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是怎麼評價衡水中學的?

Amuwa


現如今,衡水中學已經成為了河北省教育的代表,其實,衡中模式並不是個案,可能放眼全國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只不過衡中掐尖了全省的優質生源,高考分極高,吸引了全國人們的目光罷了。

我所在的地區緊鄰北京,人稱北三縣,在我們這裡一中每年都會招收大量非本地的高中生,前提是你足夠優秀,我從一個在一中當老師的鄰居那裡得知,前年就招收了2000名非本地的考生。每年的暑假,不少老師都有招生任務,2017年我們這裡有一個男生考上了清華,媒體大肆宣傳,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外來的考生。

衡中的模式會導致一種現象就是本地的學生要想考上好的高中不容易,因為任何一所高中都想招收優質的生源,而不會考慮學生是本地的還是非本地的,所以,你要想考上本地的好一些的高中,除非你足夠優秀,否則就要託人花錢鋪路。

因為緊鄰北京、天津,每年小升初,中考結束之後,我們這裡都有不少好學生外流,要麼去天津,要麼去市裡,要麼去衡水,為的就是將來孩子能有更大機會考取一個好大學,而背後父母付出的卻是買房落戶的經濟負擔,往往一個孩子讀書,需要舉家遷徙。

衡水中學雖然提高了孩子的成績,每年的高考分數都逐年攀升,卻造就了河北學生的內部競爭激烈,以考清華北大為例,每年清華北大在河北的招生名額都有限,不會因為學生的成績突出,就會多招幾個,所以迫使孩子不停地刷題,不敢停下來,哪怕少了一分,就有可能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花費大量時間在提高考題的熟練程度上,而忽視了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育應該有高瞻遠矚的意識,培養的是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沛澤媽讀心理


我是衡水市第十四中學的今年的應屆高三畢業生,對於衡中的教育問題及其衡中的生源問題,我深有感觸,首先說明我在此的評價是公正的,不帶有學校偏見等問題。有很多人說衡中的帶出來的學生的成績好是因為生源好,我在此想糾正一下這個觀點,衡中的成績好有一部分因素是生源好,分數確實高,我深有體會,但絕大部分因素還是在於衡中的教學方法好,不是什麼教育理念好之類的,就是方法,為什麼這麼說?去年我班的老師去衡中接受了培訓,回來後老師給我們傳授經驗,結果一個月後我們班的成績突進,遠遠甩下其他班,學校因此都誇我們班。我在這裡也說一個事情:衡中有一個團隊專門研究教學方法,可以說每週會有一個新的教學方法提出,這就至少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枯燥問題。可以說衡中是在變化中教學,這就凸顯出有些學校的一些教學方法的以不變應萬變的狀態,我是十四中人,體會到十四中緊跟衡中步伐,因此十四中走出了很多低進高出的學生,中考400多分,但高考600多,五百八九的學生有一些的。這也間接證明了衡中的教學方法確實有效,所以個人希望大家要真正瞭解一下學校再做判斷。怎麼說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謝謝。



布布舟教


我是河北人,我的孫子、孫女在近兩年都考上了一類大學,不是雙一流,但還算滿意,因為都是就業率極高的專業。

今天我從另一個角度談一下對衡中教學方法的看法,從家長的角度。

我的孫子在河北上高中,由於那一年強調學籍管理制度,沒能上衡中,但他所上的邢臺二中也是採用衡中的教學模式,作息時間。孩子進校時是2000學生的第700名左右,但在高考時進入了前100名,高考分是河北省的前6%。

最重要的是家長沒操一點心,沒有找補習班,沒有求爺爺告奶奶的去求著名的輔導老師,也沒有另外多花錢。

他自己的努力,學校老師的督促,使他的成績提高。

我的孫女在上海一所高中,放羊式管理,由於父母工作都不能保證晚上可以陪伴她,我為她做了兩年陪讀。下午5點鐘下學,就由她自己掌握時間,依我看浪費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多,報了各種輔導班,還請了幾位家教,每月花費高於千元,也可能還多,因為一節單獨輔導課要200元。最後總算還不錯,如願考上了一類大學。

