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百度查过疾病吗?有没有感觉越查越像?

手心里的玉


我是小影大夫。我想很多人都有在百度上查过疾病的经历,发现自己有出现了一个症状,就在百度里查,然后越查越像。很多朋友出现了症状都往癌症上面靠,一查百度,完了,越来越像癌症,感觉每一个表现都很像。

就像我们上大学时,刚接触医学的知识,学了内科,发现自己内科书上的很多疾病自己都有,书上的疾病往自己身上套一套都基本能对号入座。

这很多原因是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会有些朋友真的是这个疾病,一查可以帮助自己去解释这个症状。当症状持续存在时,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


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同一个症状,另外诊断一个疾病还需要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

比如说腹痛,一查百度,很多肠癌胃癌就出来了,发现自己很多都很符合的。整天就担心受怕的。其实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肠炎、胃炎、胆囊炎、肾结石等等。而肠癌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还需要看看有没有其他伴随的症状。

如果出现某些症状,持续不缓解,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上网查了,可以考虑相关的知识,但是千万别相信上面的广告,不要去网上所谓不靠谱医院。


小影大夫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病人,觉得自己哪里有点痒,哪里有点不舒服,结果忍不住上了百度一查,我们妈呀,这个病,那个病都是不得了的大病,这个癌那个癌,一个比一个可怕,觉得自己简直病入膏肓无药可治,马上就要火化!

我一个朋友,曾经在大便的时候,发现自己便便是黑色的,当他上了百度搜索,发现黑色便便代表的是胃癌肠癌等问题,吓得连大便都拉不下去了,赶紧跑去了医院,结果后来发现,是因为他吃奥利奥吃多了。

前阵子还有两个妹子,心急火燎跑来找我咨询,其中一个哭着说,自己忽然尿血,上网一搜觉得自己很可能是膀胱癌,还是晚期的,才二十多岁不想死啊,后来我一问她,才知道她吃了两个红心火龙果。

这种对号入座的现象,真的不算稀罕,别以为只有普通大众会感觉到,医生也是会如此的!

想当年,我在大学上学,学到哪个病,就觉得自己得了哪个病。尤其是一次学到了妊娠生理,刚好大姨妈莫名其妙就不来了,一下子推迟了一周多,下意识当时我就想去买个早孕试纸。

后来一想:我连男朋友都没有,更没有性生活,我要早孕试有个毛用啊!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前几年的一天,突然我的右眼和右边太阳穴疼,左边不疼。疼的我拿手按着似乎好一点,坚持到下班没办法去挂了急诊,去导医那把情况一说,她说眼睛疼看眼科,去了眼科,医生翻翻我的眼给我拍了个片子,还查了个视力一顿操作没查出问题。第二天淋巴结肿了,又去导医那问,结果又看了耳鼻咽喉科,医生又让拍了片子,然后给开了消炎药说挂三天水,那就挂吧!挂完还是疼啊!导医说头疼你看个神经内科吧!好,听你的。去那里挂了专家,医生开了脑ct的单子,排了半天队,总算拿到了报告,医生一看说我这里看下来没问题,你是别的毛病,我问那看啥科呢?医生说耳鼻咽喉科,我说已经看过了,她说反正这里没问题。无奈的我又去挂了耳鼻咽喉科,医生说你等等吧!药效没那么快,于是无奈的回家了。到家后我思前想后,这两天拔了根眉毛,当时感觉挺疼的,会不会是这个原因?我赶紧百度了下,果然很多人有这症状,这是毛囊炎,说是拿碘伏涂下就好了,刚好家里有,赶紧拿棉花棒蘸了点一涂,心想死马当活马医了!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咦!不疼了!过两天仔细一看被我涂过的地方一个小坑,这坑现在都还有。这病就这么误打误撞的被我治好了,一看账单医院花了一千多。其实也不怪医生,是我当时真没往拔眉毛那方面想。所以百度查病我觉得还是挺管用的,只是身体有问题再查,没病瞎对照真会吓病!


