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年产飞机高达两万架,如此强大为何却成为败军?

殿下~


二战德军年产飞机高达两万架,如此强大为何却成为败军?这个问题出发点就很狭隘,其实几句话就能解释这个问题,打仗是不是完全都靠飞机这一种武器?德国能造两万架飞机,是不是二战期间年年都能造两万架飞机?就算你年年都能高数量造飞机,能不能拿出那么多的飞行员?德国的军队力量总数和资源在世界上能占多少百分比?这种侵略战争,德国人是不是比被侵略的国家更愿意打,能否比反侵略国家的人民斗志更高?

德国战败是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首先虽然它很强,可面对的对手都不弱,英国、法国、苏联,包括后来参战的美国和各路盟军,它们的人口、资源、军力、工业能力加在一起远不是德国能比的。就算战争再往后打几年德国也不会有胜算,反法西斯国家可以几比一地和你消耗,直到你没得可耗。德国的国力十分有限,占领的地方越多补给线和战线拉的越长,占领了不代表战争就结束了,法国战败了,可是总有游击队在反抗,有时候甚至占领国在占领期间的伤亡比当初和被占领国正面打的时候还大,损失了就没有了。

再有就不是军事问题了,侵略的国家和被侵略的国家从领导者到民众和士兵对战争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被侵略国家的人必定会拼死抵抗,因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既然束手待毙是死何不奋力一战,越到危急的时候斗志越高。而侵略国家就不是如此,哪怕这个国家全民都疯狂,都崇尚穷兵黩武也一样,只要战争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不会再有疯狂的想法了。

所以说德国的失败不是军事问题,若论军队,德国三军战斗力那是没得说,可是长期战争考验的是国家方方面面能为军队输入多少战斗力,而不是拿某一项指标定论的。


鍋盖頭司令


决定战争胜负的首先是武器装备,如果武器装备相当,接下来对比的才是军队素质。二战末期,德国战机数量充足,但是飞行员损失殆尽,石油资源也不足,这两点制约了德军战斗力。


空军实力,飞机最高年产量(架):美国96318、德国39807,苏联40300,英国26461,日本28180。

德国的飞机尽管产量产量比苏联飞机少,但是苏联飞机是炮灰飞机。给德国新手飞行员刷战绩的。德国新手飞行员去东线练习,成为老手和精英后去西线当炮灰。

西线:40000:57000

美国损失18000,英国损失22000,干掉德国57000驾(盟军战略大轰炸的战损,德国有主场优势,盟军总共损失4万飞机,其中一半是德国地面火力的结果)。

东线:88300:13000

苏联损失88300驾飞机,德国损失13000驾飞机,苏联的炮灰飞机,炮灰部队还真是给德国刷战绩的。

整个二战期间,击落敌机200架以上的飞行员,德国有9名,而苏联仅有3名,击落敌机数量的最高纪录由德国的埃里希▪哈特曼上校的352架保持。

石油产量:美国22985万吨,德国200万吨(最高1000万吨),日本本土几乎不产油(最高700万吨),苏联2000万吨。

德国,日本石油总量包含占领区,苏联2000万吨石油产量看似多,但是丢掉煤炭产区后,许多石油当煤炭烧了发电,实际上苏联每年的油料供应与德国差不多,每年大约500万吨。在石油方面,美国石油产量占全世界70%,无其他国家可比的地位。

德国石油情况最好的一年,1943年:石油产量约20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500万吨,进口石油240万吨,缴获石油几十万吨,合计约1000万吨。

1944年:石油产量约17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200万吨,进口石油约100万吨,合计约470万吨。




战争后期,由于德国损失了大多数的石油产地,加上德国国内没有稳定的大油矿,所以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牲畜,主要是战马。油料不足,德国飞机根本不能上天,加上飞行员的损失,必败无疑。


视野新观


大致三个方面的原因:

1、产量相对于盟军,尤其是美国飞机的生产量而言,德军的年生产量就是一个小量了。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本土未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威胁,本身的能源供给畅通无阻,且技术储备也是处于世界一流水准,因此在二战期间开足马力全力进行军工生产,成为整个盟军的“共享型”军工厂。在飞机制造领域,美国的波音公司、马丁公司、道格拉斯、寇蒂斯-莱特公司、麦克唐纳、洛克希德、北美、格鲁门等飞机制造商全力上阵,开创了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记录。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二战期间美军

P-38双发战斗机生产了近10000架;

P-40单发战斗机生产超过13000架;

P-47单发战斗机生产超过15000架;

P-51单发战斗机生产超过15000架;

上面都是陆基战斗机,轰炸机方面

B-17四发轰炸机生产近13000架;

B-24四发轰炸机生产近20000架;

B-25双发轰炸机近10000架;

B-29四发轰炸机近4000架;

还有海军用的舰载战斗机、鱼雷机、攻击机以及运输机等领域,美国的生产能力在战时都是保持在世界最高水平,德国二战期间峰值产量区区2万架,在美国人面前其实不算什么。

2、贯穿二战期间,德国的军工工厂都是不断的遭受到美国、英国主导的战略轰炸打击,其中后期的生产能力一直不断的下降。原材料、配件、发动机、燃油等供应都是越发紧张。在这种情形之下,德国却坚持研发更高尖端的喷气式战斗机,如Me-262,技术先进性优势完全被数量劣势掩盖了。

3、飞机产量再大,也需要优秀的飞行员驾驶,但是德国到了后期,别说优秀的飞行员了,就是合格的飞行员都缺乏了。

因此,打到后期,胜负天平完全倒向了盟军。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老鹰航空


二战时德军失败和他们生产多少的飞机还有坦克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关系的。


稍稍有些了解二战的人都知道,二战德国之败,主要就是败在资源的供给上。如果德国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源供应,二战是何种结果还未可知。

德国闪击波兰开启了二战的序幕,之后他更是在欧洲横扫千军,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占据了大半个欧洲,即使是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也是对这个新兴的力量忌惮三分。多次的期望着可以和德国友好相处。


德军很强大,无论是机械化装备,还是战术上都十分的成熟。

他们的闪电战在整个欧洲几乎是横行无阻,到了苏联战场之后。他们的进度才有所减缓了。苏联是一个体积十分巨大的国家,战略纵深特别的长,他们边打边退,很快德军就进攻到了莫斯科附近。

但是苏军终究也不是吃干饭的,那么多次的失败终究还是可以让他们增长一些经验值的。于是他们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了。

这个时候,冬天来了。

我们都知道,德军的策略是闪电战。闪电战就要求这极高的机动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带上更少的东西。而且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德军已经进入的苏联的一个十分深入的地方了,这个时候资源的补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除此之外。德国的石油供给也开始跟不上了。于是他们的飞机没法飞,汽车没法开,坦克也熄火了,被扔在马路上一动不动。这个时候任德国工业再强大也抵不了用了。

当然,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这样。德军也是前有狼,后有虎。他们与苏联不断的进行着战斗,后面还有英美的虎视眈眈。


众森淼


这个问题是单纯的只看德国,不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了。德国制造的战机数量确实不少,但是别人制造的数量更多,仅就统计数量对比,德国从不有占据任何大优势,一直处于劣势才对。二战期间,英国制造的战机数量已经可以与德国相比,苏联制造的战机也超过了德国,美国的数量更不用说了,一共生产了多达到29万架,全球是第一。

德国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也就是在早期,波兰及法国战役时,由于德军经过的精心准备之后,才实施作战行动,那才在战斗能力较强,但是这种优势很快就在战争的中后期变化了,德国人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综合保障能力不足,生产的飞机也许不少,但是相关的人员培训等都成问题,有了飞机,却没有足够的燃油等供应,飞行员的补充也存在问题。

战前,积累下来的大量飞行员,由于大量的长期消耗战,连同物资一起被消耗,失去了本钱之后,也就失去了制空权。

德国战机产量不是世界上最多的,面对的对手才是最多的,还要在多个战线上同时用兵,实际上造成了兵力的分散,高素质的人员经过长期的消耗以后也变得捉襟见肘,实际上到了战争后期,德国人显现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不是德国人可以通过技术问题来解决的难题了。


麦田军事观察


可以说,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到1944年德国军工生产军机37950架,部分军迷会问,既然德国生产出了这么大量的军机,为什么没有挽回德国战败的命运呢?

