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9271


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气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输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黄帝内经》里讲的最重要的气有四种。


第一种气叫元气。就是源于先天、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气,是生命的原发性的“气”。这个元气也叫做真气,也就是《上古天真论》里面所说的“真”。这个真气主要是来源于肾脏,因为肾脏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气。道家称为“先天之气”。




第二种气叫宗气。这个宗气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气,所以它可以看成是一种心肺之气。肺是主管呼吸的,又主管一身之气。



第三种气叫做营气。营气是流行于人的血脉当中的。营的意思就是营养,营气对人体起到一种营养滋养的作用。



第四种气叫卫气。它是运行于経脉之外的,基本上是在体表。卫就是保卫、护卫。卫气起到一种保卫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我们讲养气,最主要的就是保养这四种气。养气对身体健康是绝对有利的。那么大家一定问我:怎么养气呢?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学那些稀奇古怪的气功,只要保持内心平静,不拘在什么地方,不论是在办公室,或者是在马路上,走路走疲劳了,停下来,做两下养气工夫,精神就来了。

怎么做这养气工夫呢?不要用鼻子吸气做气功,马路上灰尘大,空气脏,所以我们在都市千万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气功,只要心境宁静,不必用耳朵去听,只要感觉到呼吸的往来就好了。

我们本来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练习,或者对呼吸加以控制管理,只要感觉到我们原有的呼吸状况就好。如果感觉到什么地方不顺有阻碍的话,只要思想继续宁静下来,静上一段时间,自然就调和顺畅了。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么工夫。


游骑兵257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太阳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

当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静功,那些功法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可以练。

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三、睡眠

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


四、夏天

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但是每个人心火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

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正如前面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

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得更深。

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把气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


七、功法

道医讲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

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桩、正坐、金鸡独立、撞丹田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俯拾皆是。

八、心灵的阳光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

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九、睡觉补阳气

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教你两招让你阳气十足。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中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奇效

1、还阳卧

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方法: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2、混元卧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女王朱琼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阳气是我们人体十分重要的东西,阳气不足的人通畅会表现为虚寒怕冷,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疲乏等的,中医将其称之为:阳气不足。

为什么说冬病夏治,冬病就会在冬天容易发的病,这些病的易发人群多是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是我们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阳虚体质在这个时候更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

那么养阳气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吗?

(1)动则生阳


运动可以升阳气,现在的上班族都是久坐党,这样的工作条件再加上每天待在空调房,很多都有阳气不足的情况,建议周末或者平时下班多步行,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出一出汗水,好处多多。老年人建议做一做太极,八段锦等。

(2)夏天早上一杯姜枣茶

天热之后本身脾胃就容易虚弱,提前服用姜枣茶可以补补脾胃,同时生姜尤其是老姜有祛寒驱赶病邪的作用,大枣又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还可以补充体内之阳气以温中,又可以助阳气发散来排寒,这样一个夏天就可以把身体的病邪驱赶出去了。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脾胃范儿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人之生长壮老,皆有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有阳气为之花。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下面我分享生活中最简单的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太阳

这个天然的阳气库,一定要合理利用。古时候人们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体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浸入。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逐自身的问题,在此就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


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效果最好。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中青年每次1-2小时,老年人也就30分钟左右即可。



二,睡眠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了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劳,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就可以培补身体,养固阳气。



三,功法

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养阳气的最佳方法。


自古就有很多养生的方法,比如站桩、呼吸吐纳、易筋、正坐、撞丹田等这些适合体弱之人锻炼的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身体有了增加,或者身体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易筋十二式、洗髓功等俯拾皆是。



最后再次分享两种睡觉姿势养阳气的小妙招


1、还阳卧

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方法: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即可。


2、混元卧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习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这个姿势既能养阳气又能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好用处。



通过以上生活中简单的方法,再结合其他特殊方法练习,能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找回自信,一切好起来!


