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个人因素,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李宏烨的公式相声?

武侠小王子


作品好不好,观众说了算,这是我这个普通观众最朴素的想法。

和很多观众一样,我也是在《相声有新人》上认识的李宏烨,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靠着“自学成才”的公式相声和信心十足的颠覆者形象,成功引起了郭德纲在内的大众注意。

其实,相声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不管是姜昆、郭德纲还是很多相声艺人都做出过各种尝试,像电视相声、“音配像”相声、相声剧等表演形式被挖掘、创造出来,目的就是希望相声在创新中走上新路。

所以,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乐见李宏烨、郑钰夫妇和新语相声俱乐部,以“公式相声”的名义搞创新、搞尝试。

记得节目中,李宏烨夫妇说过一段话:

“他们要么天天说老段子、要么就抄网络笑话,要找这样下去发展十年,相声能有什么前途?”

李宏烨不愧是交大博士,一眼就看穿了传统相声“创新不足、后劲乏力”的短板,我想,很多观众也并不否认这一点。只不过,在佩服李宏烨敢说实话的勇气的同时,却又担心起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脾气。

在很多人看来,李宏烨的所作所为,除了荒废自己的学业、一门心思搞相声创新之外,还以“打破旧世界、创造新视界”的颠覆者和创造者自居,将“公式相声”写成书不说,还要创办相声社、包场干商演,似乎证明自己的“公式相声”很成功、也很红。

没有“同行的衬托”,郭德纲和德云社没有今天,但没有同行的衬托,李宏烨和他的公式相声,就是个爆不出“包袱”的假把式。

揣着明白的李宏烨,不知为何总是“装糊涂”,说白了,他“剑走偏锋”的“公式相声”,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学院派”、太“小众”。他说的相声我听过,在学生群体里或许能引发共鸣,但对于进入社会的人来说,起初听着很新鲜,细琢磨就觉得没味道甚至很幼稚。

正因为“心高气傲”的做派,拎不清好赖的做法,让李宏烨和他的“公式相声”只能在小圈子里溜达,甚至沦为相声界之间“内斗”的工具,对于绝大多数乐意买票听相声的观众来说,他的相声跟一些主流相声演员的作品一样“糊弄不了人”。

老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李宏烨夫妇也好,“公式相声”也罢,说得冠冕堂皇,还是得落实到“理论联系实际”上头。没有观众捧着,再漂亮的噱头都是大火眼中的“空中楼阁”。

这年头就讲求个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做有兴趣、喜欢干的事,李宏烨夫妇和“公式相声”为传统的相声技艺注入新活力,我们不该盲目的指摘甚至谩骂。但是,我只想多说一句:李博士,承认自己的相声票友身份,安心的搞研究、为国家做贡献,咱真的不丢人。


得着说


谈论“公式相声”而言,个人认为,太匪夷所思了,相声最基础要求,说学逗唱功底,要有,李红烨根本达不到相声艺人标准,我听过他俩夫妻说相声,听者很尴尬,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更不懂所谓“公式相声“内容要素,如果真喜欢相声行当,找个相声老艺人,有名望学习,方可创新,当然,最主要是广大相迷认可!再怎么抛,李博士也不是说相声的,他做的不和相声一个门类,郭老师说了 存在就是合理,但这里不适合你。马三立先生的孩子们只有马志明老师说相声,其它的孩子也有想说相声的但被马先生否了,以前有个访谈节目,马先生说了,想说好相声脸上就得有包袱,往那一戳不开口观众就有想笑的欲望。好的相声演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张亦正亦邪的脸,下面的不多说了。

西餐工艺是某某多少克,中餐的工艺是某某少许。公式相声就是西餐的做法,而传统相声就是中餐的做法,两个做法能一样吗?中国人可以按照西餐的做法做好西餐,但是让西方人做中餐,恐怕就是难度系数非常高的技术活儿了。李宏烨就是西方人做中餐,只有量化的观念,没有模糊数学的基础。“公式相声”应该定义为:两个相声业余爱好者模仿相声表演形式的舞台对口词。 人品则需另论 姜主席的此举则要议议了: 姜主席和郭馆主的分歧历来以久,我认为他们之间如何争呀论的都属正常,是行业内门派和形式的沟壑所引起的。俗话说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人类就是在纷争中不断进步的。因此,姜郭之争说不定就是中国相声业的福气。但,姜主席把两个自诩为“公式相声”鼻祖的相声业余爱好者拉拢起来,恶心郭馆主,这就是对相声这门艺术的亵渎,对中国曲艺的不负责任。敌人的敌人是盟友这句话是说的行业内!对外则应该是“内阋于墙,外御其侮”。

