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大正小雨家庭教育


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拥美好的未来,要获得辉煌成就,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习惯不是孩子自觉形成的,而是在相应的家庭规矩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给孩子立规矩,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规范其言行举止。

在我们生活中,为了一个喜欢的物品,爸妈不给买,孩子就哭闹撒泼的“熊孩子”是经常出现的,这些的失当行为往往让家长很难堪。懂礼貌,讲文明,守规矩是孩子应有的素质。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何为规矩

通常说法,规是圆规,矩是矩尺或曲尺。古代人们用规来校正圆形,以矩来绘制方形的两种工具。现在的规矩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现在合并成“规矩”一词,是用于解释相应的法则、标准、规范或行为习惯。

订立的原因

规矩是一种秩序、约束和防护。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一、 助力孩子成才

家庭教育中一些如家训、家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父母们应制定严格的家规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人都有懒散的惰性,大人、小孩子需要一些制度来约束,家庭教育如果没有家规,孩子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有了家规,孩子才知道如何做,家长也能按照标准来教育孩子,这样有利于家庭教育顺利进行,不因家长的情绪来盲目地教育。教育孩子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重视家规、家训对孩子培养是一致的。

例如:晚清重臣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此朴实的家训一直激励着曾家后人。在200年时间内,曾家后人出了240多位教授、学者之类的成功人士。比如说,曾宪植是曾国藩亲弟弟曾国荃的孙女、曾昭承(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曾纪鸿(著名的数学家)、曾广植(有机化学家)等等。

二、孩子的防护网

有了家规就有了警戒,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家规条文可以提醒孩子,防止孩子犯错误。如果没有规定,在孩子年幼,心智发育不全,辨别事物能力弱,意志力不强,易受到外界事物影响,光靠自觉行为孩子是做不到良好行为的,需要外部强制力来规范他们。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圆圈,就是对唐僧的保护,只要人在圈内区域,就能不受妖孽的暗害、形成一张天然保护网,可以在圈内尽情享受在大自然的乐趣。

三、 促进家庭和睦幸福、社会进步

立了家规还能有利于家庭幸福。例如孩子讲文明礼貌,守规矩,爱学习,家长也很高兴;孩子帮助做家务,父母也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欢孩子,家庭关系会更和谐。

其次,孩子长大都要进入社会工作后,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国家和谐进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如孩子没有规矩约束,长大后进入社会,就有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例如,夏天到了,很多小孩都喜欢到河中洗澡、玩水,因平时家教不严或缺失,导致年年有小孩溺水伤亡的事件发生。看到河边有警示标志,还下水,就是一种无视规矩的后果,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怎样制订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守规矩,特别是小孩子更需要规矩约束,但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一、订立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数据表明,按照孩子生长发育及心智情况分析,从两岁左右开始,他们就进入了自主探索时期。这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初步具备了判断能力。此时,家长就应该准备给孩子立规矩了,也是最佳的时期。

二、制定的原则

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立规矩一定要合理公正、简单易懂。应站在孩子的成长角度上来考虑,符合孩子成长特点,松紧适度,相对稳定。制订家规最好让孩子也能参与讨论和制订,立下的家规全家人都应遵守。

三、家规内容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有家规,如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元代张氏的“三知成人”家规等。三知成人家规只有三句话:“知恐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

这样的家规对现在都很有意义,现在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三知成人“知识的无知表现。

现在我们立的家规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有文化的家长可以写成明文,贴在墙壁上,也可以口头制订。只要适合孩子成长的需要就行,内容兼顾道德、学习、生活卫生习惯等等。

(一)道德要求

1、孝敬父母,这是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应听从父母的批评、教导,不任性、不顶嘴;外出及回家要和家长打招呼。

2、热爱劳动,多劳动是一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手段。

(1)3-6岁学前儿童应做到穿衣、系鞋带、刷牙洗脸,会整理玩具、图书绘本等。

(2)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应做到穿衣系鞋、叠被、整理书包、扫地、擦桌子、削铅笔等。