我站在家長的角度審視,為衡中及其相似教育模式的學校和教師點贊,你們的負責精神是社會所需要的。


旁觀者嵐


我身處河北,作為一名老師,作為一名即將步入高中學府的學生的家長,衡水中學的名頭絕對不能讓我無視其的存在。

去年5月份,衡水中學校園開放日,我就帶女兒去衡水中學參觀,學校無論從硬件設施還是從人文環境、學生的精神狀態等方面都令我"眼前一亮"。其中的細節大家可以翻看我去年寫的頭條文章:校園開放日揭秘“高考第一牛校”——衡水中學的“內幕”

https://www.toutiao.com/i6415126911701221890

也是由於受此次之行的影響吧,女兒嚮往這所高中,希望高中在衡水一中就讀。對他就更多了些瞭解。

首先,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強的,畢業的學歷都是師範類院校一本往上的。數學、語文、英語、理化科目的師資力量更強。而且在衡水中學這樣的環境裡,每位剛剛入職老師的水平提高會非常快。三年就會產生質變,從一名剛入職的教師蛻變為經驗豐富的名師。環境影響人,環境塑造人。

其次,生源的質量非常好,基本是各個縣市最優秀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你會有更多的學習對象,與優秀的人為伍,你提高的會更快。衡水中學為什麼會做那麼多卷子,那是因為優秀的學生思考問題的速度太快,一般的學生根本就跟不上。

再次,學校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每年來學校交流,報告的往屆畢業生,大學教授非常多。這些在普通高中難以做到。

這就是我瞭解的衡水中學。


師路斑斕


我愛自己的母校,如果不是在衡中度過三年高中,以我的資質是不可能上的了一本線的,這是實話。可是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想再讀衡中,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太他媽苦了,實在是很苦。無論春夏秋冬都是早晨5點半起床,接著是十幾個小時的學習,每天無數次的小測,無數次的排名,還有無論怎麼努力都依然沒什麼大變化的年級名次(因為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在努力)。高中三年,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挫折和垂頭喪氣,成績依舊沒有什麼大的起色,肉體上的折磨還是次要的(畢竟學校食堂飯很好吃,又保證睡眠),最主要的是心理上的壓力。即使高中畢業快十年了,每到快高考的時候我還是會做噩夢,筆沒油了,去考場的樓梯電梯都消失了,筆袋卡在電梯裡了………

我以為自己高考最多也就是剛過一本線,結果超了一本線16分!!!雖然也是個一般般的成績但是已經超過我的預期了。雖然我的校內排名還是原來的中下游,但是在省排名裡,我的成績在4200-4300名之間,那一年河北文科考生有19萬人。那個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衡中的學生。

衡中很苦,確實是特別苦,但是這也是在體制大環境下的不得已,河北省的學生們也要考個好大學,衡中便帶著自己的學生們在這狹窄又坎坷的地方硬生生趟出條路來。對母校我有的只是感激,慶幸自己曾經在那裡生活過三年,有時候也感覺,只有在那三年裡,自己才是真正地活過。


祁連29


我是老師,我也是河北人。我反對教育上的千人一面,尤其是統一背課,統一教案,抹殺了個人的特色。學校也是一樣,也要辦出特色。老一輩教育家北大校長不是也提出過兼收幷蓄嗎!

作為老師,自然聽過很多名師講課,我們同事也到過國內外觀摩學習,知名老師,知名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問題是特色學校、特色老師不一定適合某個特定的受教育者。這就需要我們的社會多湧現出更多的特色學校,以適應不同特點的受教育者。例如,我聽過北京的一同仁的報告,他是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升學率蠻高的。魏書生是調動自學能力。假如這些老師的特色都變成了各自學校的特色,我們的學子們不是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嗎?又何必非得選擇衡中呢?