如果他搞的是公式话剧、公式电影或者公式戏剧等等,我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些艺术门类中都有程式化的东西,如何把程式化弄成公式化,那就看这二位博士的本事了。然而离奇的是他偏偏搞了一个公式相声。且不说相声的表演形式与基本功,就拿观众来说,每一个人的笑点不同,甚至同一个人由于心境和情绪的影响,不同境况下笑点也有不同,如果能用公式计算出来,让所有人统一在一个笑点上,那就不是离奇了,是离奇的出了格了。创新不是胡搞,所以胡搞绝不是创新!李博士既然已经蹭着相声的热度出了位了,以后就收收吧,别再折腾了,老百姓有句俗话:见好就收吧。

所谓的巜公式相声》其实不能算是相声,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理解为只要是两个人站在台上表演就是相声,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它还是有它的特点和内涵的。其实这两博士如果对相声有兴趣,倒也可以自我研究研究下去,但他们这两人讲的东西完全不必往相声上去靠,可以取一个新鲜的名字,比如说叫《对口戏》或叫《两人说》都可以的。就是不要以相声的面目出现,因为所谓的公式相声与传统的相声太不搭了,根本就不能归到一类中。相声是传统的艺术门类,百年的艺术规律不是一对博士的操弄,一个曲协主席的支持,一个什么主流相声的比赛,一帮咯吱人笑的高雅相声所能篡改的。相声创新?现让子弹飞一会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德云社!郭德纲!传统相声!我永远的喜欢!

一个所谓的相声,听的让人尴尬。只是打着一个公式相声的噱头。最后能得到姜的认可就能领奖。说的好听是给一个创新的机会。可还有好多这对公式相声夫妻能力天赋都好的新人,谁给他们机会?所谓主流相声里,还是一言堂,只要一两个人认可,就等上位,大众是否喜欢并不重要了。姜昆和郭德纲的事我不清楚,不过公式相声那一期我看过,我认为郭德纲评论的没错,这公式相声属于我听一次下次再碰见要绕道走的相声,这样的相声能获得姜主席赏识,我认为姜主席这是“对手反对的我就要支持”的做法,和相声本身的好坏没关系,因此也让我看扁了姜昆。

如果异想天开,幻想着蜡炒白菜会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垂涎欲滴的美食,并美其名曰改革创新,我只能说你是想瞎了心!如果公式相声叫创新,那么用痰盂炒菜又何尝不是一次改革,小编只能说你以极不科学极不尊重的态度对待相声这门学问,对牛弹琴于事无补!


历史深度揭秘


对公式相声了解的不多,一是没有看过李宏烨博士的那几本书,二是网络上他的相声视频较少,所以很难对他公式相声有一个客观、公正且深入的评判。



但很明显,李宏烨博士对自己的公式相声非常在意,也非常自负,他本人应该是本着开宗立派的目的搞他的公式相声的。他或许非常希望,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当人们翻看中国相声史时里面会有关于他的记载:李宏烨,男,1986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开创性的开辟了相声的新门类——公式相声。公式相声面世之初,受到以郭德纲为首的传统相声势力的排挤和打压,几近夭折。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李宏烨博士锲而不舍,汇细流终成大河,滔滔而下,势不可挡,终成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参加《相声有新人》时,连同其徒弟被郭德纲一锅端,很是下不来台,当场表示:咱们走着瞧!然后就去参加央视相声小品大赛,得分垫底。又想起来郭德纲好像说过,能商业有听众的就是好相声,于是就去办商演。据说,如果不是看他的演出可以算学分的话……

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所谓的公式相声真的不行:非主流的不接受,主流的看不上,商演靠免费,人气靠撒泼。

在我看来,公式相声的受挫在于:

一、所谓的公式相声,就是把相声的创作和表演程式化。郭德纲说过,相声表演的最高形式就是聊天。如果听德云社的现场就会发现,好多笑点来自和观众的互动。人和人之间的聊天能够提前设计吗?当然,完全程式化的相声也有舞台,比如电视和电台,但剧场肯定不行。

