 985院校,而惨遭淘汰。

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简单的归结于“出身论”“唯学历至上”。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思考问题方式。

知名企业会优先去名校进行校园招聘,并不是他们觉得名校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强,他们当然也知道在好学校里面也有一些熬夜打游戏,谈恋爱逃课,能力低下的学渣,但是这类学生的比例比较小。

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很多人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是信誓旦旦的要坚持早睡、早起,每天上自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但是到大二、大三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比例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自己学历低就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去名校进行招聘,并不是觉得学历是等于能力,而是因为名校有较大的概率能够找到有能力的人。

名校的研究生导师不愿意招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假设有两个同学,一个学生用来两年的时间来准备考研,初始成绩是390分,而另外一个学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跟着导师和学长、学姐做做项目,最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初试成绩是350分。

如果你是研究生导师,你会选择哪个学生?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第一个学生的精神感动,但如果确实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学生,一定会选择第二个学生,因为第二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你以为你与名校的学生之间,相差的就是一张学历,而在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导师眼中,你们的差别是在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学习已经不再受大学校园的限制,如果你对缩小的专业不感兴趣,对学校不太满意,你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讲座公开课的。这些资源只要你愿意找都能找到,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是很多。

所以,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和211、985院校的毕业生竞争,你最需要改变的是你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而不是陷入到“学历至上”思维怪圈当中,觉得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仅仅就是学历,认为考上名校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而是要不断的努力,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2.第二种办法就是换个赛道。

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看重学历,除了像医院、学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这样的公共事业单位之外,大部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还是你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如果你在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PK不过211、 985院校的学生,那么你就要在其他方面做的比别人更好,更出类拔萃。

现在这个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东方不亮西方亮,最害怕的是你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行。

最近几年,有很多知名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时,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如果有比较好的实习经历能给自己加分不少。

同样的,每年也有不少二本、三本的毕业生能够拿到像腾讯、普华永道、保洁、联合利华等这样知名企业的offer.

很多人的周围都有这样的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成功逆袭的案例。这些案例即便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很多人也宁愿选择相信学历更重要,而不愿意相信努力和能力更重要,因为大部分人都想着一劳永逸,都想着走捷径,都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特别是有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考上名校的硕士之后,就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在找工作时,遇见用人单位设置“第一学历门槛”,就觉得这非常不公平。但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你努力两三年,就能有和努力七八年的人有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努力的意义有何在呢?

因此,如果你在学历方面PK不过211、985院校的毕业生,那最好避开那些对于学历门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像咨询业、金融业等,而是选择一些,对于学历要求不太高,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增长潜力比较大的行业或公司。

在工作中先打磨自己的手艺,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在行业里做出一定的成绩,在相应的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时,其实你对所有的用人单位释放了一个信号:我是一个优秀的人。这时候如果你再想跳槽到知名公司,或者是找一份高薪的工作,那么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