我在有一個問答中說過,衡中包括毛中,是在苦難和不屈中掘起的代表,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體現。你查一查兩地的歷史,那一個不和窮字相連。他們屈服了嗎?沒有!我們應該為他們鼓掌才對。

我也教了一輩子書,涉獵過多個學科,也研究過學生,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大學,尤其是理論性學科。但不是每個人都沒前途。找準這個學生的閃光點,任其發展,照樣有作為。

跑題了。最後我要說,河北乃至全國多出現些各具特色的學校,一花引來百花開。那時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體制。


輕聊漫語


作為一名河北人,我覺得衡中的模式在省內很普遍,只不過衡中的升學率異常突出,也就是成果高,所以才這麼吸睛。

我所在的高中,是縣級的一中,也是一家省重點高中。記得很小的時候,那些能考上縣一中的,都會成為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為我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因為在家長們看來,考進了一中,就相當於半條腿跨進了大學校門。

我應該算幸運吧,初中畢業後得以進入縣一中,否則,自己指不定高中都畢不了業。

先說一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

1、上課安排——冬天5點半、夏天5點25進教室,6點之前自由讀書時間,6點至7點英語或語文自習(一對一天,有老師帶著);

上午上課到11點半還是12點來著,記不太清了;中午有個小午休,可以回宿舍眯一會(因為這,我們校領導曾說我們很人性化);

下午上完課後,晚上還有三節晚自習,其中前兩節晚自習有老師帶,最後一節是自由自習,可以抽出時間來做一做老師發的卷子。晚上大約9點半還是10點下晚自習,然後洗洗睡覺。

2、雙休安排——我們高一高二的時候,是兩週放一次假,所以我們分為單週、雙週,單週的週末也是正常上課的;

雙週那天週六的上午,我們上完半天課之後,終於可以回家了。坐上大巴、或幾個同鄉的拼一輛車一起回家,到家大概下午兩點左右;

第二天,我們一般上午會多睡一會,然後中午1點左右,就要準備出發去學校了(離學校遠),因為學校規定,週日下午4點還是5點之前要進教室自習。

所以我們兩週放一天的假。

等到高三的時候,就是一個月放這麼一天的假。

3、寒暑假安排——高一高二好像是正常放的,高三的時候好像是臘月二十幾才放假,正月初五就上學了。

我在讀大學之前,一直以為所有學校都這樣。大學之後和別的省份的同學交流,才知道好像只有我們這樣......

那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覺不夠睡,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睡到自然醒。那時很多同學都練就了一身坐著睡覺的本領(上課時偷偷打個盹)。

再說一說我們的學習內容:

課外閒書一律不許看。什麼小說啊、讀者啊、青年文摘啊、故事會啊......這些都是禁書。當然這並不能阻擋同學們看“禁書”的熱情,《尋秦記》上部我就那時偷看的,當時覺得好刺激......後來被老師收繳......過了一段時間,老師逼我們把下部也交出來,他堅信,不可能只有上部沒下部。估計是他也覺得很精彩......

課外輔導書不建議看(老師原話)。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發大量的卷子,由各科老師挑選試題,印成A3一張紙的卷子,平均每節課都要發幾張。有的老師也說,知道你們做不完,所以不用多看課外輔導書,有時間就做卷子就夠了。

再說說學校管理模式:

我們學校實行軍事化全封閉式管理。

1、住宿方面——絕大部分人都住校,僅有部分縣城的小孩,一是因為離家近,二是因為當時新建的小區宿舍不夠,能夠跑家。

住宿舍就好有宿舍的管理規矩。當年我們學校的宿管很嚴格。平時上課時間不準回宿舍,宿舍樓大門都是鎖上的。特別是宿舍衛生,那相當嚴格,最開始的被子都要按照軍人標準去疊(我們軍訓時專門學習過疊被子),否則疊的不合格,扣分!宿舍地要每天都墩,不乾淨,扣分!所有物品要擺放整潔,衣服什麼的不能放床上,必須放櫃子裡或陽臺上曬著,否則,扣分......