养发健康系统知识


我认为最简单、最廉价的养阳气方法是冬天多用太阳晒背。

在讲原因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江苏省如皋市,它是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90岁以上老人4000多人,80岁老人40000万多,为全国第一。如皋人的长寿与当地的水土、人文及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他们长寿的秘诀也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冬天多太阳晒背。


那么冬天太阳晒背是什么目的?对健康有什么益处?

原来,中医认为背为阳之阳,如果背部遇冷受凉,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阳气受损而导致疾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就容易旧病复发,加重病情。另外,正常的肺腑功能都靠阳气来支持,阳气充足身体就能抵御疾病的侵入。

那么,太阳晒背可以借助太阳的热量,让充足的阳气赶走盘锯在背部的阴气,身体一年四季都会暧和,同时也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

所以,聪明的如皋人正是利用太阳这个免费资源来补养了阳气,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不但长寿还很少生病,生活质量非常高。这也是我认为冬天多用太阳晒背是最简单的养阳气方法的原因。


中西医林医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终日号而不嗄"。何者?

如果能懂得这两句话,就离懂中医不远了。

说的是小孩一降生,天生的有吸吮奶水的能力;天生有抓握的能力,如果胆大的话,让他抓住你的手指,可以把他提起来;小孩孩还有天生的朘作之事,他的小鸡鸡会坚强的站起来;他们成天号哭但嗓子不会嘶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阳气也,元气也,和气也。

元气,通常指先天之气,生于肾,当肾元耗尽便会撒手人寰。握固指元气足,握松元气损。

阳气,指阳刚之气,有的阮小二,恐怕就是阳气损,阴气盛所致。

后天之气,是指水谷之气。天地藏精气于五谷,五谷藏精气于五脏,水谷之气为脾胃运化之气。其他之气不再赘述。

气是什么,中医之气除了呼吸之气外,重在力气,也就是劲!换成今天的话叫作能量。也可看作器官体现出的活力、光泽、功能。

阳气,可视作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活灵活现,欣欣向荣。与心动力关系密切,与五脏六腑的协调畅达均有关系。

所以,养阳,一是心情舒畅,气机条达。对养生均有50%以上功用。二是运动。运动可对各脏器良好的刺激,使之兴奋而调和,阳自然而生。三是饮食养阳。春天多吃一些蔬菜,蔬菜多数生机勃勃,对养阳有利。四是可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补阳的东东。


山神001


关注妙手小圣医,每日推送养生干货!

阳气严格来说是养的不是补的,养护是不能破坏一些阳气生存的规则。人体阳气不足,破坏的不仅是身体状态,还有心情,心情搞得冰冰凉,阴翳感很强,也可能就是阳气不足引起的。


为什么感觉身体冰冰凉,心情冰冰凉的人,中医建议喝——姜枣茶,这也是养阳气的一个方法。


春天是提升阳气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季节,多运动踏青旅游等等,动则生阳,慢慢坚持下来,阳气自然就可以充足起来。


其次就是睡觉,睡觉可以培育阳气,但是不能睡懒觉,我们一天中的清晨开始,阳气慢慢增加,早上能早起运动则是最好,千万不能熬夜,这样会导致阴损阳耗。



用户82314583398


阳气即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因此,养阳气就是养命。

养阳气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调理:

一、饮食

1、忌暴饮暴食

任何食物摄入体内都由脾胃来消化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脾阳。

暴饮暴食会增强脾胃负担,使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的吸收会减少,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会减少,容易出现阳虚。

2、忌冷饮、生冷食物

冷饮和生冷食物和体温有温度差,入口把寒气带入身体,会消耗体内阳气。

3、少吃清热解毒类药物或凉茶

大家应该都有过上火的经历,如口腔溃疡、便秘、痔疮等,让人痛苦不堪。

很多人会买清热解毒药或喝凉茶来降火。

过度降火使阳气消耗,引起阳气不足。

4、少吃西药

西药属化学合成制剂,大多数性寒,经常吃会影响人体阳气。

二、适量运动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体寒。

每周抽2至3天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升阳。

但不建议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出太多汗,而气随汗脱。

以运动微微出汗最佳。

三、充足的睡眠

自然界也分阴阳,白天为阳,适合运动、工作可助升阳;晚上属阴,适合静养以帮助养阴藏阳。

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解毒、修复的好时机,这个点适合睡眠。

因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肝好气血就足,气血足身体阳气自然就足。

因此,少熬夜是养阳气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四、情绪

凡是向上的、积极的、阳光的属阳,消极的、向下的、阴暗的属阴。

保持阳光、正能量、快乐的心态可助提升阳气。

五、晒太阳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太阳为自然界的真阳,经常晒太阳是补阳气最简单又管用的方法。