用户912520707449


04年上高三时候,淋巴结肿大(十几年过去了还是肿大),一查哇艾滋病,担心的要死,还屁颠屁颠的告诉生物老师,结果生物老师给我说你这个年龄不太可能是这种,让我好好学习。

04年乳房一侧有结节,一查百度就一直担心的要死,10年在华西做了手术,没有问题,害我担心了好几年。

15年 身上长痘痘(现在知道了叫毛周角化病没问题的),一查艾玛,又是艾滋病,结果抽血检查时,医生说现在艾滋病还挺多的,不说不要紧一说紧张的要死,等拿结果的那段时间生无可恋。

16年喉咙有异物感,就连续做了好几次胃镜和喉镜,换着医院做,都说没问题,医生最后都生气了,结果还是网上一小姐姐给的偏方治好异物感。

今年4月耳朵就一直翁翁的响听力下降严重,百度一查各种耳鼻喉疾病(鼻子有点流鼻血),最后医院各种检查(内窥镜和听力测试),都没问题,最后医生开了几块钱的头孢,结果吃了两次就正常了。

6月体检,说我肝功的两种酶升高,一百度,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没办法我就自己到医院一查,彩超查肝胆脾肾,甲胎蛋白,甲肝丙肝乙肝,肝功五项等。拿结果时候,肝功五项中有个表面抗体100多(其它检查均正常,肝功五项中生下四项也正常),顿时吓尿了(当时不知道正常人都有这个),医生一看结果,药都没给我开。


流洛之家


十个查病,十个有病。

一般查病的人都是出现了什么不适的症状或者奇怪的现象,例如我之前肚子左边疼不知道咋回事,去百度上一查,我的天都给我整蒙了

说啥的都有,看哪个都像我,把我吓坏了赶紧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我就是吃坏了肚子

如果觉得自己哪里不舒服或者出现了某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不要相信百度问诊,更不要相信偏方,不要讳疾忌医。


知道雪糕


原来互联网时代真的有这么多人都会在百度查病呀。

我有个朋友,有一次月经一个月来了两次,去百度查病查得她慌慌然,一边看答案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子宫肌瘤。因为她感觉自己一点都没有炎症的症状啊,最有可能的就只能是子宫肌瘤了!

最后去医院,一番检查过后才得知,原来只是盆腔积液,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止血药,别的啥事都没有。

有很多人,明明啥病也没有,可能只是体质虚弱罢了,一在百度查相应的症状,一边对照自身情况,想着自己也没啥心理方面的问题,那自己怕是得了心脑血管疾病了!吓也吓出病了。



为什么百度查病看似很专业,但往往都不太准确呢?

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 百度的疾病词条都是书面表达,和临床现实情况是有所差距的。

  2. 百度对于疾病和症状的描述都比较“全面”,说白了就是比较笼统,通常会列出可能的好几十种疾病,而这些疾病里可能就有吓人的癌症。

  3. 患者往往缺乏对症状描述的正确认知。例如很多人凭网上的描述没分清自己脸上的痘痘属于哪种类型,就选择了自己以为的那种类型的痘痘的药膏,结果根本不起作用。

  4. 百度上有很多回答看似很“专业”,实际上患者不知道的是,这可能是一种营销手段。一些医疗保健的机构,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故意掐头去尾、东拼西凑成了一些伪科学的说辞 。



不过,说了百度这么多坏话,回过头来,它有没有什么好处呢?

当然还是有的啦!至少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及早去医院就诊问医。


最后,无论大病小病,尤其是自己没经历过的症状,最好不要轻易自诊自行用药,医院里亲自面诊你、给你做检查的医生,才是最了解你病情的那个人!


健康之初健身与保健


媳妇嫌弃我胖,三番五次的催我去减肥,后来自己看看镜子,也觉得太肥了,该减减了,就去健身房了,刚来的时候,怀着满腔的热血,期待着一个月后就能变成拥有八块腹肌的小王子,于是乎踏步机上运动40分钟后开始各种器械类的无氧运动,作为一名赤贫的80后,健身房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哪里还有钱请私教。

去健身房的前两天先学会了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三天后开始不断的加重,每天眼睛里都装满了希望的光芒,憧憬着我重回小王子的那一天。很不幸,在去健身房的第八天,腰开始疼,于是乎在度娘上面查怎么回事,从一开始的运动拉伤查到了胆囊肿瘤过大把肋骨顶变形造成的疼痛,最后吓得屁滚尿流的跑道我们当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毫不客气的给开了两千多的检查单,时至今日,想到这两千多,内心的疼痛依然无法消除,拍了CT,验了血,做了彩超,还做了两项叫不出名字的检查,最后焦急不安的回家等结果。

三天后收到短信,让去取结果,那三天内我已经酝酿好了遗书,就等结果出来的时候,洋洋洒洒得写出来,再在上面滴几滴不舍得离开这个人世间的眼泪。

激动地心,颤抖的手,终于拿到检查报告,直奔医生办公司,医生看看结果看看我,大概沉默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就像世界末日那么长。

最后医生看着我徐徐道来:没什么问题,你太胖了,要不你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健身房?你看需要开一瓶正红花油回去抹抹吗?要不你出去买吧,还便宜。

我:......