扣分的後果是相當厲害的,好像和班主任的績效掛鉤,宿舍要是扣分了,是會被叫家長以及其他懲罰的。

晚上熄燈以後必須睡覺,不允許說話,宿管會滿樓查,班主任也會偶爾查。被逮到的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2、外出方面——除了放假,不允許外出學校,要出學校必須有班主任開的條。外人也不能隨便進來。

記得高一的時候,還允許家長每週六下午課外活動的時間進校“探視”孩子。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家長也不能進來了。所以以後每到週六,就能看到家長隔著柵欄牆(我們學校的外牆是那種鐵柵欄式的),與自己孩子聚上那麼幾十分鐘,隔著鐵柵欄將吃的用的,塞給孩子。

那場面,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個人認為,這種比較高壓態勢的學習和教學環境,有利有弊吧:

利的是,可以讓孩子更早的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上進的進取心(因為一中裡,絕大部分都是鄉鎮中學裡的尖子生,也有關係戶,但很少)。不少同學都是晚上熄燈了,自己還躲在被子裡偷偷看書(學習方面,不是小說等課外書)。

弊的是,這種環境還是很壓抑的。我高中三年,印象裡每年都有同學自殺、或者是出現心理問題的,還有的同學會自殘,就是考不好了就用小刀劃自己的身體......

對於我來說,再也不想過那種生活,感覺太壓抑、太壓抑、太壓抑。倒不是學習上的壓力,而是那種生活模式,特別禁錮年輕的心靈。

而且絕大多數學生,為了學習,幾乎放棄了一切其他。而單純學習好的人,不一定能適應這個社會,這個社會需要的可不是書呆子,也不是那些只會背課文、背定理的人。更多時候,多一些其他的技能,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而這種教育,相比於素質教育來說,更容易培養出書呆子(是更容易),這可能也是應試教育最大的問題。

但是,這裡要說但是了,當年對於大部分農村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或許是他們鯉魚跳龍門的唯一機會。因為如果進行素質教育,肯定是城裡的娃更有優勢,因為大部分農村家庭,沒有閒錢去培養他們的孩子去學畫畫、學鋼琴、學這學那的。

他們所有的,也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學好數理化”,考進大學,拿到一個走進城市(不是民工那種)的文憑。

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富人家庭的孩子不受這份罪將來也能活的更好;而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這或許是他們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佳捷徑了!!!

最後,還要深深的感謝下當年的老師們,他們可是陪著我們一起“奮鬥”!每天我們5點多進教室時,他們已經等在了門口;晚上我們睡覺了,他們有時還要苦兮兮的查宿......真的不容易。當年不懂,現在很感佩他們的師德......


樓上石子


這麼說吧,那些網上評論衡水中學模式的人我不知道你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或者什麼樣的家庭背景,難道你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當你孩子學習不好或者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你沒發過愁沒體會到孩子將來考不上重點是一種什麼愧疚心理?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我女兒18年從衡水二中畢業考取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我想說的是作為我這樣的家庭能給予孩子的只能鼓勵她好好學習能考入重點大學,雖然這種做法不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辦法但大部分普通家庭想的應該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我們沒有背景也不是家財萬貫,只有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家長的督促才有可能考取重點大學有可能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別無他法,別說人家學校掐尖別說人家搶優質生源,但凡自家孩子學習差不多的誰不想把自己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就讀,至少孩子能進入重點大學人生的起點就不一樣


用戶軍華


很多評論都看了。刻苦學習,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嚴格等等。我也部分同意各位的觀點。這些都是學習成績額重要條件。我要說的,可能又要挨噴了。

