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农村里面,合村并镇实行了,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

农人莫小道


人群聚集,可以产生消费需求,促进就业,搞活经济。平时在村里,可能一周也就去趟超市,人群聚集后,消费习惯改变,融入大经济,就会要买早餐,买水果,或者开早点摊,卖水果。


Totem


说起“合村并镇”这项举措早就开始实施了,我们周围有三个村子就合并到了一起,说到这里真的是很让我们羡慕,因为人家几个村子合并之后,全体村民就都搬到了楼房里面去住。而没有合并的村子,要想住楼房,肯定就得自己花钱买,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实力的可能一辈子也住不上楼房。因此,合并村镇对农民来说还是有许多好处的。


最明显的就是我之前说的,大家可以不用花费多少钱就能住上楼房,有的人家甚至一分钱都不用花。村居变楼房对于农民来说当然是好事,周围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你在村子里无论怎么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还是会有人乱倒垃圾,生活环境不是特别好,而住上楼房之后,周围的环境都会变好,下楼就有小公园和健身器材,冬天集体供暖不怕冷,夏天也不用担心院子里边有那么多蚊子哄咬,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应该是村镇合并对农民来说最有利的一个方面。


“合村并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可以充分的集约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在我们家周围这三个合并的村子,过去都是比较偏远落后的村子,所以很多人就都离开了村庄到城里去打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节约资源,才将他们进行合并,合并之后不仅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也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年到了年底,合并后的大村,都发很多的村民福利,因为经济发展了,村子里面有钱了,农民生活也变好了。

“合村并镇”有的是合村,有的是并镇,不管是哪种,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原来三个村子需要三套班子,发三份工资,现在只需要一套班子发一份工资就好了,节约的这些经费虽然不是直接到了老百姓手中,但是我们多多少少也是能沾点光的。

当然合并到一起也是有利有弊,有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一下子增多,管理难度肯定也会加大,前期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楼房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的确也有很多的不便。


灵子


作为一个这几年一直在农村老家种地的人来说自己曾经亲眼目睹了“合村并镇”的这一现象。我也就实事求是的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留言指证。

合村并镇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的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有待商榷。

1)合村并镇是把小村庄都迁移到比较大的村庄里面,按照我们这里的做法就是顺着比较宽的好的马路上合并,搬迁费用和盖房子的费用又该怎么样处理?

比如说前几年我们心里在镇上盖了很多房子,这样的房子的宅基地属于集体的,但是我们老百姓还得自己掏全款购买,自己家的老房子自然还是自己的,所以这样的合作并镇就失去了意义。房子从前几年建设好到现在依然空置在那里。

2)我们这里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即在我们隔壁乡镇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们村由于挨着通往县城的主干道,所以村里集体规划了一片地方都盖成同样的二层楼带小院的模式。等到新的房子盖好以后集体搬迁,然后再把以前的村子给拆了再搞成可耕地。

合作并镇对于咱们老百姓的好处:

首先来说人口密度增加了,大家走亲访友的路程缩短了。现在有很多个家户的加工厂,合村以后大家招人干活比较方便了。


其次就是通过合村并镇,土地流转的进度加快了。

就那我们这里来说吧,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个家户的土地分布比较零星,并且亩数不是太大。虽然说现在机械化收种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土地太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施行。土地流转的难度大,费用也比较低。合村并镇以后能够很好的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


豫东小农


现在农村合村并镇,已成定局,因为现在农村的屯子里,已经没有几户人家了,有的都是空村,他们有的在城市安家落户,有的常年在外边儿打工,使农村的人口逐渐减少,还出现土地荒芜情况,因为每人分到一亩三分地,三口人儿也就三亩多地,如果机械化种植,会很麻烦的,如果合村并镇,土地就可以连片经营,那样会减少成本的。

现在农村,已经走向合村并镇的道路,有的农民已经在城市安家落户,有的农民已经到城市长期的打工,屯子里的人员逐渐减少。如果把三个村的人,并做一个村子,还能省出大片的土地,机器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耕种,省去很多种地的成本,这样就给在外打工人员减轻很多负担,他们直接把土地承包出去,使承包者能挣到钱的。

合并村庄的农民们,都集中在一个村镇里,在这里建个医疗机关,还有养老院,各大商场商店,都可以健全,如果在这里想种地的,还可以种自己家的土地,他们以后的生活来源,挣钱的方式,都是不能改变的,只是居住地的改变,如果有能力的农民,这回可以大展拳脚了,因为土地已经连成片了,他们有的会成为一代农场主。

农村合村并镇后,再也不会出现土地荒芜的情况,再也没有种地不挣钱的情况,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种是放弃土地,一种是承包土地,这就是农村的发展方向。

以后的农民就跟城市人是一样,没有土地,一辈子只靠打工生活,或者经商,或者是建厂子搞事业,还可以给农场主打工。


三农刚子


合村并镇,可以说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发展开头和好的趋势,当然这个合村并镇,也并没有一下全部展开实行,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有些觉得好,有些觉得不好,是各有说辞。