第一,德国的军机产量确实是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盟军的军机产量比德国更高,1944单单美国就生产了近10万架军用飞机,而苏联军机产量也超过了4万架,这里还没有加上其他盟国的军机产量,从数量上来说,德国与盟国相差甚远。

第二,德军生产的机型依然是BF109和FW190的这些老旧型号的军机,这些飞机在二战前期尚属先进,到了后期,已经无法同盟军的p38和P-51D等先进机型抗衡,而德军新型战机如Me262产量微不足道。

第三,在持久的战争中,德国精英飞行员不断损失,缺乏训练的新手不断被补充到前线,而盟军大量精英飞行员却不断地被锻炼出来。到了1945年,德国空军又面临着燃料严重缺乏的问题,即便生产出来了大量的军机,没有足够的燃料也只能停放在机场上。

第四,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越来越激烈,德国空军只能关注于防空作战,其战斗机产量占了军机生产的绝大部分,这也导致了对地支援飞机产量下降,限制了空对陆海军的支援。这也是德国战败的重要原因。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德国在二战中四面出击,持续的战争已经大量消耗了德国的国力,而对手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当战争变发展成了消耗战,占有各种资源优势的盟军当然笑到最后是很正常的。


军事观察员东旭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 货比货得扔,纳粹德国在飞机年产量上高达2万架,而且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有两年还超过了这个数,看似很强大吧,但实则不然,得看与谁比较了,与同盟国相比,这个2万架就真不够看的。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兵器,只要武器没出现代差,在战争进入消耗战时,基本拼的都是国力了,哪一方综合实力更弱,哪一方就更容易输。特别是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对后勤的依赖就越发严重,这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已经得到了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仅仅数日就把全国的炮弹库存打光了。

在战争进入到1943年,经过数年鏖战后的德国空军,早已不复当年,大批战初时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战死沙场,而后续培训很难跟上损失的速度,也就意味着即便飞机造得再多,也没那么多优秀飞行员能够升空与敌作战。

很多了解二战史的人都知道,到了战争后期德军燃料短缺,特别是航空汽油。这导致许多部队无法升空迎敌,没有燃油和弹药的飞机就无法形成战斗力,空造那么多飞机又有何用呢?

战争打到后期,德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仍然是BF-109和FW-190的升级机型,在与盟军的诸如美军的P-51野马战斗机、苏联的拉-7歼击机够斗时处于劣势。

所以人力、财力、物力三者都不如自己对手的纳粹德国,焉能不败。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


彼得堡的肥天鹅


最近回答的军事类问题比较多哦。

先说说二战德国的飞机生产吧。可以说,随着战争的进行和规模的扩大,德国飞机的产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到1944年时,飞机产量已经达到了37950架,远高于2万架,1943年的产量为25200架,不过1940、1941、1942年的产量都低于2万架。

图注:1940至1945年主要参战国飞机生产数量,图片来自网络


越来越高的军工生产为什么没有能够挽救德国的败局呢?就从高产的飞机说起吧。

首先

德国的飞机产量的确在提高,而且有两年的产量超过了2万架,但是对手的产量更高,就拿1944年来说,美国的飞机产量接近10万架,前苏联超过4万架,这里还不算英国等其他盟国的产量,从飞机的生产数量上德国就没有胜算。

图注:梅塞施密特公司中正在总装的BF109战斗机,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

德军提高的飞机产量,但是老机型占了大部分,就以战斗机而言,1944年产量最大的依然是BF109和FW190的改进型号,这些飞机的性能已经无法与美国的P-51D和P-47、苏联的雅克和拉氏等机型抗衡,而跨时代的Me262产量依然不足。

图注:德军装备的BF-109虽然是一代名机,但是到了战争中后期性能已经落后,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BF-109(上)和它的主要对手P-47“雷电”(下),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编队飞行的P-51D“野马”战斗机,它们来自332大队,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

