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門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這次病毒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日前,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全部優質在線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

截至2月2日,教育部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制定了多樣化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免費開放包括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在內的在線課程2.4萬餘門

這些課程覆蓋了本科12個學科門類、專科高職18個專業大類。


2.4萬門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這次病毒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在線教育也發展迅速,部分的實現了足不出門就可以學習的願望。

鼠年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全國上下對抗病毒成為新年期間大家最關注的事情,待在家裡不出門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進,學生即將開學,為了達到停課不停學,不影響學習進程,在線教育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病毒從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禍之福所依”,所以,有時候一些挫折和災難反而會從另一方面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和歷史上大多數戰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著相似之處。

2.4萬門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這次病毒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紛爭,持續了幾百年的戰亂給社會帶來了創傷,但是諸侯國之間的競爭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各種學說和學派爭相發展,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很多學派的大師也是在那個時代誕生,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學派的老子、莊子,法家思想的商鞅、韓非子,兵家的孫武、孫臏等。他們的成就和造詣,直接影響了之後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

再比如兩次世界大戰,雖然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兩大浩劫,但客觀上促進了航空業的發展,催生了核和計算機,直接影響著現在的生活。

不能說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就沒有這些事物的發展,但兩次世界大戰的確從客觀上加速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同樣,這次病毒的肆虐,從客觀上必然會促進在線教育和相關網絡經濟的發展。


2.4萬門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這次病毒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社會發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習慣了匆匆忙忙,卻很少靜下心來思考人生,很少反思,這次病毒的發展等於是對社會進行的一次大降溫,難得靜下心來的人們可以好好反思一下過去,重新展望未來。

疫情的發展讓我們更加關注到大自然的法則,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只有尊重自然,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才會更好的促進長遠的發展。

疫情的產生源頭,讓我們進一步反思,不要再吃野生動物了,管住饞的嘴,才能更好邁開進步的腿。

疫情已經產生,時間無法倒流,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疫情背後的經驗教訓,並以此為契機,化悲痛為力量,在傷痛背後更好的去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才是眼下需要我們去做的。


2.4萬門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這次病毒客觀上促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strong>願早日戰勝病毒,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