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摄影圈内诟病的“糖水片”,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

柳侍墨


大概如下几张都是吧,但是嘛,好看就够了,毕竟我没打算入门,那摄影的目的就是愉悦我自己就够了,就跟平常旅游看风景一个道理。








落叶晴雪


这个问题还蛮值得探讨的,从“糖水片”这个摄影词语出现后,就一直争论不休。

何谓“糖水片”?

“糖水片”这个词语最早由原新浪摄影论坛版主Royal提出来的,最初只是指风光片,后来拓展到任何题材的唯美片子。

风光片总是离不开水,所以,河水、湖水、甚至塘水是摄影爱好者们常拍摄的题材,评片时“塘水”这个词频繁出现,后通假为“糖水”。一语双关,即有“塘水”的意思,也有“糖水甜得发腻”的意思。

“糖水片”为何被诟病?

这类片子给人的感觉通常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没有给观者传递深刻内涵。而传统摄影师认为摄影应该给视觉和心灵带来双重震撼,一味地追求视觉上地美感对于摄影来讲,没有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看待“糖水片”?

虽然从照片的思想上讲,“糖水片”没有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悟,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包容地看待“糖水片”。

从摄影技术上讲,“糖水片”的追求是比较完美的。它非常讲究构图、曝光、色彩、影调等等。从这个层面来看,“糖水片”可以作为摄影初学者一段时间内追求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为什么受年轻人喜欢的原因。

从摄影艺术上讲,“糖水片”的追求是停滞的。它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外,没法给观者带来心理上的冲击。从这个层面看,“糖水片”不应成为摄影初学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要去拔高自己的摄影思想。

所以,我觉得不要一味地贬低“糖水片”,成为大师前,不妨先拍好“糖水片”。因为只有掌握了技术,你才可以去追求艺术。


我是JV视界,专注于摄影


JV视界


糖水片有两种,一种是刻意去拍成糖水片,另外一种是到天堂国度瑞士去旅行,随便一拍都是糖水片,不禁让人感觉上帝非常不公平,把最美的湖光山色给了这么一个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因为整个瑞士就是糖水片的素材,所以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去瑞士观光旅行。这是我前几天去瑞士自由行11天拍的糖水片。











雅恩689


作为糖水片,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又被很多人趋之若鹜。这个近乎两极化的发展其实主要是摄影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不同的需求罢了。

我们说糖水片,无论是风景还是人像,其实还是有一定功力的才能拍摄出来的。无论构图,用光,都是可圈可点的。唯一缺乏的是背后的思考,对于美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糖水片就像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讲的古代写骈文,结构工整,辞藻华丽,初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读完缺乏思考与共鸣。



糖水作品之所以叫糖水,就是初尝甜蜜,多了会有些腻。但是这并不是完全排斥糖水作品。前面说到了,糖水作品也是要有一定摄影功力的。而且糖水作品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里点赞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相反一些有深度的纪实作品可能不是那么受欢迎。


对于美,很难说高低贵贱之分,存在即合理。在摄影的路上,糖水是很多人避不开的一条路,也是通往摄影高阶殿堂的垫脚石。多一些包容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更多美好的内容。

感谢您的点赞转发,更多攻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实用摄影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不用跟我说摄影要讲究主题,内涵;这些代替不了“糖水片”的甜美,美是艺术的最大主题。有这样一个现实:60岁的老骚炮一样喜欢20岁水灵灵的小姑娘。

糖水是什么?首先是很甜,但没什么太多的营养。在摄影中,所谓的“糖水片”,意思也是相差不多。但是我觉得糖水片没什么不好。毕竟糖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这个世界是立体的,存在的物质太多,每个物质都有各自的属性。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有人喜欢颜值高的、性感的;也有人喜欢有内涵、清纯的。因此自己不喜欢的不能妨碍别人的喜好。这也是心怀万物、胸怀宽广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能拍出糖水片,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糖水片的甜美,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主题。在这个个性张扬,文化多元的时代,要有开放式思维。存在的就有道理。都说小鲜肉横行不好,但是这背后的巨大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道家文化对宇宙万物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所谓道法自然,人也有人的认知特点。要像太极拳那样顺势、引导。一定不要看到不符合自己认知、意愿的事物就去诟病。还是那句话,美是艺术的最大的主题。大家要宽容。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帮忙点个赞。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关注摄影中级班。


摄影中级班


我觉得,真正被诟病的不是糖水片,而是只会拍糖水片的人,糖水片看多了确实是很腻,这和天天吃鱼翅也会吃腻一个道理,糖水片就是为了把主体突出,构图的话看多了并没有什么惊艳。

一般我都会带一个广角和长焦外出拍摄,交替使用才能让一组客片更加出色。如果只用一个长焦,你可能没法交代背景,同时因为长焦背景压缩的关系,你的照片让人看起来有距离感,与模特互动太小,容易造就千篇一律.

