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父母長輩眼裡,進入體制內才算擁有正式工作?

楚唯夢


曾經有個網友在網上發牢騷說,自己大學畢業在企業工作,月薪2萬,在父母眼裡還不如家鄉事業單位上班月薪3000的同學。這正是在父母眼裡只有進入體制內才算是有正式工作的真實寫照,之所以在大多數父母眼裡進入體制內才算是有正式工作,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自古以來的“學而優則仕”思想,二是體制內工作穩定有保障,三是體制內工作社會認可度高。

一、“學而優則仕”的歷史根源

從古代科舉制度到現代的公務員考試,所求都是一個“功名”。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成為古代所有讀書人的最好出路,沒有之一,無數人前仆後繼,為的就是考上後能夠“做官”。“學而優則仕”這個傳統思想一直影響到現在,所以大多數父母都覺得好好讀書念大學,畢業考上公務員走仕途,這是最好的方向。如果自家孩子進入體制內工作,會很有前途,讓父母長輩覺得很有面子;如果將來能做個“一官半職”就更是光宗耀祖了。

二、體制內工作穩定有保障

體制內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定有保障,基本考入體制內,就等於端上了“鐵飯碗”,只要不是出現違法違紀等特別情況,根本不用擔心被開除或裁員。而且公務員四險兩金足額繳納,上班期間的工作、醫療都有保障,即使因病或者因傷不能正常工作也會有工資發。大多數行政工作環境比較舒適,法定假日按時休息,退休也有保障,拿到的退休金一般也高於企業職工。而且體制內工作的單位都是國家機構,所有父母長輩都認為國家單位肯定不會出問題,而企業都是個人的,就存在不穩定因素。

三、體制內工作社會認可度高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認可體制內工作是好工作,尤其是在小城市、縣城和農村人口中,絕大多數人認為體制內工作是很好的工作,而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和長輩親朋都在這些地區。2015年中國一二線城市人口只佔全國的3.2%,算上這幾年的增長,即使再加上三線城市,也不會超過20%,也就是說將近80%的父母親朋都會認為體制內工作是好工作,所以體制內工作社會認可度很高。

四、體制內工作的工資收入不算高,但也不都低

有些人認為體制內工作工資收入不高,但這個不高是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除了個別地區外,在中國最廣大的普通地市級、縣級地區,體制內工作在當地都是相對收入較好的人群。而2018年我國最新的城市排名中三線及以上城市才119個,除了這些地區之外的小城市和縣城,體制內工作都不算是低收入。而且大學畢業生後,進入企業工作能拿到高收入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也都是工薪階層。

綜上所述,受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思想影響,加上體制內工作穩定有保障,社會認可度高,而且收入並不算低,所以大多數父母長輩都會覺得體制內工作是正式的好工作。

歡迎關注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8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歡迎討論,提出您的意見。

獨善者眾也


這不僅僅是父母的願望還是當今社會的現狀。

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能夠進入體制內呢,僅僅只是因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擁有鐵飯碗嗎?其實不然,因為在體制內工作還有很多優點。 第一, 工作穩定。一旦進入體制內,只要不犯政治錯誤,不幹違法亂紀的事情,就可以守著鐵飯碗幹一輩子。所以在體制內工作,根本不會存在老闆攆人走的情況。 第二,生活有保障。進入體制內之後,各方面都得到了保障。買房有公積金可以貸款,婦女有半年的產假期,每年還有醫保等等。最主要的是,當因為身體原因提前退休或正式退休之後,每個月都能拿到國家的退休工資,相當於等你老了,不幹活每個月都有錢。 第三,環境良好。一般體制內大多都是在辦公室工作,平時吹著空調,冬暖夏涼,工作環境比較舒適和愜意。很少有人進入體制內之後成天在外面奔波,像快遞小哥、推銷員一樣四處奔走。 第四,工資按時發。進入體制內工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基本上每個月的工資按時發,幾乎不存在無辜拖欠工資的情況,甚至也不會存在老闆跑路無處領工資的現象。 第五,每逢假期有福利。在體制內工作時,每逢國家法定節假日、或者是員工生日,一般來說單位都有福利。儘管錢很少,但是那也是錢啊。與此同時,一年到頭,很多單位還有年終獎。 怪不得很多人努力想要進入體制內工作,原來在體制內工作竟然有這麼多優點,可是真的難考啊。所以那些渴望進入體制內工作的人,這麼多的福利在等著你們,趕緊努力吧




小狼快訊


父母一輩有不少都是在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有一些後來因轉制,一部分下崗,一部分創業,但失敗居多,其中酸甜苦辣自己知道。體制內工作就用兩個詞概括-穩定 體面。在父母眼裡,能進入體制內就是鐵飯碗了,不用擔心發不出工資,不用到處求人,也不用承擔失敗風險。


99眼鏡兄


這個恐怕也是中國當前的國情吧,體制內上班的話基本上可以說不會有失業的風險,而其他的工作比如外企、私企失業的風險還是比較大一些,所以工作壓力也更大一些。特別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揹著房貸,如果失業,那種壓力會把人壓的喘不過氣了來。體制內通常來說能夠朝九晚五正常上下班,週末大部分可能也得都能休息休息,陪陪孩子,陪陪家人,享受享受生活,這恐怕也是很多其他工作難以比擬的吧。當然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優質就業機會很多,這些地方的長輩可能相對來說對體制內就業的偏執就稍微弱一些吧


我愛學習呵呵呵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有編制的體制內工作對多數普通的傳統家庭來說很重要,他們有有著對體制內的“固執認可”,甚至有人認為有編制的工作才算“正式工作”,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第二,他們認為不在體制內的工作都不是好工作,比如入了外企賺錢多點,入了名企當個小主管,這些都沒什麼用,他們感覺體制內的正式工作才是一勞永逸的鐵飯碗。
第三,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崗位是多數父母最認可的工作,他們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冒什麼險。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460006e3faddff8ac0\

大同小吳


我作為母親不求自己的女兒大富大貴只求一生平平安安即可。體制內的工作雖說不會像私企民企或外企能賺錢,但同樣也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哪裡有錢多事少的工作。那些有上班時間沒下班時間的實在太幸苦了,簡直就是在透支生命。而體質內的工作一般都是早九晚五的,也不怕哪天會裁員,賺的錢也能過活,凡事心態平和點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spoc


因為進入體制內,相當於抱了鐵飯碗。只要自己不犯錯誤,通常會一勞永逸地工作到退休。而如果在企業,則一有可能被精簡或替代,而有可能遭遇企業衰敗或倒閉,有很多不確定性。


統計人王思彤


古代出世入傳仕統思想;父母那個年代對正式工作認知;現在競爭壓力讓父母覺得體制內工作輕鬆穩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3b00060d8d39598ebe\

拾光檢語


體制內的工作穩定收入不低,福利好待遇好。在體制內工作有社會地位和有安全保障,是父母長輩們眼裡的正式工作。特別是農村或弱勢群體家庭的父母長輩,更希望子女晚輩能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成為家庭的頂樑柱。


吳話不聊


父母眼裡有五險一金就有保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