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灭亡是隆裕太后的一味退让还是大势所趋?

小可可的妈咪


 众所周知,在晚清时期,慈禧作为清朝的实际统治者生活极度奢侈,而且她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择手段,就比如说光绪皇帝完全都是任她摆布的一个皇帝。

  隆裕大家都知道,他也是光绪的皇后,是由慈禧亲自挑选的,光绪并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隆裕的姑妈就是慈禧,所有好事自然也要给自己的人分一些。

  不过隆裕皇后并没有因此而表现的自负,当然了,皇帝和慈禧都没有过多的恩宠她,她的权利也几乎是为零,毕竟光绪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

  所以隆裕皇后一直都很低调,就算是陪着慈禧一起见那些外国人的时候,她都特别的礼貌,而且总是处在一个特别不明显的地方,很少有人看到,甚至一个不留神她就退了出去,喜欢一个人四处散步,却又不会声张。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慈禧去世,而光绪也在前一个晚上驾崩,据说还是被毒死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被谁所害,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随后溥仪登基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隆裕皇后从此变为了太后,只有三岁的溥仪舍呢么都不懂,自然清朝也全部交由她来处理政务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毕竟清朝早就已经处于最衰败的阶段了,在革命的推动下,灭亡已经是必然的了,再加上全国纷纷要求溥仪退位,也就是让清朝彻底灭亡,隆裕太后变得越来越忙,开始处理退位事宜。

  不过她毕竟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她讲这件事交给了清朝的那些贵族还有大臣,让她们去处理,而且这件事完全由隆裕太后负责,不管办的好不好都是她的责任,并且不会怨恨他们,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

  不过没过多久清朝就彻底灭亡了,隆裕太后可以说是相当的好说话,几乎所有的条件都可以答应,毕竟将会亡国,能够争取来不错的条件就可以了,没必要得寸进尺,她的心中也是有数的。

  她在和袁世凯的谈判中,只有一事一直都不愿意让步,当时的政府是允许溥仪继续在皇宫居住的,而且每年都会给他一部分费用,来养活这些宫中剩下的人。

  当时袁世凯觉得三百万已经足够多了,可是隆裕太后却一直都是要申请四百万来维持皇室生活,不过最终还是同意了隆裕的要求。


月夜luck


清朝的灭亡是隆裕太后的一味退让还是大势所趋?

大清历史发展到隆裕太后这一局点,基本大势已去。所以清廷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隆裕太后某个人造成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到了宣统时期,清廷与其作无谓的抗争,还不如和平放弃。放弃,也许是隆裕太后最好的选择,这是她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也是她顾全大体、尊重生命的具体体现。从三个角度分析。

一、隆裕太后掌廷前后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期朝廷》曾有描述,隆裕太后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她面容和善,但却是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有点驼背,而且瘦骨嶙峋,脸型很长,皮肤灰黄,就连牙齿也多是蛀牙。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对大清未来的走势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隆裕,叶赫那拉氏,是光绪的表姐、慈禧的内侄女。翻开大清历史我们知道,光绪与隆裕的婚事是在慈禧的撮合下完成的。光绪十五年(1889年),隆裕被立为皇后,是为隆裕皇后。婚后,这位表亲夫妻之间的婚姻并不和谐、并不幸福。隆裕深知慈禧钦定这门亲事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更好地监视光绪。但不幸的是,自己没有出众的外表和才华,所以一直也不得宠。当然,隆裕也没指望寄情于光绪,此后几年,光绪只宠爱珍妃,哪怕珍妃死后,隆裕也一直不被待见。

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性格柔弱,并无才貌的皇后,也着实让人为之怜惜。但我们知道,成就一番事业的并不靠花容月貌,而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于隆裕太后而言,她的性格不但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影响,甚至对整个清廷的走向,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抉择在坚持与放手之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亡故,按照慈禧遗命,溥仪(宣统皇帝)登基。宣统帝登基时只有三岁,而在慈禧去世之前,早就选定隆裕为其接班人。所以,面对年幼的皇帝,隆裕太后不得已开始了垂帘听政,他与宣统的生父摄政王载沣,此时一起掌控大清时局。自此,隆裕太后成为继慈禧之后,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女人。

对于岌岌可危的大清,隆裕太后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隆裕性格,她在朝廷没有多少心腹甚至没有自己的力量,所以别看她是首席CEO,仍然没有多少实权。一度在载沣的排挤打压下,一个女人觉得政治和官场勾心斗角,离她越来越远。由于载沣的独断专行和思想顽固,终因组建皇族内阁而激起诸多矛盾,导致各省脱离清廷,形势变得分崩离析,没有向心力。

内外交困期间,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愈发高涨。隆裕顶住压力,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大臣商议国事。