(3)小学中高年级,帮助家长买菜、收拾房子、洗衣服、会做简单的饭菜,使用简单的工具(钳子、铁锹等),会松土浇水施肥等。

(4)中学生,应会做饭做菜,会管理财务,设计、布置房间,会使用家用电器,学会全部家务。

3、讲文明礼貌

对孩子来说,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从小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东西,成为成才的动力。

(1)教孩子一些基本礼仪,平时生活中,学会打招呼,道别,做客及公共场合礼仪等内容。

(2)孩子仪表训练,如穿衣整洁,刷牙洗脸干净,梳头整齐,坐姿、站姿、卧姿端正。

(3)言行方面培养,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谢谢、对不起等),不说脏话,热情主动回答别人的问题,待人接物,请茶送客,让座等要举止文明,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卫生,关心老人等。

(二)学习方面,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长期培养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

1、生理卫生相关,科学用脑、用眼、看书写字姿势,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

2、学习方法,预习课文,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热爱阅读,写日记等好习惯。

3、学习态度,认真,细心,惜时,勤奋,虚心,独立学习等。

(三)生活规范

1、饮食方面,不挑食,按时进餐,多吃豆类、蔬菜及水果,少喝糖类饮料等。

2、卫生习惯,常洗手,早晚刷牙,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手指头。

3、 生活习惯,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说话,每天运动,不躺着看书、不蒙头睡觉。

上述良好习惯的培养,父母都应制订相应的规矩,我们家长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要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指明方向,这样家规就起到了一个指明灯的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遵守

家中有了规矩,就要认真贯彻执行,如不遵守,家规订得再好也没用,遵守家规是规矩发挥作用的关键。

一、正面教育

遵守家规,现在最主流的说法是正面教育的“温柔而坚定”。不过所谓的“温柔”不仅是字面上的语气、表情温和,而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心、理解来赢得孩子合作。所谓“坚定”不是不让,而是守住底线,底线之外不能越界,底线之内可以灵活。少说“不能”,多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来遵守家规。

二、鼓励和惩罚并重

家规要真正起到约束孩子的作用,就要运用鼓励和惩罚的手段。对于认真遵守[家规的孩子给予表扬、鼓励,强化家规意识;对于违反家规的孩子要给以批评以至惩罚。惩罚的目的是捍卫家规的权威性,现在虽然我们不主张打人,但惩罚的其它手段是不能缺失的,鼓励和惩罚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方面,二者统一。

三、共同遵守,家长起榜样作用

家规不是只给孩子制订的,而是全家人都要遵守,家长带头遵守,孩子才会模仿并坚决遵守,家长的行为可以将墙壁上的家规条文更加形象化,更有利于孩子遵守。这样也体现了家规的公平和公正。

总结: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对孩子立规矩应从幼儿开始,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明确的家规意识,严格遵守家规,时时从小事入手,奖惩结合,铸就孩子的优秀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感谢您阅读完全文!

我是"甜甜育儿",一名资深幼教老师,请多关注我,每天分享育儿知识。谢谢大家!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甜甜育儿",并点击收藏、评论、转发!


甜甜育儿


守规矩的事越早培养越容易养成好习惯。套用一句话“把坏事消灭在萌芽阶段”。

要立规矩。家长要不妥协,经得起磨,这比打骂要灵得多。

小宝两周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培训学校玩,我提前说好:玩具只能在那里玩,不能带回家的。他答应得很爽快。

玩到快回家的时候,我让他把玩具放回原处,他放好其他玩具,拿了一个玩具保龄球,自己走到我的车子跟前,对着我大叫:“姑姑,回家吧。”

我坐着不动,只说了一句话:“把球放好就回家。”


于是开始了拉锯战:他叫了我三四遍,见我没动,就在外面哭了起来。我也不生气,还是那句话。两个人僵持着。旁边的家长们着急了,都说我不对,不就一个球吗?你明天带回来就好了,有个心软的妈妈甚至想去抱他。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哭声停了,过了一会儿,小宝低着头,一步一挪地走了进来,把球重重地扔回玩具筐里。

