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我都32岁了,但是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办?正常吗?

陈意先生


很正常[捂脸]我都36岁了,大的儿子都8岁了,小女儿才几个月[捂脸]我还不是天天玩得比他们还多和疯。

我怎么做了2个孩子的老爸都不知道[害羞]我买玩具可狠了,几千一个手办,什么游戏机。都要买,2个房间放满了我的宝贝收藏[捂脸]

我朋友说你儿子再大几年都要教你做人的道理了,一点不像爸爸,更像小孩。无事的,你肯定正常,高兴就好,有什么比高兴的生活更好?


超人200574499


我是1988年12月31号的生日,过了年我也32周岁了。对于楼主的苦恼我也深有体会。

这事很正常的一件事,楼主不用在意的,只要我们能保持每天开开心心,每天认真生活,认真工作,关心家人,就好了,不必纠结这个问题了。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大环境里,更不用在意这个问题,有时间我们看看书,学习一个些新知识,岂不美哉?

每个人的家庭的教育不同,环境不同,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同,所以不必纠结这个问题,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可以了。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群体组成的,我们这种年龄还是天真烂漫,不是挺好的吗?


奕竞的远方


这种现象不正常。32岁还有这种心理,表明提问的人心理不太健康,心理上存在异常。初步判断或有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也称个性。它包括个人的能为,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般来说,如果个体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心理学上就称这类人患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患者常常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格障碍的表现十分复杂,心理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以临床常见的有偏执型,自恋型,回避型等等。

如果己近成年,还总以自己是孩子自居,需要看看是不是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

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沒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其中五项,就可断定为依赖型人格。

对此类人格障碍的治疗,一是习惯纠正法,每天记录自主决定的事件,逐步锻炼凡事自己做决定,为防止别人代替自己做决定,最好找一个人监督。

二是重建自信法,一是消除童年不良印迹,把童年时长辈,父母,朋友对自己说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整理出来,并认知改造,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指责打击你,而要热情鼓励支持你。二是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如独自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参加一项娱乐活沙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无论什么事,也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增加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总之,一个成年人要用成年人的思想行为来要求自己,承担成年人应尽的责任义务,如果还以孩子自居,确实欠妥。





美猫李小白一家


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这样挺好的呀,说明你不急不躁心态好,家里大小事情有父母担待着,不用你过多的操心,年轻的心为什么要布满灰尘和沧桑呢?

曾经一个与你同龄的年轻人,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姊妹三人,他是老大,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父母的孩子在村子里受人排挤和欺负,可悲的是这种欺负来自于他自己的叔婶,农村人争宅基地,种植面积,婚后又因为创业亏了二十多万,这二十万全是打工攒来的钱,本想做生意能够赚点钱,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好点,哪想事与愿违,生意刚启动几个月就亏空了,还有外债,因为窘迫的日子,妻子离他而去,两个孩子由妻子带着,他每个月付抚养费,住着在城里租来的房子,靠打工维持生活,每次跟妹妹打电话都是哭,哥哥在这头哭,妹妹在那头哭,妹妹很懂事,说要一直帮忙哥哥抚养孩子。

这年头实体经济不好做,投资有些盲目,覆水难收啊!

这个与你同龄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生活压力,几乎郁闷,每天都想哭,每天都想自杀,精神几近崩溃,然而为了他年幼的孩子、还有尚未成家的弟妹,他得撑下去,他连死的资格都没有。

这是今年一位头条粉丝告诉我他的真实经历,真实的事情,可想而知这个孩子是有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挣扎,背负着大山一样沉重的生活!而我除了揪心,只能一声叹息!

相比较而言,你是幸福的,有父母罩着、疼着、幸福着,多好啊!