隆裕太后::“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可见隆裕太后的责任与担当。然而此时的一个决定,就直接关乎着大清的未来,隆裕此时也清醒地看到当时实际状况,事已至此,她不得不倚重这些大臣。一个女人生性柔弱,确难再扛起大清江山。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呼之欲出,隆裕太后终于成为终结大清历史的最高执行者。

反思隆裕太后的行为和其对大清的贡献,大清的灭亡,是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她一味地妥协、让步造成的呢,其实她并不是“终结者”。

三、是政治、人性、也是敬畏

逊位诏书拟定之前,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隆裕太后不是没有想过延续大清、拯救大清。但面对当时全国的形势,这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幻想,根本不可能执行,是其对政治形势的错判吗,当然不是。

隆裕长期身处宫中,她对大清的一些处置手段和时局把握,她是看在眼里的。但她也许是看到大清大势已去,作毫无意义的挣扎和挽回,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没有处心积虑去杀害革命党人,也没有在自己太后的位子搞阴谋、耍手段,更没有去罪责自己的手下。

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一个女人,她更多担心的却是宣统小儿的性命和大清的安委,足见隆裕太后生性善良的一面,有时候她宁愿自己流泪到天明,也不愿给天下添乱。识时务、懂大局、讲格局、知人性,为隆裕太后点赞。

光绪帝:教秉名宗,瑞钟华阀,柔嘉范著,敬顺性成。夙娴女训于闺中,珩璜有则。允表母仪于天下,袆翟攸崇。
孙中山: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黎元洪: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隆裕皇后到底是终结了大清,还是放弃了大清,是没有主见的女人吗?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发表您的高见。)


山城小哲


到隆裕当太后时,已经是公元1908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的清政府大势已去,除了在直隶省附近还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对全国的影响已经是日渐西山了,所以年号叫做宣统也有宣扬正统的意思,但是收效甚微,这在之前发生在八国联军进京时期的东南互保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在慈禧太后以义和团为依靠向全世界宣战之后,东南诸省的督抚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串联下,撇开清政府与英法达成协议,事后清政府也不敢处罚他们,算是间接的承认了东南自治。

清政府后期唯一能够倚仗的武力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军队,但是除了袁世凯,别人根本指挥不了这支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清政府将袁世凯罢职在家,却又不得不将他起复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作为满蒙贵族统治为基础的清政府,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满蒙军队,当最后一位手握大军的满蒙王爷僧格林沁战败之后,清朝皇帝的退位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就只能靠着汉大臣来维持局面,只是当时曾国藩比较小心谨慎,没有暴露出推翻清政府的意图,如果是其他激进派还真不好说,所以当时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关系交恶也只不过是演戏给满清高层看。

再就是隆裕的个人能力和资历也不如慈禧太后,毕竟她只是光绪一个不得宠的皇后罢了,而慈禧可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天生在大义上就压着一头,而光绪本身就只是个傀儡皇帝罢了,大臣们对光绪的尊重都有限,又如何会尊重一个傀儡皇帝的老婆呢?哪怕她是正宫皇后,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大量的先进思想传入,革命党人也在新军队伍里占据了很多,所以革命一触即发,清政府不得不将袁世凯推出来灭火,最后在袁世凯等人的劝说下,大势已去的清政府宣布皇帝退位。


飞凡看历史


我是史学长空,来回答此问题。清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

虽说隆裕太后是为了保全皇室,但是在关键时候,顺势而为,利国利民。避免不了有人对她有所指责,认为她需承担责任。

在清朝末年,有两位重要的女人,决定清朝的走向。一位是众所周知的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翁隆裕太后。

慈禧太后与隆裕太后是姑侄关系,前者既获得了爱情,又得到至高的权力,掌握朝廷近半个世纪;而隆裕太后没有她好运,没得到光绪的宠爱,反而成为大家指责的对象。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做为女人的她,也是封建君主专权的悲剧人物。

一、隆裕太后成了慈禧太后的接班人

隆裕太后,名为叶赫那拉·静芬,是慈禧太后二弟桂祥的二女。虽然相貌平平,但受过高等的贵族教育,端庄淑贤,深得慈禧的喜爱。老谋深算的慈禧,临死前指定的接班人之一。

1889年,静芬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嫁给比自己小三岁的表弟光绪帝。大婚并没有给隆裕带来新婚的欢乐和母仪天下的荣光,反而成了深宫典型的活寡妇。

也许是光绪帝怨恨慈禧压制他的怨气,发泄在她的侄女身上。作为一个女人,遇到蔳情寡意的丈夫,没有得到宠爱,是极为不幸的,值得大家的同情。她身在后宫,生活在光绪与慈禧的阴影下,度过漫长的20年。

