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过:道德只是低等人群体用来阻碍高等人的虚构事物。如何反驳?

刘燕媚


有啥好反驳的,说低等人高等人就是脑子出问题了,也许是我们翻译的问题,德文原来的意思不是中文字面所反映的。

从字面意思好像可以这么理解:更低阶层的人会自我安慰,说那些高阶层的人道德都经不住考验,是伪君子,或者都是用作为攀升的。

我不否定每一个向上爬到过程,必然会牺牲很多东西,我更认为所谓底阶层的人道德同样是紊乱的,而高阶层的人,做不道德的是更隐秘些,更冠冕堂皇些罢了。

问题不是阶层的不同,是家庭氛围,是社区氛围,是基础教育的不同。基础教育得好,不管是向上或是向下,都有较为严格的道德标准。而没有太多教导,只是想往前冲,只是想着要赢,抓住机会就要证明自己的人,虚无缥缈的所谓道德,当然是被忽视的。

尤其在经济利益面前,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换,甚至说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没办法不做点亏心的事。就如好言好语哄新员工入局,又无情无义地请一些同事出局,更别说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设局抹黑了。

做好人,就一定有所坚持,有一定的原则,而未来物质更加丰富,做好人会有更高的权重,道德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显性化,我们终究是要过精神这一关的。


财经作家邱恒明


不懂呀😄,说实在的我读尼采,一开始读周国平的译本。后来又读过魏育青的译本。这里要注意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哲人的头脑你很难理解!因为,他们的高度和视野可能是我们到死也不能达到的。后来我表姐建议我读原著,但终因为没出息贪图世俗快乐而作罢。如今白发渐染夜幕将至。只能看看后生们的意见了。翻了几个竟然无一靠谱。期待真知灼见。


法缘石


题主你可真逗,不管尼采说什么,你反驳他干嘛?

第一,尼采长期精神失常,最后去世大概率与此病有关,对他不依不饶,岂不让人说是欺负病人;而且,跟病人较真儿,倒显得自己也不正常了。

第二,对尼采说过的上面的话,在外国,没几个严肃的学者认真看待过。当然不是没有叫好的人,有,比如海德格尔。至于反驳,已经有很著名的哲学家痛斥过了。

一,尼采确实是个病人。

尼采1844年出生,在大学里,曾经在研究古典和语言学方面才华出众。1869年,大学还没毕业,巴泽尔大学就给他提供了一个语言学教授的职位,他接受了,这年他25岁。

不过,到任以后,尼采就因病长期休假,断断续续休了10年。1879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实在干不了了还是学校受不了了,尼采从大学退职。

又过了七八年,尼采彻底精神失常了,直到去世。

二,尼采“出彩”在哪里。

如前所说,尼采确有才华出众之处。

也如前所说,这主要表现在他在古典研究和语言学方面。这些方面,更直接地涉及艺术和美学。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德文原文的名称是《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写于1872年,他28岁的时候。

这部书里,显示出他受到了叔本华文艺思想和瓦格纳的影响——书的扉页上,写着“致瓦格纳”的字样,就是向瓦格纳致敬。

这部书中,不能不说有其精彩之处,但因为确实属于艺术和美学领域,与本题目无关,不遑论及。

1883以后,尼采写了《扎拉图斯拉如是说》;1886年写了《善恶的彼岸》;1887年写了《道德的世系》。这三部书,被认为是其与哲学有关的著作。

1900年尼采去世后,由他妹妹为主,整理出版了他的书信集。

三,尼采伦理学的核心是什么。

尼采,和他的“精神教父”叔本华一样,在哲学上,没什么建树,说彻底一点,是毫无建树。

正如罗素所说:尼采“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他之重要首先是在伦理学方面”。

尼采的伦理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与其从叔本华那里传承而来的“意志第一”学说相关的,“意志第一”是其伦理学的基础,从而也成为其伦理学的核心观点。

第二,尼采不是主张不要“道德”,他蔑视、贬低、攻击是普罗大众的道德,推崇的是贵族即“超人”的“美德”。

第三,还必须要说的是,尼采对于普罗大众道德的诅咒,是与不厌其烦地痛骂妇女和攻击基督教掺合在一起的。

四,尼采伦理观点的本质是什么。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这部书里,采用了一种“逆理悖论”的陈述方式,力图以此让读者震惊,从而接受他的“善恶观”。

他说,他是喜欢“恶”而不喜欢“善”的。通常,人们认为,对自己正当的,对别人也就正当;不愿意别人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做——插上一句,这很像中国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尼采说,“这些话,令我对此种庸俗感到憎恶”。

他说,这些都是传统美德,与之相反的真正美德,不是人人都可以具有的。这种美德不是叫人谨慎;它把具备它的人同其他人隔开;它敌视秩序,加害于劣等人。高等人必须对庶民开战,因为四面八方都是些庸碌之辈携起手来,图谋当主人。他说:“一切纵容、软化、和把‘民众’或‘妇女’举在前面的事情,都对普选制——也就是‘劣民’统治——起有利的作用。”

尼采又把这种普罗大众的道德,与基督教联系在一起,统称为“奴隶道德”。他说,希望看到他所谓的“高贵”人代替基督教圣徒的地位。“高贵”人绝不是普遍类型的人,而是有统治权的贵族;“高贵”人会干的出残忍的事情,有时也会干得出庸俗眼光认为是犯罪的事情;“高贵”人会学会牺牲多数人,学会实行严酷的纪律,学会在战争中施展暴虐和狡猾。

总之,“高贵”人会认识到残忍在贵族优越性里的作用——“几乎我们称作‘高等教养’的一切东西,都以残忍性的崇高化和强化为基础。”“高贵”人本质上是权力意志的化身。

看到了吧,尼采不全面否定道德,只否定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而鼓吹一种任凭极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残忍和统治的道德。

五,尼采伦理学不值得反驳。

还得引用罗素的话。他说——

“对尼采的学说我们应该报什么看法呢?这种学说有多大真实性呢?有几分用处吗?里面有点什么客观东西吗?它仅仅是一个病人的权力幻想吗?”