从此,只要说好的,他就不耍赖,因为他明白,耍赖没花头。

碰到类似的情况,家长也知道不能纵容,但是往往磨不过孩子,最终妥协了。一次的妥协后,再有第二次、第三次……规矩就不成规矩了。


新思维创意学习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今年8周岁,正好在“七岁八岁狗还嫌”的年纪。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不愿意再听从大人的意见,不满意会口头反驳。有时,孩子会与你顶嘴,甚至激怒,吵他大吼大叫。我不得不承认,我现在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妈妈,但是我在努力成长,广泛地阅读育儿书籍,认真地做笔记,并将书上所学用到实践中,发现与孩子相处越来越融洽了。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在于与孩子制定了明确的规矩。

一是科学制定暑假计划。与孩子一起,将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细化到每一天,确定每天每一科目的学习量,比如数学每天做10计算题,每周预习一单元;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每天练习5个字,每字一行等等,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不用额外提醒孩子。

二是制定奖惩办法。暑假计划制定好后,为了保证完成的质量,制定了优、良、差三个考核档次,孩子保质保量完成一项,这一项就是优,一周累积下来95%是优,周末就奖励看电视、去游乐场。反之,就取消一切娱乐活动。

三是制定规矩细节。首先要让孩子共同制定规矩,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在执行过程中才认可。其次是要明确规矩执行的对象及范围,这一点对男孩尤其重要,小男孩很在乎规矩的公平性。最后,规矩一旦制定,必须无条件服从,任何人都不能妥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暑假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一半,由于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照贴在墙上的计划表进行,每天都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后再玩,这个暑假过的尤其轻松自在!


瑞妈锐言


以身作则,孩子的第一个成长导师是父母。

3岁以前都是随心所欲的,3岁后定规矩。

从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坐好等家人齐了,才能动筷子。吃饱要跟父母说我吃好了,你们慢点吃。才能离开饭桌。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也不例外,但我最想要的是孩子健康的成长,长大后不需要多优秀,但想要孩子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尊师重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一个孩子。

我的孩子今年4岁,其实自己也不懂如何去教育,去规范孩子。都是跟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的。孩子是头一次做孩子,我也是头一次当妈。我们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愉愉cc


蒙氏教育提倡的“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里的“规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提到的“规矩”。

关于规则的制定,我最近几个月体会非常深刻,在此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儿子很喜欢吃糖,每天放学回家经过超市也会进去买点糖果、零食一类的,有时候幼儿园门口还有卖玩具的,每次碰着他都想要买。

于是,针对零食和玩具的问题,我们特地召开了一个三口人的家庭会议,这是我认为第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就是一定要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正式地讨论。

我提出问题“宝贝,我们发现最近你每天放学的时候都想要买零食和玩具,我们一起商量一下,定一个规则,好不好?”,他说好啊。接着我问,“你觉得放学回来买几个零食好呢?”,他想了一下,说五个,我们说五个有点太多了,你也吃不完,而且吃太多零食对身体也不好,这样可以吗?买两个?”。他想了一下,说可以。那么如果是吃糖果,吃完了一定要漱口或者刷牙可以吗?他也痛快地答应了。

然后我们又讨论了玩具,每个月可以买两个玩具,价格没有限制。他也同意了。

于是,我们决定从第二天开始执行,大概执行了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在幼儿园他可能没吃饱或者干脆没吃,幼儿园出来就会去小快餐店买点馅饼,玉米饼什么的充饥,如果这样就他就没有名额可以买喜欢的零食了。

所以我们三个人又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主食不算作零食的名额,买了主食依然可以买两个零食。他当时特别开心。

这样几个月下来,你会发现孩子明显有了清晰的界限,他知道自己每天可以买多少东西,甚至可以为了买一个心爱的玩具而等上半个月。

记得十二月的时候他想买两盒气球,结果名额没有了,最后真的等了半个月,12月31号晚上睡觉前,告诉他明天就可以去买气球了,他特别期待,兴奋,第二天拿到和玩的那个时刻都超级开心。

上边的例子总结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注意的:

第一,规则的制定需要大人和孩子在一起当面去协商,讨论,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第二,执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则去执行,不能总变,这样规则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在执行共同制定的规则时,孩子发生对抗,不履行承诺,哭闹等,也需要继续执行,不能退让。但需要注意倾听孩子的情绪,让他进行释放,不能压制。

第三,如果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太适合的地方,那可以回来再一起讨论进行调整并执行新规则。