到了飞机产量最高的1944年,德国的飞行员素质却在不断下降,大量有经验的优秀飞行员在战斗中损失,而新补充的飞行员大多数都是缺乏训练的新手,而他们面对的是盟军铺天盖地的飞机和大量在战争中磨炼出来的飞行老手。

图注: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

到了战争末期,德国空军同德国陆军和海军一样,面临着严重缺乏燃料的问题,即便有大量的飞机和足够的飞行员,可燃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空军的行动,战斗力大打折扣。

图注:在森林中隐蔽的FW190战斗机,图片来自网络


第五

由于战事的变化,特别是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德国空军在西线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防空作战上,其飞机生产也越来越倾向于战斗机,这也导致了德国空军对于陆军的支援减少,限制了空军的战斗任务。

图注:编队飞行中的B-17轰炸机,它们正在飞往德国途中,图片网络

上面也只是分析了为什么德国飞机产量不断增加,但还是失败啦。从整体的战争走势看,1943年之后德国就面临各条战线的不利局势,持续的战争已经大量消耗了德国在战争之初训练的精锐部队,而对手越来越强大。当战争变成了一场持久的消耗,占有各种资源优势的一方最终将获得胜利,显然德国并不是这一方。

图注:拦截B-17轰炸机的Me-262喷气战斗机,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探索


德国二战早期飞机性能不错,只有英国喷火式能抗衡,但是美国参战以后完全改变了战略格局,美国工业产能在二战中完全爆发了,四天一艘军舰,一个月生产上万架飞机,而且大多是重型轰炸机!一年生产二千个师的装备!空军二百万军人!工业生产实力是参战国总和还多!德国喷气战机超过任何国家!但是已经是战争后期,飞行员太少了!早期飞行员牺牲的差不多了!德国前期靠“闪电战”取的成果!后期打得是消耗战!德国军人虽然是强悍!但是树敌过多!海军不如英美,空军不如美国,陆军不如苏联人多!战略物质也没多少!根本无胜算!打这么长时间,说明德国军人己经尽力了!


用户97504839227


德国纳粹🇩🇪的战争潜能是巨大的,科技实力也是顶尖的,人员素质更是一流的,但关键问题是树敌太多了,胃口太大,战略出现重大问题。在欧洲大陆,和所有的强国都开战了,而在欧洲的盟友只有意大利🇮🇹,可笑的是意大利反而成为了纳粹的一个放不下的包袱。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才是开战的理由,但纳粹却把人种作为敌对的幼稚的理由。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强国,纳粹不是首先对头号强国——美国🇺🇸动手,却把英国🇬🇧、法国🇫🇷那些可以暂时联合和利用的对象推到了美国这边,显然这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纳粹最明智之举应该把战争再推迟几年,把最前沿的军事科技尽快运用到实践中,把战略物资再升级储备。应该先稳住英国和法国,在绥靖政策下,他们会对纳粹唯命是从的。同时和前苏联真正结盟,而非纸面上的结盟。因为仅仅凭着纳粹的人力是无法征服一个面积庞大、天寒地冻、意志顽强的俄国的。纳粹最主要的敌手不是俄国,美国才是纳粹的心腹之患,征服美国才能让纳粹登上世界之巅。实事求是讲斯大林也不希望和纳粹开战,他需要稳固自己党内的权威,因此真正的结盟才是对双方来说最佳的选项。俄国正受到西方列强的排挤,纳粹这个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俄国一定会给纳粹一个深深的俄式熊抱。俄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粮食,纳粹完全可以通过金钱💰、对其他国家的分割(对于捷克他们已经这么做了)或者战后的利益分配作为交换,获得大量的战略物资,还能保障补给线畅通无阻,而且有一个好处是一旦纳粹和美国开战,美国必定会轰炸破坏这条补给线,这势必会断了俄国的财路,也会一不小心侵入俄国领空、领土,引起一系列外交争端,甚至开战。把俄国人拉进与美国人的战争,这是纳粹所乐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