他接着解答说——

“不可否认,尼采向来虽然没在专门哲学家中间、却在有文学和艺术修养的人中间起了很大影响。……假如他的思想只是一种疾病的症候,这疾病在现代世界里一定流行得很。”

罗素说,对于许多仅仅是尼采自大狂的东西,“一定不要理它”。尼采的目标,唯一行得通的,“就是像法西斯党或纳粹那样的组织”。

罗素说:“我厌恶尼采,是因为他喜欢冥想痛苦,因为他把自负升格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人是一些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聪明”。

罗素说,有一些人是明显地站在世界大多数人一边的,而叔本华和尼采,则是恬不知耻地站在奴役大多数人的极少数人一边。

这种极少数人,就是后来的希特勒和纳粹。看看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其中基本来自尼采的思想,来自其的表达方式,也太多了。

如上述及,还有必要对尼采说过的话反驳吗?

需要反驳的,倒是国内某些为了卖书,把尼采吹的天花乱坠,犹如天使一般的无良机构和人士。


一老沈一


尼采的意思是说:低等级的人才有道德,高等级的人是不需要道德。

他这么说,很明显,他肯定是没有道德感的。他自以为他自己是个所谓的高等级人,所以不需要道德感。

可是,连道德感都没有的,有什么资格做人呢?

尼采这货懂得了一点点,就以为自己很高明了。其实他的哲学造诣最多只具有二年级水平:

一年级的~懂得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二年级的~懂辩证法,

三年级的~懂得多样性,

四年级的~懂系统论,

五年级的~懂平衡、中庸,

六年级的~勇敢地进取,

七年级的~有永恒之心,有无尽的爱心,

哲学包含的内容是如此广大,尼采这货又懂得了多少呢?其实,他什么都不懂。他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呢?他有凭什么标准区分高等级人和低等级人呢?

他的水平真的很差劲了,分明就是井底之蛙!怎么能在各位公知、小编前“班门弄斧”呢?

他的境界最多评个低等级人。可惜的是,他连道德感都没有,哪资格做什么低等级人呢!

尼采这货只配和畜牲为伍,就是个畜牲!


hjyi88


哲学面对的都是些“最基本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哲学家的所论所述只是“可能性”罢了,并非代表现实的“真实”。[呲牙][大笑][笑哭]


众人昭昭吾独昏昏


尼采之语直白。其实道德是人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言行遵循。本是人们相互尊重、相互方便、相互生存的基本言行规范。它没有强制性。有强制性是有统治存在后(如家长、族长、社长及元脑等)为维护统治者利益,强加的统治者意志。目的是愚使和驱使被统治者服从统治。凡统治者强加的意志都不是道德,因强加本身是不道德的。


张昌顺223


因为尼采根本就没有道德,西方主流社会并不追求道德。他们追求的是另外一套思路叫逻辑,在大多数情况下屏蔽道德。就像我们的左右脑一样,左脑追求逻辑,右脑追求情感。


纸雨50215926


尼采境意为,凡取用约束大小是道德非道德条例者为私,私认可为不德不善,便离道已,老子道德经总纲深意:无为:而制天下莫不从。其实尼采心灵境界已脱俗超越。



無相公钦羲圖和爲


尼采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形下说的?所谓“低等人”是不是就是贫穷的人?亦或是很有社会地位品质低劣的人?哪一种?


手机用户51092280244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没有查到这句话的真实出处和母语原文,就个人对历史和哲学的修习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用来反对社会上的泛道德绑架!而非放任人的道德修养!具有现实意义!

1.道德的形成与传承过程

最近在修习吕思勉蒋延黻主编的10册本中国历史。

等级制度——是古代社会,包括尼采生活的近代社会,一个显著特点——社会架构具有等级化。

人类道德最先起源于部族生存伦理——血缘伦理,进而推及至部族间/人种间,国家间。

这个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以及对直系血亲的婚姻限制演变。

部族等级制度——部族先觉者建立的依据贤良淑德(带领部族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维护部族公共利益的能力等)能力推举酋领并制定酋领轮替规则,以及部族内分工协作规则!以及对部族战利品——俘虏管理规则。三个规则演变而来。

等级越高,权责利益越大,对低一级的奴役和权力越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低层级的反抗迫使为了维持等级制度的先觉者对各层级的行为准则做出调整。

否则低层级对高层及的弑杀以及脱附逃逸是常态!

同时,低层级在顺从等级制度时对高等一级的德行出现理想的期盼——圣人,上帝出现!

圣人,上帝的德行

圣人是东方文化塑造的德行最高的人——均生活在书里,并会被不断的考究出行为有缺——即现实中没有圣人!

上帝是西方世界塑造的德行最高的考核官——无所不能,有无所能,无所边际。

现实是:圣人眼中无圣人,上帝眼中无上帝!

总结语:

依据道德与法的历史的演变,站在哲学的角度,尼采的说法具有合理性。

因为圣人上帝之下都是低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