我现在是一半糖水,一半广角,特别喜欢耍几张超广角











滿天星


大家好,我是阿卯。作为一名摄影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所帮助。

首先糖水片,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又被很多人趋之若鹜。这个近乎两极化的发展其实主要是摄影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不同的需求罢了。

其次糖水片,无论是风景还是人像,其实还是有一定功力的才能拍摄出来的。无论构图,用光,都是可圈可点的。唯一缺乏的是背后的思考,对于美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糖水片就像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讲的古代写骈文,结构工整,辞藻华丽,初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读完缺乏思考与共鸣。

最后糖水作品之所以叫糖水,就是初尝甜蜜,多了会有些腻。但是这并不是完全排斥糖水作品。前面说到了,糖水作品也是要有一定摄影功力的。而且糖水作品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里点赞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相反一些有深度的纪实作品可能不是那么受欢迎。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摄影相关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阿卯


我倒想为糖水片“正“一下名。

糖水片一直在摄影圈里不为人所齿,认为糖水片没什么内涵,甚至是低级趣味。一些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倒没什么,照样趋之若鹜,稍稍玩出一点名头的摄影者虽然心里也想拍一些有内涵的作品,但无奈又碰到那么好的机会,一时半会也拿不出好的作品来,一些“家“门们更是对所谓的糖水片不留情面的炮轰,欲置死地而后快。

但是糖水片毕竟有它顽强的生命力,有它的市场,它很讲究构图、光线、美感,画面的冲击力等摄影要素。非常适合大众的审美心理,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审美心理。所以说年轻人喜欢这些糖水片,也不足为奇了。

我认为,从糖水片到真正有内涵的作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这些符合大众审美的糖水片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也因此而走上了摄影之路。如果没有这些糖水片的吸引,那么摄影大军,也不知会少了多少。其次,就算是那些对糖水片所不齿的摄影大腕们,又有哪一个不是从糖水片逐渐过渡而完美转身的?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糖水片会逐渐丧失她那迷人的外衣。真正有欣赏能力的人们开始注意那些有内涵的作品,那才是真正的百看不厌,如那个什么阿拉伯少女,解海龙的《大眼睛》等等等等。

在摄影圈内,我们不提倡糖水片,但是,它作为一个垫脚石,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糖水片曾经发挥过的作用。


东洲余香


“糖水片”,摄影圈内一个有争议的词汇,而且充满讽刺意味!它通常是所谓的高手对他人照片的评价,殊不知,自己也刚刚走出“糖水”或正在“糖水”。

这样说吧,本题目提问官的摄影水平,最起码在头条里是佼佼者吧,但她从不说别人的照片是糖水片。所以说,公认的摄影大师,要么不去评价他人的照片,要么是善意指出他人照片的不足、在哪些方面改进等,“糖水片”绝不会长在这些高手的嘴边。

现在来回答提问官的问题。“糖水片”为什么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欣赏水平的差异!喜欢所谓“糖水片”的群体,他们没学过摄影,更不是专业摄影师,一个景、一个物、一个人,你给他拍好了、拍像了,他就是喜欢。

说一个形象的例子:芭蕾舞高雅吧?但你得分给谁看,14亿人中,喜欢芭蕾的肯定不占多数;大秧歌艺术表达直接吧,但它在广大农村就是有市场。照片也一样,有意境、有内涵的片子,不是谁都能读懂的、读出的;相反,一座大山的照片,郁郁葱葱的,他的第一反应是:照得真好,比我们的“真山”好看多了!当年,配合希望工程那张获得多项大奖的“大眼睛女孩”照片,会有多少人读出“渴望读书”的内涵?而又有多少人看后会说:这孩子,眼睛真大!

(插入几张糖水片:自己先认账,免得他人说。)


晓军赵


我觉得批评糖水片本身也是摄影圈的一种病态现象,为了表现自己的“高级”与所谓的“有内涵”。

首先,糖水片确实只是为了漂亮,看似很简单,无外乎大光圈,柔光,磨皮这些,其实真正要拍好糖水片也没那么容易,并不是像有的“大师”说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

其次,摄影圈是存在鄙视链的,糖水片似乎是处于最低端的,谁都可以来踩一脚。但实际上商业片,风光片,人文片等等都觉得自己无比牛逼,相互看不上,就像有的拍人文的觉得拍商业的太假,打那么多灯,各种服饰道具,专业模特,拍出来的片精致却空洞,没有灵魂,而有的拍商业的看不起拍风光和人文的,觉得他们无非就是找到对的人、物按个快门就完了。而实际上,不同拍摄题材都有各自的拍摄方式和门道,也有各自的受众群体,没有高低之分。

在我看来,同一题材之内,确实有高低之分,高级与low逼之别,但请别上升到题材之上。在某一领域能做到极致也是很厉害的。就像糖水片,也有拍糖水拍成大师的。所以还是别踩一捧一了,自己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就好,别为了题材的高低争论不休了。

说完"诟病",说说年轻人喜欢。正当年轻,谁不希望通过影像留住自己最美的年华,而所谓的“糖水片”,其特点正好满足了这一点。柔光,细腻,肤白貌美,又风格迥异,小清新,日系,高饱和浅景深,复古风,这些被冠以糖水片的照片,不正好呼应了年轻人或青涩或懵懂或搞怪或另类等特点吗?难道喜欢白瘦美也成了一种“诟病”?难道年轻人就该都喜欢那些故作深沉,故作有内涵的照片?难道年轻人拍个照片就该蓬头垢面展现生活艰辛才能体现出内涵和素质?说实话,我觉得提问这个题主本身就带着一种傲慢与偏见,既鄙视了糖水片,也瞧不起年轻人单纯对美丽事物的向往。生活已经不易,喜欢点单纯哪怕空洞的美好都被质疑,不知是不是年轻人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