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樓黃鶴樓不只有崔顥的詩,還有一篇好文,也提到仙人傳說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滕王閣、岳陽樓都有名詩名文,前者有王勃的《滕王閣詩》《滕王閣序》,後者有杜甫的《登岳陽樓》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同樣作為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在我們印象裡似乎就只有崔顥的一首名詩《黃鶴樓》。

其實,黃鶴樓也留有一篇文,同樣作於唐代,也是一篇佳作。從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崔顥詩中所提到傳說中的仙人到底是誰的答案。

千古名樓黃鶴樓不只有崔顥的詩,還有一篇好文,也提到仙人傳說

黃鶴樓

崔顥存世時間約在公元704年到公元754年,在他死後不久的公元765年,唐代人閻伯理作《黃鶴樓記》,刻於黃鶴樓上。文中,閻伯理一開頭便提到了黃鶴樓得名的原因——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

閻伯理是與崔顥為同時代的人物,他們當時所聽之傳說當最為接近。在文中,他引用《圖經》中所說,認為黃鶴樓得名是因為費禕登仙后駕著黃鶴返回在這座樓上休憩,因此而命名。

千古名樓黃鶴樓不只有崔顥的詩,還有一篇好文,也提到仙人傳說

黃鶴樓

費禕,字文偉,是三國時的蜀漢名臣,為諸葛亮所器重。而黃鶴樓的建樓時間則是在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最初為軍事所用。兩者時間上很接近。

在《黃鶴樓記》裡,閻伯理還寫到了唐代時黃鶴樓的壯闊,其高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可“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也記述了當時黃鶴樓的功能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遊必於是,宴必於是”。

文中有兩句寫得非常感慨,說:黃鶴來時,歌城郭之並是;浮雲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黃鶴樓在歷史的長河中屢次被毀,據說有史可考的就有三十多次,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黃鶴樓是1981年才重建的。最初的黃鶴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風煙之中,更不用說它曾見證過的那些人事興衰了。

浮雲一去,人事俱非。到得這裡,便能感到物是人非之感。所以後來元代張可久在這裡寫:黃鶴磯頭,白鷺汀洲,煙水共悠悠。

千古名樓黃鶴樓不只有崔顥的詩,還有一篇好文,也提到仙人傳說

黃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關於黃鶴樓上仙人駕鶴的傳說其實也並非只有費禕,在《黃鶴樓記》後文就有提到說朝中人如果想尋找仙人的蹤跡,到黃鶴樓來可找到當年叔偉駕鶴來臨的地方:“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費禕字文偉,如果此處“叔偉”非作者筆誤的話,那又是誰呢?

南朝梁時任昉(460—508)所作《述異記》中有寫道——

荀環(字叔偉)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雲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

閻伯理在一文中,先提到黃鶴樓命名是因為費禕乘黃鶴來此休憩的傳說,後文又說到黃鶴樓可以找到荀叔偉駕鶴來臨之地,是什麼意思?根據文意推斷,最大的可能是因費禕乘鶴傳說而命名之後,黃鶴樓成為時人“會集靈仙”之所,後來也有人到此“效仿”,荀叔偉便是其中之一。

千古名樓黃鶴樓不只有崔顥的詩,還有一篇好文,也提到仙人傳說

黃鶴樓外長江水

而關於黃鶴樓仙人的傳說,還不止這兩位。比如還有相傳仙人是王子安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梁人蕭子顯在《南齊書·州郡志》中說:

夏口城據黃鵠礬,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鵠過此上也。邊江峻險,樓櫓高危,瞰臨沔漢。

蕭子顯曾著二十四史之一的《南齊書》,其所在的時間為487年至537年,與任昉所在年代相差不遠。

如此,到得唐代,關於黃鶴樓仙人的傳說就有費禕說,荀叔偉說,以及王子安說。後來到宋代時,還有仙人為呂洞賓的說法,但這已經是在唐代以後,至少是在崔顥死後才有的說法。因為崔顥死的時候,呂洞賓還沒出生呢,他生於79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