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2020庚子新年,注定是不平凡不平静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无数医护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投身其中。为了防控疫情,他们顾不上自己,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防控疫情,虽然地处一隅,十多天来却无法与家人相见,他们是父母、是孩子、是爱人......

在他们背后,是家人的支持,是孩子的祝福,是爱人的牵挂。

“希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


01

“爸爸,请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作 者:儿子李梓宁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战场上的李明亮。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02

“爸爸、妈妈,我会照顾好自己,会听话。我在家等你们胜利归来!”


主人公:宁陕县四亩地镇镇长田亮,筒车湾镇党委副书记胡莎丽。

作 者:儿子阳阳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年三十返岗后立马投入一线工作的田亮(左图右一)和胡莎丽(右图右一)。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03

“老公,你辛苦了,我知道当警察是你的梦,但你是我的梦!”


主人公:宁陕县公安局筒车湾派出所民警杨全全

作 者:妻子党信娥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检查执勤中的杨全全。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信件原文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写给奋战在疫情一线警察老公的情书


2020年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止住了走亲访友的步伐,同时也止住了一些特殊岗位的休假,他们必须无畏严寒与疫情

我的老公是宁陕县公安局筒车湾派出所民警,春节本来有三天的假期,由于这个特殊情况,身为党员的老公,在家看着不断更新的感染数据,一边挨家挨户的告知邻里,疫情严重,大家要做好防护,过年就不要互相串门了,一边关注着自己的工作群,看着值班的同事整天都很忙,看着武汉因为疫情而封城,他的心里早已做好随时返岗的准备。

平时因为“禁酒令”不能喝酒的他,总会趁着休假在家陪着父亲喝两杯,但这次回来一杯都没端,大年初二的中午,一家人做了一桌子饭菜,父亲说:“今天陪我喝点,明儿就要回去上班了,可就喝不了了”。他说:“还是不喝了,看这形势,有可能随时会通知回去上班”。果然,下午两点多,就收到单位取消休假,立即返岗的通知,他立马简单收拾一下,准备驱车返岗,五岁的儿子看着爸爸收拾东西准备去上班,就满脸的不高兴,乘着爸爸开车门放东西的瞬间跳上车,就是不肯下来,嘴里不停地嘀咕着:我不要爸爸去上班,要爸爸陪我玩,被我强行抱下来,看着爸爸开车要走,跟着车后面追了几十米被我拦下。

其实儿子一直很崇拜警察的,以前看见大街上穿制服的警察和警车,每次都激动地多看几眼,自从爸爸也干了警察这个职业,他的心里也是无比的崇拜和骄傲,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警察。

爸爸不能在家陪他玩,也要给他发视频打电话问他在干什么,可是视频的接通率总是很低,要么拒接了,要么没有接听,接通了也就几句话,在忙着、在排查、要宣传、要出警、在出警,就匆匆的挂了,儿子不禁感叹到:爸爸每天就是忙啊忙啊,都不陪我聊天,昨天晚上在看电视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不想当警察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警察太辛苦了,要抓坏人,还要查车。我告诉他先好好学习,等以后长大了喜欢什么职业就做什么。

身为家属我已习惯了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但是作为妻子,我更担心爱人的身体,基层派出所,本身警力就不充足,这个时候就更忙了,加上所上有同事前期和湖北亲属接触过,目前正在隔离观察,人手就更紧缺了,老公白天既要值主班接处警、接待办事群众、上报人员核查情况等,晚上还要在防控检查站点执勤查控过往车辆和人员,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说,你就不能给领导说让你休息一下,可老公总会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我怎么开的了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基层一线的民警们每日必须做好各项排查工作,在疫情面前,不得马虎大意,只有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坚守岗位,忠于职守,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因为有国才有家,舍了小家就是为了大家,在疫情面前,他们挺身而出,勇敢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神圣的职责。

在此,我想对老公说,你辛苦了,我知道当警察是你的梦,但你是我的梦,你安心工作,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抽空多休息,家里有我。

屋檐下的灯笼还红着,月亮也爬上了树梢,我的英雄也快归来了。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一线的警察老公。也祝天下警察都能平平安安。

妻:党信娥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三封写给宁陕疫情防控一线亲人的家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