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做完手术,从病人身上切除的东西医院是怎么处理的?

财富需要付出汗水


病人做完手术,从病人身上取下来或者切除的病变组织,医院是怎么处理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去向:

(1)送去病理科

这是最常见的去处,例如切下来的乳腺癌,直肠癌,胃癌,脂肪瘤等组织,都要送去病理化验,病理科医生将病变组织取材,石蜡包埋,切成一片片的,非常薄的病理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癌细胞,就可以诊断癌症。

病理科医生,还要根据肿瘤浸润的范围,测量肿瘤的大小,有没有淋巴结转移等等,得出患者的肿瘤分期。病理分期是最准确的癌症分期办法,根据病理分期结果,可以将癌症分为一二三四期,不用分期的患者,生存率不一样,复发率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

病理科医生还会做一些免疫组化或者基因检测,用来帮助判断预后,肿瘤恶性程度,对某种治疗是否敏感。

病理取材制成的石蜡切片,医院需要长期保存。用来制作石蜡切片的组织,只是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组织,在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对病理结果没有异议,医生会把剩下的组织当医疗废物处理,有专门的人,销毁这些医疗废物。

(2)交给患者

有一些不需要病理诊断的组织或者异物,可以交给患者或者家属,例如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再次手术,取出来的钢钉,钢板等等,可以交给患者。还有切下来的胆囊结石,肾结石,拔下来的智齿等等,如果是多颗结石,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结石送去病理科,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结石还给患者。

还有一些有特殊癖好的人,往自己的直肠,阴道,尿道等部位,塞入一些异物,例如茄子,鸡蛋,擀面杖,按摩棒,啤酒瓶,体温计等等,这些异物取出来之后,可以还给患者。

(3)医生自己保存

医生也是人,也会有成就感。有一些医生,就会收集一些标本,作为自己的“战利品”,或者用来教学,给年轻医生,实习生等讲课。所以,有一些医生会收集肾结石,胆囊结石,拔下来的牙齿等等。当然,收集标本的前提是不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一般来说,医生给患者做手术从身体上取下的组织或器官(包含病灶在内)都不会直接扔掉,绝大多数会做病理检查,就是明确病变性质,包括良恶性(肿瘤)、炎症程度(发炎的阑尾、胆囊等)。当然有些组织,比如口腔科拔智齿,一般都不会做化验了,会丢弃。

特别是从身体切除的组织,尤其含有肿瘤的组织,术后新鲜组织马上泡在甲醛溶液内,送到病理科做成标本,然后取部分组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看肿物病变程度,及良恶性。剩余的组织一般放在医院的病理科或者标本库,基本是长久保存。那么,保存的标本有什么用处呢?一是为患者保存,特别是恶性肿瘤,留取标本为以后病情复发的进一步治疗做相关的化验。

举例来说,也许某种癌症目前没有特别有效药物,也许不久将来出来新的有效药物,但是不知道患者的肿瘤对该有无有没有反应,那么就需要到医院病理科或标本库借阅标本,重新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决定是否应用该药物。就如现在的胃癌应用靶向药物赫赛汀,需要检查HER-2基因状态,结直肠癌出现转移或复发后需要应用靶向药,也要检查KRAS/NRAS/BRAF等基因是否突变以及胃肠道间质瘤应用伊马替尼之前需要检查基因突变类型一样,没有标本就没有办法知道是否适合应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所有,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标本是严格要求保存的,不会当做垃圾处理。

另外,一些良性疾病,比如胃溃疡穿孔切除部分胃、外伤导致脾脏切除、或者胆囊结石切除的胆囊,这些切除下的组织是否永久保留,需要看手术医院的条件,如果没有标本库或病理科保存标本空间有限,那么这类对患者没有用处的组织可能会被当做医疗垃圾处理了。

有时大学的附属或教学医院,在手术前会让患者或家属签署一份患者标本用作科学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因为大学的原因都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医学的研究有时离不开标本组织,患者提供标本也是为了医学的发展,为了以后的患者做贡献。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在普外,会有很多东西从病人身上切下来,我们的做法一般都是这样的:

我们医院的普外包含了: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甲乳外科、胃肠外科,因此会有很多东西从病人的身上切下来,那它们都去哪里了呢?



