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生局部战争,单兵火力以精准火力为主还是以密集连续为主?

没想来又没想走


想想加特林机枪吧,目前所有的武器其实还是以密集火力的方向进行发展的。

气定神闲的精确火力在士兵眼里就是一个笑话。



这就得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精准度的确是武器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的人都会合起来说这个词汇,但是“精准度”实际上是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合并词汇。


精准火力其实就是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的武器,例如高精度狙击步枪等等。

但是高精准度的武器其维护条件还就真的很苛刻了。这些武器很难适应苛刻的战场环境。

这是美军的一个临时营地,即便是美军也无法避免挖坑睡觉的情况的。

高精度武器在这种环境下缺乏养护并且射速又不高就会直接导致战斗力的损失。


相反一些粗糙,但射速高的武器,往往就更加能够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生存,虽然打不准,那么多打几发也能蒙上一俩个目标。

俗话说,能用的总比卡壳的好!


军武数据库


我是冬雨AK,说下看法,从人类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战争开始,双方都尽可能的提高士兵的装备和火力,所以战争史也是单兵火力的进化史,从前装的滑膛枪到后装栓动步枪再到现在的全自动步枪,单兵火力无疑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密集,连续作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最直观的表现出现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三八式步枪和M1加兰德步枪之间的较量,三八式步枪是当时日军的制式步枪,是一种5发弹仓旋转后拉式步枪,由于枪管较长,所以射击精度很高,在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手里,在400米的距离上仍然能首发命中目标,但它碰到的M1式加兰德步枪却被虐的很惨,因为一个日军士兵即使射速再快,打完5发子弹也需要十几秒钟,而一个美军士兵可以在四五秒钟内将8发子弹打出去,往往是日军射击一发,就会遭到十几发子弹的回击,被打成筛子,这仗也就没法打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单兵火力的密集型和持续性仍然是各国追求的重点,至于精度方面,可以在作战班中配置精确射手来保证火力打击的精确性,其实,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现代自动步枪已经可以在保证火力密度的同时,也兼顾到了精确度!主要是通过加装各类战术配件,如红点镜 全息镜 垂直握把等等来实现


冬雨AK


其实单兵武器的精准度密集度两者并不矛盾,所以现在的自动步枪都保留了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射击模式,不过单兵武器的发展方向都是往火力密集度方向发展,也就高射速方向发展,因为无论是对什么样的战争形式自动武器都完全可以轻松适应。而根据武器的特性来讲,一般精度较高的武器不是半自动的射击方式就是栓动式射击,射速普遍都不高。

自从火药武器诞生至今,人们在武器的发展方向上都一直追求着高射速,在色素相对缓慢的滑膛枪时代英国为了提高华唐枪的战力安排了三段式射击的战法,为的就是提高火力密集度,而自从自动武器的不到发展之后,人们也开始将武器自动化应用到单兵武器上,并且在当时使用的两种子弹上都得到了应用,一种是使用全威力步枪弹,另一种则是使用手枪弹,在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轻机枪和自动步枪,而在使用手枪弹上则研发出了冲锋枪。

不过精准度方面也一直是武器发展的一个追求目标,还是以英国使用滑膛枪的战术为例,英军为了提高当时滑膛枪的精度发明了排队枪毙的战法,而自动武器无在提高射速的情况下也一直追求武器的精准度。只不过在两者进行权衡下一般都会妥协射速。所以现在无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大规模战争拥有密集火力的自动武器依然是各方势力的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