二、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病逝,隆裕太后走向历史政治舞台的前台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病逝。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登基,尊隆裕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隆裕太后从深宫走向历史的政治舞台前台。

隆裕太后没有军政大权,按照慈禧太后的遗命,小叔子载沣处理军政大事,但处处听从她的意见。略懂权术的隆裕知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

在载沣统筹统治班底之际,隆裕也着手笼络大臣,拉笼慈禧最受恩宠的庆亲王奕劻,防止载沣权力过大,危及自己的地位。

奕劻曾经在慈禧面前帮过隆裕,才保住太后之位。为了牵制载沣,过分的相信奕劻,连奕劻的心腹大臣袁世凯也得到隆裕的信任。最终走向被骗的道路。

1911年,大清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辛亥革命开始,摄政王载沣组建的势力,竟然没有一人挺身出来为他出谋划策。无奈的载沣退出政治舞台。而袁世凯被隆裕重新启用,玩弄权术的高手袁世凯,从隆裕手中得到了更大的权力。

三、隆裕太后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

袁世凯处在革命队伍与隆裕之间周旋。久居深宫的隆裕哪里是袁世凯的对手,只能任他摆布。后来袁世凯告诉她,革命党人要与她谈判,退位共和。

隆裕孤立无援,只有哭泣而释放心里的无奈:“汝看着如何办,即如何办。无论大局如何,我断不怨汝。即皇上长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

此时的隆裕太后心力交瘁。在隆裕太后全面放松戒心下,袁世凯拥兵自重,开始加紧逼宫。

在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联合朝廷大臣向隆裕上书,请求退位。此时隆裕太后吓得惊慌失措,只是痛苦,表示内心的无奈,自责大清朝要断送在自己的手里吗?自知大势已去,表示:“皇上还小,务必保全我们母子两人的性命。”

为了保留皇室最后一点颜面,隆裕向袁世凯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替;第二、不提逊位两字;第三、宫禁和頣和圆可以随时居住。得到袁世凯的允许后,隆裕最终答应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签下了退位诏书,结束了大清国200多年的统治。而这位隆裕太后签下退位诏书后,仍住在后宫中,直到1913年2月22日,忧郁而死。

史学长空说:

隆裕太后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做了接班人,但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管她如何,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潮流。她在关键时刻选择,顺势而为,签下诏书,还是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赏。作为帝国的女人,是她把帝国断送了,心中不免愧疚。

隆裕太后不管她在政治有何作为,但他毕竟是一位女人,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人。在慈禧的包办婚姻下,没有得到丈夫的爱,终日处于高压的政治斗争中。最后为了保命,断送了帝国,还被指点责备,她一位悲剧人物。


史学长空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期朝廷》曾有描述,隆裕太后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她面容和善,但却是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有点驼背,而且瘦骨嶙峋,脸型很长,皮肤灰黄,就连牙齿也多是蛀牙。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对大清未来的走势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隆裕,叶赫那拉氏,是光绪的表姐、慈禧的内侄女。翻开大清历史我们知道,光绪与隆裕的婚事是在慈禧的撮合下完成的。光绪十五年(1889年),隆裕被立为皇后,是为隆裕皇后。婚后,这位表亲夫妻之间的婚姻并不和谐、并不幸福。隆裕深知慈禧钦定这门亲事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更好地监视光绪。但不幸的是,自己没有出众的外表和才华,所以一直也不得宠。当然,隆裕也没指望寄情于光绪,此后几年,光绪只宠爱珍妃,哪怕珍妃死后,隆裕也一直不被待见。

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性格柔弱,并无才貌的皇后,也着实让人为之怜惜。但我们知道,成就一番事业的并不靠花容月貌,而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于隆裕太后而言,她的性格不但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影响,甚至对整个清廷的走向,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驯鹿历史


清朝不单止腐败到骨子里面,不灭亡天地不容,外族入关生灵涂炭,全然有种文明古国沦为一种蛮夷的国家,八旗制度圈地文字狱各种行为无不是在毁灭文明,甲午海战炮弹都是空的,买炮弹的钱供了慈禧老妖婆造院子去了,所谓民不聊生,更是讲出所谓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所谓的百姓仅仅是这个腐败的朝廷的家奴,还不如日本这个家奴,你说这个清朝政府不灭亡是不是天理不容,是不是大势所趋?


