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棒奔霸


农村的红白喜事并不像城市里那样,直接去大的酒店举办;更多的则是会选择“流动饭店”,所谓的流动饭店,说的直白一点,就村里面的人招聘几个厨师和几个帮忙的,然后谁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他们就开着车过去,负责根据亲朋好友的人数,制作酒席,桌椅板凳的都是他们负责提供,除了环境不一样的之外,跟大酒店也相差不多,但是价格和菜量却相当的实惠。

就拿农村办喜事来说,村民们其实随礼的钱数并不高,一般也就是200元的样子,可吃饭的时候,却是拖家带口的去,这样的行为使得一些城里面的亲戚有点无法理解,就交了一个人的礼金,为啥来一家子?而主家看到这样的情况却是笑脸相迎?接下里笔者就为大伙揭秘!

其实里外还是赚

前面提到了,农村的流动饭店价格,要比城里面的大酒店便宜很多;所以即便是村里人拖家带口的去吃饭,主家也并不会亏钱,只是相对来说会赚的少一点。况且村里人也并不会孩子爷们全带着,村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也是要脸的,因此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奶奶带着孙子,或者两口子带着孩子去,而一桌就按10个人来算,只要能坐上三家,那就不会亏钱;

只不过在吃饭期间,大家伙的热情氛围非常的高涨,如果是男亲戚坐一桌还好点,喝喝酒唠唠嗑,吃个安稳饭;要是一桌都是女亲戚的话,基本上菜肴刚上桌子,手速稍微慢点的,连汤都没有了,为啥?因为女亲戚手里面都有很多“打包袋子”,通常的理由则是“俺们家谁谁中午还没吃饭呢,得给带回去一些,省的做饭了”,一顿饭吃下来,好不热闹。

主家也没有办法

上述那样的情况,都快成为农村的隐性习俗了,毕竟随一份钱带着全家人吃宴席,不是一年两年内就能形成的风气,远的不说,在笔者小时候也经常遇到此种场合,家家都这样,所以慢慢的也就没有抱怨的了,况且还是大喜的日子,高高兴兴的胜过一切。虽说吃饭的人是多了点,不过在主家看来,人家也都奉上了祝福,所以吃就吃吧。

农村的宴席总得来说还是蛮有意思的,除了亲戚朋友之外,村里关系不错的,也都会派代表过来赴宴,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在大家的眼里,是不是跟笔者的观点一致呢?


爱种地的农民


我们这农村办喜事,邻居基本上全家都来了,写了200元钱,热热闹闹的吃了3天,主人发帖子请的,心里自然高兴,喜庆吗。别的地方有啥风俗我不知道,我说说我们这里办喜事是啥样。

比如给儿子结婚,头几天就得请帮忙的,支客的是头,大家都得听他指挥,他让你干什么活你就得干什么活,有往桌上拿酒的,端盘子的,写礼账的,收钱的,大家提前在东家喝一顿酒,干啥听支客的安排好了,等到正日子那会各负其责。

马上给儿子结婚的头一天,杀猪宰羊,远处的亲戚朋友都来了,附近的临居全家都来了,高高兴兴的吃上一天,第二天就是结婚的正日子了,大家继续吃一天,第三天远处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走了,东家给这些帮忙的抽席,就是在喝一顿结束酒。

为什么我写了这些与钱没关系的事呢,是为了算账做准备,一般农村普通人礼不太大,有的100元,稍微有点亲戚的200元,这些人写这点钱吃了3天咋算咋合适,比下饭店强多了,主人靠这些人的那点钱有房子都得赔上地,那为什么主人还要办呢?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最亲的人拿钱多,有2000元的,有5000千元的,没有这些人拿钱就得赔死。

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写100元,200元的主人为什么么热情接待呢?是这么个原因,农村人讲究人多热闹,好攀比,人来的越多证明自己人缘好,高兴,农村家家都这样,习以为常了。

就这样,农村办喜事,客人写点礼全家都来吃,主人也高兴。


肖为华


就是要热闹,桌席越多越热闹有人气大气,主家一讲就有面子,

我有一个堂舅舅他母亲过世,自己也是基建公司大老板地方有名气的人,他四兄弟,母亲过世他说一人当事,那三兄弟你们全家只来呷,并且还帮我到处去请客包括外地打工的做生意的,收废品的都请来不收礼,结果连开4天席,每天40多桌,正餐80多桌。总共花了40多万。


长流水中的白石头


我的老家也是在农村,我们这儿一样,遇上有喜事的时候,大部分也就随个200元钱,有年龄大点的就随一百元,随五十的也有,尤其是赶上礼拜天,那真是全家出动,有的都带上自己的孙子外甥,一大家子来吃饭,但是,喜主还是很高兴的,现在都不差那一百二百的,主要的是看人场,我们这有个坏习惯,可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当你来喜主家吃饭帮忙时,会有人专门看你家来了多少人,当他家有事的时候,他家就去多少人,弄得太现实了,不过也说明了,随钱多少无所谓,主要的是看看你来了多少人,来的越多,越高兴越给他面子,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点。

不过我从心理上老感觉别扭,哎,还得找人专门盯着记下多少人,多多少少少了些人情味。

现在人是最重要的,你光随了钱,人不去,当你有事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光收到钱,别人也不会来的,当别人有事的时候还是积极的去参加吧,哪怕请假,不上班也要尽量去吧,别到你有事的时候,连个帮忙的都没有。

