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银针 守护一座城”——德保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群像侧记

□百色新闻网通讯 杨雪佳 赵飞云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医院是主战场。战场上,一个个逆行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当中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但他们选择拿起了手里那根小小的银针(体温针),守护着一座城市的安全,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如果来检查的病人没有佩戴口罩,建议分诊台发放口罩再引导他们到发热诊室就诊,保障其他病人的安全。”初见黄献华医生时,她正在和分诊台的护士协调给病人发放口罩事宜。

今年42岁的黄献华是德保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院领导的紧急电话通知后,她就来到县人民医院为抗击疫情成立的发热门诊部担任组长,带领6名医生、9名护士直面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发热门诊部直面发热病人,未知程度高,感染风险系数大,既考验医生的综合能力,也考验医生的紧急处理能力,更是考验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对于担任“第一道防线”的组长,黄献华心里没有过犹豫。

只要是在分诊台检测体温超过37.3℃,护士会直接将病人带到发热门诊部,这里的医生根据病患的详细信息做进一步的诊断。如果是从湖北返乡或者是与湖北籍人员有过接触的,医生会建议患者采集血样和唾液,做进一步的筛查。

“通过我们第一步的筛查将有隐患的病人先固定在这边,减少他们走动的范围,也就减少可能感染的范围,保障医院里其他病人的安全。”其他病人安全了,发热门诊部却成了第一时间接触到病源和最容易感染的危险部门。

“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都是最优秀的人,让他们参与如此危险的工作,我很对不起他们,但真的没办法,有些事有些风险总需要有人去面对。”尽管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坚守在岗位,红血丝悄悄爬上了她的眼睛,但黄献华话语仍铿锵有力。

长时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甚少在家,作为人母,无疑她是不合格的。但令黄献华欣慰的是,15岁的大女儿已经能帮煮饭菜,分担家务,二女儿也被爷爷奶奶接到了田东老家加以照顾,家人成了她最坚强的后盾。

“因为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发热门诊部里的另一名驻守医生潘星亮说:“不怕直面第一线,就怕自己的能力不足。”实际上,潘星亮医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不仅综合能力强,更有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应急能力强。

因为疫情又碰上流感,每个医生平均一天接诊的发热病人多达40个左右,有时候忙起来,医生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陪伴家人。已经十几天没见到自家的孩子,潘星亮眼里有一闪而过的泪光,但很快就消失,作为疫情防控非常时期,作为人父,他无疑也是不合格的:“等到疫情过后,我也要在家自我隔离,安全以后就把我们家娃娃孩子接回来,好好陪他。”

“接到调令,说没有焦虑是骗人的,但既然选择了,就义不容辞地站好岗,我就不怕。”张秋香医生也是从儿科抽调至发热门诊。除了爱人,直到现在,她的父母甚至不知道她站在了疫情阻击的第一线。

“刚开始采集病患唾液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采集得慢病人不舒服,也让自己处在危险中。”疫情来得太突然,留给医生们学习防控知识的时间并不多。除了上班间隙跟同事学,张秋香还利用休息时间与同是医生的丈夫一起学,一起探讨,及时提升自己的处置能力。现在,科学采集唾液对她来说早已不是难事,在面对病患时也多了一份从容。

眼镜下是张秋香坚毅的目光,话语有力而乐观:“相信经过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他们是本院的精英骨干,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才把他们都调到发热门诊部,确保守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梁英学说道。

黄献华、潘星亮、张秋香……一个个坚毅的身影组成了抗击疫情的“站前哨所”,谢谢你们,在前线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