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是谁给他们设了“天花板”?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吗?

数个月前,19岁的阿张(化名)父母兴许怎么也没想到,伴有心智障碍的女儿未来有一个新的可能。此前,阿张在一所贸易职中完成了学业,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以及糕点制作能力,但就业意愿始终不高。

阿张母亲说,“我们一直想再给她一个过渡期,真的融入社会。”所谓“融入社会”,无非是对女儿社会人属性强化一些,能就业,找到一群朋友,融入社群,生活在更多美好的可能性中的“奢望”。

实际上,这愿望不只存在于阿张父母心中,也属于每一个长大后星星孩子的父母。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胜强告诉记者,“长久以来,心智障碍青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很矮,他们上完职中就没了以后的路,这在当下的社会里显然不足以支撑其往后的人生。”

然而,在广州,有一群爱心人士正创造过去看似不可能的可能,硬地中栽种希望的花。“他们绝对有能力升学再深造,进一步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实现就业。”王胜强说,不久前由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与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心智障碍青少年全日制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就是要打破心智障碍孩子可能性的“天花板”。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职中教育不足以支撑她的人生,她需要过渡”

阿张父母在数月前看到孩子新的可能性——“读大学”。彼时,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携手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星职教--心智障碍青少年全日制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项目,并于2019年9月启动招生。

阿张父亲告诉记者,女儿在职中得到了一定的能力锻炼,但还是对于走出社会的意向不高,“也可能是对理财或消费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如果能在大学这样的‘小社会’过渡一下,或许会更好。”

和其余入读“星职教”的9名学生一样,阿张经过面试后得以成功入学,已经进行近2个月的住校学习。她通过国学、心理学等课程,辅以语言、礼仪、音乐、艺术、运动、老人关爱(家庭护理)、食农、商业见习等整全疗育体系学习,取得很大的进步,自信成长。

“以前她对于理财、数额的认识度不高,现在其实能看到她在逐渐了解了。”阿张母亲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已经能慢慢脱离依赖家庭的习惯,变得独立。在她看来,开放的大学学校环境,让孩子们跟普通大学生一起吃住、一起生活,正慢慢打破心智障碍青少年与人、社会之间的障碍。

在阿张父亲看来,这是过去的教育或者就业辅导所不能带来的,“孩子如果这么早就出来融入社会,会撑不住的,其实大家都很需要一个过渡地带,跑之前学会走,而不是一次性跳到深水池。”

目前,许多心智障碍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或中职教育后,因心智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匹配,又缺乏职业培训,较难达到社会行业要求,而难以就业,未能较好融入社会,原本来之不易的康复效果就会一点一点退化。而培训班负责人亦告诉记者,把孩子养育成自食其力、独立生存的人,迫切需要打破心智障碍青少年就业的困境,需要更高的教育。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社会多方共建课程,校企合作创造未来

“虽然就业辅导员的概念开始普及了,但对于星星的孩子来说还有一个很现实的一个问题。”王胜强告诉记者,社会许多人认定心智障碍孩子的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就在中级职业技能领域,然而,在当下的就业市场里,这一领域并没有很好的选择空间。

他说,培训班的出现是为了突破这一“天花板”。在这所“大学”里,孩子第一学年接受国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辅以整全疗育体系,消除依赖家庭习惯;第二学年便开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探索,并将根据学生自身天赋及兴趣爱好,引导每一个孩子向个体专业发展,为未来职业走向奠定基础;第三学年则是对接实习,实训实操。

“这就意味了这是一场很个性化的课程,因此我们也联系了不少社会上的爱心企业以及特殊教育领域的行业人士共建课程,为他们的未来搭桥铺路,这是职中教育所提供不了的。” 王胜强透露,第三学年,该培训班将联系用人单位,选择合适岗位,让学生上岗实习,体验工作环境,学习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就业兴趣。在他看来,“星职教”的顺利开展,也意味着探索心智障碍特殊孩子就业技能培训体系,打造高质量融合教育的创新实践迈出坚实一步。

如今,培训班里的学生虽变化还不明显,却让不少家长看到美好的苗头——他们从一开始的不愿意上学,到现在的不愿意回家,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学生们基本适应了教学环境,文化课和实践课都能顺利开展。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心声:他们期待社会更多爱心资源注入,支撑星孩未来

一位培训班负责人告诉记者,“星职教”项目针对心智障碍青少年进行职前教育培训,完善“过渡教育体系”,希望办好特殊教育,助力心智障碍青少年自信、快乐成长,在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工作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具体希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独立正念的人格、身心和谐;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为独立生活奠定基础,使他们能够有尊严、有品质及无障碍地生存在社会上。

实际上,“星职教”项目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社会更多人的关注、理解与支持。该负责人表示,看着这群特殊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发起方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与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将呼吁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继续不断努力,在党建引领下,探索更多校社合作的可能,为特殊教育添砖加瓦,切实支持孩子们将来能走上社会的职业道路。而为支持“星职教”项目可持续发展,主办方也以“圆星孩的大学梦”通过广州市慈善会上线广益联募,呼吁广大爱心人士给予热忱支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