二、李宏烨夫妇表演功底太差。在我看来,这夫妻俩在台上最多了也就是相声爱好者的水平,往那一站就先有三分尴尬。剧本再好,碰上只会扣图的演员,也只能歇菜。

三、李宏烨自恃清高,狂妄自大,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所以只能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而且他的相声为了求新完全摒弃了传统,味道全变,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想证明公式相声在创作方面的生命力,不妨做一个实验:李宏烨创造一段相声,按照公式计算出听众的笑点及笑长。由专业演员上台表演,把实际情况和预测进行对比。

也不知道李宏烨有没有这个机会!


行走的态度


不管什么形式的相声,脱口秀,小品,好看是关键,就像老郭说的,没有人打压他们,只是他们表演的太差劲了


鸭灭蝶一大一大


从现场他的镜头来看,他作为一个博士生,连基本的研究方法都没有不知道怎么研究出的公式相声。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现状,就是要深入了解相声是怎么一回事,有哪些表演技巧。显然,他没有做到。因为,在一次别的选手出场时候,郭德纲让说一段“磨蔓儿”,这个时候,有他的一个镜头,他说这是他们的术语,我们这次来正好学一下。大概是这样的话,记不清了。显然他不知道什么是磨蔓儿。我们观众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欣赏,不是研究。作为高学历的研究者,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连基本的调查学习都没有,做出的研究怎么能够使人信服?

第二,不是说学历高,就什么都懂,只能说明在他自己的领悟有一定的知识。他本身是理科出身,就以博士的身份对相声指指点点,这是自大。

第三,他有了一个理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相声可以用公式推导,那不就可以有公式文学,公式小说,公式历史,公式音乐???这样都是和复杂的人心想关联的东西,不是自然科学所能推导的。


芹草草


个人认为就是靠怼老郭而去出名的,纯粹为了炒作自己的知名度。特意去看了他的视频,不是说相声的料。现在听这名字就感到膈应,更甭提他的相声了。


俊刚1


每当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定遭受各种各样的坎坷,挫折,甚至磨难。他们的写作能力绝对一流。一个人可超越德云社全体几十年!郭德纲除了以传统为幌子翻箱倒柜捡来历史的垃圾一无所有。所以李宏烨的岀现令他寝食难安。他否定的理由是:如果承认李宏烨对不起辛苦作科的相声演员。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作科是基本功,是表演能力,而不是创作。客观的说李宏烨夫妇表演能力几乎一无是处。这一点是可以否定的。你否定他们的写作能力实在不该。尽管作品有待加工,整理,改进。对于社会上批评郭德纲的任何人,郭水军郭粉都认为是羡慕嫉妒恨。那么你否定别人的创作能力,创作精神难道不是羡慕嫉妒恨吗?


孤鸿牛虻走天涯


抛开个人的因素,我觉得,博士夫妇的相声演员。确实让我不敢恭维,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不舒服,她很骄傲自负,一上台就说自己是博士,博士应该做一些学问,不应该去研究相声,所以我说对于这样很自负很骄傲的人来讲,给人的感觉不会很好,只是很差的感觉,所以说我有的时候越烦。越想看到他们烦人的底线,烦人的样子,而且你看他们一上台总是对评委老师的一种不尊敬。

你比如说我看他对潘长江说你的脸很圆,叫无限元吧。对待曲艺相声演员苗埠这说法也是不客气的说我的相声书籍你看不懂就看我这本最初写的很让人一看就懂的研究研究吧。就是这种让人一看很反感的样子,你想一想他会能给你带来欢乐嘛,所以说对这样的业余的相声演员都够不上的水准,还是赶紧消失吧,我觉得新闻媒体也不应该给他提供一个造势的舞台,对于这种人应该让他消失才对。


伊春美食美客


郭德纲说得好!唯一的标准就是商演!别人肯掏钱看你说相声,那你就是成功了!观众不是傻子,你说的好赖谁也听得出来。你挣了几个亿,场场都是一票难求,这时候再有人说你失败,你觉得是谁疯了?


夜雨老巷


一个段子,笑点低的人会哈哈大笑,笑点高的人会沉默无声。笑的公式如何计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