当时的心情,也只能用图片来表达了。

那2000块钱离开我的第281天,想它......


爱养肾的80后


本人亲身经历的,三年前有个晚上失眠睡不着,一整晚怎么睡都睡不着,第二上班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很紧张,怎么都放松不了,头特背疼,一整天都是,百度一下,焦虑症,抑郁症,越查怕越查越紧张,导致严重失眠2个多月,那段时间真不知道自己怎么熬过来的,中药西药没少吃,最后还是自己开导自己走出来的,差不多一起大半年,现在还是这个毛病,怎么也改不了,只是经过那次内心要强大些啦!


xu言午許


1、确实很多家长都有在百度查过疾病,因为是免费,免费白查白不查,不查没什么疾病,也不会特别在意,但是一查发现自己的症状和百度上讲的很像,大多数查过百度的可能有这样经历,为什么会这样?

2、网上上疾病知识很多是患者自己患病经历感受,或者其他非专业人员或者似懂非懂的人,写了一点皮毛东西,非常肤浅,很多症状相似,未必是同一种疾病。比如儿童发烧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流感,主要症状都是发烧,所以需要进一步鉴别,同时还需要查体,甚至结合辅助检查才能正确诊断,而不是靠简单的几个主诉和症状就能明确。

3、包括很多网上互联网咨询也只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不能咨询代替医生面诊,互联网咨询医生需要很详细询问很多病史,才能让诊断更接近真相而已,同时需要医生有很丰富经验。

4、网上查疾病很多不是癌症的就但是自己患了癌症,越想越像,越像越担心,最好到医院医生一看,往往也是虚惊一场,这样的现象很多,所以有病不要自己找网上自己随意对照,对号入座。

5、医生诊断会为什么往往和网上说的疾病症状很像,但是诊断缺很大不同,因为他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需要症状结合体格检查,需要结合化验等检查,再做出鉴别诊断,而不是单单靠患者的症状去诊断,这样就很容易误诊,更何况在网上查查,发生误诊就太普遍,所以别有病没病就上网查查,往往越查越担心。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众里寻它千百度,还不如听我来叨咕叨咕~

我是致力于医学科普的五号医生吴昊。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吧。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场景再现:小A胸闷咳嗦半个多月了,自己不放心又不想去医院,就开始在网上查查资料。他看到一个词条:肺癌,点开之后,看到了这个


又看到了这个


小A就变成了这样


网络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而不是筛选信息的机器


以小A的经历为例,他通过搜索“肺癌”查询到了肺癌的临床表现,他看到上面有“咳嗦”,也有“胸闷”,然后越看越觉得自己是得了肺癌而悲痛欲绝。


其实,对于医生来说,我们的脑子里也是有个“百度”,当我们搜索到“肺癌”的时候得到的信息跟小A基本是差不多的,甚至还没有小A那么的准确。但是,医生具备了一个别人不具备的技能,就是“临床思维”,这是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共同打造的思维模式。在医生的思考模式中通过临床思维,将搜索到的信息和患者进行整合,再作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咳嗦,几乎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会有这个症状,但是不同的疾病,在咳嗦上表现又各有差别。如果想通过咳嗦去诊断肺癌,那至少需要通过年龄,家族史,影像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维度的证据才能确诊。而在这些检查、证据中,咳嗦的权重是非常的低的,只有当咳嗦合并咳血,或者患者年龄较大,有家族史等时候,才会引起对于恶性肿瘤的足够考虑。

所以,如果不是在正规的平台咨询问诊而是通过自己查询资料的方式寻医问药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对信息的权重作出判断,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判断。


诊室一分钟,自习室八年功


临床医学生经过5年本科加上3年硕士(或是规培)才能正式走入临床医疗工作岗位,而此时,也只是菜鸟一只。一个合格的医生能在脑海中瞬间对上百甚至上千种疾病和症状进行搜索和整合,给患者制定诊疗策略靠的就是一步一步,点点滴滴的积累。所以,大家如果健康上有问题就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就医,现在的互联网医疗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相信大家今后会越来越少的出现题主的这种疑问啦。


以后有健康的问题不要孤独面对冷冰冰的网络,多问问大活人,比如我:五号医生吴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