32岁,九零后的孩子,计划生育时代的孩子,多半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享受着平坦的人生,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生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我们的前辈从苦难和贫困中走来,我希望,你们这一代人不要有太大的波折,太大的压力,珍惜幸福,简单的生活。或许,与你同龄的孩子还在背负着房贷的压力,虽然沉重,却也是一份幸福的期待,奋斗的动力。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个世界一片纯净,不管什么年龄,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童真的心,干净、毫无杂质,在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的活着,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惜这种愿望太奢侈也太天真。

年轻人,愿你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永远幸福!因为我的孩子几乎与你同龄,寄希望于你,也同样是寄希望于我的孩子。





枫桦苇岸


正常的,你可以心理上是小孩子,但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活。

讲两个笑话:有个105岁的老人溜着弯儿,别人问他为啥不去公园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他说:我才不跟这群小屁孩玩;前几天有个外国老人过生日,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有90岁,孙子提醒他其实他已经过百了,他非常惊讶,再三不情愿的确认过自己的年龄后,像个孩子一样气的跳脚。所以,

无论你多少岁,总有人把你当孩子,你也可以把自己当孩子,心态保持年轻,你就能收获孩童般的快乐。

说明了前一句的原因,那么后一句是因为你看我们想到小孩子首先想到就是:顽皮、没有独立能力,依靠大人来生活。而成年人与之不同的是有负担、责任。这是成长带来的必然结果,你需要考虑生活,需要考虑上有老下有小,自然就失去了小孩子的任性。

所以,你可以保持童心,但在行为上是需要先把责任义务尽到。

想起在网上很火的一句话:——为什么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还是那个年,只是因为快乐的人不再是你了。

题主不必担心,你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甚至是令人羡慕的,每个人如果都能以童心去看世界是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满意的朋友可以给我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我,爱你们。


海苔饭团


不必太过忧虑。

你这个年纪正处于“成年初期”,此时已进入“心理自我”时期,这个时期是不断的在理想和现实之中做斗争的时期。

其具体表现为:

成年初期心理特征(mental characteristic in earlyadulthood) 个体在18岁~35岁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智力继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3)自我的形成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4)人际关系的发展。(5)心理的两极性。(6)人生观的形成与稳固。研究袭明,成年初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固时期。[1]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智力继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形成良好的有机结合,使成年初期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继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观察力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容量很大;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成分明显增加,想象更具实际功用。韦克斯勒1981年研究认为,22岁~25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高峰,然后开始衰退,衰退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个体的大多数智力成分在质和量的方面均继续发展并达到成熟。(2)辩证逻辑思维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形式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状态,成年初期以后思维中形式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中国学者王极盛研究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区是25岁~45岁之间。(3)自我的形成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开始摆脱对外界和自我的肤浅的、表面的认识,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促进对未来自我的追求意识,从而促进了自我的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的确定。(4)人际关系的发展。开始学会深入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5)心理的两极性。在意志和行动中始终存在着积极消极、勤奋和懒惰、认真和马虎等矛盾的两极性;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友情和孤独、亲密和冷淡、投入和旁观等矛盾的两掇性;在内心世界的袒露上,既不像青年前、中期那样天真、直率,又不像成年中、晚期那样深沉、老练,表现出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6)人生观的形成与稳固。“人应该怎样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等与人生命运密切相关的问题,始终墨青年乃至整个成年期思索并探求正确答案的问题。研究袭明,成年初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固时期。


陈师兄l心理


我都三十五也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十八岁的心态!不是经常说要保持一颗童心吗?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看什么事情都很美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又可以让自己的青春更长久,心里青春年轻,但不能幼稚,即便是真正的小孩子,也不希望自己幼稚……

总之是好事,不是坏事,不要把这想法常挂在嘴边,不然不免会被别人误判为幼稚…… 抖落忧愁,清空无边的烦恼。收起郁闷,漾出快乐的笑脸。挑战苦难,增加坚强的勇气。直面挫折,再现无畏的童心,永保纯真。





小豆芽妈妈


如果我们渴望成长,就必须走出舒适区。

If we're growing, we're always going to be out of our comfort zone.



水木清华76318705


永远保持一个童心很难得,但愿你能够一直这样童心下去。



祎个颖子


人,顶多能活100来岁,绝大部分人只能活七八十岁,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之间,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更是灰尘般的存在。无论是三十,还是九十岁,切莫言老,更无需用年龄来定义、限制自己。不要有年龄这个概念,忘掉老、中、青、幼的概念,随心而动,享受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