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明末农民起义,后金能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吗?

鹏举张说天下


这个不好说,但如果崇祯皇帝的性格还是猜忌大臣,不对自己的不下信任的话,可能再好的军队也阻挡不了后金军队的进攻!不仅如此,他的个人能力和对手比差很多,虽然手下牛人真的不少,可惜内斗不止,党挣不断,皇帝又压不住阵!😪️😓️

崇祯

崇祯

再看看他的对手,皇太极,乃一代雄主也!对内在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他凭的是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手段,对外,多次帅大军突破长城,立下赫赫战功,能文能武,知人善用,不胜才怪,反间计杀袁崇焕就是给崇祯上了一课!他的后面政策执行人多尔衮,顺治也是一时人杰!

皇太极

皇太极

多尔衮

顺治


洹水之上有人家


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末的军队不值一谈。然而事实上明军却是当时世界上火器普及率最高的军队,精锐部队的火器装备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将它的威力和精度进行提升从而对抗骑兵。说不好甚至还能收复辽东地区。

如果明末晚期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就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窘迫局面。明末的关宁铁骑、秦兵和天雄军都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部队。在清军来的时候除了保卫京城,却得分兵去打击农民军的起义。没有了两线作战,从而抽调国内的王牌部队前去东北地区进行支援作战。

另外明朝内部进行整顿吏治,开放海禁,大力发展经济。毕竟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整顿边军,将其进行战区划分,合理利用资源。在西北地区养马,从蒙古地区购买先进战马,大力发展骑兵。这样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起来了,军队实力也增强了。

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国内的叛乱和国外的战乱,明朝不会就此挂掉。甚至说如果李自成和皇太极只留一个,凭借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完全可以压着打。是这样的吗?

我们是否注意到,明朝军队的数量为什么越来越少?毕竟确实和关内的农民军作战有很大消耗。

而关外的清军,都说清军只有区区数十万。但是实际上,在入关时,清军包括蒙古,汉人已经有20多万人,加上其他人等可能更多。为什么会这样?苦寒之地的东北为什么可以让皇太极越活越滋润,而且还不断膨胀。

如果没有农民起义的话,就能集中兵力、财力、武力,对付清军,很有可能崇祯皇皇帝能够逆袭,歼灭清军,挽救于明朝于危亡之际,实现中兴,也说不定。即使再不济,明朝的灭亡也会延缓。


历史TOP榜


清朝已经具备了入主中原的实力,不论有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都不会影响到清军入关的最后结果,只不过李自成的起义军间接的帮助了清朝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梦想,清朝最终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

松锦大战后明朝已经无力抵抗关外的八旗军

在崇祯帝的催促下明军主帅洪承畴改变了步步为营的策略,因为冒进被八旗军分割包抄在了松山,锦州也是被八旗军团团围住。洪承畴这位在关内剿匪多次屡立奇功的主帅最终还是兵败松山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此时的明军在关外可谓是精锐尽失,只剩下吴三桂在山海关的残兵不足五万人,明军主动放弃了宁远城困守山海关。八旗军在拿下了松锦大战后士气大振,不但在兵力上远远超过明军,在主帅的能力上明军和八旗军也拉开了差距。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接任,其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将关外的土地全部占领还打败了朝鲜以及蒙古的林丹汗,拿到了关外的绝对主动权。

皇太极死后清朝内部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但是在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推动下顺治帝继位,此后多尔衮成为了实际的掌权人也确立了入主中原的目标。为了实现入主中原建立统一王朝的宏图大业,他积极拉拢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吴三桂,同时也制定了越过山海关包抄京师的大迂回战略。

当然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让多尔衮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顺利招抚了吴三桂并从山海关稳妥的开进了北京城,虽然李自成的起义军保存了实力退到了陕西,但依旧不能阻挡清军统一北方的步伐。

没有李自成清军依旧可以入主中原

松锦大战后明军精锐损失殆尽,面对清军已经没有了反击的可能,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无力再守,北京被清军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并不能扭转战局,毕竟八旗军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

皇太极时代清军已经多次尝试从蒙古借道进入京津腹地,依靠着这一战略京师周围被清军严重消耗,加上八旗军的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多尔衮完全有能力攻入北京城。此时的明朝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从关外同清军交战基本上很难取胜,因此很难阻止清军注入中原。

只能说李自成的起义军间接帮助了清军实现了入关的梦想,但从当时的实力看明朝已经无力抵挡清军的凌厉攻势,失败也是再所难免。因此清朝打败明朝是大势所趋,明朝被清朝取代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秋雨鲁北说历史


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吊死煤山自缢殉国开始明朝正式宣告灭亡,可是李自成当皇帝后宝座屁股还没坐稳,因为和吴三桂的那点破事被吴三桂带着清军入关,赶出了北京,随后清朝入主中原,先后攻灭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确立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成立的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

清朝之所以能取代明朝,那也是当时的历史情况决定的,明末的农民起义,只不过是压死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从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就可以看出端倪。

清朝的前身只不过是当年辽东的几个女真部落,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明王朝的进攻。萨尔浒之战当时,万历帝朱翊钧派出明军8万多人,再加上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李朝军各1万多人,11万人号称47万,企图一举攻灭后金,但是被努尔哈赤的六万铁骑各个击破,取得了胜利。

从战役的结果看,想不通的是明朝和后金在实力上说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明朝有一到一点五亿人口,兵员首先不缺,而后金这一战根本受不了这一败,明朝的粮草后勤供应又充足,只能说明明军的战斗力素质太差,士气低落,指挥员水平不高,致使这场决定后金生死存亡的战役失败,直接导致了辽东的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明军陷入了被动局面,后金逐渐稳固了政权,随后接连拿下了沈阳等重镇,扩大了自身实力。朝鲜李朝保持了中立,之后明朝退守到辽西,已不能染指辽东。

一次次的战况失利,导致明朝的军事开支巨大,增加了百姓的赋税,民不聊生,流民起义不断,朝堂之上吏治腐败,到崇祯后期更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因此明朝的灭亡主要还是自身的原因,即使没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其灭亡也是早晚的事。

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留言讨论。


秦小猪


历史没有假如,不过我们去分析的话,各种情况都有。

按照我个人的分析,后金即清,如果没有明末农民起义的话,他也迟早会入主,只是时间稍微会长一点,因为这个时候明朝统治阶级已经进入风雨摇曳的时候了。不管是哪一种内耗,必将有利于敌方。



一三宝贝


明朝与后金的战争经常被后金以少胜多 萨尔浒之战后 明朝就由攻势转为守势了 辽东地区明朝有很多部队 为了征收军费 明朝常年的增收赋税 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有的起义 是因为要对付后金 才有的农民起义 明朝又不舍得割皇室宗室的肉 怎么可能没农民起义


无名尸


如果明朝未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金想取代大明入主中原,会付出很大代价历时会更久才有可能取代大明入主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