高老怪谈古论今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都是历史的必然性,因此清王朝灭亡自然也是大势所趋。清王朝也曾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但进入晚期以后,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其二是清政府统治腐败,残酷剥削各层人民,以至于人民怨声载道,爆发了各种农民起义,其中以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起义影响最为深远,极大的动摇了统治者的统治基础,使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蒙上了足以致命的内忧外患;其三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次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以及隆裕太后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关以来268年的统治。


含谟吐英


大势所趋吧!清王朝在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灭亡。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彻底瓦解


马特不姓马


大清灭亡当然是大势所趋,又和隆裕太后有什么关系呢?他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被放置在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月里,但事实上,这个苦命的女人只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寻常妇人,她不可能左右当时的局势,时代的洪流也不可能因为她而发生任何改变。

这就和很多人骂李鸿章一样,李鸿章大概也没机会说一句:这锅我不背,谢谢!

在当时那个环境里,隆裕太后的一味退让完全是被逼迫的,她没有任何办法。是个人都知道大清完了,这是天意,难道要逆天吗?又不是孙悟空!

如果有人骂隆裕太后懦弱的话,我想她的内心独白是:你能你上呀!

其实,隆裕是没有什么权利欲望的, 她也从来没有参与过统治阶级的争斗,虽然贵为太后,但是他其实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权利。

从最初开始说起,晚清的帝国权利,完全被慈禧一个人牢牢掌握,光绪皇帝完全就是一个摆设。

慈禧看光绪也不能太不像个皇帝了,最少也得有个皇后不是,所以就安排了隆裕给光绪做皇后。而光绪,着实屁也不敢放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慈禧是这个隆裕的姑妈,光绪是她的表弟。

关于容貌这一点,根据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的描述:“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就是这样的隆裕,其实并没有得到皇帝和慈禧的恩宠,她的权利也几乎是为零,毕竟他的老公光绪也没有什么实际权利。

慈禧太后在她74岁去世前,她便将隆裕太后选成了自己的接班人。

慈禧为什么选隆裕为自己的接班人呢?是因为隆裕这个人善良,识大体,性格温和,虽然贵为皇后却一直都很低调,平时待人接物也特别有礼貌。这样的人做自己的接班人,慈禧太后对隆裕还是信任的。

光绪死之后,隆裕成为宣统帝也就是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名誉上的母亲,也就成为天下垂帘听政的第二个女人。但是,即便她成了万人之上的太后,但实际上,她仍然没有掌握大清帝国的大权,或者是她不想掌握那么多权利。

之前说了,她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权利欲望的人,他没有什么政治统治手腕,腐朽的清廷也不是她一个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最后皇族内阁激化,引起清王朝走向灭亡,很多人,却责怪起了隆裕,就是这个温和恭谦的女人,承受了很多她不应该承受的舆论风暴。

她的一生,即使在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以血腥的手段对付革命党人,没有使用过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维护清廷统治,阻挡清廷退位,也从来没有怨恨或者杀灭周围那些握着权利却把朝廷搞得一塌糊涂的大臣。

隆裕做的最多的是,担心宣统的性命,并且对周围人说,清廷大势已去,有我在,你们做什么也不会被怪责的,一切有我……

可以说,清廷最后和平退出历史舞台,隆裕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大清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朝中大臣的一系列愚蠢举措又为这个灭亡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和隆裕都没有丝毫关系。

而且,恰恰是隆裕的退让,使得一个朝代的灭亡没有出现无数的生灵涂炭,这在世界历史之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隆裕真的是一个平和温润的人,她的一生,就像一朵漂浮在漩涡中的云,会随着风雨激荡,但永远是轻盈的,也是柔软的,她不像是一个握有天下的太后,更像是一个最平凡的女人,爱着阳光下的这片纷扰的世界。

隆裕背负了太多世人污蔑的眼光,但是我想,像她这样温润如玉又无比善良的女人,是不会计较这些得失的。

也许,这个天下还欠隆裕一声:感谢!


大葫芦芦芦芦芦


首先来说,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脱离了民众。从鸦片战争开始算起,清政府连续签订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56年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上述四国又签订了《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4年签订了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计》,1881年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1885年签订了《中法新约》,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1896年签订了《中俄密约》,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每一项条约都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和利益,中国一步步沦为了西方的半殖民地。第二,清政府腐败不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政府沉重的剥削导致了天平天国农民起义,捻军起义,河州回民起义,白朗起义,上海自立军起义,革命党人一系列起义。第三,清政府地方汉族官僚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军事实力逐渐膨胀,致使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量减弱。第四,晚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改革,最后成立了“皇族内阁”,使君主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清政府处于空前的政治孤立中。最后,当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启用袁世凯,但袁世凯拥有军队的事权,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支持,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摇旗呐喊,以孙文为首的革命派的妥协,清廷皇室只能接受逊位的事实。可以说,清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长久以来清政府自掘坟墓的结果,隆裕太后的的退让是明智之举,否则,只会给皇室带来杀身之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