首先問一下,衡水中學是重點高中嗎?。中考分數線是多少?不會和普通高中一樣吧?那麼,衡水中學高考成績跟這些學生小學和初中有沒有關係。跟中考成績有沒有關係。我還想說中考的考試的分數段是不是代表著學生的學生基礎和智力水平。如果,把所有精英都聚集在一起,讓普通高中老師去教學我不知道是怎樣的情況。衡水高中的學生自律能力如何?學習自覺性如何?智力如何?各位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我沒否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我就是想說在衡水學校的老師看著挺辛苦,但我要說的是相差無幾甚至不如普通高中教師們辛苦。至少在管理學生上他們輕鬆很多。行話叫省心。一旦省心,老師放在教學上的時間是不是就多了。是不是也提高了。

再說一句,我沒有否認衡水。但說是神話,有點過了?中考成績80分的學生,到衡水中學會怎麼樣呢?個人觀點,只有那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專家能成功。

我只解釋神話,與什麼減負啊那些官樣的東西無關。再次聲明本人不是老師。


ZHAOFEi1965


河北衡水中學高考神話的創造,主要依靠的就是學生苦學,老師苦教。

很多人一提到衡水中學,就自然而然想起了應試教育,甚至在外界看來衡水的教學模式就是名校加上流水線的模式。

其實,這樣評價衡水中學是有一些偏頗的。隨著衡水中學的發展,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比如學校學校會定期給學生組織各種辯論賽,讓學生參加全國健美操比賽等。

衡水中學之所以遭到很多誤解,可能與學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學目的有很大的關係。

封閉式的管理,學校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

之前在網上流傳著一份衡水中學高中的作息時間表。

上面顯示的是學生5點30分必須起床,5點45分開始跑操,一天除了晚自習外有十節大課,晚上從7點15分到9點50分有三節晚自習。晚上10點10分必須熄燈睡覺。

學校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的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除了極個別身體不適很好的學生是走讀之外,其他的學生都是吃住在學校,並且進行封閉式管理。

學校不僅僅是有制度,並且會有保證各種制度的實施的措施。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學校定期會組織老師進行檢查。並且老師會按照作息時間查寢,保證學生作息的紀律。

雖然是作息時間被嚴格規劃,學校還是嚴格保證學生每天能有8小時的睡眠。學校也會定時為學生開放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方便學生自己及時瞭解新聞和查找各種資料。

講練結合,以考代練

要想讓學生取得比價好的成績,僅僅是有紀律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衡水中學十分注重對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所有的學生都必須要有錯題本、筆記本和摘抄本。

學校不僅會嚴格要求學生,並且會嚴格要求老師。衡水中學給老師提供豐厚的物質回報,據說學校不僅為老師解決家庭住房問題,還為老師解決醫療和孩子教育問題。因此,很多老師也很多動力認真的的備課、講課。

學校不僅是學生的家,甚至也是老師的家。

在衡水中學學生是不需要去買各種輔導資料,更不要有各種習題冊。學校的試卷就是習題和全部的學習資料。

一般這些試卷都是首先由老師經過一輪的初步篩選,然後結合不同年級的學習進度,把相應的題目整理成試卷。並且據說所有的試卷是有專門的人進行負責整理和編寫的。

評論

其實,目前的高考制度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並且目前高考主要目標就是兼顧公平,其次才是選拔人才。要兼顧公平就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命題,嚴格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教學。

而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之所以在高考之中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自制力比極差,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雖然有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但是學習時候沒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那些,純粹是哪裡浪費時間。

衡水中學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實就是解決了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生自制力和不知道怎麼學這兩個關鍵的問題。

其實,與其說是衡水中學的“高考工廠”模式成為應試教育的神話,不如說是衡水中學的教學模式更加適應應試教育的高考制度。畢竟,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如果不是在高考工廠,那就意味著以後在更沒有自由和尊嚴的真實的流水線工廠之中。

也許我們在批評衡水中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問問那些因為衡水而改變命運的學生真實想法,畢竟他們才是高考工廠的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