目前可能在沿海一些的农村和平原一带的地方实行比较多,毕竟也是得搞一个先行实验,总结经验,最后在全国推行。毕竟现在的农村也在飞速的发展,大家都希望便捷化的生活。

合村并镇在我们老家地区目前还不太明显,只不过是有另一种方式的合并,那就是建立集中连片的新农村,将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房屋老旧的人家搬在一起生活居住,改善以前的生活环境,这看起来确实是个很好的事情,但好归好,依然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

其实真正的建立合村并镇模式,好处是大于弊端的,这就来说说个人的见解。

第一:生活更加的便捷化

合村并镇,就意味着人口密集化生活,其他的服务配套设施也就会相应的进行发展,比如:社区医院,社区学校,社区超市等等,都可以配套的相应发展起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整洁,方便。


第二:增加就业率

合村并镇,就会出现一部分的社区管理岗位,毕竟一起生活的人口增多,就得成立管理组织和服务组织,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岗位,正好也可以增加农民的一部分收入。

第三:从土地种解放出来,土地流转,转变生产模式

合村并镇,更有利于土地的转型化发展,可以进行土地的集中耕作管理,个人入股集体管理,经行招商引资,不仅土地可以入股分红,而且农民还可以去里面劳动上班这就等于是一份土地有了两份收入,不用以前那么辛苦反而赚取的更多。


第四:有利于国家和政府的管理投资,优化农村资源

合村并镇,就是为了资源的优化整理集中,包括政府方面的管理和投资也是一样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方便了投资投入,也方便国家政府的管理,节约和优化了农村的资源。

要说合村并镇全是好处,也不是太现实,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的。

第一:生活密集,矛盾增多

农村生活习惯的人,都有一个喜欢占点小便宜的习惯,合村并镇以后,就会集中各式各样的人,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人占一点其他人的地方,小便宜,那就肯定会有矛盾发生。


第二:生活日常环境卫生太麻烦

农村来的人,也不是说我贬低农村人,其实并不是,而且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就是环境卫生比较差一点,有些人还是那种随意丢垃圾,随意吐痰的人,这样合村并镇以后,对环境的治理和打扫也是一个问题。

总结

希望合村并镇的优点和好处越来越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农民改变以前艰巨的生活环境,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


渭水三农人


合村并镇在2020年是一个推广实施的重要节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九章中,将全国农村分为了4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小农人的家乡就是搬迁撤并类,由于自然村分布比较散,管理起来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属于资源城市,资源的枯竭,合村并镇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举措了,因此在2020年小农人的家乡一定会大面积实施合村并镇的,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从小农人的家乡来看,会有以下好处。

一,节省开支

一个自然村的班组成员少的5个人,多的10多个人,这些人一年的开支可以扶贫至少10户农村贫困户,可以切切实实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果合村并镇之后,集中管理会使得社会资源大大减少,使得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能改善农民的生活上,所以节省开支算是合村并镇的一大好处。

二,改善住房条件、保护环境

小农人的家乡是东北的边陲城市,这里的取暖基本都是靠煤炭,小的时候早晨5点左右,晚上五点左右,这两个时间点在村里,你就会看见黑烟缭绕,犹如进了暗黑谷,特别的瘆人,而且刺鼻的煤烟味着实让人受不了,但为了取暖,不得不忍受了,如果实行合村并镇,那么就会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农民可以住上楼房,农民可以享受集中供热的便利,这应该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民生好处了。

三,改善农民的经济条件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意,如果实行合村并镇,那么就会使得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在这个大社区里,人口集中,资源整合,特别适合做一些小买卖来提高生活水平,以前做生意要走村串镇,现在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只需在家门口就可以把生意做,交通的便利,农民的收入增加,这也是合村并镇的一大民计好处了。

合村并镇可能不适用每一个农村,但对于一些相对落后、资源枯竭、劳动力短缺、耕地较少的农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在这个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矛盾,毕竟合村并镇是资源形式,但如果有好处,还是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尝试下,因为小农人这合村并镇之后确实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布衣小农人


村镇合并是大势所趋,因为年轻人没人愿意在农村,所以以后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农村各种基础设施不够,比方说医疗资源,等,像北方,还有一个取暖问题,现在煤改气,一冬天取暖费大几千,没有几户能负担起,合并后,集中供暖,合并村镇肯定也会有医院,养老院,等,而且最主要的,合并后,很大可能民房会建设成商品楼或者小别墅,就不用去花几代人的钱去城市买房了,而且,中国也需要村镇合并带来的经济增长,就像前几年城市的拆迁改造一样,会有就业岗位,等,



北京宁哥


我们村肯定不会合村并镇,因为我们村建设如同世外桃源,有漂亮宽敞的瓦房,还有干净整洁的街道,村周围都是美丽公园。

从前几年就听说合村并镇,而且我们这里也有部分乡镇实行了合村方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对于很多农民来说,还不如待在原来的老房子里。

合村并镇并不是给农民们在城市里买楼房,让大家变成城市居民,只不过是几个村子合并在规定的地方,那里建好了楼房让农民去居住,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合村并镇的光鲜亮丽一面,认为农民们有机会住在楼房里,那是莫大的幸福,殊不知真正合村并镇后,去那里居住的都是四十多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们。

