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來自星星的孩子能圓“大學夢”

是誰給他們設了“天花板”?來自星星的孩子能圓“大學夢”嗎?

數個月前,19歲的阿張(化名)父母興許怎麼也沒想到,伴有心智障礙的女兒未來有一個新的可能。此前,阿張在一所貿易職中完成了學業,掌握一定的生活勞動以及糕點製作能力,但就業意願始終不高。

阿張母親說,“我們一直想再給她一個過渡期,真的融入社會。”所謂“融入社會”,無非是對女兒社會人屬性強化一些,能就業,找到一群朋友,融入社群,生活在更多美好的可能性中的“奢望”。

實際上,這願望不只存在於阿張父母心中,也屬於每一個長大後星星孩子的父母。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王勝強告訴記者,“長久以來,心智障礙青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很矮,他們上完職中就沒了以後的路,這在當下的社會里顯然不足以支撐其往後的人生。”

然而,在廣州,有一群愛心人士正創造過去看似不可能的可能,硬地中栽種希望的花。“他們絕對有能力升學再深造,進一步提高融入社會的能力,實現就業。”王勝強說,不久前由廣州市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與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心智障礙青少年全日制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班,就是要打破心智障礙孩子可能性的“天花板”。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職中教育不足以支撐她的人生,她需要過渡”

阿張父母在數月前看到孩子新的可能性——“讀大學”。彼時,廣州市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攜手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聯合發起“星職教--心智障礙青少年全日制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班”項目,並於2019年9月啟動招生。

阿張父親告訴記者,女兒在職中得到了一定的能力鍛鍊,但還是對於走出社會的意向不高,“也可能是對理財或消費沒有形成一定的認識,如果能在大學這樣的‘小社會’過渡一下,或許會更好。”

和其餘入讀“星職教”的9名學生一樣,阿張經過面試後得以成功入學,已經進行近2個月的住校學習。她通過國學、心理學等課程,輔以語言、禮儀、音樂、藝術、運動、老人關愛(家庭護理)、食農、商業見習等整全療育體系學習,取得很大的進步,自信成長。

“以前她對於理財、數額的認識度不高,現在其實能看到她在逐漸瞭解了。”阿張母親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們已經能慢慢脫離依賴家庭的習慣,變得獨立。在她看來,開放的大學學校環境,讓孩子們跟普通大學生一起吃住、一起生活,正慢慢打破心智障礙青少年與人、社會之間的障礙。

在阿張父親看來,這是過去的教育或者就業輔導所不能帶來的,“孩子如果這麼早就出來融入社會,會撐不住的,其實大家都很需要一個過渡地帶,跑之前學會走,而不是一次性跳到深水池。”

目前,許多心智障礙青少年在完成義務教育或中職教育後,因心智年齡與生理年齡不匹配,又缺乏職業培訓,較難達到社會行業要求,而難以就業,未能較好融入社會,原本來之不易的康復效果就會一點一點退化。而培訓班負責人亦告訴記者,把孩子養育成自食其力、獨立生存的人,迫切需要打破心智障礙青少年就業的困境,需要更高的教育。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社會多方共建課程,校企合作創造未來

“雖然就業輔導員的概念開始普及了,但對於星星的孩子來說還有一個很現實的一個問題。”王勝強告訴記者,社會許多人認定心智障礙孩子的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就在中級職業技能領域,然而,在當下的就業市場裡,這一領域並沒有很好的選擇空間。

他說,培訓班的出現是為了突破這一“天花板”。在這所“大學”裡,孩子第一學年接受國學、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輔以整全療育體系,消除依賴家庭習慣;第二學年便開始職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探索,並將根據學生自身天賦及興趣愛好,引導每一個孩子向個體專業發展,為未來職業走向奠定基礎;第三學年則是對接實習,實訓實操。

“這就意味了這是一場很個性化的課程,因此我們也聯繫了不少社會上的愛心企業以及特殊教育領域的行業人士共建課程,為他們的未來搭橋鋪路,這是職中教育所提供不了的。” 王勝強透露,第三學年,該培訓班將聯繫用人單位,選擇合適崗位,讓學生上崗實習,體驗工作環境,學習工作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培養就業興趣。在他看來,“星職教”的順利開展,也意味著探索心智障礙特殊孩子就業技能培訓體系,打造高質量融合教育的創新實踐邁出堅實一步。

如今,培訓班裡的學生雖變化還不明顯,卻讓不少家長看到美好的苗頭——他們從一開始的不願意上學,到現在的不願意回家,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經過兩個月的磨合,學生們基本適應了教學環境,文化課和實踐課都能順利開展。

在广州,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圆“大学梦”

心聲:他們期待社會更多愛心資源注入,支撐星孩未來

一位培訓班負責人告訴記者,“星職教”項目針對心智障礙青少年進行職前教育培訓,完善“過渡教育體系”,希望辦好特殊教育,助力心智障礙青少年自信、快樂成長,在文化知識、生活技能、工作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具體希望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獨立正念的人格、身心和諧;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專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為獨立生活奠定基礎,使他們能夠有尊嚴、有品質及無障礙地生存在社會上。

實際上,“星職教”項目還只是剛剛起步,需要社會更多人的關注、理解與支持。該負責人表示,看著這群特殊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發起方廣州市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與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將呼籲並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繼續不斷努力,在黨建引領下,探索更多校社合作的可能,為特殊教育添磚加瓦,切實支持孩子們將來能走上社會的職業道路。而為支持“星職教”項目可持續發展,主辦方也以“圓星孩的大學夢”通過廣州市慈善會上線廣益聯募,呼籲廣大愛心人士給予熱忱支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