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靈心圓映三江月,彩質疊成五色雲。”

在中國古代,由於生產力的落後,人們對於各種各樣的天文景象充滿了不解。有些天文現象被認為是祥瑞之氣,有些天文現象被認為是災難的開始。“五色雲”在我國古代的天命觀念中屬於祥瑞之氣。加上唐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五色雲”就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意蘊。在唐朝歷史上,“五色雲”經常出現,具有非常濃厚的吉祥意味。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儒釋道思想的豐富,人們跳出單一的文化體系圈,“五色雲”成為統治者與百姓重點關注對象

眾所周知,唐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具有楷模作用的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一系列盛世景況都發生在唐朝時期。可見,唐朝時期我國的國力都多強盛。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唐朝是多種思想發展的時期,儒釋道思想在這個繁盛的時期都得到了新的發展和豐富。人們的思想不再受到單一的文化體系束縛,各種思想交相融合,思想領悟呈現出一派新的景象。

在這種開放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對於許多新的事物,人們不再固步自封,敢於嘗試,由此,不少新的勞動工具開始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直接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安康的生活,再加上五色雲的頻頻出現的,老百姓們自然會認為這和天上的五色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五色雲就是祥瑞之氣的象徵,它的出現,就是告訴人們,好日子即將到來。

不僅如此,唐朝自建朝以來,統治者就實行了開放包容的政治政策,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較過去,人們擺脫了飢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狀態,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同時,國家的財政稅收也大大增加,統治者利用這部分稅收,興修水利,鼓勵農業的發展。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這個時期的唐朝,可以說是國泰民安,到處瀰漫著一股祥和的景象。而五色雲的出現,這種奇異景象的出現,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人們將富足的生活狀態和這種生活現象聯繫在一起,由此構成了唐史中極具祥和意蘊的五色雲現象。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五色雲”現象在唐史中的運用主要依託兩大方向:文學創作、統治者重視度

五色雲在我國古代的許多書籍中曾被多次提到,它曾經被當做國家禮儀性的工具出現在朝政事務中。在古代,“五色”代表了青、赤、白、黑、黃這五種顏色。在《釋名•卷一》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記載:

“徐州貢土五色有青黃赤白黑也。”

可見,在唐朝歷史中,五色雲作為一種象徵著祥瑞之氣的東西,又因古代對於五種顏色的解釋,所以“五色雲”在唐朝時期一直和國家政權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時,在《周禮•冬官》中也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五采備,謂之繡。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五色”在古代的文化觀念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在唐朝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這就是“五色雲”在正史中的運用,在正史中,五色雲都是以祥瑞的姿態出現,這個時候,統治者都會做出一些相應的措施。因為五色雲象徵著祥瑞,所以皇帝所頒佈的政令都帶有寬容,仁厚的特點。在《舊唐書》中有一段文字記載,主要是用來說明當象徵著祥瑞之氣的五色雲出現以後,統治者頒佈的政令:

“敕:先經流貶罪人,不幸歿於貶所,有情非惡逆,任經刑部陳牒,許令歸葬,絕遠之處,仍量事官給棺櫝。”

在古代,受“君權神授”思想的影響,每當有“五色雲”現象出現的時候,某些有權有勢之人還會利用這種現象,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巧妙的利用這種自然現象,來強化“君權神授”思想在人們頭腦中的地位。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韋皇后就曾經利用過“五色雲”這種自然現象。韋皇后一黨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實現自己想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願望,特意在景龍二年出現五色雲之時,謊稱自己的衣裙上也出現了五色雲的投影,從而使自己的衣裙呈現出五色。

在古人眼裡,只有賢德之人,被上帝認可的人才會有祥瑞之氣降下,韋皇后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襯托自己賢后的形象,同樣也是為了爭取以韋皇后為首的集團的利益。

所以,在唐朝的正史中,“五色雲”一般為皇室人員所用,起到彰顯天威,鞏固皇權的作用,同時也有可能被一些人作為謀取自身利益的手段。

不僅僅是在正史中,“五色雲”現象在唐朝文學作品中同樣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眾所周知,唐朝有大量的詩歌流傳於世,這些流傳下來的詩歌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在選材的運用上也有不拘一格。“五色雲”作為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也時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文學創作中。例如,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的作品中就有提到過“五色雲”現象。在《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中寫到: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絕群。中藏寶訣峨眉去,千里提攜長憶君。”

在同時代的許多其他的詩人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五色雲現象的存在。在這些詩作中,五色雲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很少被賦予其他特殊的含義,整首詩的感情基調也多是積極樂觀的。

與此同時,除了在詩歌創作中,在其他的文學作品中,“五色雲”現象也大量存在,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朝雜文以及唐朝許多文人留下的筆記中,都能看到“五色雲”現象的出現。在這些帶有濃厚的民間文學氣息的作品中,大多有著一個統一的觀念。

“五色雲”為天降之物,是仙人騰雲駕霧時所用的器物。每當有“五色雲”出現之時,就肯定會有仙人出現,所以人們在“五色雲”現象出現之時,都會下跪磕頭,祈求大富大貴,平安健康。在《廣異記·長孫甲》中就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唐坊州中部縣令長孫甲者,其有篤信佛道。異日齋次,舉家見文殊菩薩乘五色雲從日邊下。”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唐朝“五色雲”現象的運用,實為君主專制得到強化,與唐朝政治密切掛鉤,“君權神授”得到集中體現,穩定了唐政權

衍生於古代傳統“五行說”的“五色雲”現象,被人們歸屬於祥瑞之類的天降之物,代表著世間完美的一面。對唐朝的統治者以及後來的許多朝代,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我國古代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種象徵著祥瑞的現象,“五色雲”逐漸成為統治者評價自己治國理政的標準之一。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千秋萬代,自己的子孫能夠延綿不絕的統治這個國家,而每當有“五色雲”現象出現之時,統治者就會認為這是自己的統治得到了上天的認可,於是“君權神授”便在這個時候得到集中體現。

由於自己治國有方,上天特地命人制造“五色雲”現象,就是為了告訴統治者,其治國方法的正確性,給統治者極大的鼓勵,同時也讓統治者對自己的百姓多一份關懷,更多的融入民生,做一個好君主。這同時,也對後代的君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都希望做一個賢君。

唐史中的“五色雲”:君權神授的集中體現,穩定唐政權的重要基石

但是,“五色雲”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在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的情況,古時人們封建思想的一種體現。“五色雲”現象出現之時,人們祈神拜佛,燒香磕頭,希望上蒼能夠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在很大程度上,和古時人們尋求各種長生不老之藥,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之處,都是人們思想落後,迷信思想的表現。

總的來說,“五色雲”現象在唐朝的出現,一方面代表著皇室對祥瑞之氣的看法,也代表著普通老百姓對五色雲的認識。“五色雲”現象的存在,既能提醒統治者及時實行仁政,緩解老百姓的積怨,同時也能穩定唐朝政權。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的“五色雲”在唐朝,更多時候是被賦予了某種政治意蘊,與中國古代政治密切掛鉤,更是君主專制的強化,在中國古代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