说到这我就说说我们村一个真实的事,这户人家在家里从来不帮忙,不论你家是喜事还是白事,他都一律不参加,也就光随个钱,有一次,他的孩子结婚,结果响门那天一个人都没有来帮忙的,你知道他是怎么办的么,我想一般正常人办不出来这事,他挨家挨户给人家磕头,求人家来帮忙,太丢人了!!谁让你平时不去给人家帮忙。

有一句老话说的很对,狗改不了吃屎,说的很对,当他孩子的事办过之后,别人家有事他们家还是依然的不去帮忙,这样的人,就不能给她们发善心,等他再有事的时候,你就是再磕头估计也没人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吧。





泥人梦


在农村,宴请是很常见的。儿子出嫁,必宴请;女儿出嫁,必宴请。建房要设筵席,装修房屋要设筵席。我儿子已经被大学录取了。他必须举行宴会。可以说,在农村,各种宴会比比皆是。

在农村,举行婚礼时,客人只需付200元作为礼物,但全家都可以吃。为什么主人很高兴?

这应该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像我父亲那一代,亲戚请我们家吃饭时,我父亲会给我们100元钱吃。我们家有喜事,他们也给100元吃。他们不需要支付超过100元的费用。这只是一个想法,通常是101或108。然后全家人都会吃,他们很开心。

但在我这一代人中,我的同学或朋友都是100多年前的人,现在都有200多人了,这不是很熟悉。我妈妈说有这么多的海豹,但似乎如果你不封200只,你就不能带走它们。全是心理学!

此外,在农村举行婚礼时,要设宴请客。通常,他们收到的红包不足以支付宴会上的花费。但农村人办酒席,不是挣多少钱,而是热闹。主人吃得开心,走得开心,是最幸福的事

如果客人带全家去吃饭,主人会非常高兴,这意味着他们准备的菜不会浪费,他们也会受到足够的欢迎和重视。在农村,如果两人关系不太好,客人不会带全家去吃饭,一个会尴尬,一个会怕八卦。这些照片是在网上安排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般


陕西多年前农村随礼每家是十块,也是全家八口人一起上,后来慢慢的涨到50,100了,现在都是100-200,这是多年以来的习俗,每家过红白喜事都有个四五十桌以上的宾客,去镇上买一车肉菜,回来请来厨师,自家人帮着洗菜切菜好不热闹。


无力挽留z


这很正常不过的事啊!我老家也是这样的呀!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吃喜酒,那简直是孩子们的节日。

这种方式是有传统的。每家办喜事都要请一下,请的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每家都是全家去,平时吵架干仗的也得去。其他村的按邀请参加,邀请的对象是有讲究的,有需要还礼的,有重要客人的,也有新朋友的。

同村人吃喜酒所掏的礼金不多,属于礼尚往来的,还礼而已。你要是不去吃这喜酒,主人家才生气呢。那是比深仇大恨还重的仇恨。

掏多少礼金是有讲究的,每年都不一样,物价不同啊!老一辈的人要在一起议论,讨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字。数字大了,主人开心,但有些人家不开心。数字小了,主人不开心。所以这个礼金不是你想交多少就多少那么简单。

农村的礼金是一个大学问


三木黄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这样一顿操作,客人还是真赚了,200元一家人,四个人还是五个人都去?这一家人可以围半桌子了,我认为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吧。


如果是很亲近的亲戚一家人去有可能,但是不可能只给200元,一般农村喜事,很亲的亲戚送礼500,600元的都有,还有1000~3000元不等的,这样的话还是说的过去的,来一家人,不一定全部上坐,是吧,大家图个高兴也热闹一些,主家还是很热情高兴的。

如果说是一般的宾客,送200元是常规礼金,但是全家都去,这有点太不顾颜面了吧。这种情况多半是湾里的邻居关系,你来我往的,但是一家人来的,也是怕吃亏,喜欢占小便宜的。


我办喜事就碰到一次,请一个邻居的叔辈过来帮忙,也不算很亲,是前三辈是亲人,他也送礼了100元,我们当地邻居这样的都是送100元的礼金,这还是涨价了的,原来是60元就可吃酒席的。后来开席的时候,这个叔叔家的老婆带着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一起过来吃饭,小孩都十岁多了,都还要上桌,这样他家就有五个人来吃酒席了,这也没什么,但是小孩子们不懂事,在酒席上乱吃一顿,搞得同桌的宾客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小孩爱喝饮料,都拿到自己身边狂喝,我们看到也不知道怎么说,最后走的时候,小孩还带了两个肉菜走,真是没办法,我们能怎么说呢?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我们这也是随份子钱200,全家都去吃,中午就用大青龙了,香烟软中华,每人一包,晚上香烟用云端,香烟顿顿有,从来不是论根给,死人的素酒都用阳光利群[吐血][吐血][吐血][吐血][吐血]



wythe


我觉得您这个问题非常奇怪,主人家为什么要不高兴?我们小镇办生日酒席请客是根本不收礼的,我们参加许多生日宴,我们也请了别人,都没有收礼。有位退休老师生日宴会请的客比别人多几倍,操场摆几十桌,因为他收了礼,被人们背后议论,说他搞点民俗研究,还出了关于民俗的书到处发送,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小镇大家生日请客都没有收礼,只有他收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