我婆家舅妈有幸也因为这样的政策搬进了楼房里,这让原来住在三间瓦房里的舅妈很是开心,舅妈搬迁到了镇上统一盖好的楼房以后,住在了四层高的楼房里,开始对楼房里的装修进行了改造,原来没有土炕的卧室里被建上了炕,甚至还有了土锅灶。

那些搬进楼房住的上了年纪的农民们已经习惯了睡土炕,而且是烧的热乎乎的土炕,因此他们需要在楼房里建土炕,还要烧火,于是楼道里就得有堆积的柴草,弄得还不如原来不合并时干净整洁,老人们觉得不如单门独院方便。


以前农村老人们喜欢吃了饭到家门口凑堆说话唠嗑,可现在上下楼不那么方便了,最起码晚上不能嘴巴一抹拉开家门到街上跟邻居说话了,农民们觉得有些别扭,种地还得骑电动车回原来村子里种,再也没有家门口的小菜园可以种菜了。

这些都是合村并镇之后上了年纪的农民不方便之处,而农村年轻人结婚后还是去城市住,虽说合村并镇也是住楼房,但还是农村,根本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而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们住楼后更不方便,比如我那个舅妈,有一次下楼买菜,原本很胖的身体突然踏了空,从楼梯台阶上滚了下来,这下倒好,把腰给摔错位了,于是在家躺了有好几个月,家里亲戚去看她时,她抹着眼泪说不如原来自己旧房子里住着自在。

合村并镇有人觉得很好,能够像城里人那样住楼房了,但上了年纪的农民们并不喜欢这样的合村,他们觉得在村里有栋自己的房子,旧点无所谓,住着舒服最关键,出了门就是小菜园,可以种喜欢吃的小菜,还能坐街头晒太阳,或者夏天在大树下乘凉,那才是农民们喜欢的生活。

总之很多事情都是利弊共半,有好处也有坏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悠然见东山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有四类村庄被提升或撤除,(以下内容为规划节选)。

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第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第四节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其实合村并镇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有地方开始实施了,最早是在我国山东开始,在有了规划之后,才准备开始全国性的实施,而合村并镇开始之后,农民将会得到三大利好。

1、 空闲土地得红利

一旦实施了合村并镇政策,农村很多被浪费的土地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土地抛荒的问题相当严重,很多的农田都无人耕种,以至于被荒草占据。实行了统一居住之后,很多以前居住条件比较困难的人也能有一个条件比较好的住处,而且还会多出很多的土地,这样就能够把这些土地更好的利用起来。而且农民也可以通过土地每年拿到一定的补贴或者直接在自愿前提下将土地流转出去,这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也给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享受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农村之所以比城市落后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各项基础设施很难完善。比如说有些村子非常的小,总共也就是几百口人,如果要在这么小的村子里建设学校和医院实在是不现实,可又不能没有,只是并不是很完善。但是合村并镇之后,在教育、医疗、养老上的福利上都会比之前好很多,因为居住区内的人多了,各项基础设施也必须得更加的完善,以便保障农民的日常生活。

3、 有利于商业投资

人人都认为农村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其实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土地多,可如果想要有商业投资,那么就必须得有值得投资的土地。合村并镇之后,农村会有很多的土地多出来,到时候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的就业问题,并且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现在有一些农村已经在试点进行“合村并镇”的工作了,大多数的农民对这项政策都是支持的。虽然说要远离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但日子过得确实比之前好了,几乎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大家自然不会反对。



河北三农发布


假如农村里面合村并镇,这虽然是一个趋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会合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合并。

记得去年很多官媒都出来辟谣,被网络炒的沸沸扬扬的合村并镇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是保留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庄,农民依然可以种地和打工,还是可以住在依山傍水的农村。而所谓的合村并镇,只是针对偏远、常居村民稀少和自然环境可能存在隐患的山区农村,将里面的村民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统一搬迁到规划建设好的安置小区,众多这样的村落迁到一起,重新成为一个新的小镇。



合村并镇的好处体现在多方面,它是一种新型的尝试。原来的农民也由此过上了类似原来城镇居民的生活,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最为明显的就是,并镇以后有了比较便利的社会公共设施与资源,比如公园、公交车和超市;同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也会更加受益,规划小区都会有配套的社区医院和学校,都家人生活都比较便捷;而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更加便利,农民的子女能够更加方便就近就业或者去附近的城市工作。


假如实行合村并镇,农民的土地会怎样安置呢?这个问题的处理还是比较人性化,有的地方也有可做参考的案例,农民可以保留原有的耕地进行耕种,也可以承包给村集体或合作社,而对有一些自然生态比较好的地方会适当予以补贴进行退耕还林。原有农村土地的商品化转型,也是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村集体的土地通过整合、规划,进行规模化经营,也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


合村并镇可能是振兴乡村、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尝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会是大规模的拆村与搬迁。它的意义重大,集中人口、节约土地,增加农村的商业投资,让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实行合村并镇,那么农民是不能再享有原来的宅基地,并且也要慢慢适应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