特别是冬天,晒头和背部更佳。

因为头为诸阳之会,背上有人体最大的阳经(膀胱经),经常晒头和背,可借助自然界的真阳,激发体内的阳气。





琴姐聊健康


中医长说的一句话:“阳气足,百病消”。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之一。

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包括性生活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如果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忙。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

阳气衰弱则百病生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

阳气不足有两个阶段

1、阳气稍有不足,但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

在这一个阶段,人就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头晕乏力、颈椎腰椎病、亚健康、早泄滑精阳痿等各种不适症状。

2、阳气严重不足,人体物质代谢率和和生理功能足迹下降

在这一个阶段,人的一些原有疾病,旧伤或者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会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而导致严重的疾病。

既然阳气这么重要,我们平时又该怎么样来补足阳气呢?

1、艾灸穴位保健

人过了四十岁之后,人体内的真气就会开始逐渐的衰退,为了保证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进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适当艾灸并按摩关元穴及腰眼穴可起到提阳的作用。

关元穴:肚脐下四肢处,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腰眼穴: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开约3.5寸的凹陷中。

2、踮脚走

动作示范:尽可能的迈开大步,脚尖着地,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弯曲膝盖。另外腿往前迈步的时候,脚尖要伸直,就好像在跳芭蕾一样。 前脚在落地的时候,后脚脚尖要踮起来。每天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将休闲的散步变成大步走练习即可。

功效:用脚后跟先着地的走路方法,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的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症。


3、深呼吸

动作示范: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的用鼻子吸气,呼吸要保持柔和、缓慢、均深长。每次的深呼吸以6次为-组,然后就可以平息调整,然后再做。

功效:深呼吸可以让肺部的空气得到更换,每次的深呼吸之后可以促进体内废气的排出,新鲜空气的吸入,头脑更加清醒。

4、提踵颠足

动作示范:提踵的时候以五个脚趾抓地,两腿并拢,同时提肛收腹,肩部要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的时候,身体放松,轻轻的咬牙,可以先慢慢的下落一半,然后轻轻的震动地面。

功效: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和肾经,轻震地面则可以按摩到五脏六腑。

5、摩肾俞

动作示范:双腿并拢,坐在床沿的位置上,两个手掌互相搓,直到感觉到手心发热为止,然后两手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位置,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一直到感觉到热感为止即可。最好每天早晚各进行一遍,每遍各200次左右即可。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的,根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80%的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且这个数据还是持续的上升。如果你的健康被不断的透支,身体就会感觉到特别的不舒服,腰疼、背痛、落枕、感冒、身体酸软等症状。出现此类的症状,一定要赶紧引起重视。

以上呢,只是粗略了的介绍了一些方法,如果还想更有针对性的一点的,可以去看看(欧阳杰卿重拾自信)一文提到的方法,我老公以前也是肾虚,通过使用他的方法之后,现在每次行夫妻生活都能20分钟了,还是很轻松的。

最后呢,还要重点跟大家说一下,想要肾好、性生活和谐,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以及每天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助于你的身体越来越健康的。


肾大壮养成记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正确饮食。

首先要明确何为阳气,阳气即上升之气,气能上升是一定的能量作用的体现。在地球上空气上升是太阳加热的体现,水汽加热上升成云,空气加热上升成风。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余下多种气体仅点1%,可忽略不计。氮气的容重比氧气轻,上浮能力比氧气强,氮气在常温下不与它物发生化合反应,而氧气极易与它物化合生成氧化物而沉淀。二者相比氮气为阳气,氧气为阴气。所以阳气之中必有无形的能量,阳气上升为天气,阴气下降为地气。为此在易传中说:轻清上浮之气以成化万物之能,重浊下坠之气以成生万物之质。所以阳气是能量的代名词,阴气是物质的代名词。在生命学研究中阴阳是特定的,阳是气是能,阴是形是质。

