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有哪些人想抱團去農村進行自媒體創業呢?

易欣瑤


目前,全國人民都在抗疫,疫情也的確影響了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對於自媒體行業可以算是一波小紅利了,對於哪些人想報團回農村搞自媒體創業,我認為有以下幾類人。

最基本的是要對三農行業有興趣,並且有一定的自媒體知識的人。

我生長在農村,也是今年才回到家鄉要搞三農方面的自媒體,目前也在摸索中。

1、在外沒有家,在異地打工,因為疫情原因不想出去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人在外漂泊,掙得在多也是打工,也攢不下錢,趁著這場疫情直接下決心回農村做自媒體。

2、喜歡三農,對三農產業的發展有一定認知的人。

習主席最近發表過講話,要大力發展三農電商產業,這說明國家對三農產業的支持,這也給即將要做三農產業的人增加了創業信心。

3、對自媒體有一定的基礎或瞭解,並且在農村有一定的生活資源或素材的人。

做三農和自媒體貴在堅持,但前題是要有農村資源,回農村做自媒體肯定是做與農村的人和事相關的,不然為何要回農村,回農村是為了便於取材


林區二哥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鄉野暖色調,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確實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自媒體的發展非常迅速,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這是一個信息互通,知識分享,知識付費的時代,同時也成為了知識賺錢的時代。這條路上,有的人已經賺得盆滿缽溢,也有很多人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在這條路上走遠。

這也不奇怪,每個行業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做自媒體也是一樣,付出與收穫絕對是成正比的,優質的內容、同興趣愛好的事情也是大家喜歡和追捧的。另外,入門的門檻也比較低,所以有很多人都踏入到了自媒體的行業,特別是三農領域,既能遊山玩水,觀光旅遊,瞭解三農文化,豐富經驗和學識,又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有哪些人會去農村做自媒體,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類人。

1、真正喜歡農村的人。

農村的山、農村的水,農村的人情,農村的風景,農村的文化,農村的故事,每個地方都不一樣,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色,一直以愛都廣受大眾的喜歡。因此,對這部分人來說,就是絕佳的機會,一箭雙鵰。

2、新聞、媒體領域的人。

自身就具備專業的媒體知識,比如:寫作、攝影、攝像等,對做自媒體來說就是熟門熟路,工作的同時可以作為副業,也可以徹底擺脫工作的束縛,無拘無束,自己創業。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3、想分一杯羹的路人。

有的人看到了自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別人的成績,也想從事這方面來分一杯羹,記錄生活的同時,也能結交很多朋友,先不論成功與否,敢於嘗試,敢於挑戰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至少為自己活一次。

不管是哪些人去農村做自媒體,都努力吧,付出總會有收穫的,加油!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想法,如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請點個贊,加個關注,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鄉野暖色調


說下我這個80後農村娃的自媒體經歷,有一定的借鑑性;

我是一個標準的農村娃,老家在安康寧陝,一個標準的大山裡的孩子,通過努力學習,上了一個農業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回老家,要靠自己在外面闖蕩;

先後做過一箇中國500強電器的客戶經理,做過西安的一個知名木製品企業的業務經理,但是實際工作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快樂,然後辭職,自己和朋友做了一點事,也是以失敗結束,2019年底,重新應聘,開始從事農業的相關工作;

在西安呆了8年,從事農業後,到了渭南,第一次和領導下鄉,看見夕陽西下,我們很激動,因為這種景色,我在西安一直沒有看見過;從事農業後,每天和農戶打交道,內心感覺到了平靜和踏實;

今年疫情期間,呆在寧陝縣的某個山村裡,無意間接觸了自媒體,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自學教程,然後嘗試拍攝,2個多月,粉絲從0到目前的700多個,以前還跟在乎粉絲的多少,視頻的播放量,現在淡定了,主要是要把內容做好,努力把美好的、真實的人和物分享給大家就好;

做農村自媒體,大有可為,因為我認為:物質生活在城市,精神歸宿在農村,隨著社會發展,農村大有可為;

我是一位80後農村娃,奉行:萬物皆可拍,萬事皆可分享,傳遞正能量,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