第四,如果可能,建议大人和孩子一起执行同样的规则,例如就寝时间,这样也更能体现大人与孩子的平等行。

有规则才有界限,孩子不会到处去试探我们的边界,而越是有规则感的孩子会越好协商,越自律。

我是成长型宝妈“一枚有墨香的书签”,感谢关注,见证成长。



一枚有墨香的书签


是啊我也很困惑,例如今天

孩子好久没有去商场了,今天去商场做小推车一个半小时就是不下来。身边的人说:你不可以让他这么任性! 昨天晚上带孩子去亲戚家,一到小区内就哭了(喜欢灯),在亲戚家也不待着,我就带着孩子走了,领他去趟超市又回亲戚家了这回很配合,但是回家之后又开始哭闹,哭了半个小时最后是因为安抚奶嘴不哭的!(他一个月没出过门,在这之前每天都会粗去玩)这回在商场我觉得他也任性,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就要!是我太宠爱他吗还是他的敏感期来了!规矩和自由我很疑惑,我该怎么做?


平凡的小驴


我女儿两岁四个月,我觉得给她立规矩简直在给自己找罪受。立规矩,不是她不听,而且她这个年龄段还不懂,还没完全分清什么是对是错,如果是生活中常出现的,她经常接触的,我们说不可以这样,这样是错的,因为她几乎每天涉及到,所以在这一块给她立规矩她会在生活中慢慢接受。如果是她不经常接触的,或是第一次出现的事情,你给她立规矩,她觉得新鲜事物还很好奇,所以她就会分不清对还是错,只能慢慢引导。我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孩子毕竟见识的事物很少,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把规矩定死,告诉她这个不能那个不许,她会很迷茫,如果慢慢引导为什么不可以,久而久之再立规矩她会很容易接受。


M惠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说要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事实上,孩子守不守规矩,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作为家长,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清醒的认知,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下面这几件事,千万不能做:

1.心软纵容,不能坚定立场

我闺蜜家的儿子特别喜欢看电视,每次看得都特别久,闺蜜也觉得应该停止了,可孩子一哭闹,就忍不住让他继续看了,得,时间又延长了。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里并不少见,再比如有的孩子吃了很多糖了,家长虽然想控制却在孩子的哀求下就放弃坚持。

你看,孩子不守规矩,并不是孩子本性如此,可能是家长的纵容姑息引起的。家长要事先给孩子立好规矩,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都要严格控制。孩子可能没有时间概念,那么就借助闹钟,告诉孩子如果闹钟响了就表示时间到了。如果孩子不肯遵守规则,家长给他一次警告。如果还是不听,坚决拔掉电源。虽然方式粗暴,却能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说到做到的。自制力是从小就需要培养的能力,有自制力的孩子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说话不算数

有些家长也不要抱怨孩子不守规矩,其实家长们自己都做不到说话算话。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只能再玩半小时,时间到了孩子一闹,家长多半就妥协了。尤其是在吃饭问题上,孩子不爱吃饭,总是要家长追着喂,家长一气之下就放出狠话“再不来就不给你吃了”,但是大多数人会担心孩子饿着,就只是口头警告而已。长期下来,孩子就觉得家长的话只是说说而已。

家长一定要做到说话算话,让孩子知道说过的话就是真的。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孩子不吃,就不给他吃,这不仅能够让他感受到饥饿感,还能让孩子对饿肚子产生畏惧。这种做法能够树立家长的权威。

3.控制不了情绪

家长在照顾孩子时或多或少都有过特别不耐烦的时候,会情绪烦躁,朝孩子发火甚至动手。孩子往往很是委屈甚至大哭,觉得家长是在无缘无故地发火。

家长需要做到就事论事,有的放矢。遇到孩子不守规矩时,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家长越平静,教育的效果往往就越好,声音的大小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态度。


