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不少人通过看三国学习到不少处世之道。今天,百听就给大家讲讲书里饱含人生哲学的10句话。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这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对整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乱局的写照。

此句是针对东汉以前的历史发展所做的总结。指旧时国家或地区的政权,分裂久了会趋向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了又会开始分裂。

这句话也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喻世事的发展看似变幻无常,人或事的分分合合其实有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依照“物极必反”的法则进行的。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二、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回。当时何进毒死董太后后,听从袁绍意见,召集各路英雄带兵进京,诛杀宦官。但当时刚立新的君主,正是各方谋权夺位之时,何进这个举动无异于引狼入室。

对此,主簿王琳进谏提醒何进不要“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是倒持着锋利的武器,把手柄交给别人,让自己处在被对方刺杀的危险之中。可何进不但不听,还派人秘密连夜赶往各地招人进京,结果给了董卓以可乘之机。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将权利拱手相让,或让人抓住缺点和把柄,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当时李肃得知董卓想让吕布来辅佐的意图之后,便找到吕布,对他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意思是,好的鸟儿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树木落脚,而有才干的人会选择好的上司为其服务。

尽管吕布和董卓都不是什么 “贤人”和“明主”,不过在小说里,这句话确实起到了说服的作用。

这句话放到现在,应该就是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选对一个好领导。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四、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最开始,刘备空有远大抱负,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很想得到徐州这块领土,不过在陶谦三让徐州时,出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接受。

后来,在糜竺和徐州百姓的恳求下,刘备当了徐州牧。再后来,由于中了曹操的计谋,他又失去了徐州。当众人为徐州失守而不知如何是好时,刘备说:“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得到的东西得到了,没什么值得开心的;失去了,也没什么值得伤心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被得失影响自己的心情。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五、彼一时,此一时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回。东汉末年,朝廷派朱儁(读 [jùn] )攻打韩忠率领的黄巾军残部。韩忠被困后,想要投降,却被朱儁拒绝。对此,刘备以汉高祖刘邦招贤纳顺的事情为例,劝朱儁放过韩忠,朱儁却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朱儁认为,彼时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汉高祖招降可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如今天下统一,黄巾军造反,如果答应韩忠的请求,就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现实情况发生变化,以前的标准都会跟着发生变化,及时变更策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迁。如果用老的眼光看世界,就有可能被淘汰掉。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前,曹操追杀刘备至江东,诸葛亮劝说孙权联盟一同对抗,以“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来分析敌我双方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的末端时,已经没有太大力量了,就连极薄的鲁缟也不能射穿。

对现代人来说,再强大的人或事,也有力量衰竭的时候,要学会接受这种现实。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七、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原文是:“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这句话说的是,汉灵帝时,宦官曹节专权误国,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密谋除掉他,但是谋划的时候泄露了机密,反被曹节杀害了。从此以后,中涓(也就是宦官)就更加横行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需要缜密行事的事情,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保密的行动切不可泄露机密。一旦消息外泄,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会惹祸上身。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八、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备在过世之前曾对诸葛亮说:“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也会变得善良。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九、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出自《三国演义》七十二回。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这时,曹操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里很烦躁。刚好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望着碗中的鸡肋思索着攻敌之计,随口回答了“鸡肋“这两个字。这个口令后来传到了主簿杨修那里,杨修吩咐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士兵追问原因,杨修说回答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我们日常说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来自于这个典故。虽然这个故事里杨修因为卖弄学识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但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存在难以抉择的情况,所以学会取舍很重要,对不重要的东西要学会放手,不要让不甘心毁了自己。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十、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想设计陷害董卓,对董卓假意奉承,说汉室气数已尽,董卓应该登基称帝。董卓假意推辞,王允说:“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

意思是:“自古以来,天下就是正义的讨伐不正义的,品行低劣的让贤于品行高尚的,难道过分吗?”

虽然这句话是出现在一个假情假意的圈套中,但其本身却是真理,成为后世之人在反抗暴政时常常说到的一句话,对于企业或部门的领导人保持清明和品德,也有警醒作用。

《三国演义》中的10句话,读懂了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