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1月7日,钢琴艺术家郎朗为石拐区蒙古族小学捐赠了“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并送去了16架崭新的智能钢琴。


这是郎朗艺术基金会首次将“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项目带到内蒙古自治区,除了包头市石拐区蒙古族小学外,还为内蒙古其他四所学校捐赠了音乐教室。


在石拐区举行的“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捐赠仪式上,人们惊喜地发现主持仪式的竟然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纳森


多年来一直端坐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的“国脸”缘何来到这里? 多数人猜想他只是重返家乡主持这次活动而已。却不知,恰恰缘于纳森的引荐,这五间音乐教室才来到内蒙古。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纳森接受记者采访


遇到好项目,总想引回家乡


“家乡永远像一根绳一样牵着我们,我们就是一只风筝在外面飞着。家乡的事情随时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听说家乡的好事就高兴,不好的事就为它忧愁和难受。所以,无论身在哪里,只要遇到好的项目,总是第一时间就想把它引荐到内蒙古。”纳森说,这种家乡情结,已经融入到自己血液中。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青年时期的纳森


纳森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8岁的时候随父母搬到呼和浩特市,在呼和浩特成长,后来到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回到内蒙古电视台工作,因主持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知识大奖赛走进央视,并于1994年正式入职中央电视台。


这名蒙古族汉子,近20年来一直端坐在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的直播间,用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播报新闻,用充满磁性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传递着来自天南地北的讯息。他曾主持过《与你同行》《社会经纬》《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参与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大型新闻直播活动,庄重大气的主持风格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纳森在舞台上主持活动


1999年,纳森牵线搭桥引荐爱心企业赞助赤峰市宁城县的贫困牧区创办了一所希望小学。在校舍建成后,纳森又发动海霞、李瑞英、李修平、金龟子、小鹿姐姐等同事、朋友捐款,给这所学校100多名贫困孩子结对资助小学六年的学费。2001年,同样是由纳森努力搭桥,国家乒乓球队出资30万元为锡林浩特市建立了国乒希望小学。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纳森与同为央视主持人的白岩松谈及希望为家乡内蒙古做点事情的想法,以教育提高家乡学子的素养,开阔他们的眼界,与白岩松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二人的策划和组织下,“思想草原,文化之旅”系列公益讲座诞生。自2008年起,每年邀请包括余秋雨、于丹、沈国放等国内顶级专家学者走进内蒙古高校向青年学生授业讲学。


“当初跟白岩松一起琢磨给内蒙古做点什么事呢?如果我们引进一个企业或者引进资金,钱花完了可能也就没事了。后来我们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从培养年轻人入手,让家乡的年轻人能够眼界更宽一点,境界更高一点儿。”纳森说,“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请来的这些专家学者来影响到家乡年轻人的精神,让他们站在专家学者的肩膀上,去观世界、见自己。”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纳森与内蒙古青年文艺才俊共同拍摄“重走乌兰牧骑路,到人民中间去”为主题的纪录片《梦开始的地方》


2016年6月,纳森与金龟子等几名主持人一起现身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与小朋友们一起欢度端午节,现场为孩子们朗诵中国古典诗词,鼓励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小卫士”授予奖章,向小朋友们赠送了他和金龟子以及央视众多知名主持人参与配音的有声书《小学古诗词精选150首》。2017年9月,在《农业财经》“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中,纳森向大家推介了内蒙古的草原羊,祝愿大家“吃内蒙古草原羊,享长命百岁”。


在纳森的心中,家乡内蒙古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他说:“我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心里最忘不掉的就是家乡。因为老母亲还在呼和浩特市,所以一有时间就回来陪陪她。”


做公益上瘾,要一直做下去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付出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快乐。每当看到那些被帮助的人露出了开心的微笑,看到他们在得到了帮助之后,生活、事业或者其他方面有了好转,真的很开心。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不是能拿金钱来衡量的,我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获得感。”纳森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做公益,总觉得做公益上瘾,这辈子就想一直这样做下去。


做公益于他,一方面是不断丰富和完善来自生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来传递正能量,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放大善、缩小恶,给人们带去温暖、希望和力量。


▲纳森与齐峰在央视共同演唱蒙古族经典民歌《鸿雁》


多年来,纳森一直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美丽公约”公益项目的公益大使。在他和朋友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中来。现在,“美丽公约”公益项目仅在西藏林芝地区就有50支志愿者服务队,每个志愿者服务队成员都达到100多人,足可见该公益项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纳森也常常把这项公益活动带到内蒙古,号召家乡的人们去捡拾垃圾、保护草原、爱护环境。


“作为媒体人要多传递正能量的东西,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首先影响自己的孩子、亲人和朋友,然后再去影响到更多的人。”纳森说。


重教育引领,发挥榜样力量


纳森特别希望在教育方面能够帮助到青少年,尤其格外看重精神的引领作用。他说:“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每一个家庭前进的重要支柱。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重视。我们做公益的时候就想一定要从这些孩子们做起,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好,家庭好;家庭好,国家就好。”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纳森坚持做公益20多年,很多时候都是从教育入手。由于经常在全国各地跑,纳森发现,在硬件上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每个省市的学校也都建设得宽敞明亮,真正的差距是在软件上,在精神和人文方面。为此,他常常希望在这方面为家乡、为那些有需要的地区和人们带去帮助。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纳森主持内蒙古青年文艺才俊北京座谈会


关于青少年一代,纳森始终认为,教育年轻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最为重要,这远远强于知识的灌输和物质的给予。“但我们不能去说教,说教多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选择做公益,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去做志愿者,用行动去影响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榜样的力量。”他说。


纳森自己也有两个女儿。谈到对女儿们的教育,他总说陪伴才是最好的爱。当记者问及最希望女儿们身上具有哪些品质时,纳森说:“首先,她得是个温暖的人、是个有正常人格的人、是个有人文情怀的人,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另外,我也希望她们今后能够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情系草原 央视主播纳森20年为内蒙古引进多个公益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