1.给病人家属看 让患者的家属查看切割下来的器官或者组织,确认医生术前和手术的正确性。

2.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切下来组织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是否有癌变等,为下一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扩大手术范围),以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有些患者在术中确诊癌症,就是在手术中送病理冰冻,大约半小时可得结果。

3.制成标本 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病变器官,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会交给医院做成标本,供以后的教学使用。如化脓的阑尾、脂肪瘤、完整切除的甲状腺、巨大脾脏、胆囊、巨大结石等等。

4.自行处理 对于特殊爱好的患者,切下来的东西也会交给他自行处理。


普外三角针


先来说下骨科的内固定,比如说螺钉钢板这些手术中取下来到哪里去了吧,由这个问题来引入对本问答的回复。


骨科手术的内固定、螺钉钢板这些,手术中取出来之后,到哪里去了呢?


在国内,骨科内固定的患者,部分术后可能做第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大部分的医院对于内固定是直接丢弃的,术后复查片子,拍了片子没有了就是取干净了!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医生会将内固定消毒后自己收藏,毕竟有一些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内固定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但将消毒后的内固定再次用于新的病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大家不用担心!


但据说在国外,对于骨科手术取出来的内固定,螺钉个数、钢板、内固定等,其实都是要送病理科的,由病理科的医务人员,数数有多少螺钉,多少钢板的!



手术切下来的标本如何处理?


回归主题,对于手术中切除下来的标本,医院是如何处理的呢?


跟上面一样的,手术后大部分是送病理科检验,对于某些不排除肿瘤的组织,更是如此,有一些还必须手术过程中送检,以选择合适患者的手术方式。


对于患者的所有离体组织,必须送检,这甚至是某些医院的硬性规定。



标本到了病理科之后呢?


病理科的工作人员,会在显微镜下查看标本的结构,最后给出病理学诊断,即使说不上100%确定,但病理结果都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送检的标本可能会在病理科保留3个月左右,以备再次做病理、或者进一步做免疫组化的可能。


对于某些典型或者罕见的标本,可能作为病理切片保存,作为教学标本。三甲教学医院的患者有义务协助教学!



对于体积过大的,无病理学意义的标本呢?


比如说是骨肉瘤的患者,肿瘤可就就一个拳头那么大,但由于其为恶性肿瘤,手术方式有些时候选择截肢手术,整条腿都截下来了。


这个时候可能就送检肿瘤部位,将肿瘤切除下来后送病理科检查,剩下的肢体,一般会叫专人送殡仪馆火化。



以上就是小黑锅的回答,希望你能采纳!如果有用的话,不要忘记关注小黑锅哦!


骨科小黑锅


相信有很多经历过手术的患者或家属都看过自己身上割下来或者取出来的东西。比较常见的包括泌尿系结石、取出的智齿以及手术切除的肿物。在进行进一步处理之前一般都会交给家属过目,以证明我确实进行了这项手术。

病人做完手术,从病人身上切除的东西医院是怎么处理的?

因为疾病不同,从病人身上切除下来的东西小到结石和牙齿,大到某个器官或四肢。也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肿瘤性的和非肿瘤性的,处理方法有明显差异。

送病理活检:对于身上切下来的某一处肉体组织,如淋巴结、肺肿物等等都得送到病理科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物的性质,有时候为了结果更准确还要加做免疫组化,可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交给患者或家属:对于结石或者智齿类,并不需要行病理检查,如果患者想要留着收藏,一般就带回家了,有的医生也有收藏的癖好。



丢弃:有些组织由于不易保存又没有送病理活检的必要,如切下来的包皮一般都予以丢弃。

特殊处理:有些外伤引起的四肢感染可能需要截肢,如被生锈的钉子扎了引起的下肢气性坏疽,这种截下来的肢体需要经过灭菌等特殊处理,避免传染给他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要看从身体上割下的是哪类组织或者器官,通常来说,分能有利用价值和无利用价值,举个栗子,因阑尾严重发炎而割下的阑尾 包皮手术割下的包皮等等,都是当做医疗垃圾进行处理的,另外一种比较典型就是女性分娩后娩出的胎盘,人体胎盘在中药里面的名称叫紫河车,可以入药,也有企业 研究机构等收购,用以提取活性成分及研究。

最后,就是能够用于移植的器官或组织,例如视网膜 骨髓 肝 肾等等。


风箫声生韵


手术从人体上取下来的病变脏器、组织,除了部分作为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外,其余都是作为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是焚烧处理。对于无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其体内取出的像结石之类的性质明确的异物,可以留给家属保存。


广元律师


有的需要送病理检查,其余的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骨科李郎中


一般来说做病理分析,用于医学研究


hust小马快跑


送病理科活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