育儿网


孩子不遵守规矩,首先,我们需要界定的是,这个所谓的规则是否需有必要。一个1岁半的孩子看到汽车方向盘很兴奋,想要去摸摸体验一下开车的感觉,他的妈妈不准他碰,到最后孩子大声哭闹她气得大吼也无济于事。摸方向盘有错吗?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规则建立的前提是有需求冲突了,需要照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情形。如果妈妈急着开车赶路,那么,或许此时不是一个体验“开车游戏”的好时机。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需要,等会回家停车完毕后,在车里多呆5分钟,让孩子当一回小司机,也未尝不可。所以,有些时候,不是孩子“倔强”,而是大人太过“倔强”,咬定某种看似唯一的解决办法不放,强迫孩子遵守“不合理条约”。

换一种场景,到了晚上11点,孩子还不睡觉到处跑动,父母可以跟他约定:11点后就关灯,大人要休息了,如果你还不想睡觉,那就选择开小夜灯、安静地在旁边自己玩会。那么,这就是合理的规则,尊重双方感受和需要,建立界限。

在你一味坚持某个要求和规则时,先确认下,这条规则是否考虑到了双方的需要?还是,只是你一个人的执着?

其次,孩子需要理解这条规则为什么建立,源于什么样的需要和感受。当我们冷冰冰地向孩子“声明”规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场景?

——该睡觉了。

——我现在不想睡觉。

——必须要睡觉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

——可是我还不困。

——但是你现在不睡觉的话,明天早上会很困的。你看我们马上就要睡了,明天还要起床上班,你也要上幼儿园。

——不,我不会的。

——你会的。快睡觉!

——我不会!

在这样的沟通方式面前,规则是无力的。实际上,除了孩子“应该”做什么,我们更需要告诉孩子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你睡得太晚,我很担心你的健康。”“我现在很累了,不想陪你玩了,我需要休息。”“如果你想继续玩,可不可以关大灯后你在小床上自己玩会布娃娃?”我们是人,我们有着鲜活的需要和丰富的感受,孩子需要在沟通中感受到这份生命力,而非只是一条冷冰冰的规矩。

规则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而是在尊重自己和他人感受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形成的。

此外,还可以深究的一个问题是:当孩子拒绝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时候,你为什么会一点即燃?考虑一下,你是否在把孩子的“不”当做是一种挑衅?在这种解读之下,你当然会不自觉地开启防御机制,并想用“武力”或说教的方式逼迫孩子改变主意。


圈妈讲堂


一谈起立规矩,很多爸妈就摇头。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犟,根本不听,要么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不管用,还特别麻烦,觉得不如吼骂管用。到底该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呢?很多妈妈都问过这个问题。

首先是时间的选择。

1岁前肯定不合适,因为是需要父母好好宠爱的阶段。最好的时机应该是两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能听懂父母的话,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而且孩子也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想什么事都自己弄。对于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这个时候就能明确地跟孩子说“不”。比如孩子喜欢撕书,我们可以带着他一起把撕坏的书补好,告诉他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撕碎了它,它也会疼,然后一起用胶带给它治疗。慢慢的他就非常爱惜书本了。

其次是规矩的建立方式,要跟孩子一起商量。

比如电视时间,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议,比如每次看30分钟,遇到长一点的电影,可以看久一点。但是中间要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眼睛。一般孩子会觉得父母的建议合适,就会接受了。这样,规矩才会有真正的效力。

三是规矩的执行。

(1)父母要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或者违反规矩的行为,哪怕孩子哭闹、耍赖,父母也要坚持,绝不妥协。父母自己一定要先弄明白,想清楚,做到前后一致,而不是一时激动,一拍脑门就是一个规矩。过一阵子,孩子还记得,可自己却先忘了。

(2)一旦立下了这个规矩,父母要以身作则地坚持。比如看电视这件事,如果家里的大人经常看,没有规矩的看,那怎么管孩子?因为孩子会在边上蹭电视。

(3)“合理的限制”,而不是暴力打压。比如孩子看电视,总是不满足,说好了只看两集,可还是要继续看。直接打他一顿屁股或者骂孩子一通,他肯定只能屈服于你。要么就拔掉电源,让他看不了,这其实只会激发孩子的敌意,你转身他就插上了电。那限制怎么做?比如控制不住电视时间,那就限制观看时间,1-3天内不能看电视机。孩子不会有敌意,反而会思考这个规矩到底合不合适,自己做的对不对,也许会跟你商量改一下,那你要积极配合孩子,觉得合适的话采取孩子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