阳能和阴质二者是形影相随,只因能和质所占比例的不同在人的视觉中呈现的象不同。能占的比例大于质就是气态,质占的比例大于能就是液态或固态。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在六合之内所有的生命体都是阳能的有序之变促使阴质发生形变或者质变而生壮老死。人有两死无两生,阴质、阳能缺一就会死亡,缺阴质死时躁动不安,张嘴不合眼;缺阳能死时平稳安然,象长眠之象。

从上所述我们可明确得知,阳气是天空中(气交之中)的氮气,它承载着四季太阳的热能,有六种不同的温度;温热暑燥凉寒。即天之六气,不包括氧气。所以巜生气通天论》中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不仅以食为天,也以食气为本。地之五味要食,天之五气也要服。据此古圣人制定了华夏独自饮食法则,这是人类历上最早最完善的饮食法则。“毒药改邪,五谷为养,五果(可代粮的干果)为助,五畜(高蛋白质肉鱼蛋)为益,五蔬(应季菜、根茎)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

古圣人认为大自然所产一切植物均含四性五味,因为在它们的生长期内承接了太阳日照大地润养,它们是天地合气之物,禸含阳能阴质。成熟时季节不同,所含的阴质和阳能就不同。为此出现性味太偏和平和之分,古人将太偏者称为药,将平和者称为食,药食同源。药不是用來补,是攻邪纠偏。食是用来补的,少食或过食某一类食材,可能会引发身体内多或少某一类营养,但可改变生活习性纠正过来,不能用药补,中医用药是中疾即停,再用食补。此即三分治,七分养。

法则第一句是“毒药攻邪”,人生在自然中难免会受寒邪,就用“姜葱蒜椒或桂皮八角”等驱寒之药,通过发汗将寒邪发散出去。是药三分毒,所以古人将药统称“毒药”,以此警示人们不可滥用药,内经中仅十三个简易药方,古人不滥用毒药,主要是食养和刺络脉穴位调气机。看今朝离道远矣!

法则第六句“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是饮食法则的精髓,是华夏气观念的精准表达,是阴质阳能的完美结合。是各民族所没明确规定的饮食理念“气味合而服之”。每一个张嘴饮食的人,首先进入口腔内的就是大气,然后才是食水,齿嚼舌拌就是把气食水充分搅匀,在三者混合中,大气中的氧气与它物氧化耗尽,只剩下氮气,(氮气是阳性之气入阳明大肠和,氧气是阴性之气,入太阴肺),在大肠袋收缩时,压缩氮气透出大肠,并携带出水谷之精微成为卫气。卫气是悍疾的热气,是人体内的阳气,也是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的真气,卫气内含阴质阳能。大肠袋在产出卫气的同时,水谷之精微被大肠壁內的静脉所吸收成为营血(静脉血),卫气营血异名同源,营血为精,卫气为气。天之气地之味和上善的水,由口腔经胃和小肠,到达大肠后完成了“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的使命。

粥品为天下第一补品,不仅是原料的丰富和软烂易消化,主要是符合了华夏的饮食法则。伊尹成为商朝三代权相,成为药膳和汤药的始祖,归功于他煲汤的高超技能。有病七分养,饮食的主要种类就是粥类汤品,药膳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增补体内阳气除饮食之外,还有依“气味合而服之”之理,上古先人发明的“服天气咽津液”之术数。《素问.刺法论》中云:“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所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令无数”。寅时是三阳开泰之时,地气受左方传过来的地热大量升天,地气是净洁的氮气,此时引颈咽气顺之,就是大量引氮气入大肠。饵舌下津令无数,即吞咽大量的唾液。唾液是水谷之精微。天之气和水谷之精微共入大肠,必然产出营血和卫气。气味合服,补精益气。

补体内阳性卫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正确执行华夏的饮食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